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时间:2023-09-17 07:14:5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4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1

  一、说教材分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上册第五课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通。教学时要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蕴美,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1、在审美化阅读教学中,唤起想象后,学生才能拥有广阔的天地,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获取相应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诗文,鉴赏意境美

  于漪老师说过: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因此,教学生阅读,千万不能支解,不可嚼烂,千万不能将秀气和灵气教去了。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就使他们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本课教学中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品味诗文,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3、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

  诗歌的'语言是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读起来琅琅上口,悦心悦目。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朗读吟诵的短文。

  4、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

  对课文第三小节进行朗读感悟后,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在思绪飞扬中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篇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求得发展,品尝成功的喜悦。

  出示文中句子: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帮助残疾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三、教学准备

  蝈蝈的图片、大自然中的风景图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中的“婆、您”,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1.小朋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我邀请一个小朋友来做这个游戏,其他小朋友看仔细。

  (请一个小朋友来到门口,蒙上眼睛,走回自己的位置)

  2.老师要来采访采访你了:刚才你走回座位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有什么感受?

  3.小朋友,有这样一位盲婆婆她整天生活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多么痛苦,多么寂寞啊!你觉得盲婆婆最需要什么?

  4.盲婆婆最需要的是一双“眼睛”,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有这样小朋友,他成了盲婆婆的“眼睛”。(板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指导认识“盲”、“婆”,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把课文好好读一读。把书打开,自己读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词语:

  绿色唱歌邻居田野乐呵呵

  童年往日难忘欢乐喜滋滋

  歌声流淌清波咯咯

  3.字音都读准了,课文是不是也会读了呢?自己再读读,读流利。

  4.分段指读,评价。

  (三)精读体悟

  学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的蝈蝈到底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绿色、会唱歌、可爱……)

  老师今天就把这只蝈蝈带来了,你看(出示蝈蝈图)

  2.这样的蝈蝈你们喜欢吗?如果它是你的,你有什么感觉呢?

  读读第一段,找出表示高兴的词。(乐呵呵喜滋滋)

  3.指导朗读。(高兴地、注意停顿)

  4.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5.可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把它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你觉得他是个这样的人?

  6.一起再来开心地读一读,齐读。

  学第二自然段

  1.小男孩送蝈蝈时会对盲婆婆说些什么呢?老师来做做盲婆婆,你们对着我说一说。

  2.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说的?读读第二段。

  3.指导朗读。(用说话的语气)

  学第三自然段

  1.蝈蝈欢快的叫着,婆婆用心地听着,可以为盲婆婆带去什么呢?小朋友闭上眼睛听。

  2.教师配乐范读。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盲婆婆看到的、想到的跟你们是一样的,这时婆婆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开心、幸福)

  5.指导朗读(开心、美)

  6.这么美的句子,要是能记住它就好了。试着背背好吗?

  7.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背背。(配乐)

  学第四自然段

  1.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把更多的快乐带给盲婆婆,引读第四段。

  2.蝈蝈的歌声越唱越好听,范读“咯咯,咯咯,咯咯……”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小朋友,这首诗歌写得多美呀!让我们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2.今后,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哥哥学习,多关心老人,给残疾人更多爱心和帮助。

  (五)教学生字“您”“婆”

  1.出示,齐读。

  2.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3.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4.书空,你能给它找些朋友吗?

  5.描红,并完成习字册上相关内容。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3

  1、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2)会认读、书写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

  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时既要抓住“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让学生多些自己领悟出来的,以疑导学,多给学生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我准备创设情境,运用图来助读,思来促读,读中品情,读中悟理。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边读边想象,让他们在读、悟中感受人物内心,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个性化阅读。在有情有趣的阅读与体验中自主,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2、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抓住语文的本质特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语文课堂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激发识字、写字的兴趣,引导二年级孩子学语言、用语言。

  [设计思路]

  教学时,围绕课题先让孩子质疑,然后在读书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解疑,再紧扣诗歌的内容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理解感悟。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时,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小男孩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学习第二小节时,抓住“替”一词,让学生体会小男孩平时可能会给为盲婆婆做些什么事?精读第三小节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想象蝈蝈的叫声让盲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回想起哪些欢乐的往事?让学生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最后总结全文,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请你看着这幅图,能完成这组填空吗?(课件出示:一个长着明亮大眼睛的男孩(课文中的小主人公)的图片,()的眼睛,()的眼睛)对呀,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让我们看到红的花,绿的树,眼睛让我们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蓝的天空,茂密的山林,让我们看到身边这个美丽、精彩的世界。

  2、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试着回去闭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时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难?那时你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着急、难受、紧张、害怕……)

  3、小朋友才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就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那要是一个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远生活在黑暗中,那她会怎样呢?(孤单、寂寞、难受……)成天面对着黑暗,会觉得孤单、寂寞、难受……

  4、是呀,就有这样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出示词卡:“盲婆婆”,读词语“盲婆婆”。“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两个字在一块时,后面一个要读轻声,跟老师一起读。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呢?对了,婆婆是女的,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妈妈的妈、姐姐的姐、妹妹的妹妹、姑娘等观察一下,婆下面的“女”和其他几个字写法一样吗?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空,注意,下面的女要摆得稳,关键就是要写好这个长横。

  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书空,重点提示长横的写法以及生字笔顺。

  这位盲婆婆多可怜哪!

