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29 11:02:28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信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人类生活忠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而在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中,电话、电脑就是沟通的所有手段,他们不知道“信”是用来做什么的?当门卫伯伯将我的一封信送到活动室时,便引起了幼儿的好奇,他们围在我得身边问个不停:“老师,这里面是什么呀?”“谁给你的呀?”“用来做什么的?”······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结合主题活动“信的旅行”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有趣的信”、“好看的信封、信纸”“我是邮递员”、“班级小邮箱”“神奇的邮票”等,旨在于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如何通过特定的方式传递信息,培养幼儿的前阅读、前书写的能力。在一系列活动之后,结合幼儿的兴趣所在又设计了“无字天书”这一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活动累计写信、寄信的经验,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热情,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科学小实验中培养幼儿探索的热情。

  2.在操作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表演,录音片段。邮递员一名,小猴子六名

  2.各种实验材料:放大镜、蜡笔、水彩笔、记号笔、浆糊、水牛奶米汤、碘酒

  3.每组一份:棉花棒、白纸、自制信封、浆糊、

  4.科学发现角投放材料:碗、水、筷子、面粉、碘酒、棉签、白纸、杯子、喷壶。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活动难点:能够自己发现米汤写字加碘酒,可以使字显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美猴王送祝福。

  1.师:今天老师请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呀?让我们用掌声欢迎。

  2、和孙悟空通电话。小朋友们,你们好,俺老孙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可师傅派我去捉妖,所以我来不了了。但是我写了一封有趣的信给你们,这是一封无字天书,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看到我写的祝福。再见!

  3.邮递员送信。

  二.探索活动——读“无字天书。

  1.师:猴王到底写了什么呢,让我看看。咦,我怎么看不出呀?你们来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信的内容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2.教师将“无字天书”变成六份,请幼儿分成六组进行探索。

  4.幼儿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5.教师示范:用毛笔沾碘酒在白纸上涂一遍,无字天书开始现形,教师读信的内容,幼儿欣赏。

  6.介绍碘酒。

  小结:原来美猴王的“无字天书”要用碘酒涂一遍才能看到,真神奇呀!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写一封“无字天书”呀?那它到底是怎样写出来的呢?让我们来问问美猴王吧!

  三.实践活动——制作无字天书。

  1.打电话。

  师:喂,是美猴王吗?我们看到你的无字天书了,谢谢你的祝福。我们小朋友也想写一封“无字天书”,你能告诉我们是用什么写的.吗?录音片段:写无字天书的材料我已让孩儿们给你们送去了,至于用那一种材料写的,小朋友们动动手自己尝试吧。回头看,他们来了!

  2.六只小猴按序送上材料:水、棉花棒、白纸,幼儿自制的信封和邮票,浆糊、毛巾。

  3.幼儿制作无字天书:

  师:请你先想想信要写给谁,内容可以用字宝宝或图画的方式来完成。别忘了写上收信人和写信人的名字,装好信封,再贴上邮票。如果是写给班里的好朋友,就放入班级小信箱,如果是写给班级以外的人,就请投入绿色大信箱,由邮递员给你们送信。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幼儿探索。

  3.出示表格并猜想做记录

  名称?猜想操作后

  水

  牛奶

  米汤

  4.为孙悟空写信并投入邮箱,活动结束。

  收信,看信:

  A.请班级小邮递员将班级小信箱里的信送到收信人的手里。

  B.收信人收到信后到老师那里去用火烤一烤,让字、图出现,看看信上写了什么?

