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26 08:25:45 教案 我要投稿

【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表演、图谱等多渠道,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并初步学会演唱。

  2、体验音乐活动中探索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排练情境表演《小老鼠打电话》(头饰、电话等)

  2、图谱若干张、节奏谱四张。

  一、看情境表演导入。

  1、师:小朋友,小花猫和小老鼠之间总有着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它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后,

  问:那在刚才的故事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二、根据幼儿的述说出示相应图谱并学念儿歌。

  (一)图谱

  1、小老鼠给朋友打电话,结果打错了,打给了小花猫。(出示图谱1)

  2、小老鼠把电话本拿在手中,拨了什么号码是多少?(出示图谱3、4)

  3、师问:你听见小老鼠在电话里头是怎么说的?(出示图谱5)电话另一头的朋友是怎么回答的?(出示图谱6)

  4、提醒幼儿看图谱并按照节奏进行对白练习。

  5、师:谁会跟着节奏将小老鼠、小花猫的`话说出来啊?

  6、分男、女生练习对白。

  7、你知道小老鼠为什么要打电话给它的朋友吗?(贴图谱2)

  8、小老鼠的朋友怎么会是它(小花猫)呢?(出示图谱7、8)

  (二)学习创编歌词、念词

  1、谁能够看着这些图片把这个故事再讲一下?

  2、小朋友刚才的故事讲得真不错,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唱出来啊?唱歌当然要有歌词,但歌词可不能像小朋友讲的故事一样那么长,歌词必须简洁。看,这儿有八幅图,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学编歌词,好吗?

  3、幼儿创边歌词。

  2、老师带领念。

  3、幼儿念。

  4、幼儿念(钢琴伴奏、无间奏)

  三、学唱歌曲。

  1、你们念的真好,徐老师还会把它唱出来呢,想不想听一听?(师唱,配乐、无间奏)

  2、我们一起轻轻的跟老师学唱,好吗?

  3、(师唱,配乐、带间奏)现在你们和徐老师来比赛,看谁唱的好听,好吗?

  4、幼儿唱。不带间奏。师唱,带间奏。师问;谁唱的好听,为什么?(好听的间奏)

  5、那么这些间奏是放在歌中的什么地方呢?请大家再仔细听我唱一遍。(师范唱)

  6、四个节奏练习。

  1)老师来唱前面的歌词,你们用拍手的方法把间奏拍出来,好吗?

  2)幼儿唱,间奏时可以拍手、跺脚、点头。

  7、歌唱,其中对白分角色。(幼儿和老师)

  四、(机动)讨论、表演、师适当指导。

  1、师:活泼有趣的歌曲,在小朋友刚才唱的时候,我发现,大家很想用动作来把它表示出来,现在我们分四个人一组,讨论一下,怎么来来边唱边表演,好吗?

  2、幼儿讨论。

  3、幼儿表演。

  4、加入开门、猫叫、关门声结合表演。

  五、小结:小朋友,今天的表演和游戏我们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学习,好吗?老师最后要提醒大家,在生活中,我们可千外不能像粗心的小老鼠一样哦!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人的经验。

  二、活动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新的图书《漏》,想不想来看看这本书里讲了什么?

  2.师:请小朋友自己看书,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讲一讲书里的故事。

  3.幼儿自主阅读,师个别询问指导:书里有谁?他们想来干什么?是什么时候?……

  (二)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故事内容

  1.师:谁来说说这本书里讲了什么事?

  幼:小偷到老爷爷家里去偷驴。有一只老虎也想去吃驴。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偷?

  幼:我看见他从墙后面钻出来的`,电视里的小偷都这样贼头贼脑的样子。

  2.师讲述故事第一第二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这天晚上,小偷来了,老虎也来了。

  3.师:小偷在干什么?老虎又在干什么?

  4.师:王老汉发现了,会说什么呢?(师讲述该页内容。)

  5.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一起学老虎和小偷的话:啊!漏啊!

  6.师:天下起了雨,小偷和老虎都被雨淋湿了,老虎又会怎么想?

