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8-24 07:47:4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热)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热)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课件,进一步帮助儿童理解《弟子规》之三十一。

  2、学习汉字“贵”、“洁”、“循”、“称”。

  3、让儿童学习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儿童对丰富语言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一台。

  2、大字卡、小字卡。

  3、电子琴一架、音箱。

  活动过程:

  一、儿童大声诵读《弟子规》

  儿童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儿童先欣赏《弟子规》之三十一。

  三、学习汉字“贵”、“洁”、“循”、“称”。

  “找字”游戏:教师出示所教内容中的一个字,让儿童找找哪儿有这个字。

  四、教师帮助儿童理解、学习《弟子规》之三十一

  (一)运用课件帮助儿童理解《弟子规》之三十一内容。

  (二)儿童学念《弟子规》之三十一。

  1、请儿童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先单句、再2句、再4句)

  2、学小古人

  孩子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

  3、接龙法。

  即让儿童自愿排成一排,每人念一句,看谁念得准、接得牢。

  4、拼句法:

  将《弟子规》之三十一内容的每个字单独分开,打乱顺序,让儿童看看、拼拼,并把它念出来,不会的鼓励儿童自己去寻求答案,可以看书检查,也可以向同伴请教。

  五、儿童学习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一、活动名称:童话《一朵小花》

  二、教案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的主要内容,丰富词汇:爱护。

  2、借助教师的体态及画面中小花与小熊大小的对比,初步学习有表情地讲述。

  3、体验动物们爱护小花的情感,产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案准备:

  1、知识经验:歌曲《我爱小动物》

  2、可移动的图5张;小花一朵。

  3、花坛有开着的小花。

  四、教案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及小花移动图,引出主题。

  1、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什么?

  2、草地上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小花,小花小花这么小,谁能看见它?谁会爱护它?

  (二)、出示其他移动图,老师边讲述边让幼儿想问题。

  1、草地上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小花,哦!小小的蜜蜂看见了,它说了什么?

  2、小小的蟋蟀看见了,它说了什么?(小花,小花,我爱你!)

  3、小小的青蛙看见了,它说了什么?(小花,小花,我爱你!)

  4、哇!一只巨大的脚板正向小花踩来,谁的脚,怎么办呢?蜜蜂、蟋蟀、青蛙会怎样?(“嗡嗡嗡!”“蛐蛐蛐!”“呱呱呱!”蜜蜂、蟋蟀和青蛙一齐惊叫起来。)

  5、大狗熊听见叫声,会怎样做呢?说了些什么?(“着儿出什么事啦?” 大狗熊听见叫声,停下脚步仔细瞧:“啊,这儿有美丽的小花!还好,还好,我没踩着她。” 大狗熊绕开小花走远了。)

  6、小花结果怎样?(小花还是那么美丽,朋友们还是那么爱她。)

  (二)、老师边出示图片、边完整地讲述,幼儿跟述。

  师生共同给取名字。

  (三)表演《一朵小花》

  幼儿带上头饰,边说边表演一遍。

  (四)、丰富情节,还有谁会看见小花呢?

  1、请你象里那样说:哦!××看见了,说了什么。

  2、你看见了会怎样做?会说什么?怎样关心爱护她呢?

  3、我们一起去看看,花坛里的花开了没有,去跟他们说一句话,好吗?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讲述,在讲述过程中体验蜗牛的惭愧心理。

  2、能与同伴进行积极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3、能合理排列图片顺序,用较准确、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图片内容,并能讲出角色的心理活动。

  二、活动准备:

  挂图四幅。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四幅图片,师幼进行交流。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带领幼儿将图片合理排序。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排列方法,并说出理由。

  3、讲述图片内容。

  第一幅:这是什么季节:图上有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幼儿连起来讲述。

  第二幅:小蜗牛怎么了?他心里怎么想的?请幼儿连起来讲述。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第三幅:小乌龟怎么了?为什么出汗了?他看不见小蜗牛,会想些什么?

