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6 10:24:26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测量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长度不同的筷子、铅笔、吸管等。

  2、若干张记录表格。

  3、粉笔若干。

  4、魔箱和宝藏图。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看谁跳得远”引入活动,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2、学习测量方法。

  (1)自主探索测量方法。

  要求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测量工具(筷子),测量桌子的长度。

  测量结束,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想法与老师、同伴们交流。

  (2)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时,筷子的一头要对齐桌子的边角,在筷子的另一头用粉笔画一条短线作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要从记号的开始处接下去量,边量要边数,一根筷子,两根筷子,……最后就能记住桌子长度有多少根筷子长。同时强调测量工具(筷子)必须沿着边测量。

  (3)幼儿分组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①幼儿两人一组,用不同长度的筷子,测量活动室的门、窗户及黑板的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②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③请个别组幼儿交流测量时遇到的`困难,并采取哪种办法解决,再汇报测量的结果。

  (4)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同样的门、窗户、黑板,为什么都用筷子测量,而结果却不一样?

  老师用与孩子一样的测量工具(筷子)进行演示,引导幼儿观察筷子的长短,得出筷子长,量出的次数少;筷子短,量出的次数多。

  3、游戏:找宝藏。

  幼儿从魔箱里摸出一张画有藏宝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运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找出宝藏。

  4、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长短有关。出来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会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感知同事物中的不同数量关系。

  2、能大积极参加操作活动,大胆分享自己的操作发现。

  教学重点:

  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难点:

  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尝试按自己发现的特征进行分类。能尝试分析和标出物体的各项特征。

  活动准备及家长配合:

  1、纽扣、积木,苹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以小天使来到班上送礼物,寻找最幸运小朋友引题。

  (1) 引: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小客人吧!(展示课件小天使)

  (2) 幼儿拿出小天使送的图形抽奖券(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图形),互相交流、比较自己拿到的图形奖券。

  1、集体活动

  (1) 教师请5位幼儿站成一排(有三位男的,二位女的;有扎辫子的,不扎辫子的等等)

  (2) 提问:“老师请了几位小朋友?”

  “谁能把五位小朋友分成两队,分好后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的?”

  (如:“我按男女不同来分,把他们分成两队,5位小朋友里面偶3位男孩子,两位女孩子。”)

  2、小组活动

  交代操作规则:

  (1)请小朋友先数一数你桌上有多少纽扣(积木、苹果卡片),然后把总数记下来。

  (2)接着,看一看桌上的纽扣(积木、苹果卡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如何把它们分成两份?

  (3)看着特征标记,用数字把它们的不同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刚才的操作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尝试在操作中学会测量不同物体的面积大小。

  2、在看、比、说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视频展示仪;操作材料1和操作材料2;

  2、公主、王子舞台各一、卡片;记号笔人手1支。

  3、幼儿有过测量的经验与方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一位小客人,她叫小灯笼,她将带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聆听她身边发生的事。

  二、初步比较物体的大小

  1、老师讲述故事: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村长,你们仔细看看,老村长在哪呢?是不是他?这位老村长非常聪明,任何问题都能想到办法解决。他的旁边就是小灯笼,常常帮助老村长做一些事情。有一天,村长收到一封信,说公主殿下将要来村庄玩几天。大家都知道,公主是国王的女儿,都很喜爱她。村民们决定要将家里最大的、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公主使用。瞧,他们都带来了些什么呢?(老师拖动鼠标点村民带来的东西)

  师:村民都带来了什么?(镜子、毯子、桌子、椅子,还有床。)

  师:东西有了,可令人头疼的事发生了。村民们都坚持自己家的物品是最大的最好的,他们都吵了起来。这时,老村长站出来大声说:安静,安静,我们一样一样来比较一下。

  2、用目测的方法来比较大小。

  师:村民们搬来了两张床,哪边的床大可以给公主使用呢?谁来说说看?能不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说出:左边床的大,可以给公主使用)

  师:你们同意吗?那左边的床大,就留下给公主使用。

  师:接下来比较的地毯,你觉得哪张地毯可以给公主使用?(我觉得右边的大,可以给公主使用)

  师:同意吗?那右边的地毯也留下来。

  三、学习用物品来测量物体大小。

  1、初步学习用物品来测量物体大小。

  师:村民们还给公主准备了两面明亮的镜子,这两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呢?你觉得那种形状的镜子大?