  C.师:还有一些比较远的信我们请邮递员先休息一会,呆会再送出去,好吗?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美猴王教了我们一个本领,大家都学会了。知道用柠檬汁写的是看不出的,一定要用火烤一烤才能看到。在我们的科学发现角里,还有一些大家意想不到的材料,也能制作出无字天书来,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尝试一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激发孩子的灵感和欲望,空洞的教育只会约束孩子的思维和想象,他们在贴近生活的题材中学习,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主动性更强,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不用手也行》这则案例就来源于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小朋友在玩球时,发现球放在平台上会滚得到处都是。于是,在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老师就产生了预设这则案例的想法,想通过具体的生活素材来引导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品质,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同时为了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促进完整人格的成长,我们还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自信的性格并学会认同别人的优点。整个活动都积极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注重长远发展目标,把激发对周围生活的探索兴趣,作为促进幼儿一生发展的切入点,以此进行熏陶教育,真正体现《纲要》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一张纸稳定滚动的球;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习合理评价操作结果;

  3.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遇到问题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

  1.许多海洋球、乒乓球和纸、展示台

  2.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球,请小朋友玩一玩,玩完后把球放在展示台上。

  (二)、提出设想。

  1.教师:小朋友能不能想个办法让球不滚下来?

  (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很好,可今天老师只带了一些纸,请你们用一张纸来想个办法,使球不滚下来?

  (三)、实验尝试。

  教师:小朋友都想了许多办法,但行不行呢?

  就请大家一起来做做看。

  做好后,把你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四)、评价。

  1、 幼儿交流自己的做法。

  2、小朋友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并总结出哪些办法比较好(教师记录)。

  3、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由评价各种办法,并给好的办法加星。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能用纸想出各种方法使球站得稳稳的,不滚下来,真好,在我们周围生活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小问题,小困难,希望小朋友能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不用手也行》这一活动中,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许多本领。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到大脑,又有大脑传到手,动手是动脑的外观,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心灵,心灵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科学活动区,我们可以在班上投放食盐、白糖、碱、水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品尝。还可以投放磁铁、铁钉、铝片等让幼儿研究。开设多种区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美术区可投放废纸杯、奶盒、彩带、双面胶、剪刀等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玩具随时添加活动材料。通过操作区的活动,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树木,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知道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落叶树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的特点,学习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收集一些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社区观察树木,捡落叶。

  1.利用晨间锻炼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社区捡落叶。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树叶。

  师:你看到什么样的树叶,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小结:刚刚老师请小朋友捡了很多树叶,发现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二、集体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1.师:冬天到了,我们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小结:冬天里的树叶,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掉下来,有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绿的。

  2.冬天到了,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掉了很多,有些树的叶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秩序地讨论)

  小结:原来呀,有的树是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而有的树是落叶树,每年的秋天树叶就会开始变黄,渐渐掉下,到了春天的时候才会长出新的树叶。

  三、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呢?

  2.出示落叶树图片,小朋友再看看,这就是落叶树,它们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颜色怎么样?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树有什么区别?

  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四、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

  老师再次出示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和响;

  2、初步体验在不同的场景中发出轻和响不同的声音;

  3、学会自我控制,兼顾他人。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如:午餐、点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觉、问好、唱歌、上课回答问题等)的图片;

  2、玩具动物一只、轻和响的分类标志各一;

  3、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出轻和响(声音越讲越轻,直至听不到)能听到我的声音吗?为什么?

  原来,为了能让别人听清楚,我们必须用响亮的声音说话。

  2、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

  3、听噪音录音,感受响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用响亮的声音呢?

  (听噪音的录音)你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

  有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大声说话,就太吵了。

  4、回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区分轻和响

  1)、在幼儿园你都会做些什么?(随着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

  2)、什么时候需要轻轻的,什么时候需要响一点呢?(出示轻和响的分类标志)

  3)、将一日生活各环节图片按照轻和响的要求分类。

  5、实践轻和响

  1)、大声的向老师问好、大声的唱歌

  2)、小动物想睡觉了,轻轻的哄小动物睡觉;小动物睡着了,轻轻的搬椅子、轻轻的走路。

  教学反思:

  该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让幼儿感受、区分和实践不同场景下的轻和响,真正体现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育观念。

