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21 08:08:39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懂得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合作的,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花绳、报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两个小朋友抢书看。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佳佳幼儿园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们这样做好不好?他们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回答。

  2。出示下一课件,两个小朋友各搬一块大积木,但是搬不动。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有什么好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请三名幼儿表演玩花绳,其中两位幼儿合作玩,而另一位幼儿拿着自己的花绳不让别人玩,自己却干着急不能玩。

  教师和幼儿讨论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为什么?

  2。教师设问,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搭很多很高的`楼房时,在规定短时间内完成,我们该怎样做?

  3。玩游戏《避难》,每四位小朋友是一个家庭,每家有一块避难岛(报纸),当洪水来时,一家人都站在岛上,教师每说一次洪水来了,报纸就得对折一次,报纸越来越小,看哪个家庭一个人也掉不到水里。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合作的重要性,和孩子一起到户外玩《二人三足》的游戏。

大班教案 篇2

  游戏目标

  1.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2.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 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冷暖色调,探究不同颜色融合的秘密,感受色彩变化的乐趣。

  2.大胆想象魔法汤的故事,尝试用油画棒和水粉结合的表达。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油画棒、幼儿用水粉纸;

  剪成各种瓶子的'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魔法学校招聘魔法学员:(提出要求:复习冷暖色调)

  1.我是魔法学校的魔法师,今天到我们班招聘魔法师,学习配制神奇的魔法汤。

  2.了解冷色调、暖色调。

  二、魔法学校面试。

  1.示范调出暖暖的魔法汤。

  2.凉凉的或者冷冷的魔法汤是怎么配制出来的呢?个别幼儿尝试:蓝+黄=绿

  3.你的魔法汤要帮助谁?怎么帮助?

  4.体验油画棒和水粉颜料结合的特点(油水分离)。

  三、我的神奇的魔法汤(入学后学习配置魔法汤)。

  1.你想配置一款怎样的魔法汤帮助谁?

  2.根据你要配置的魔法汤,你选择怎样的魔法汤瓶子。

  3.制作魔法汤(提作画要求)

  ①将魔法瓶子粘贴在纸的一角做倾倒状,其余空白处用油画棒画魔法汤帮助的对象或内容。

  ②选择运用合适的色调,用水粉颜料涂刷,创作出自己喜欢的色彩感觉,表现施了魔法的画面。

  四、我的魔法故事。

  你的魔法汤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幼儿结伴相互介绍魔法汤的神奇故事。

  活动延伸:

  制作“我的魔法故事”连环画。

大班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手工纸又是幼儿平常最为熟悉,使用接触的最多的纸张。我在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这是幼儿的兴趣点。因此我利用这一课题,带领幼儿用手工纸来进行实验,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激发其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创造的意识及动手能力。

  重点:通过改变纸张形状,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怎样的纸张形状才能承重。

  根据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制定本次目标:

  1、尝试用折纸方式改变纸张形状,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之间的关系。

  2、在动手探索中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乐趣。

  3、理解团结合作力量大。

  二、活动准备:

  (1)积木,手工纸

  (2)幻灯片

  三、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活动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从开始引导幼儿让纸片站起来到最终一张纸片可以顶起一本大书,引发他们的兴趣,不断让幼儿进行挑战,一步一步带领幼儿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动手试验的欲望。活动中我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说教形式,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 。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在一次影视欣赏的课余活动中,《超人》的形象令孩子们印象深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班自发开展了“超人”的模仿秀活动,有的“穿”得像个超人,有的“走”的像个超人,更有孩子看上了一米多高的.玩具柜,想要“飞”得像个超人。由此我想,何不模拟一个“翻墙”场景,让孩子们体验翻越高墙的感觉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应“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于是活动《“墙”去哪儿了》便应运而生,我将向来“躺着”的垫子“站”了起来,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体验超人般飞檐走壁的英雄角色,锻炼孩子助跑跨跳动作技能,及手臂、腿部大肌肉的协同发展。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助跑纵跳、上肢撑垫子等连续动作顺利翻越“垫子墙”。