  5、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出示:“送给”、“的”。什么呀?出示:“蝈蝈”。 (出示蝈蝈图)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

  4、齐读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1)真了不起,两个轻声一下子都读准了,我还想再听一遍。

  (2)读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疑问吗?(预设:①谁送给盲婆婆蝈蝈?②怎样送盲婆婆蝈蝈?③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④盲婆婆收到了蝈蝈,有什么反应?)

  (3)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仔细听,看一看疑问能不能解决?听老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诗歌。

  2、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课文。

  ⑴检查字音。

  开火车读生字。

  生字是不是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说说需要注意什么?

  您和邻(鼻音和边音)邻和领(前鼻音和后鼻音)难(前鼻音多音字)

  ⑵读词语。

  绿色你见过绿色的什么?多么漂亮的颜色啊。

  邻居①“邻居”是什么意思?(人们聚居在一起,临近自己居住地的其他居住者。)

  ②认识你们家邻居的举手,是谁?

  ③课文中谁和谁是邻居?(盲婆婆、小男孩)

  欢乐

  ⑶这么多的`生字、词语的音都读准了,掌声送给你们!

  ⑷我们再读一读这首小诗,老师的要求提高了,读通句子,长的句子多读几

  遍。你们觉得哪句最长,比较难读?指名读长句子。

  ⑸最长的句子也读通顺了,你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生自由读。

  ⑹这是一首儿童诗,每小节之间会空一行,共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⑺小朋友们真会读书,句子读通顺了,小诗自然也就读通了,你们学的得真认真!

  3、全班交流。

  ⑴谁送给盲婆婆蝈蝈?(邻居家的小男孩,就是那个长着明亮的大眼睛的小男孩。)

  ⑵怎样送盲婆婆蝈蝈?(喜滋滋)

  ⑶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他替我给您唱歌。说明小男孩关心盲婆婆。)

  ④盲婆婆收到了蝈蝈,有什么反应?(这个有点困难,学生可能一下子说不上来。)

  4.下面我们来细细品读诗歌,相信小朋友不仅能能解开所有的疑问,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具体学文,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送蝈蝈的快乐。

  ①师述:看图,说说小男孩送出蝈蝈时,他的心情怎么呢?

  ②书上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来描述这幅场景的呢?自由地再去读读这一自段。

  ③指读。

  交流:小男孩带来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呢?(绿色、会唱歌、可爱……)

  (课件出示蝈蝈图片,点击蝈蝈叫)

  蝈蝈披着一身翠绿的外衣,非常可爱,还会唱歌呢,多有趣呀!

  ④假如你们也有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⑤可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把它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愿意吗?从哪儿读出来。

  (点:“乐呵呵”“喜滋滋”由黑变红)来,带着笑容读一读,像这样的表示开心的词还有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这些词语吧。

  (课件出示:笑眯眯笑哈哈笑嘻嘻喜洋洋乐呵呵)

  ⑥送出蝈蝈时,小男孩看到婆婆满脸的笑容,自己也快乐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第一小节,读出他们的快乐。

  (2)学习第2-4小节,潜心会文

  小男孩高兴地把会唱歌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还有满肚子的话要对婆婆说呢,瞧他都说了什么了?自由地去读一读2.3.4小节。

  学习第2小节

  ①、让我们读一读书上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②、这一个“您”,(课件点“您”变红)表示非常尊敬。谁再来试试?(引导把“替”读好)

  ③、听了他们的朗读,知道小男孩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吗?平时,小男孩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

  ④、他会做许多事来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着盲婆婆。他知道蝈蝈能帮婆婆消除寂寞,就送给盲婆婆一只蝈蝈。

  ⑤、小朋友,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男孩?(关心盲婆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读出小男孩对盲婆婆的关心。

  学习第3小节

  学习第一句: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①请同学们结合图画读这一节。边读边想一想:婆婆在蝈蝈声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生自由朗读。

  ②蝈蝈那美妙动听的歌声给盲婆婆带来了什么呢?歌声会领她走进田野,她好像看到了什么了?(小溪流淌的清波)你眼前好像也看到这条小溪吗?是什么样的呢?(清清凌凌,小鱼,)歌声会领她走进田野还会看到什么呢?(想象春天、夏天、秋天不同的美景)

  ③师: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见到凌凌的小溪从金色的田野中丁冬的流淌着,多美啊!指名读。

  ④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⑤她听着想着,从她的表情上你们感受到什么?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

  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听了你的读,我们仿佛也走进了田野,找到了欢乐。

  学习第二句: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①蝈蝈那美妙动听的歌声不仅会领盲婆婆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还会——?(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②你们想象一下她回想起童年哪些快乐的往事?

