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12 11:24:4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集锦十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设计:阳光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贴近生活的东西才是最吸引幼儿的,玩沙就是幼儿快乐的活动之一。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挥,在玩沙时幼儿能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去操作,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沙的特性与用途,营造了玩中学、学中乐的氛围。最后幼儿可以自己制作小沙锤,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沙活动感知沙的特性与用途。通过自主操作活动,激发探索欲望,尝试带来的.成功。

  2、尝试用沙子制作沙锤,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湿、粗细的区别。

  3、简单了解沙尘暴的成因,树立环保意识。

  4、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动画片《沙土》、沙坑、玩沙工具、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1、观看动画片《沙土》

  (1)沙画

  (2)盖房

  (3)小制作——沙锤

  (4)沙尘暴

  2、提出问题:

  (1)说一说你见过到沙土(细沙、粗纱、彩沙)。

  (2)沙土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出“沙子可以用来铺路、造房子、造桥、作画......

  (3)小结:近年来,沙尘暴波及的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沙尘暴主要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无计划开荒,造成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所致。只有加强环保意识,退耕还草,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建更多的防护林,才能减少沙尘暴。

  3、出示沙锤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沙和粗细沙的不同,所付出的声音也不同。

  4、自主探索活动:玩沙

  (1)要求:“玩沙的时候不要扬沙子,不揉眼睛,要讲究卫生。”

  (2)小脚踩一踩,小手抓一抓。

  (3)说一说:在玩沙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感知。(沙是细细的、是一粒一粒的、是松散的、抓不成东西......)

  4、小结

  5、小制作——沙锤

  (1)幼儿动手制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2)打击乐:我快乐

  6、自然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知道金鱼很漂亮、很可爱,可供人们观赏。

  2、学会用相应的词汇来表达,如:游来游去、游上游下、鱼鳍等。

  二、活动准备:每组一个鱼缸,里面装上各种颜色的金鱼,鱼食。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金鱼,引导幼儿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1、鱼缸里有什么?(金鱼)金鱼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金鱼的`颜色、外形)

  2、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金鱼的品种很多:有红、白、黑等多种颜色。

  (二)、教师边提问边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

  1、金鱼的头上有什么?金鱼的身上有什么?(学习词汇:鱼鳍)

  金鱼的身体后面有什么?

  2、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回答后,教师做小结:金鱼有头,头上有两只圆圆的大眼睛,眼睛是突出的,头上还有嘴;金鱼的身上有鱼鳍;身体后面有尾巴。

  (三)、引导幼儿观察金鱼的生活习性:

  1、金鱼爱吃什么?(鱼食、小虫)让幼儿给金鱼喂食并观察金鱼是怎样吃东西的,可让幼儿模仿做金鱼吃鱼食时嘴一张一合的样子。

  2、金鱼喜欢在什么地方生活?(水里)它是怎样活动的?(在水里游来游去、游上游下的)

  (四)、教幼儿念“小金鱼”的儿歌,巩固对小金鱼的认识:小金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游来游去多自由,真象一群好朋友。

  (五)、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学小金鱼游水出活动室,课时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在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感受现代生活的进步。

  2、能够大胆的利用动作创造信号,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信号,并注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3、两面红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安静的动作,引出动作也是一种信号)

  师:刚才我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就这嘘的动作,你们都能明白要做什么,很快安静下来。原来动作也是一种信号,能够让我们明白要做什么。

  二、了解古代的信号5

  师:在很久以前幼儿教育,古代的人就很聪明,创造出了各种信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烽火、狼烟:

  师:你看到了什么?猜猜烟代表什么意思?危险的信号

  小结:长城每隔一段距离就设一个烽火台。古代的时候当敌人入侵时,守卫的人就点燃烽火报警,用烟传递敌人来侵的信息。

  (2)钟、鼓

  师:这是什么?钟、鼓能传递什么信息?

  师:古代发生重大事情时,例如起火、发大水等,人们会敲响钟或锣鼓等通知大家集合。

  小结:古代人充分利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这些信号来传递信息,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信息传递得慢而且还不够准确。

  三、了解现代生活中的信号。

  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生活经验。

  师: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了生活更方便,我们也创造了很多信号。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信号?它们有什么作用?

  幼:

  2、观看视频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出示灯塔、军号、旗语连在一起的视频)

  (夜晚的灯塔能够给过往的船只指明航行的方向……。)

  (1)观看视频

  师(衔接):你们懂得的可真不少,除了你们说的这些,我这里有几种信号,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记住哪种?