  第四幅:图上发生了什么事?小蜗牛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请幼儿连起来讲述,幼儿与教师进行评价。

  4、分组讲述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一)内容简介

  萨沙是小画家,但要得到萨沙的画可难了,他总是找理由拒绝小朋友的请求。一天,在小路上出现了美丽的画和愿意为大家画画的小女孩——卡佳,这让萨沙感到不快乐,他决定和卡佳“捣蛋",破坏卡佳美丽的图画……

  (二)主题分析

  这是一段发生在孩子们中间的交往风波。故事让孩子感悟人与人交往的智慧:大方可以赢得朋友,宽容可以化解矛盾;你快乐,我也会快乐。

  (三)情节分析

  萨沙是小画家,只是对同伴很不友好。卡佳也是个小画家,但她愿意为大家画画,大家都喜欢卡佳。萨沙心生妒忌,存心给小路上的画捣乱,但卡佳的宽容打动了萨沙,萨沙变了,最后他赢得了同伴的友谊。

  这个故事仿似发生在孩子们中间,“萨沙”就是孩子们身边的你和我。故事在孩子熟悉的情景中开始。在故事的进展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卡佳的善良与宽容,禁不住喜欢上了她。

  面对卡佳的宽容,萨沙终于变了。其实,这个时候,身边的那个“萨沙”也应该变了。最后在鲸鱼背上坐着一群共同生活、友好相处的快乐儿童。

  (四)角色分析

  对比绘本里两个主人公萨沙和卡佳的表情,我们可以读出他们不同的心态和情绪。故事开始,萨沙的头拾得高高的,他是那么骄傲,这使他失去了小朋友的友谊。小路上,出现了卡佳和美丽的画,这让萨沙睁大眼睛有些吃惊,从他的表情上我们可以读到他内心的失落和焦虑。萨沙的种种不友善举动让读者担心,也产生好奇:面对萨沙的捣蛋,卡佳会怎么做?两个孩子之间会发生“战争"吗?

  和萨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卡佳的表情始终是平和的,脸上笑眯眯的。果然,卡佳总是有办法拯救图画里的“危险场面”。她胸有成竹、智慧的样子让小读者不由得为她喝彩,也明白了卡佳受到小朋友喜欢的原因。

  最后,萨沙终于被卡佳的宽容所感动,他找回了失去的友谊,快乐又回到了他的脸上。萨沙的回归让读者欣喜,这正是大家期待的美好结局。

  (五)图画分析

  故事的画面写实,表现了角色生活的情景。两个孩子在图画里的情景被描绘得具有童话色彩,真实中有些意外的好玩,表明这只是一场孩子间的游戏。

  随着孩子之间的“较量”,画面的变化表达了两个孩子不同的心态和情绪变化。美丽的画面被萨沙“捣蛋"变得混乱,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焦虑:而卡佳总能“拯救"混乱的场面,使画面变得更整齐美好,表现了她的友善和智慧。

  (六)语言分析

  故事的语言符合孩子的语言特点,一些语气词使对白活泼、好玩,如萨沙话语里带的语气词,反映了他不同的态度和心情:有时傲慢,有时好奇,有时失落,有时得意,有时惊讶……读者可以通过模仿图书中的角色对话,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感受他们的心情。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意图共同生活的人们应该彼此相爱、充满友谊。但是生活有快乐也会有烦恼,幼儿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甚至冲突。故事讲述了发生在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故事。读者通过阅读,判断两个孩子的行为,寻找解决矛盾有益的、聪明的办法。孩子体会到小朋友在一起,善良宽容是健康的心理,乐于接纳同伴、自信大方的态度会受到大家的喜欢。

  通过“传纸作画"的游戏,幼儿合作完成“我们的画”。解读朋友画里的意思,了解朋友的心意,传递自己的情谊,感受共同生活的快乐。

  2.活动目标(1)欣赏绘本,比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态度,体验共同生活的友善情感。

  (2)共同完成图画,体验合作的乐趣。

  3.活动准备·《小路上的画》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图画工具

  4.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出示第2面,欣赏美丽的图画,介绍小主人公萨沙。

  一萨沙有什么本领?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萨沙手上拿着画笔,表情自信;周围挂满他画的美丽图画,他是小画家)

  一这样图画很棒的人,我们怎么称呼他?你还知道或听说过谁也是画家?

  小结:画家用画笔描绘美丽的景象、人们的样子,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画家是会创造美的人。萨沙是幼儿园里的小画家。

  (2)欣赏故事

  ①欣赏故事前半段。

  一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萨沙说话呢?从他的脸上,你能找到答案吗?

