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1 12:29:16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中班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通用]中班科学教案6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探索五官的热情和兴趣。

  2、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认识自己的五官。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五官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1、能看、听、尝的物品。如鲜花,各种甜、酸、咸食品。

  2、手鼓一类的乐器。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

  师:"小朋友们,老师啊,最喜欢看你们可爱的脸了。那就请小朋友们相互看一看,说说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小脸上有眼睛、鼻子等五官,联系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五官歌》)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桌子上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东西,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它们有什么秘密。"

  2、幼儿分组,自主选择物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事物的奥秘,并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请个别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以及发现的经过,并总结五官的用途。

  (三)结束部分教师和幼儿一起念着《五官歌》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与拓展让幼儿以后注意观察,人们都想了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的五官。

  附:《五官歌》

  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玩沙可以让幼儿感到快乐,可以让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去创造,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尝试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沙的特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根据《纲要》的要求和我班幼儿爱动手动脑、好玩等特点,选择沙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不仅可丰富幼儿对沙的了解,更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玩沙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沙活动感知沙的特性。

  (1)沙是细细的(2)沙是一粒一粒的(3)沙是松散的(4)沙不溶解于水

  2、了解沙的用途。

  3、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探索、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沙坑、玩沙工具、沙盘、搅拌棒、盐糖水、玻璃杯、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1、玩沙

  (1)把幼儿带到沙坑旁,请小朋友用脚在上面踩一踩,学一学小猫走路、小兔跳………幼儿边唱歌曲《走路》。

  (2)教师提问:“刚才小朋友用脚踩了沙,你们踩在沙上面的.感觉怎麽样呀?”(幼儿回答)

  (3)教师讲解玩沙的要领。“玩沙的时候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注意不要扬沙,不要把沙子弄的满地都是,要注意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鼻子等。”

  (4)在玩沙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感知。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沙,问有什麽感觉,用眼睛看一看,沙是什麽样子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沙是细细的,是一粒一粒的。

  2)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

  教师提问:“小朋友用面团过汤圆,那你们试一试能用沙团汤圆吗?”小朋友自己做实验,让幼儿思考,这是为什麽?引导幼儿说出沙是松散的。

  2、实验:让幼儿感知沙是不溶于水的。

  (1)教师请幼儿观察糖、盐、沙,说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2)做糖、盐、沙的溶解实验,教师先示范,然后幼儿自己操作实验。

  3、小节沙的特点。

  “我们刚才玩了沙,认识了沙,谁来把它的特点完整地说一遍。”教师请小朋友回答,(个别和集体回答相结合)“沙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沙是松散的,沙不溶于水。

  4、沙的用途。

  教师提问:“沙有很多种用途,你们在哪里见过沙?它们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出“沙子可以用来铺路,沙子可以用来造房子,造桥,沙子还可以装在袋子里堵洪水。”

  5、制作乐器――沙锤

  教师出示自制沙锤。“小朋友们在上音乐课的时候都玩过沙锤,老师这里有两个自己制作的沙锤,它的声音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自己用沙子做沙锤。”教师示范制作过程,请小朋友动手制作。然后摇动自己制作的沙锤为歌曲《大公鸡》伴奏,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是幼儿在玩水过程中了解物质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难点是:学习合作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进一步感知沉浮。

  2、初步尝试小组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一次性盘子、一次性杯子、牛奶盒、篮子、小方砖、一次性碗、套筒、鲍鱼壳、橡皮擦,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2、大脸盆、钢化玻璃缸、干毛巾、笔。

  3、幼儿记录表(小)、教师记录表范例(大)。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设想。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缸里,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会浮上来?”

  (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沉下去吗?

  2、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

  3、幼儿进行实验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

  ⑴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在试之前,老师有提几点要求:

  ①同一张桌子的小朋友为一组,轻声说话,材料轮着试一试。

  ② 玩的时候,小心别把水洒到地上。

  ③ 多用几种材料试试看,记住哪些方法可以使玻璃球浮起来。

  ⑵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与指导

  放手让幼儿进行尝试。发现好的方法的给予肯定,实验失败的幼儿适时进行干预引导。

  第二次操作,尝试记录

  ①出示记录表,并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让玻璃

  球浮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记录呢。老师设计

  了一张记录表,小朋友一起看看里面有哪些_ 儿童网

  符号,记录什么。

  ②幼儿第二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重点观察幼儿的小组合作记录情况及是否真实的记录。

  4、小组介绍记录情况并验证

  ①请一组的幼儿介绍本组的记录情况,并当场进行验证,从中表扬小组幼儿的'

  团结协作和真实的记录。

  ②教师作简要小结。

  5、张贴记录表互相交流,收拾材料。

  附: 玻璃球沉与浮记录表

  〇

  √ 或 ×

  教研组课评:

  教师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认识和探究欲望。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环节紧凑、清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活动中采取的小组记录方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幼儿认真投入,积极探索,发现各种不同的方法,并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导还不够明确、指令不够清晰,帮助幼儿提升和归纳的经验不足。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目的:

  1. 了解常见的益虫和害虫,对虫类感兴趣。

  2. 区别益虫和害虫,初步形成概念。

  准备:

  1. 环境创设:“虫虫乐园” 自制PPT课件。

  2. 虫子图片若干,灭蚊器3---4个。

  过程:

  一.情景导入“虫虫大聚会”。

  师带领幼儿围绕教室四周边走边观察,有哪些虫子来聚会。

  二.复习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三.提问:问幼儿喜欢什么虫子?不喜欢什么虫子?为什么?