  小结:灯塔、军号、旗语都是重要的信号。

  (2)练习旗语,感受发出与接收信号。

  师:我们也一起来学一下旗语吧?我发信号,你们接收信号,做出反应。

  小结:原来信号的作用这么大。

  3、通过分类课件帮幼儿概括经验

  (1)光信号

  类似于灯塔,人们利用灯、光创造出的.信号,叫做光信号。(如:红绿灯、车灯、提示灯(航空障碍灯)、手电筒(师点击课件与幼儿互动问答并小结)

  (2)声音信号

  小结:像军号、防空警笛等,生活中有许多声音信号,我们一听到这些信号就知道怎样做。(如:军发令枪、铃声(电话铃、上课铃)、哨声等)

  (3)动作信号

  小结:像我们看的海军的旗语,这种用动作来表示的信号,叫做动作信号。(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警、裁判、乐队指挥等的手势)

  总结:信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看到的、听到的信号、动作信号、电信号等,他们都能传递信息,我们通过信号接受到信息,就知道做什么。在我们的幼儿园生活中也能用上信号。

  四、幼儿用旗子或动作创编信号

  师:看,他们在干什么?信号,能使我们的幼儿园生活会更有趣。我们幼儿园其他环节还没有信号呢。请大家用动作为我们的上课、排队、用餐(图片)也来设计一下信号。

  5个小朋友一组设计信号,经过协商,最后由一位代表发信号,其他四位接收信号,我们看一下,哪一组的信号更适合我们班?

  五、结束

  我们回去把学到的信号教教其他小朋友吧?听信号,吹哨。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颜色,知道各种纸的用途.

  3、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超市的广告纸、报纸;纸盒,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盒。

  老师:小朋友,猜一猜这个纸盒里放了什么,小朋友如果猜不到,就请你们小眼睛看老师会从纸盒变出什么出来,菠萝菠萝蜜变变变……哇,老师便出了一张什么纸呀?(餐巾纸)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我们干什么的时候会用餐巾纸啊 ?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你是怎么擦的?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肯德基的广告纸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肯德基吃什么东西? 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有没有带小朋友去吃肯德基啊?吃了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上是写什么的?是谁看的.?(给小朋友们没人发一张报纸)报纸上有什么?(黑色的字,还有画)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报纸我们可以怎么玩呀?

  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报纸要怎么样才能到我的纸箱里来。

  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老师请宝贝们把报纸送回家”

  5.老师还给宝贝们准备了一个礼物,小眼睛看老师,这是什么呀?(花)对,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玩个游戏,老师手上拿这一束花,我要问小朋友这是用什么做的,小朋友要把我面前的材料拿过来给我好不好……

  结束:老师要将这些美丽的花朵放在我们活动区,我希望小朋友们要好好的爱护它们,我们的小朋友也要健健康康,茁壮成长像花朵一样美丽,现在请小朋友们去上厕所。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尝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两大盆水、蜡笔每组一盒、报纸、报纸制作的纸船若干、幻灯机 。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引发思考

  1、教师出示一般的纸船和涂了蜡的纸船:“这是什么?是由什么做成的呢?你们想玩吗?想想要怎样玩? ”

  幼儿自由讨论,老师可以示范把纸船放在水盆里用嘴轻轻吹着小船走,也可以用手轻轻推着小船走。

  注意:不可以用力把船摁下水。

  2、请小朋友分组参与开纸船的活动,教师观察幼儿玩纸船的情况。

  二、引导幼儿讨论观察结果,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1、引导幼儿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有的纸船外面有一层东西,摸上去滑滑的)

  2、幼儿间展开讨论说说船湿的`原因,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哦,原来是做纸船的纸不一样,会湿的纸船外面没有涂东西,没湿的纸船外面涂了东西了,到底是什么那么神奇呢?”教师出示蜡笔“就是这神奇的蜡。”

  3、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为什么涂了蜡的纸船没打湿,没涂蜡的纸船打湿了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①使用幻灯机让幼儿观察将水滴在涂蜡和没有涂蜡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蜡的纸吸水快,涂蜡的纸吸水慢。说明腊不吸水。

  ②有什么方法让没有涂蜡的纸也能变得不吸水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好方法“涂蜡”。教师示范在纸上均匀的涂蜡,然后把水滴在上面观察纸不吸水的现象。

  ③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蜡是不吸水的,那些涂了蜡的纸船,就好像是穿了雨衣的纸船,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纸,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请客人老师帮忙做只小船,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1、小朋友用油画棒给报纸涂腊。