  7.师讲述图书最后两页: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滴答滴答,唉,怕漏雨,偏又漏了。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反思:

  1、复习字的偏旁、结构,正反义词,以及声母与韵母的相拼。

  2、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游戏准备:

  有生字的'金牌,花形卡片

  操作过程:

  (1)导语:小朋友,你想找到你的好朋友吗?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2)如,第一册《识字4》,在学了生字后,请学生找相同偏旁的字做你的好朋友,就可以这样操作。一生拿一张卡片“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都可以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偏旁。又如,教师可以做几个金牌,金牌上贴有生字“跑”“跳”,大家一起拍手说:“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挂金牌的同学看一看读一读生字,与挂有相同偏旁字的小朋友手拉手,成为好朋友。找对了,大家说:“对对对,你们是一对好朋友。”找错了,大家说:“错错错,赶快再去找一找。”

  (3)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用金牌的形式挂在大家胸口,先读一读,然后让小朋友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还可以教师准备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准备一些声母和韵母,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4)这样在游戏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反思:

  《找朋友》这个游戏对幼儿来说,很喜欢,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学习巩固了儿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更进一步也学会了自己和其他幼儿合作。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图画内容,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

  3、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珍惜粮食。

  活动准备

  1、准备教师自画图一幅。(图画内容:炎炎烈日下,两位小朋友在麦茬地里,手挎篮子,弯腰捡麦穗的情景。)

  2、提前与农民伯伯联系好收割后的麦田。(幼儿园附近)

  3、准备彩笔、画纸等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1、观察讨论

  出示教师自画图,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并讨论: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都是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怎么想的?

  幼儿观察讨论实录:

  文哲:“我看见图上画的是火红的太阳,还有两个小朋友在捡东西。”

  迎新:“我看见图上小朋友的手里提着篮子,像是在田地里捡垃圾。”

  会筝:“不,他俩好象在找蚯蚓,因为我爷爷钓鱼就用蚯蚓当鱼饵。”

  我听到这里感到一阵心酸,我们农村孩子怎么看不出小麦穗呢,难怪把饭菜倒掉。于是把麦穗头用黄色水彩描了一边。

  聪明的苗苗立刻举手说:“老师,我看出来了,他们这是在捡麦穗,因为星期天我跟奶奶到小麦地里捡过麦穗呢!”

  师:“对!他们是在捡麦穗,你们观察的都很仔细。”

  凤琪:“老师,捡麦穗是件不好的事。”

  师:“为什么?”

  凤琪:“因为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时,看见有几位奶奶在小麦田捡麦穗,麦田的主人吵了她们一顿,还不让她们捡呢!”

  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你们说捡麦穗到底对不对,行不行呢?”

  苗苗:“老师,我认为对。因为我奶奶说可以用捡到的小麦换西瓜呢!”

  凤琪:“你认为对,那么为什么那块麦田的主人不让那几位奶奶捡呢?”

  笑笑:“我知道,那块麦田的主人也想捡麦穗,她不想让别人捡走她地里的麦穗,对不对?老师!”

  师:“可能是吧!老师还捡过麦穗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幅图画的是两位小朋友在烈日下帮爸爸妈妈捡麦穗的情景。通过你们的讨论,老师认为你们说的都不错,捡麦穗本身是件正确的、有意义的事,因为我们国家有一个光荣的传统——让颗粒归仓。”

  [page_break]

  师:“你们想不想捡麦穗?”

  幼儿齐回答:“想。”

  师:“老 师已经和农民伯伯联系好了,现在,我们去帮他捡麦穗好吗?”

  “好,好......”他们高兴得跳起来。

  2、实践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预先定好的`麦茬地里,让他们排成横队自由结伴,两人一垄(同时告诉他们不要踩坏玉米苗)我们一边捡一边讨论。

  活动实录:

  师:“小朋友,谁知道《悯农》这首古诗?请你说一说。”

  文哲:“我知道,《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力皆辛苦。’”

  同时,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起来。

  师:“你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迎新:“这首诗的意思是把碗里的

  大米饭都吃完,一粒也不剩!”

  会筝:“就是不能把馒头扔掉。”

  师:“你们知道馒头是怎么来得么?”

  风琪:“就是用面粉做成的。”

  师:“面粉除了能做馒头,还能做什么食品?”

  凤琪:“还能做面包、油条、麻花、蛋糕等等,还有很多呢!”

  师:“那么,面粉又是怎么来得呢?”

  苗苗:“面粉是小麦做成的。”

  师:“你们知道小麦是怎样长出来的吗?”

  会筝:“就是撒上撒上种子浇上水就长。”

  苗苗:“长出麦苗后还要施肥、打药呢!”

  教师捡起一棵小麦向幼儿介绍小麦的一生,同时告诉他们农民伯伯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管理的。

  这时幼儿的脸上出了汗,趁此机会让幼儿体验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说,小麦从播种到收获是不是要付出很多劳动呀?所以呀,我们要把麦穗一颗一颗捡起来,让它们颗粒归仓。从今以后我们就不能把碗里的饭菜倒掉了。我们要惜粮如惜金呀!”