  2、敢于自我挑战,体验逐步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会助跑纵跳、上肢撑垫子等连续动作顺利翻越“垫子墙”。

  活动难点:

  掌握助跑纵跳、上肢撑垫子等连续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五块海绵垫子(规格为1、0m*1、9m*0、1)、哨子、起跑线、终点线。

  活动过程:

  一、身体总动员——通过热身运动,舒展上、下肢及脚腕等部位。

  1、渲染情景,幼儿自主抬垫入场。

  2、根据哨音节奏锻炼身体各部位。

  (1)上肢训练(垫子上俯卧撑,臂撑)

  (2)下肢训练(俯卧绷脚上踢腿)

  (3)脚腕训练(仰卧转动脚腕)

  二、飞越垫子墙——通过连续动作的练习,体验挑战的成功感。

  1、出示垫子墙,引发幼儿探索翻越“垫子墙”的方法。

  (1)幼儿分组尝试翻越“垫子墙”的方法。

  (2)幼儿分享及讨论各自的方法。

  2、分组尝试,帮助幼儿逐步掌握助跑纵跳、上肢撑等连续动作的要领。

  (1)教师完整示范,引导幼儿观察。

  (2)个别幼儿尝试借助连续动作翻越垫子墙。

  (3)集体练习,教师鼓励幼儿不断尝试通过连续动作翻越垫子墙,辅助、调整个别动作不正确的幼儿。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梦想中的小学的大胆想象。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愉快的心情。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画纸、水彩笔(蜡笔)、图片或卡片(小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想问你们几个问题,就是再过不久小朋友们就要上小学了,成为一名小学生,一定很开心吧!那你们有没想过你们要上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知道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吗?

  2、观察图片,学会用自己的话讲述在图片中看到的'小学。

  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看看这个图片中的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一说。(一边出示图片)

  二、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梦想中的小学。

  1、看完了这些图片,小朋友们有没有想到自己将要上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梦想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

  2、老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就是请你们把想象中的小学画在纸上,看一下谁画得最漂亮,好不好?

  三、幼儿作品,老师边指导。

  四、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师:请画完的小朋友把画给老师看一看,是不是很漂亮。

  活动小结:

  师:今天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仅把自己梦想中的小学画出来了,而且还都画得很漂亮,老师很高兴,现在为了大家的进步拍拍手吧,老师与幼儿一起唱《幸福拍手歌》。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并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质条件和实现想法的精神空间。主题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大班教案 篇7

  目标:

  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尝试创编诗歌。

  发挥想象力,萌发喜欢瓢虫的情感。

  准备:

  瓢虫的教具两个,幼儿操作的小瓢虫指偶人手一个。背景图一张,记录卡若干。

  过程:

  1、小瓢虫的歌。

  教师边操作瓢虫玩具不停地在幼儿身边飞动,边有表情地朗诵诗歌的`第一段,念完后将瓢虫停在手指上当戒指。

  操作两只瓢虫一起飞动,有表情地朗诵诗歌第二段,念完后将瓢虫停在衣服上当纽扣。

  小瓢虫的歌美吗,你觉得什么地方美?

  根据幼儿的回答逐步出示记录卡。

  根据记录卡幼儿和教师一同朗诵诗歌1-2遍。

  2、会变的瓢虫。

  瓢虫,瓢虫,飞来飞去老是脚步匆匆。刚才它飞到哪里了,看上去像什么呀?它还会停到哪里去呢?会变成什么呢?

  幼儿玩瓢虫指偶,尝试把瓢虫放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想一想瓢虫看上去像什么。

  幼儿相互交流。你们的瓢虫飞到哪里了?变成了什么?

