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3 11:15:05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纠正字音。(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2、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也具有一定的才气。)指导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指名说)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你从那里看出王勃的才华来?再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具体的词句来。讨论交流:指名说。3、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三、教学生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记忆,看你记住了几个。2、你认为那几个字容易出错,指出来。讨论交流3.易错字的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4.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敏捷、下笔成文的人。《少年王勃》让学生学什么?读完课文以后,我就在想,这一课让学生学什么呢?如果只是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气,可能不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多少印象。如果再拓展一下,可能会给学生一些记住的东西。如:少年王勃的背后,他为什么会文思敏捷,再聪明的人也要读大量的读书,也要刻苦的学习,善于积累词语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因为这篇文章在时间的衔接上不是很紧密,值得学习的就是3、4自然。所以可适当拓展一下。再就是王勃的善于表现。即使他有才,但不敢表现,因为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有才之人,所以如再拓展一些,教师可适当把握。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一个关于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种类的调查统计活动。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产生垃圾的数量。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产生大量的垃圾。

  2. 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尝试对生活垃圾分类。

  3. 关注垃圾的去向、人们对垃圾的处理,逐渐养成主动保护环境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对家庭产生的垃圾及其数量、种类等进行调查。

  2.收集一些废弃的物品,如空塑料饮料瓶、玻璃瓶、纸盒等。

  3.收集有关垃圾堆、垃圾场的录像或照片。

  【 教学过程 】

  一、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对家庭垃圾的.调查

  1.观看人们丢弃生活垃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请大家说说感受。

  2.提问:你们知道家里一天扔掉多少垃圾吗?这些垃圾分别又是怎么来的呢?引出对家庭垃圾的调查活动。

  3.讨论可以调查的内容:家里一天要丢掉多少垃圾? 试着给垃圾分类,看看丢掉的垃圾中有哪些东西,分别占有多少比例。

  4.讨论活动注意事项,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向家长说明要做的事情,得到他们的理解与帮助是很重要的,暂时保管垃圾,帮助测量垃圾的重量,确定分类方法等。

  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如果家长不愿意帮助怎么办?如果某些垃圾非常容易腐烂怎么办?如果一些垃圾很难测重量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实际观测中容易碰到的,需要提前进行交流、解决。

  家庭在不同日子里产生的垃圾量可能不一样,怎么办?为了获取更真实的数据,可以记录 2~3天的情况再算出一天的平均值。要科学地进行调查活动。

  如实填写统计表。可以对相关情况做补充记录,便于最后统计。

  (以上内容,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课时安排,要求学生们做好科学观测的准备)

  二、汇报讨论垃圾调查的情况

  1.播放相关视频资料,问:在经历调查活动之后,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2.(出示空塑料瓶、玻璃瓶、纸盒等)你们认为这些是垃圾吗?它们还有用吗?能从垃圾堆里找到这些物体吗?

  3.学生对调查的垃圾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关注学生汇报的方式、其他学生相互倾听的态度以及调查的真实性等问题)对调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是否碰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等。

  4.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A.垃圾的数量。如人口数量和垃圾数量有何关系;有几天垃圾数量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数量上能否进行适当的控制;哪些垃圾是每天肯定会产生的等。

  B.垃圾中都有些什么?

  C.如何分类?

  学生可以按照多种途径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如:

  按照材料分:塑料、金属、纸、玻璃等。

  按照原来的用途分:食物、包装、一次用品、衣物、家具和电器等。

  按照危害状况分: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

  还可以按照来源和处理方法来区分。

  5.全班统计的基础上,对垃圾的总量、人均每天产生多少垃圾进行计算。并算一算垃圾中纸品、塑料大致占的比例。

  6.可以推算一下全市、全省、全国一天产生的垃圾量。

  7.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可以讨论相关问题:垃圾增加的原因;人们是如何简单处理垃圾的;我们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关于垃圾的问题有哪些?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19课内容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学习测量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同样时间和同样距离时这样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

  2、让学生学习测量和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一、新课导入

  出示爱因斯坦的图片

  师:这位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叫爱因斯坦,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研究中曾经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出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会停止。)在科学研究中,距离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条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距离和时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感受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数5个数。

  师:刚才从开始数到5,大家经历了5秒钟的时间,那么你来估测一下,5秒钟按你的正常速度走,你能走几米?

  学生边说书写副板书 5秒走

  师:请同学们分别记好你的估测结果。

  师:在教室里我给大家准备了4块场地,以一块场地为例,从起点走到另一端是5米的距离,在回到起点是10米的距离,大家再来估测一下,按正常的速度连续走完10米,你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板书:10米用 )

  师:估测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那么我们的估测结果是否准确?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来验证,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进行活动(出示分工示意图),并且注意收集活动中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活动结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这些数据你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汇报

  (大家在活动中,像个小科学家一样,认认真真的活动,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有科学价值。

  板书: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

  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经历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

  2、测量每段距离使用的时间

  在大家活动的时候老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大家按正常速度连续走更长的距离,大家想不想知道每经过一段距离,所用的精确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小组内谈论一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精确。