  颗粒归仓:把捡到的麦穗交给农民伯伯。

  活动结束

  幼儿把实践活动中捡麦穗的情景、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把作品布置在展板上,利用离园时间让幼儿自己向家长说明图意。

大班教案 篇5

  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品,放置在若干“百宝箱”中

  每人两颗五角星粘纸、“小小发明家”挂牌

  图画书《小小发明家》、PPT课件

  家里完成的创意作品(可以是第一次活动的延伸内容),布主在教室环境中

  活动目标

  和同伴一起,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有趣的玩具。

  激发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造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

  教师出示图画书:

  小明找到了哪些“宝贝”

  他用这些“宝贝”做成了什么?

  小明有没有请人帮忙?

  2、作品展示

  你回家后用这些“宝贝”变成了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鼓励做得和小明不一样、有创意的幼儿。)

  3、创意DIY

  如果你有另外的'“宝贝”,你最想做什么?用什么做?

  角色游戏的“超市”里最近商品很少,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忙?

  这里有两个纸盒、两个易拉罐、两个瓶子,你们能把它们做成一个火箭吗?

  要求:和你的朋友一起,可以选用“百宝箱”里的其他小材料,在1 5分钟内完制作。完成后,请你们一组的代表来介绍。最后,请大家把五角星送给自己最喜欢的火箭,最多者胜出。

  活动延伸

  ①继续收集各种废旧物品,充实到“百宝箱”中。

  ②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创意制作,并展示作品。

  活动拓展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物品。

  亲子DIY:幼儿园可举办“大小发明家手拉手”的创意比赛。

  阅读区的活动

  观察图画书中小明的制作,并尝试向他学一学。

  “我是小明”故事大擂台:将自己的创意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并愿意大胆讲。

大班教案 篇6

  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能力。

  2、发展幼儿蹲着前行的协调能力。

  准备:

  两个弓形门,毛毛虫头饰,梅花桩。

  玩法:

  将梅花桩平行的摆两竖排,两个弓形门间隔一段放一个,幼儿站成一竖排蹲下,每个人双手拉住前一个小朋友的衣服,第一名幼儿头戴毛毛虫头饰,大家一起前行,先双脚踩过小桥(一只脚踩一个梅花桩,两只脚交错踩梅花桩),过山洞(过弓形门)

  规则:

  1、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任务,不能中间断开。

  2、过小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重点指导。

  3、蹲着前行不能中间站起走。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参加粘贴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用胶水来粘贴米饭,感受活动中的快乐。

  3、学说短句:“白白的`,香喷喷的大米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1、体验粘贴活动的乐趣。

  2、将胶水涂抹在一次性盘中,然后将米饭粘贴到碗里。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一次性盘子 胶水 音乐 抹布 用餐巾纸做的米饭拿盆装好。

  活动过程:

  1、情感感知:激发幼儿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情景表演:以哭声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指导语:“谁在哭呀?哦!原来是娃娃。那么我们来问问娃娃为什么哭呀?”

  对话:“娃娃你怎么哭了?”娃娃说:“我饿,我要吃饭。”

  老师:“哦,原来娃娃是肚子饿了,要吃饭,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她吧!”

  2、老师示范:出示一个一次性盘和小球(用餐巾纸做的米饭)

  师:“这只盘里有米饭吗?”

  幼儿:“没有!”师:“那我们就来烧米饭好吗?要烧饭呢要先放水(在盘里涂抹胶水),然后再把米宝宝粘到盘里。——烧米饭,烧米饭,烧好米饭香喷喷。”一边念一边粘。

  3、幼儿开始粘贴:

  “下面我们小朋友也来学学烧米饭!”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贴好后请小朋友用抹布擦手。

  师:“米饭烧好了,请小朋友闻闻米饭香不香?” (老师做闻的样子——真香!)

  4、学说短句

  师:“看我们小朋友多能干啊,一碗碗白白的,香喷喷的米饭都做好了!”

  指导幼儿说“白白的,香喷喷的米饭。”

  活动评价:小朋友真棒,小朋友真能干!

  5、给娃娃送米饭。

  师:“娃娃吃饱了,不哭了,真高兴啊!让我们和娃娃一起跳个舞吧!”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回教室吃点心。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够发现句子的简单规律,并自己进行整理,用语言表达出来。

  2、学习用“又…又…”“…来…去”“不…不…”说短句。

  活动准备:

  画有苹果(又大又圆)、西红柿(又大又红)、娃娃(又白又胖)、人物(又高又大、又矮又小)的图片。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玩形容词”的游戏,帮助幼儿回忆上节课的知识要点,激发幼儿听课的兴趣。

  二、进行部分。

  1、出示图片,幼儿进行观察。

  (1)出示苹果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图片上有什么?这个苹果的样子真可爱,它又大又圆。我们还可以怎样用“又…又…”说出来?