  教师示范将个别幼儿的回答编到诗歌里去。

  全体幼儿尝试创编儿歌,鼓励有创意的创编。

  3、我是一只瓢虫。

  刚才小瓢虫是在我们的身上飞来飞去,我们编出了很多好听的诗歌,现在小瓢虫还可以飞到花园里,田野里,幼儿园里,会变成什么呀?请你用记录卡把它先画下来,编一编儿歌。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相互交流。

大班教案 篇8

  幼儿园大班装饰画教案:彩色的小拖鞋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探索学习用对称的手法装饰和制作小拖鞋。

  2、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学会用连续的花纹装饰鞋面,用独立纹样装饰鞋底。能按规律整齐地摆放彩色笔,感受劳动成果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一双做好的纸拖鞋。已剪好的鞋面和鞋底、胶棒、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欣赏纸拖鞋,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拖鞋的鞋面上有什么?鞋底上有什么?你想做一双漂亮的纸拖鞋吗?

  通过欣赏,使幼儿初步了解装饰鞋面和鞋底的基本方法。

  二、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上的`图案,学习用连续花纹装饰长条形。

  教师:长条形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你想怎样装饰?

  师生共同讨论装饰拖鞋鞋面的方法。

  三、观察鞋底上的图案,了解独立纹样的装饰方法。

  知道装饰鞋底可以在鞋跟和边缘等地进行装饰。

  四、师生共同探讨制作纸拖鞋的方法。

  使每一个幼儿都清楚地了解到制作纸拖鞋的步骤:用彩色笔装饰鞋面——用彩色笔装饰鞋底——用浆糊抹鞋面固定在鞋底上。

  五、讲解重点和难点:

  在粘贴鞋面和鞋底上,把浆糊抹在鞋面里面的两边,鞋面粘贴在鞋底下面。

  六、交代要求,幼儿装饰制作纸拖鞋,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设计与别人不一样的花边和图案来装饰鞋面,鞋面可以平行粘贴,也可以交叉粘贴;鞋底可以用中心图案花纹装饰也可以用简单的小图形四散地装饰。提醒幼儿在粘贴时,一定要把浆糊抹在没有图案的鞋面的两边。在制作第二只时要注意鞋子的左右要对称。

  七、展示幼儿作品,集体进行评价。

  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区,由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幼儿制作的小拖鞋。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春天的特征,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学习简单的诗歌创编。

  环境创设

  图片、背景音乐

  重点与难点

  能仿照诗歌的句式创编诗歌《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1、春天已经来了,你们找到了吗?

  2、你们找到的春天真美呀!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你们能找到春天藏在哪儿吗?(出示五张图片)

  ——例图一:幼:我发现柳树变绿了。

  师:(用诗歌里的话小结)翠柳说:“春天在我的衣服上,瞧吧,绿叶飘荡!”

  (每幅图片都用诗歌里的话小结)

  二、欣赏诗歌

  1、我们把这些好听的话放在一起就可以变成一首优美的诗歌。

  2、播放背景音乐,欣赏诗歌。

  3、听了这首诗,你觉得春天怎么样?

  4、小结:春天百花齐放、万物苏醒,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季节。

  三、创编诗歌

  1、我们都找到了春天,那么你能像诗里那样谈谈你看到的春天吗?

  2、引导幼儿仿照诗歌的句式创编诗歌。

  ——说到叶子:绿叶飘荡说到花:艳丽芬芳说到小鸟:万里飞翔听到声音:哗哗唱歌

  四、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用了好听的话谈了自己看到的春天,我们也可以把看到的春天画下来变成一本好看的书,好吗?价值分析:

  仔细解读每张图片不仅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征,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用诗歌里的话小结每张图片,并让幼儿自己尝试学着诗歌里的话小结,掌握诗歌的句式。

  利用背景音乐烘托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01-10

大班教案03-27

(经典)大班教案07-31

(经典)大班教案08-05

【精选】大班教案07-22

[经典]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30

[精选]大班教案07-30

大班教案(经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