  2、请客人老师帮忙做纸船。

  四、自由玩蜡船,活动结束

  幼儿自由玩腊船,谢谢客人老师的帮忙,和客人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教材简解]

  纸和桌子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是密不可分的,画画,做手工,写字都需要用到纸。活动《神奇的纸桌》的设计灵感来自区域活动,一天,手工区的乐乐将纸折成一张桌子,然后在纸桌上放雪花积木,他一边放一边数。乐乐看见我高兴的说:“老师我的纸桌很结实能放20个雪花片。”在观察中,我还发现我班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度到了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做做玩玩,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折叠、粘贴等操作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想象,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制作活动。用纸来做桌子,对于孩子来说十分新奇,在熟悉与新奇的碰撞下,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制作与探索的欲望。所以我根据本班幼儿发展水平,选择设计了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设计理念]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熟悉的东西,让孩子从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纸和桌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就像杜威先生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本能的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惧来的.特点。”活动中把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引入探究的对象,通过多次操作与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达到不同的目的。

  [目标预设]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使纸桌站起来及站得稳的方法;

  3.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每人两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固体胶、记录纸、记号笔没人一份。

  2.相同大小的雪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

  幼:纸师:纸有什么用处?

  幼:画画、写字、折纸……师:你有什么方法能让这张纸站起来?

  幼:折、卷2.师: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诉我,她能用两张纸,一张做桌面,一张做桌腿组合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你觉得这张纸桌能站起来吗?

  幼:不能站起来、站起来3.师: 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这件事的真假呢?

  幼:有4.师:好,如果给你两张纸,你能做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还要让它站起来吗?你准备怎么来做这条腿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讨论)评析:活动一开始,以疑问为线索,“两张纸能做一张一条腿的纸桌吗?”展开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桌腿的多种制作方法。

  1.师:在你们的桌上有每人两张纸,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来做一做、试一试,看看谁的桌子最先立起来,做的又稳当又牢固,好吗?

  2.幼儿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3.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 (用语言结合实物表述)。

  师:你是怎样做的桌腿,让它站起来呢?你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呢?

  幼1: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小山型幼2:用折的方法:将纸三折变成门型幼3:用折的方法:将纸四折变扇型幼4:用卷的方法:将纸卷成圆型4. 师小结:纸的本领很大,通过折、卷的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可以“站”起来,变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经验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活动中对纸桌的制作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幼儿在操作活动时尽量不介入,只是适时的点拨,肯定,并鼓励幼儿不轻易放弃。为幼儿制作后的讨论“你的纸桌站起来了吗?”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最后幼儿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说中学,听中学,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三、以游戏“摆积木”,尝试发现各种形状桌腿的纸桌承受力是不同的。

  1.师:你的纸桌上能放东西吗?

  幼:能(引导幼儿猜测纸桌上能摆放积木的数量)2.师:在纸桌上轻轻地平放雪花积木,看看哪种形状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积木最多?

  3.师:出示记录表。你觉得纸桌上能放几个积木,请你把你的猜想数量记录在“?”号的格子中。

  4. 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5. 幼儿尝试在将纸桌上放积木。

  6. 师:你的纸桌上放了几个雪花片?它是什么形状的桌腿?你发现哪种形状的桌腿比较牢?(引导讨论)7.师小结:圆柱体桌腿的纸桌,放的积木数量最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采用游戏的形式,营造探索学习的气氛。鼓励幼儿在自己制作的纸桌上尽量多放积木,以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的承受力的影响,让幼儿在问题情景中去思考,去寻求答案。

  四、引发新的探究点,延伸探究。

  1.师: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得出圆柱体的桌腿的桌子承受力的本领更大,还有没有像圆柱体的桌腿一样,有一个支撑面的纸桌,在桌上可以放许多积木呢?

  2.师: 那相同形状的桌腿,如果我们改变它的高矮,胖瘦,承受力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下次再来试试,好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从而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促使幼儿永远种保持学习的热情,并获得主动学习的动力机制。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溶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科学现象,孩子们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对于溶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却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观察、操作、记录、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并且对科学现象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本节课就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感知、理解物体溶化的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探索操作、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杯子、面糖、砂糖、冰糖、小块糖、果珍、一次性纸杯、碟子、热水、凉水、记录表、笔若干。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探索、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系。

  【活动流程】

  (一)猜测和假设: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物品(石子、棉花、各种糖、植物种子等等)。幼儿猜测:哪些物品放进水里能化,哪些物品放进水里不化?