  谈论汇报

  师:通过刚才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教师布置场地

  师:皮尺的0刻度为起点,附近的'同学看一看你大约在起点的几米处?下面我们从起点以4米为一个计时点,选几名计时员,第一计时点,第二计时点……

  师:每个计时点选一名小助手和计时员相对站在皮尺两边。

  出示要求:

  1、运动员连续走完全程;

  2、计时员听清老师口令一起计时;

  3、计时员听清相对应的小助手的口令,停止计时。

  师:请一名运动员

  师: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小裁判看一看他们配合的怎么样。

  下面我们先试走一次。

  师:对于这次活动,裁判员有没有需要提醒的?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正式活动。

  分别计时男女两名学生

  收集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师:下面我们把收集的数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制作成折线统计图,竖轴表示的是距离,横轴表示所用的时间。并且分析一下,这两条折线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科学发现?

  学生制作,分析图意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非常好,在这幅图上能发现线的坡度越大说明速度越快,线越直说明越的匀速运动。

  师:其实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科学信息,比如10秒能走20米,估算一下1分钟能走多少米?如果这位同学从学校到家要走10分钟,估算一下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三、拓展距离和时间的科学认识

  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距离和时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条件,在天文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单位光年,谁知道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还是时间单位?

  师:光每秒300000千米走一年的距离,是一个距离单位,老师给同学计算了一下一光年的距离。

  谁来读一读。

  师:我们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星体,我们要用这样大的距离单位来度量宇宙,谁知道宇宙什么意思?

  师:宇代表上下四方,所有空间无边无际的距离;

  宙代表古往今来,无始无终的时间。

  师:我们的祖先在遥望宇宙时,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师:织女星距离地球26.3光年,牛郎星距离地球16.5光年。它们之间也有16.4光年的距离。

  四、课后延伸

  师:距离和时间在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帮助,老师了解到(出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根据两地间的距离大体估算出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能根据使用的时间估算出两地间的距离,这样能让我们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从今天我们就更要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科学教案 篇4

  本学期新接手的这5个班级,在经过了两堂课的课前交流后,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习惯入手安排教学。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因为杠杆的发明者是阿基米德,有必要在课堂上简单提一提阿基米德这个人物和他的故事,利用他要撬动地球的“大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杠杆上的三个位置的教学,分析这三个点的.位置关系,结合平时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让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别将用力点放在杠杆前后不同的几个位置,那我们的用力情况会费力一点还是省力一点。如此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力的体验过程,在这同时也分析一下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关系是近了还是远了。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那些距离关系。等弄清楚这些关系之后再让学生在杠杆尺上挂一个省力杠杆和一个费力杠杆。把全班同学的省力杠杆拿出来分析一下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再把全班同学挂的费力杠杆拿出来分析一下是不是费力杠杆。

  最后总结科学概念。这一环节让全班同学共同完成表格,相当于把每位同学自己挂的钩码平衡状态的情况让大家一起来记录并分析,然后让学生自己再体验挂不同省力情况的钩码。这样的操作时间上会比较节约,汇报的时候大家都能看到同类型的情况,有助学生仔细分辨。尝试的发现,第一个班是让学生随意挂一个平衡杠杆,然后分析自己的杠杆是属于费力的还是省力的,这样的教学有阻碍教学概念的混淆,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所以Т拥诙个班起我改为让学生先分析省力杠杆的情况和费力杠杆的情况,然后再来挂杠杆尺上的钩码。

科学教案 篇5

  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A、认识和了解热对物质状态有影响;

  B、认知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C、知道物质状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

  2、能力培养目标:

  A、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B、动手操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确立科学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策略:

  1、 独立观察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调查研究。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加强学生对事物或事物种类的认识了解和掌握。

  4、 强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概述。

  教学重点、难点: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教师:水、冰、酒精灯、铁架、石锦网、铁钳、铁板、记录表、蜡烛、烧杯、锡条、水槽。

  学生:记录表、铁架、石锦网、酒精灯、水、水槽、蜡烛、烧杯。

  导入:

  做一个小实验:冰块在热水中融化。(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引导到物质状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

  水在冰箱里能变成冰,冰在太阳下晒又变成水说明了什么?说明热量对物质有一定的影响。

  那今天我们来做一做实验,用实验来证明――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进入教学内容:

  1、 实验前的提示和要求:

  A、注意安全教育。

  B、实验工具的介绍,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C、实验记录卡的说明。

  D、小组合作,分工:前后四人一组,组长、记录员、操作员、辅助员。

  2、 实验开始:

  各小组开始动手做实验,分工明确。

  老师-巡堂辅导;学生--做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卡;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了解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并给时给予帮助。

  3、 实验结束后要求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互相借鉴。

  4、 教师总结。

  实验记录卡

  实验内容:

  实验工具:

  要注意的事项:

  组员名单:

  (加热)实验过程(尽可能的详细记录)

  实验时间实验时出现的现象(或你观察到的现象)

  2-4分钟

  4-6分钟

  6-7分钟

  7分钟以后

  (冷却)实验过程

  1-2分钟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学到什么?)

  第一点

  第二点

  其它

  你不明白的地方: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