  整个活动一气呵成,首先是感受轻和响,借助讲故事和听录音这两种形式,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知道,轻和响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其次,区分轻和响,则运用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图片作为教学具,在按标志分类中体会不同场景下轻响有度的做法及其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几个易于操作的行为让幼儿实践轻和响,首尾连贯自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由于时间及课程内容较多的原因,在本学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时会将比较相近的课合成一节,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有助于课程内容的丰富及课后的延伸活动。《多元智能发展课程》中,有这么两个内容,其一是序数的.相关内容,数字应该排在哪?站队的小动物站第几;其二是类似的游戏,让幼儿明白几排几号,并学会根据号码找座位。由于它们都与序数及点数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合成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学习序数及排序的相关知识。

  2、能根据已给出的信息正确找出小动物应处的位置,并且自己能会找座位。

  3、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数字卡及小动物的图片,几排几号的小票。

  2、将教室内的座位以剧院的形式排列,在旁注明排和号。

  3、《多元智能发展课程》中班下(1)p30~31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小动物去剧院看演出的故事导入主题,并尽量使故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基本部分

  将数字卡和小动物的图片打乱贴在黑板上,告诉幼儿:“小动物们领了号码排队买票,虽然很整齐,可它们站的位置与手中的号码不符,你能帮它们纠正一下吗?”

  指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排序,可多练习几次。其间可由表现好的幼儿来打乱顺序作为鼓励。

  请幼儿起立站好队,模拟买票入场的情景,由比较出色的孩子做售票员,教师做引导员。

  先由老师或是幼儿示范怎样找正确的位置,然后请幼儿按排队的顺序一组一组的入场找座位,引导员及时进行纠正指导。

  幼儿全部坐好后请表现良好的幼儿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去找自己的座位的,为什么那么去找?

  教师一、进行总结归纳。

  做练习:“帮小动物找座位”

  三、结束部分

  将幼儿手中的票收回并打乱顺序,可多做几次游戏。

  活动延伸:

  设置类似的区域供幼儿锻炼。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朋友之间是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

  2、初步了解昆虫和植物的关系,对奇妙的植物世界常产生兴趣,感受生命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花儿的朋友"统计表。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开满桃花的树)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树吗?(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花瓣纷纷掉落的桃树)这棵树怎么了?

  幼儿:生病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他的`心情怎么样?

  幼儿:被风吹了……

  幼儿:很伤心﹑不开心﹑糟糕

  二、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小朋友说得都很好,到底是怎么呢?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故事《小桃树的秘密》,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小桃树有哪些好朋友?(幼儿回答)

  幼儿:小猴﹑ 小兔﹑ 小鸟

  教师: 对了,小猴、小兔、小鸟都是小桃树的好朋友,他们每天都要来看望小桃树,和小桃树做游戏,所以小桃树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都逃不过小动物的眼睛。

  教师:小猴发现桃树"病"了以后,他认为是谁伤害了小桃树?

  幼儿:蜜蜂﹑蚯蚓………

  教师:大家想到了请谁来为小桃树看病?

  幼儿: 啄木鸟

  教师:啄木鸟来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是帮小桃树松土,蜜蜂在花上飞来飞去采花蜜的时候也给是小桃树传了花粉,没有他们的帮助小桃树可能还不能结出桃子呢。这也说明了,许多昆虫是植物的朋友。

  三、花园里的秘密

  教师:花园里还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呢?

  教师:蜜蜂采了蜜和花粉回去做什么?

  幼儿: (蜜蜂采了蜜和花粉回去酿蜜。制作成我们爱吃的蜂蜜)

  教师:桃树和花草们为什么要感谢它们?

  幼儿:因为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是帮小桃树松土,蜜蜂在花上飞来飞去采花蜜的时候也给是小桃树传了花粉,没有他们的帮助小桃树可能还不能结出桃子呢。帮助小桃树更好的生长。

  教师:你喜欢这个花园吗?为什么?