  (2)出示娃娃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谁能用“又…又…”来说说这个娃娃呢?

  (3)出示人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谁能用“又…又…”来说说这个人呢?谁能来形容一下两个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做动作,并用“又…又…”描述。

  (1)教师可以做又唱又跳的动作引导幼儿说出。

  (2)请幼儿相互做动作,并用“又…又…”句式相互描述。

  3、游戏:动作猜谜。

  (1)教师做出走来走去的动作,请幼儿观察。

  提问:谁用“…来…去”把老师的动作说出来。

  (2)鼓励幼儿做出动作(跑、爬),其他幼儿用“…来…去”的词语说短句。

  (3)幼儿分组开展动作猜谜的游戏,并进行经验的分享。

  4、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图片,请幼儿观察并比较。

  (1)请幼儿说说这三个圆形有什么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不大不小”的短句。

  (2)出示三根长短不同的木棍,请幼儿用“不…不…”说出来。

  (3)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物品,并会用“不…不…”说出来。

  三、分享部分。

  幼儿分成五组,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把“不…不…”、“…来…去”、“又…又…”等句式分别组成短句向同伴交流。

  延伸活动:

  教师把“不…不…”、“…来…去”、“又…又…”等句式词卡投放到语言区中供幼儿巩固、练习。

  活动小结:

  这节课整体组织下来,我制定的目标已达到,顺利的`完成预想的效果,幼儿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这节活动的开展,幼儿对于“不…不…”、“…来…去”、“又…又…”等句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多数幼儿能利用三种句式说出短句。

  在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在简练一些,多发挥大班幼儿的自主性。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将物体按颜色进行匹配。

  2、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罐头发出声音。

  3、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旺仔牛奶罐头

  2、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范例一个

  3、材料:豆类(红豆、黄豆、绿豆)、剪好的即时贴圆片(红、黄、绿色)

  活动过程:

  一、以“旺仔宝宝”的口吻激趣

  1、出示范例,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向旺仔宝宝打招呼。

  2、以旺仔宝宝的.口吻说“今天我来跟你们做游戏了,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

  3、你们喜欢我吗?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好伙伴。

  二、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1、请小朋友轻轻的拿起椅子下面的旺仔宝宝,可以和旺仔宝宝轻轻的说说话。

  2、你的旺仔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三、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我们一起让旺仔宝宝唱歌吧。

  2、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唱歌呢?

  3、怎样让你们的旺仔宝宝也唱起歌来呢?

  4、红宝宝说“我要吃红色的东西”,绿宝宝说“我要吃绿的东西”,黄宝宝说“我要吃黄色的东西”。

  5、旺仔宝宝吃的东西在哪儿呀?

  6、分别介绍豆类。

  7、喂好宝宝后给它戴一顶帽子,帽子的颜色要和宝宝身上的颜色一样。

  8、幼儿边看边找捡放豆豆。

  四、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1、幼儿跟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摇旺仔宝宝。

  2、旺仔宝宝除了摇一摇会唱歌,还会怎样唱歌呢?”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教师观察。

  4、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拍、搓、转、滚、敲身体各部位等)。

  五、幼儿带着旺仔宝宝出去玩,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 篇10

  目标:

  1、引导幼儿有兴趣观察云彩的不同变化,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

  2、能大胆尝试仿编诗歌并表现云彩的多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准备:云彩幻灯、棉花、兰色纸、胶水、录音磁带

  过程:一、观察不同的云,激发兴趣

  1、你们知道云在哪里吗?你见到的云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带你们到云彩世界去玩,想去吗?

  3、放幻灯:

  1)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2)喜欢这些云吗?找找你最喜欢的一朵云。为什么喜欢?它象什么?

  二、欣赏诗歌,感受云彩有趣的变化

  1、天上的云彩变来变去,真有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诗歌,听听看,是谁使云彩发生了变化?

  2、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问:是谁使云彩发生变化了呢?

  3、1)我们再来听听看,风儿让云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倾听录音欣赏)

  2)问:风儿让云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句回答)

  4、师生共同念一遍诗歌

  三、创编诗歌

  1、如果你们是风,想把云彩变成什么样子?(幼儿间相互交流)

  2、幼儿仿编诗歌(个别幼儿讲述)

  重点:诗歌的开头和结尾要一样,用“吹呀吹,云彩变成……”的句型来描述云彩的变化。

  四、延伸

  1、幼儿操作:用棉花制作各种各样的云

  2、把自己创作的云编进诗歌里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3-27

[经典]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22

大班教案[精选]09-27

大班教案(精选)08-28

大班教案12-26

大班教案12-26

大班教案12-29

大班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