  一卡佳的脸上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卡佳会受到小朋友欢迎?

  (孩子观察画面,对比两个孩子的态度和话语:萨沙是骄傲的,不愿意为小朋友画图;卡佳不一样,小朋友想画什么,她就可以为大家画什么)

  小结:小朋友一定喜欢愿意为大家做事的孩子。

  一看到卡佳在小路上画的大轮船,萨沙开心吗?为什么他不开心吗?他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这样做对吗?他的心里会怎么样呢?(帮助孩子观察画面的细节:从萨沙的表情读出他内心的不安)

  小结:小画家是创造美丽的人,故意破坏美丽的图画是不对的。

  一如果你是卡佳,看到美丽的图画被破坏了,你会怎么做呢?

  一如果卡佳照你说的做,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讲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正确的行为和心理)

  ②继续欣赏故事。

  一卡佳是怎么做的?这时候卡佳的心情怎么样?你喜欢卡佳的做法吗?为什么?

  一你遇到过让你生气的事情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不生气呢?

  小结:小朋友在一起总会碰到不开心、不如意的事情,试着做开心的事情,就会让自己开心起来。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在群体中会有困惑,会经常和同伴产生矛盾。他们处理问题往往意气用事,缺少经验,方法简单。本书承载的主题——“大家在一起做快乐的事情”,可以提醒幼儿调整心态,以乐观的态度、友善的做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与人和谐相处。

  大班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已经有合作意识,他们也能感受到共同生活的快乐。利用故事情景“小路",幼儿分小组玩“探路寻宝”的'游戏。故事中“卡佳”的形象为幼儿树立了榜样:小朋友之间不只有竞争,更有协作与友谊。活动开始明确游戏规则:必须小组成员一起找到“宝贝”才算胜利。活动中教师提醒幼儿做“卡佳”一样的合作者。

  教师事先合理设计寻宝路线,恰当设置障碍,让幼儿通过努力才能寻到“宝贝”。寻宝过程中,幼儿看懂“纸条提示”(指令单)是重点,依图找准路径,完成任务,最后才能找到“宝藏"。

  2、活动目标

  (1)玩“探路寻宝”的游戏,读懂指令单,根据图示找出路线。

  (2)分小组比赛,克服障碍,共同完成任务,愿意和同伴商量解决问题。

  3、活动准备

  班务情况,保证幼儿安全等

  ·每组准备一面旗子,上面写有数

  具或食品等

  4、活动过程

  (1)回顾故事

  —上次我们讲了个故事,还记得故事里有谁吗?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呢?(卡佳善良大方,乐于帮助同伴,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样的孩子大家都喜欢)

  —故事发生在哪里?(小路上)幼儿园也有许多小路,在幼儿园小路上可能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幼儿猜想)

  —幼儿园小路上有你们这些可爱的、快乐的孩子们,就会有许多有趣的、好玩的事情发生。

  一告诉大家一个大秘密:幼儿园的小路上藏着许多“宝藏”,会是什么呢?想不想去玩“探路寻宝”的游戏,挖出“宝藏”呢?

  (2)布置任务

  幼儿三人为一小队,带上旗子,上面标有数字,表示第几“寻宝小队”。要一起找到宝藏才能算胜利!

  “寻幼儿组成“寻宝小队”,挥舞小队的旗帜,鼓舞士气。

  —(出示“藏宝图”,即指令单)“宝藏"藏在哪里呢?

  —这是个秘密。在寻宝的小路上、楼梯口、走廊上有放着“藏宝图”的“指令箱”。打开箱子取出“藏宝图”,根据上面要求完成小任务,找出“寻宝”路线,继续出发找到下一个“指令箱”……最后找到“宝藏”。在每个“指令箱”旁边有个“指令官”(教师),他(她)可以判别你们小队是否已经完成任务,可以过关或者不能过关。如果不能过关,只能重来,直到“指令官”认为您们已经通过,才可以继续寻宝。最先找到宝藏的小组就算胜利。

  (3)寻找宝藏

  ①参考路线:在走廊上、楼梯口、活动室等幼儿熟悉的地方,放置若干“指令箱”。

  幼儿拿着藏宝图1从教室出发,根据藏宝图1的指令“寻宝”,走上楼梯1层,在“指令箱”里找到另一张藏宝图2,根据“藏宝图”提示完成“一起唱歌”的任务,继续出发寻找下一个“指令箱”……