  幼儿: 喜欢

  幼儿:不喜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要是你在花园里,你愿意做谁?

  幼儿:小鸟﹑小兔﹑小蜜蜂﹑蚯蚓﹑小猴﹑啄木鸟………(幼儿自由回答)

  四、小组合作与探究

  教师: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花儿的朋友"统计表。

  教师:选取其中一组进行展示与分析。看看这一组小朋友写的对不对。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小结:许多昆虫是植物的朋友。所以小朋友要保护有益的昆虫。

  活动延伸:

  教师:你知道植物的朋友还有哪些?它能帮植物做什么?

  教师:回家画一画花儿的好朋友与敌人。

  教师: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关于昆虫对植物的帮助,回家完成剩余的"花儿的朋友"统计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喜爱鸟,了解"爱鸟周"的意义。

  2.感知鸟的多种多样,认识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鸟叫的磁带。

  2.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内。

  3.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鸟》。

  活动过程:

  一、欣赏鸟鸣,激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1.出示小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小动物,它来和我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猜猜它是谁? 、

  2.播放录音,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

  教师:你听到小鸟在唱些什么吗?

  二、观察小鸟,感知鸟类的多种多样。

  1.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

  教师:你喜欢鸟吗?为什么?你认识哪些鸟?

  2. 幼儿自由观察室内鸟及其相应活动的教学挂图,认认自己熟悉或喜爱的鸟。

  教师: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

  三、了解"爱鸟周"的`意义。

  1.观察教学挂图,引导幼儿了解鸟对人类的用处。

  教师: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你知道哪些鸟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

  2.介绍 "爱鸟周"鸟类中大部分都对人类是有益的。他们有的可以捕杀害虫,有的可以捕杀鼠类。他们对农业、对森林和果园都有益处,所以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国家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的一周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号召全国人民都来保护、爱护鸟类。

  3.小结。

  教师: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实验和探索中了解、发现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共同特点。

  2 . 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探究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材料:第一层次提供人手一套:有洞的是管子、吸管、笔管;没有洞的提供积木、五角星拼图。第二层次提供人手一套:螺丝钉玩具(有洞一个是通的,一个是挡住的)。泡泡水

  教师用材料:普通泡泡器 集体记录表,小结用图标

  活动过程:

  1 . 出示普通泡泡器吹泡泡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教师:我们都玩过吹泡泡的游戏,是用什么吹泡泡的?

  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我们用小玩具试一试玩吹泡泡的游戏。

  2 . 幼儿初次实验

  (1)幼儿感知实验材料。

  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我们看一看是什么材料,什么样的?

  (2)幼儿猜测并交流。

  教师:这些玩具能不能吹出泡泡呢?为什么?

  (3)幼儿实验

  幼儿了解操作的要求

  教师:每个人都有一杯泡泡水,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每个都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

  先拿一个玩具,轻轻的'蘸一蘸泡泡水,用茶杯接住,嘴巴轻轻吹一吹,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一个玩具可以多试几次,然后再换另一个玩具试一试。

  幼儿操作实验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

  (4)集体交流并观察讨论原因,记录四种材料的实验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亲手试验了一下,谁来说一说试验结果是什么?

  (5)教师用图标进行小结:没有洞的玩具不能吹出泡泡。

  有洞的玩具可以吹出泡泡。

  3 . 提供螺丝玩具,幼儿再次实验,发现材料不仅要有洞,而且洞中间是空间。

  (1)幼儿实验并交流。

  (2)幼儿观察比较实验材料。

  4 . 教师通过图标进行总结:不是所有有洞的玩具都能吹出泡泡的,而且中间是通的才能吹出泡泡来。

  5 . 问题延伸

  教师:我们再去找一找,班上还有哪些玩具能吹出泡泡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2-06

春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6

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镜子》11-17

中班科学影子活动教案02-04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吹泡泡教案12-27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10-13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8-20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10-09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