  师:小朋友意见不统一了,有的说正方形的大,有的说长方形的大,这可怎么办?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测量的方法,有的可以用尺子,有的可以用手,有的可以用脚等等,可村长会想出什么样的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村长说,小灯笼,小灯笼,赶紧回家去找一些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小手帕来,我们来测量比较。

  师:这些小手帕怎样来测量呢?(请一幼儿示范操作)

  师:这些手帕把镜子铺满了,我们怎样就知道哪面镜子大呢?(手帕数量多的大)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小方块,用它来代替小手帕,一起来测量是正方形的镜子大还是长方形的镜子大?铺满之后数一数小方块的数量,用笔把它记录下来,明白了吗?

  2、幼儿操作。

  3、师:谁来说说哪面镜子大?为什么?

  4、师小结:原来我们在测量一些物体大小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大小、形状相同的物品来比较。

  四、选择合适的物品来测量比较大小。

  1、师:冬天到了,村民们担心公主殿下会受凉,于是就准备了不同形状的垫子。看,都有什么形状?(三角形、四边形还有梯形)这几块垫子。谁大谁小呢?

  2、选合适的物品测量。

  师:瞧,小灯笼拿来了一些小纸片,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刚才我们知道了,在测量的时候,要用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物品来测量,那这次我们应该选哪一种小纸片测量比较合适呢?(请一幼儿说一说)

  师:有的小朋友说三角形,有的说正方形。到底是哪种纸片合适呢?

  3、讲解操作要求。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3块垫子和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纸片,3人一组去试一试,觉得哪种纸片合适,就用哪种纸片测量,测量好了后并统计好数量后再用笔记录下来,明白了吗?

  (1)幼儿分组合作测量,老师巡视指导。

  (2)师:刚才你们用的`是哪种纸片测量呢?为什么不用正方形的?你们也跟他是一样的吗?

  师:哪一块垫子是最大的呢?(梯形的垫子)为什么?

  (3)师小结:原来在测量的时候,不仅要选择一模一样的物品来测量,还要选择合适的物品来帮忙。

  五、游戏活动。

  1、师:准备工作终于完成了,看,谁来了?

  小公主终于来了,她邀请全村的小朋友去她那玩,她们一起野餐、一起郊游,玩的可开心啦,走的时候送他们一个公主舞台和王子舞台。猜猜看,哪个舞台大?

  2、老师讲解操作要求。

  师:老师这也有公主舞台和王子舞台,这边是公主舞台,那边是王子舞台。你们看看哪一个舞台大?现在我们要玩个游戏,我数到3你就站到那个舞台上去,并拿卡片将舞台铺满,不能重叠,拼完后将卡片的数量记在心里。

  3、幼儿游戏

  师:准备好没有,一、二、三,让卡片将舞台铺满,记好了,卡片不能重叠哦,拼完后将卡片的数量记在心里。

  师:公主舞台、王子舞台都完成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用了多少张卡片?

  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一些东西看似不一样大,需要我们测量后才知道原来它们一样大。小朋友,今天玩了许多比较大小的游戏。老师再给你们一个任务,比一比,是你们班的教室大还是隔壁班的教室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以及教学形式、操作材料的适当改变能给枯燥的数学游戏活动带来勃勃生机。为此,我设计了这节以带幼儿去参加生日餐会为主线的数学游戏活动,其中还融入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美羊羊"。从而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索,真正感知6以内的序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序数,理解序数的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来表示6以内物体的排列顺序。

  2、能清楚表述序列的顺序。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从不同方向(从左-右、从右-左、从上-下、从下到上)确定物体的排列位置。

  2、难点: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物体排列的位置。

  活动方法:

  游戏法、讲解法、引导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6种写有数字1-6的食物卡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3、"生日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一)情境导入,破译羊村大门密码数字1-6。

  1、"今天是羊村美羊羊小姐的生日,她要邀请小动物们去她家聚餐,小朋友想不想也一起去看看啊?"