  ②“指令官”可以根据小队在一起完成任务的情况和质量,判别他们是否可以过关。如果过关,继续“寻宝”;如果不能过关,小队将重来,直到“指令官”表示可以通过……

  ③幼儿出发去寻宝,教师指导。

  帮助幼儿读懂指令单,按照指令单的提示找出寻宝路。

  根据“小任务”内容,帮助幼儿判别集体完成还是由个别幼儿完成。如有的任务必须在一起完成,而有些任务可以由幼儿商量,选择个别小朋友来完成,如剪一个五角星,就可以选择某个小朋友完成。

  提醒幼儿一起寻找宝藏,做“卡佳”一样的合作者,和同伴商量解决问题。

  (4)分享宝藏

  ①经过4~5个“指令箱”,幼儿寻到宝藏,一起分享“宝藏”,体验快乐。

  ②评选“最佳合作者”。

  (三)活动拓展

  1设置心情角。幼儿把自己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绘制

  成“心情故事”。

  2找到宝藏的“寻宝小队”,在一起分享成功喜悦,交流分享“探路寻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谈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找到宝藏的“寻宝小队”一起讨论:为什么没有找到“宝藏”呢?是什么原因?找出原因,可以让他们重来一次。

  3幼儿模仿“藏宝图”(指令单)的样子,制作新的“藏宝图”,根据“藏宝图”尝试布置成“寻宝路线”,让其他孩子尝试“寻宝”。

  (四)阅读区的阅读活动

  1.布置幼儿园简易地形图。幼儿观察地形图。知道幼儿园教室、活动室和设施的分布,了解各种图示、标志、符号等

  (周娟)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动物虽然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可是动物的睡姿也许是幼儿未曾关注过的,对幼儿来说既新奇又有趣。这首儿歌的学习对幼儿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需要以原有的经验作为基础。对于没有经验的幼儿来说,教师需运用图片去帮助幼儿理解。幼儿观察、发现各种动物睡觉的模样,能够发现动物王国的奇妙、有趣。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大声跟念并学习儿化音。

  2.了解动物有趣的睡姿,增强对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用来记录创编内容的小卡片和水彩笔。

  2.挂图《睡觉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你喜欢用什么姿势睡觉?你知道动物们都是怎么睡觉的吗?不同的动物睡觉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2.幼儿自主表达,分享经验。

  二、示范朗诵儿歌及讨论,了解儿歌的问答结构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的前半部分,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

  2.根据讨论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三、用问答的方式学习朗诵儿歌

  1.根据图片内容,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熟悉儿歌。

  2.再次以师幼对答的方式巩固练习。

  3.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学习朗诵儿歌。随着幼儿的熟练程度的加深,逐步撤离部分图片。

  4.幼儿结伴相互问答。

  四、尝试仿编儿歌

  1.幼儿尝试仿编,教师用简笔画的方法在空白卡片上记录,如:马儿睡觉站着身儿,小狗睡觉耳贴地儿等。

  2.师幼一起问答仿编的儿歌。

  活动延伸:

  1.将图片投放到阅读区,供幼儿进一步巩固诗歌朗诵。

  2.引导幼儿在观察、阅读中增进对动物趣事了解的兴趣。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的发展变化及构成规律,让幼儿对汉语文字特征的敏感性。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激发幼儿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及入小学的愿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的发展变化及构成规律,让幼儿对汉语文字特征的敏感性。

  难点:激发幼儿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汉字。

  2、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汉字的情况。

  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通过挂图,让幼儿了解汉字的变化,激发对汉字的兴趣。

  (1)以谈话形式,了解幼儿记事方法。

  (2)出示象形字。

  2、提问:它们象什么?

