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9 09:10:5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3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排列上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帮小动物装饰窗帘。

  2.能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幼儿人手一份)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可高兴了。它们的新房子造好了,马上就要搬新家了。让我们跟小猴一起去参观它们的新家吧!

  二、参观动物公寓,发现规律

  (一)播放图(一):观察、了解楼房的层与间

  提问:1.这幢楼房有几层?每层有几间?一共有几间?(一起点数)

  2.小猴来到了第几层的第几间?

  3.小猴想去第三层的第三间,谁来帮它找找?

  (二)播放图(二):在帮忙选房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小动物选房的规律

  提问:1.看,还有谁也来选房间了?

  2.还有一个房间没人选,你觉得谁来选?为什么?(每个小动物住三间房)

  3.仔细看有没有什么秘密?每一层住的动物不一样,楼上楼下住的动物一样吗?

  (三)播放图(三):继续帮助小动物选房间,进一步感知小动物选房的规律.

  提问:1.看旁边的楼房里住着谁?

  2.你觉得这两个房间谁来选?为什么?

  小结:这些小动物可真有趣,它们选房间还有个规律呢,每一层上要不一样,楼上楼下也要不一样。

  三、运用规律帮助小动物装窗帘

  (一)出示操作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指导语:看,房子选好了,小动物为它们的房子装上了什么呀?(窗帘)

  今天小动物请小朋友来帮它们的新房子装上窗帘,它们要求:每一层上的窗帘不一样,楼上楼下的也不一样。先装第一幢,再装第二幢。

  4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展示交流

  (一)幼儿相互交流。

  (二)个别幼儿讲述装窗帘的方法。

  (三)选个别作品,共同纠正,进一步掌握规律。

  五、活动延伸:给小动物装地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翻版一次外出学习听到的一节课,活动的选材源于大班建构式课程,主题:《动物我们的朋友》中的一次科学活动《送小动物回家》。经过执教者大幅度的修改,目标重新定位,环节重新设计,变成了一节全新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兼具的活动。

  教学具的反思:

  本次活动的教具学具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采用了PPT动画的形式能牢牢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回答之后能以动画的形式给予验证,另外,幼儿的操作材料也非常实用,幼儿第一次粘的不对,可以剥下来再次尝试,循环使用。

  目标的反思:

  活动目标是一次活动的灵魂,活动目标制定是否恰当、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动的成败。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十分清楚,层次分明,三维目标体现很明显,既有知识与技能(用发现的规律帮助小动物装饰窗帘),过程与方法(观察发现排列上的变化规律;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主要体现在第三条(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在这三条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比较突出,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活动的环节也紧紧得围绕目标展开,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为达到目标服务。

  活动过程的反思

  我在组织这次活动是感觉不太顺利的地方是:引导幼儿初步发现动物选房的规律这一环节,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在引导幼儿发现这个规律的时候我问:仔细看有没有什么秘密?幼儿的回答没有到我想要的点上(即每一层住的动物不一样,楼上楼下住的动物也不一样)。这时候我的引导语特别罗嗦,其实语言可以更简洁,更具有启发性一些。可见,我对幼儿的抛过来的“球”不太能接得住,教学的机智还有所欠缺。教师不仅要对孩子可能出现的答案要有一定的预期,还要想好假如有孩子有这样的回答,自己该如何接得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不是简单重复孩子的话,而应给予孩子更多,有总结或经验的提升。

  幼儿在有了第一次选房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幼儿第二次选房相对比较容易,所以重点是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追问:为什么你认为第二层的第二间应该住小兔子?这个问题特别重要。

  操作要求的反思:

  在幼儿操作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操作的要求,本次活动在交代装饰要求的时候应根据操作材料的特点(第二间的难度比第一间要难)提出操作要求,请幼儿先装第一间,再装第二间,这样符合幼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特点。

  讲评的反思:

  这次活动的讲评环节十分重要,老师要帮助幼儿理清思维的过程,用清晰的语言表达之。我在组织讲评时,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纠缠于纠正“错误”,幼儿讲述的机会很少。讲评的重点应定位在与幼儿一起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咙。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几种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

  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啊?”

  将红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红米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大米是个舞蹈家,她是怎样在舞台上跳舞的?(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棍敲击鼓面使得鼓面震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小实验:让锣、拨、钢琴、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后马上阻止震动,发现震动消失声音也消失了。使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让幼儿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3、让幼儿通过进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分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教育幼儿在活动中轻轻地说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四、使用声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自制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已经认识了"+"、"-"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通过儿歌和身体的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内容:《神奇的两条"于"》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它们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读法和运用。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理解">"、"<"的含义。

  活动难点:大于号、小于号的实际应用。

  活动准备:课件PPT、儿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

  1.带小朋友们去看海,出示PPT课件问:你们看到大海里有什么?(海豚、海龟),海龟、海豚各有几只?幼儿说出数量,教师出示PPT, 5 3,海龟和海豚比,谁多?谁少?那么5和3相比,那个数字大?那个数字小? 教师问:我们可以在5和3之间放一个符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放到这可以吗?启发幼儿,引出">",让幼儿观察大于号的嘴巴向着前面,对着大数笑,大于号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读5大于3.

  2.大海里除了有海龟和海豚,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什么,出示PPT,问:大鲨鱼和小海马在生活在这里,找一找, 大鲨鱼有几条?小海马有几只?,说出各自的数量 2 6,引出"<",观察小于号的.大嘴巴也是对着数字大的,但是方向是向后边,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读小于号,说出2小于5.

  3.教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大嘴巴,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出儿歌《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大小两条于,名字各不一,嘴巴向 >,它叫大于号。 嘴巴向 <,它叫小于号。陪我一起游戏和学习.

  二、游戏表演:学做">"、"<"

  玩法:请两名幼儿做数字宝宝,戴上数字头饰,一名幼儿站着或者坐着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让小观众们读出所表示的意思。

  延伸活动

  小朋友看了海也累了,就到海边休息一下,玩玩"送符号宝宝回家"游戏,教师出题,进一步复习巩固大于号和小于号,感知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活动后:

  通过创设一起去看海,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把幼儿带入海洋世界,看到海里的动物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我要学"变为"我要学"。

  在活动中我用儿歌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影子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我与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圈_大班科学教案07-1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