  初步形成益虫,害虫的概念。

  四.看课件,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五.带领幼儿小结:对人类和农作物有帮助的是益虫,有危害的是害虫。

  六.游戏“消灭害虫”,巩固认知。

  玩法:教师请几名幼儿手拿灭蚊器,请部分幼儿到主题墙面,捉一只虫子,并扮演虫子。灭蚊的'人将灭蚊器对准虫子,嘴里发出“丝丝丝”的声音,是害虫的幼儿假装蹲下来,表示已被消灭。是益虫的则赶紧跑开。

  七.游戏“送虫子回家”

  益虫送一边,害虫送另一边。

  八.活动小结 ,延伸。

  师小结,带领幼儿到室外捉虫虫进行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和用途,知道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2、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并知道使用它们的安全方法。

  【活动准备】

  一些取暖用具图片;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介绍自己家里的取暖用具,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冬天冷吗?怎样做才会感到暖和呢?”(锻炼、穿厚衣服、取暖等)

  2、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家的取暖用具介绍给大家,说说它叫什么,怎么用。

  二、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是用不同的方法发热的,有不同的用法。

  1、出示所准备的取暖用具的图片,“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取暖用具,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发热的吗?”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如何发热的:炭盆用木炭取暖;火炉、火炕用煤取暖;油汀、空调、电暖气、电暖风、暖手炉、电热毯是用电取暖;热水袋用热水取暖,携带方便。

  三、请幼儿按照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进行分类。

  教师简单小结:用电发热的取暖用具,这一类我们称之为“电器类”。不用电的这一类取暖用具称为“非电器类”。

  四、讨论各类取暖用具的优缺点。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取暖用具,你觉得哪个取暖用具好,为什么?

  油汀、空调可以给很多人用,但比较浪费电。热水袋携带方便,可以灵活使用,但只能一个人用。炉子、火炕的缺点是不卫生,但经济实用等。

  五、知道取暖用具的正确用法,提醒幼儿一定要注意使用时候的安全。

  讨论:使用它们时,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空调,电暖气要注意别触电。

  火炉和水暖气要注意防火等。

  六、引导幼儿多锻炼、多运动,才是最安全取暖方法。

  七、小结、延伸。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一些我们常见的取暖工具,以后你还会看到更多、更新的取暖用具。那么,你长大后想发明什么样的取暖用具呢?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随着季节的变化,蝴蝶、蜜蜂都飞来了,这些也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在一次户外散步的过程中,孩子在园内的花丛中,看到了许多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就是小蜜蜂的?能靠近它们吗?它们在花丛中干吗呢?”我一些问题的抛出后,更是引起了幼儿其他的兴趣。孩子们零散的经验告诉我:小蜜蜂在采蜜,小蜜蜂会刺人……于是,设计此次整合性的活动。通过活动,多方位提升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经验。活动先从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装扮成为小蜜蜂,在故意投放错误的材料中,体现层次性,让幼儿从中巩固认知蜜蜂的明显特征。再到游戏体验小蜜蜂采蜜的辛苦,从中整合了音乐,运动活动。再自然延伸到了喝蜂蜜水的生活活动中去。在一定情景中采用了探索发现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活动目标

  1.观察蜜蜂的外形结构,能说出蜜蜂身体的各个部位名称;

  2.知道蜜蜂采蜜是用一根像吸管一样的口器来采蜜,学习蜜蜂勤劳、勇敢的精神;

  3.培养幼儿对科学课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挂图、U盘(蜜蜂身体全图、构造图若干张,歌曲劳动最光荣);

  2.蜜蜂采蜜图若干张、科学课本人手一本。

  活动重点

  了解蜜蜂的身体结构。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关于蜜蜂的故事,小朋友们听完以后告诉老师小蜜蜂在给外婆送花蜜的途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小朋友们能说出小蜜蜂在途中遇到了小蝴蝶、小蜻蜓和小麻雀,并给他们分享了自己采的花蜜。

  二、演示多媒体课件,结合大挂图来观察蜜蜂的.身体结构

  (一)请小朋友们观看蜜蜂身体全图;

  观察大挂图,能说出蜜蜂的身体结构是由触角、头部、胸部、腹部、尾部、翅膀等身体结构构成;

  (二)最后观察在蜜蜂的头部有一根细细的、长长的像吸管一样的口器,这个口器是蜜蜂用来采花蜜用的。

  三、学习蜜蜂勤劳勇敢的精神

  (一)给幼儿讲《蜜蜂保卫家园》的故事并让幼儿说说蜜蜂是怎样保卫自己的家园的;

  (二)鼓励幼儿要学习蜜蜂勤劳、勇敢的精神。

  四、结束活动

  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并进行歌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并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从中我发现,孩子对科学课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孩子们喜欢通过故事的方式来探索科学中的奥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通过多种趣味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的探索、研究科学中的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思考,从而提高幼儿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学教案07-01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蔬菜_中班科学教案07-13

中班科学教案11-14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3-1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5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