  2、"要进入森林,得先把羊村大门打开,我们来试试。(按门铃)哎呀,怎么打不开?原来羊村的大门上有一把五彩锁,里面藏着许多数字宝宝,小朋友只要猜出数字宝宝,就可以打开这把五彩锁了,桔黄色后面藏着谁呢?小朋友猜的对不对?看一看。以此类推,出示数字宝宝,(1、2、3、4、5、6)。羊村大门打开了,欢迎小朋友的到来。"

  (二)以 "羊羊的生日餐会"活动,学习6以内的序数。

  1、出示ppt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有那些小动物接受了羊羊小姐的邀请,准备去去她家呢?""羊羊小姐邀请了几个小动物呀?一起来数。"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数 "xx小动物排在第x个"。

  教师小结: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哪边数起,红旗在哪边,我们就从红旗的那边往后数,开始数的那一个叫第一。

  2、到羊村超市选购食物。

  出示装有食物的货架,"今天小动物要带上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去聚餐,小朋友看一看,它们要买的最爱吃的食物在第几层"?

  交流讨论: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引导幼儿认识货架有高有低,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

  教师小结: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三)寻找羊羊的家。

  出示四幢楼房,让幼儿找一找羊羊住在第几幢楼房的第几层。

  "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去羊羊家了,这里有四幢楼房,美羊羊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帮忙喊一下。"(美羊羊)"她的家在第几幢第几层?"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数房子楼层的时候是从下往上数的,不可以从上往下数。

  二、幼儿操作帮助小动物用序数方式将食物依箭头方向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装盘。

  "小动物们终于找到羊羊家了,他们要把好吃的东西装进盘子,你们能不能帮帮忙?红旗在前面就从前面开始往后排,红旗在后面就从后面开始往前排,一定要按照顺序排。"幼儿回桌子旁操作。

  三、评价活动

  放"生日歌"幼儿端着完成得作品回到椅子上坐好。

  "这个小朋友排的对吗?""小动物们可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餐会了,我们一起祝美羊羊小姐生日快乐

  活动反思:

  从活动的设计到教学的过程,这个活动基本上都能做到层层递进,第一、第二个环节是对楼房的层数和第几间复习巩固,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坐标认识楼房的层数以及第几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把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搞乱,通过集体介绍环节,帮助幼儿改正。

  小百科:餐,中国汉字,读作:cān,是形声字,从食残声,本义为吃饭,《说文》,“餐,吞也”,《广雅》,“餐,食也”,《方言》注,“昼饭为餐,晚饭为飧”。引申出三餐、餐饮等。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复习9的分解与组合。

  2、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学习10的分解和组合。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数量之间包含、互补和可逆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基础。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20以内的单、双数。要求幼儿手指着棋格数数。

  2、4、6、8、10-----------1、3、5、7、9、

  2、请幼儿而在插板上用下楼梯的方法摆出9 的分解与组合。!来自教案.!教师和幼儿边操作边口述9的分解式。

  二、学习10的分解和组成。

  1、请幼儿在9的分解与组合基础上,用上楼梯的方法点数:10能分成9和1、8和2、7和3、6和4、5和5、4和6、3和7、2和8、1和9

  2、幼儿操作,教师在操作板上演示后并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当小老师用上楼梯的方法演示10的分解,并与其他的幼儿对答案,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口述10的分合式,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

  三、整理插板。

  将所用的小棋摆在插板上,幼儿则根据食物、颜色进行分类整理后,整理后交于教师检查,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4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3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3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0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4

大班数学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