  (吹草叶,挖野菜钓鱼,捉蝴蝶,)

  ③讲一个指导读一次。(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难忘什么意思?深深的印在脑子里了。)

  ④想起了童年的欢乐,她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好吗?

  ⑤蝈蝈那美妙动听的歌声给让双目失明的盲婆婆好象又能看到了这世界

  许多美丽的东西,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引读:歌声会,歌声会。

  ⑥试着背诵(歌声会,歌声会。)

  ⑦小朋友,你知道蝈蝈的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说说吗?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

  歌声会把带您带回草原,看到。

  歌声会把您带回森林,听到。

  歌声会把您带回二(9)班,看到。

  歌声会,看到。

  (课件出示:歌声会,。)

  ⑧婆婆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

  学习第4小节。

  ①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能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②这“咯咯”是什么呢?“咯咯咯咯咯咯”,一边听着一边想着,(由重到轻)

  ③这里有六个点。(课件出示:省略号变红)老师不明白,谁知道?(是蝈蝈的歌声,是我对盲婆婆的关心让她快乐的笑声!......)

  ④、指导朗读。

  在盲婆婆的耳边一直围绕着蝈蝈的歌声,引读“咯咯咯咯咯咯”。

  歌声是那样的欢乐,盲婆婆是那样的开心,引读“咯咯咯咯咯咯”。

  让我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记在心里,引读“咯咯咯咯咯咯”。

  ⑤.指导背诵。

  四、全文小结:

  1.学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2、是啊,学了这首诗歌,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小男孩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给婆婆送了只会唱歌的蝈蝈,他把蝈蝈的歌声送给了婆婆,把欢乐送给了婆婆,更把自己真诚的爱心送给了婆婆。给婆婆送去了光明。婆婆开心了,他自己更开心。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爱心撒向每一个人。因为你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享受到更大的快乐。

  五、学写生字。(邻居替您领童难)

  1、出示生字,认读。

  2、提问:你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空。

  重点指导童、绿、您

  童:(观察,什么笔画最多?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呢?哪横长,哪横短。)

  绿:(下面不要写成水。)

  您:(卧钩的写法。)

  4、完成《习字册》。

  5、评价学生的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事。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指导写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他人、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婆、邻、替”3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美观地书写。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词语:

  绿色唱歌邻居田野捉蝈蝈

  童年往日难忘欢乐盲婆婆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讨论)

  学习生字“盲”、“婆”。理解词语“盲婆婆”和“蝈蝈”(课件出示)。

  讨论感受盲人在生活中会有哪些困难?说说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你从哪儿看出他很高兴?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你觉得第一小节中哪些词用的好?(“乐呵呵”和“喜滋滋”),能说说好在哪里吗?(体会我送蝈蝈时的喜悦之情)我喜欢蝈蝈吗?为什么还要送给盲婆婆呢?(体会“我”的真诚和对婆婆的关心。)

  2.指导学生朗读,理解“邻居”,学习生字“邻”。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我把这只可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我的用意是什么?

  出示句子: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1)带点的字分别指的是谁?蝈蝈真的会唱歌吗?(课件播放蝈蝈的叫声)

  (2)学习生字“替”,“替”是什么意思?(代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体会“我”平时懂得关心盲婆婆,是个有爱心、有礼貌的好孩子。)

  (4)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2.看图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小男孩想告诉盲婆婆,婆婆,婆婆,这只蝈蝈不仅可爱,叫声也特别动听。

  (1)看图,你能说说图上的内容吗?盲婆婆真的能看到吗?(理解句子)出示: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板书:领看到

  带想起

  想想讨论:盲婆婆倾听着蝈蝈的歌声,会想到什么呢?童年的盲婆婆会干些什么呢?帮助学生理解“往日难忘的欢乐”。

  (2)看图,说说:这时的盲婆婆听着听着,一定感到非常……

  (3)师小结:小小的一只蝈蝈真了不起,给盲婆婆解闷,消除了她的寂寞,给她带来了欢乐,勾起了盲婆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如果你是这位盲婆婆,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盲婆婆的话去夸夸小男孩)板书:有爱心

  听了盲婆婆的夸奖,小男孩心里更高兴了,他要告诉婆婆:……

  四、学习第四小节

  齐读第四小节,指名再读一读。

  五、小结课文

  师:其实,小男孩送去的不仅仅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蝈蝈,更是他那颗助人为乐,关心盲婆婆的爱心。你们知道每年的5月19日,是什么日子吗?(全国助残日)

  1.看图片,再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我们关心残疾人,应该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交流,引导学生要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2.让我们带着对小男孩的敬佩,欣赏课文朗读,再齐读课文。

  六、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比较下面两组字的发音。

  领lǐng您nín

  邻lín邻lín

  2.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邻婆替

  3、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七、课外延伸

  开展“学会关心”活动,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好事,献上你对他人的关心和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相关文章: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案02-23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02-2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13篇02-2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12篇03-07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13篇)03-1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02-21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送给盲婆婆的蝈蝈》06-19

《绿色蝈蝈》教案11-07

绿色蝈蝈教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