  3、如果老师告诉你,它们每一个都是古时候的.一个字,那它们都是什么字呢?猜猜看。

  4、看图上的画,看它们分别是古时候的什么字。

  5、老师小结:

  现在的汉字是由古时候的象形字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用方便,经过长期的变、变、变,变化而来的。

  5、“找一找,读一读”。

  让幼儿找一找周围图卡上的字,区分一下哪些是中国的汉字,哪些不是。找字过程中,老师自然的给幼儿读广告或图片上的字,也请幼儿大胆读出自己认识的字。

  二、“有趣的汉字”。

  让幼儿比较汉字和其他文字的不同,比如是方块形,有的像一幅图画,陆续出现汉字及其对应的象形文字,如日、月、山、水等,让幼儿体会汉字的生动形象性。引导幼儿分析汉字的形象性(如人、大人;用动作表现“伞”、“笑”、“哭”)和结构特征(如扔、捡、打、抱、提、拔;坑、坡、堆、埋;洗、游、泼、淋、洒等,这三组字与手、土、水分别有关,它们都带有相同的偏旁)。

  6、幼儿写自己的名字,并在比较中进一步懂得字有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写法。

  7、分组活动。

  (1)拼拼读读

  在一张大的硬纸板上画出各种几何图形,把所要复习的汉字写在几何图形中间,并把几何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

  把几何图形挖空,剩下一个几何空间,然后把几何图形上的汉字剪成2~3份。

  玩法:让幼儿根据颜色把汉字拼完整(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字形),并放在原来的几何空间;拼完后读一遍几何图形上的字;

  (2)谁会读

  (a)人手一张不同的字卡表,如图所示。

  (b)彩笔若干。

  玩法:孩子持字卡表去询问同伴“你认识这个字吗?请你读出来。”如果同伴认识则在小鱼后面的格子里打“√”;如果不认识则打“×”。最后进行统计“√”有多少?“×”有多少?

  说明:此游戏利用大班孩子喜好竞争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识字。在这个游戏里,孩子在询问同伴前自己必须能认读这个字或词,才有能力和信心去考查别人,才能正确地判断别人的对错。游戏中自己的问与别人的答有效交替,可以自然而然地认读、理解汉字。

  五、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什么地方有你认识的字?”,启发幼儿想出多种结果。

  2、教师小结幼儿的讨论。

  3、幼儿各自选择途径去获取相关的信息(有的找书、有的找图片、有的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充分感受歌曲的优美,激发幼儿用语言、动作自然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感受三拍子歌曲宁静、优美的曲风。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已经唱过三拍子的歌曲。

  材料准备:音乐、图片

  活动重点: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活动难点:理解歌词中的拟人修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唱清8分音符的节奏。

  二、听一听,想一想

  1、欣赏歌曲旋律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从一个小池塘里传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听着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

  小结:这段音乐是三拍子的.,给人的感觉非常安静、抒情、优美。这段音乐讲的是夜晚发生在池塘里的故事。

  2、再次欣赏旋律并动作表演故事——解决重点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夜晚的池塘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什么音乐小鱼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怎样用动作进行表演?什么样的步伐与手部动作更适合这首乐曲?为什么?

  听一听,唱一唱

  3、完整欣赏歌曲

  ——小鱼的妈妈是谁?——什么叫做珍珠被? ——解决难点

  4、教师再次演唱,并用动作表现。

  ——你觉得哪几句歌词特别美?

  三、尝试学唱。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懂得的、听过的语言,了解语言的种类。

  2、帮助幼儿学会专注地倾听同伴的谈话,迅速的'掌握别人谈话的内容,能在别人谈话后给予补充。

  活动准备:

  幼儿有一定的关于语言的知识。

  活动过程或建议:

  (一)演唱英语歌《我会说A、B、C》,引入主题。

  让幼儿说说这首歌是用哪国的语言演唱的?你还懂得其他国家的语言吗?

  (二)、引导幼儿围绕“语言”的话题自由交谈。

  1、幼儿自由结伴,说说自己知道的语言使用的国家。

  2、教师小结幼儿的谈话: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等,有的国家使用一种语言,比如:日本。有的国家使用几种语言,比如:瑞士。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上英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

  1、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中国也有很多的语言,叫做“方言”比如:广东话、上海话、北京话等等。你会说哪的方言?

  2、你们那儿的方言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四)、朗诵方言儿歌《两只老虎》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语言的教案02-28

语言大班教案10-12

大班语言教案:字宝宝 大班语言教案09-21

大班语言教案:走近澳门_大班语言教案07-01

大班语言教案:春雨的色彩_大班语言教案07-0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1-04

大班语言花教案11-27

大班语言教案04-14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