  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进行分类:能溶化的一组,不能溶化的一组。

  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怎样做能让它化得快一些呢?导入课题。

  (二)第一项探索活动:

  什么样的物品化的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幼儿带着问题,在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操作、记录、讨论、分析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各种试验用具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四种糖:面糖、砂糖、冰糖、块糖,每人一个贴有不同糖的图案的实验杯子、搅拌棒、一杯温水、一份调查表、一支彩笔)

  2、引导幼儿猜测:如果我们把这四种糖分别放进水里,哪种糖会先化完呢?为什么?

  3、幼儿按照自己面前杯子上所贴的标志取对应的糖,在老师发出指令后同时把糖倒入杯子并开始搅拌,比比谁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4、请幼儿在确定自己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后在表格中做记录,第一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二个化完的写2,依次类推。

  5、实验结束后幼儿先在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把表格上的记录结果统计到老师的大表上。

  6、教师引导全体幼儿一起看表格分析记录结果,明确四种糖的融化速度排序。并请幼儿思考:什么样的物品化得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

  教师小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三)第二项探索活动:

  老师准备了同样大小的块糖,请你动脑筋、想办法,看看谁能让糖最先化完?(激发幼儿充分调动原有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影响物体溶化速度的相关因素,初步理解融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说出材料的名称:块糖、凉水、热水、搅拌棒。

  猜想:利用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怎样做能让糖化得快呢?

  2、教师发出口令请幼儿同时将块糖放进杯子里,然后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操作,比一比谁的糖先化完。

  3、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请杯中块糖化的速度快的幼儿讲述一下自己是怎样做的,用的是热水还是凉水,是否搅拌;再请杯中块糖化的'速度慢的幼儿也说一下自己是怎样做的,幼儿进行对比。

  4、教师小结:物体的溶化速度也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四)解决问题:

  1、妈妈批发了雪糕,怎样做能让它们不化呢?

  2、家里来客人了,爸爸从冰箱里拿出鱼来做菜,怎样做能让鱼在最短的时间内化开呢?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关于溶化的知识。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关于溶化的知识并做实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做出了两个方面的改变:1、我们发现教参中关于溶化的描述是一种成人化的科学知识的表达方式。在试讲和研讨后一致认为这种成人化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是生涩的、难以理解的。所以我们从孩子的经验和水平出发,不强调用书上的原话,不强调科学知识和概念,而改为用孩子易于接受的语言来提问,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他所发现的科学现象。2、改变了以往老师布置实验内容、幼儿操作的老做法,而是通过提出问题,让幼儿先猜测、再操作、最后验证的办法,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并且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与同伴分享或者向老师报告。

  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调动,大胆地去做、去说。真正实现了幼儿与材料、与同伴、与老师的有效互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我班的孩子都喜欢美丽的颜色,有好几个孩子还问:老师,我们生活中怎么有这么多颜色?多彩的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孩子们都很疑惑。面对张张寻求真理的面孔,我们学习了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的文学作品《小蓝和小黄》。这个故事淋漓尽致地讲述了颜色大家庭中的爱与颜色之间的融合变色。小朋友们喜欢这个故事,喜欢颜色,更喜欢探索颜色间的奥秘,于是我选择了颜色大家庭《神奇地拥抱》这个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爱意。

  2、了解两色相混会变色的现象。

  二、技能目标:

  大胆操作各种材料,玩变色游戏,愿意讲述自己的想法。

  三、情感目标:

  能愉快的参加动手操作探索活动,体验变色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了解两色相混会变色的现象。

  教学难点:幼儿操作各种材料,玩变色游戏,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蓝和小黄》TV、PPT

  2、桃红、蓝、黄色水、注射器、瓶子、帕子若干

  3、桃红、黄、蓝颜色幻灯片若干

  4、桃红、黄、蓝手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拥抱进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给他们打个招呼吧。老师们还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你们高兴吗?好朋友高兴地在一起用什么动作表示。(拥抱)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抱一抱,再和老师抱一抱。小朋友们好热情!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热情还很漂亮,因为你们都穿着漂亮颜色的衣服。你们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刚才小朋友和老师还有你的朋友拥抱了,现在颜色朋友也想拥抱,出示小蓝和小黄手偶:“我们拥抱在一起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电影吧。”

  二、(基本环节)由故事引入到变色实验

  1、故事《小蓝和小黄》提出问题并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这个故事讲了颜色家庭中、颜色朋友间在一起的一些奇怪、高兴的事。老师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现在老师提问了。故事叫什么名字?小蓝家里有谁?你是怎么区分它的爸爸妈妈的?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小蓝有哪些好朋友?小蓝找到小黄了吗?找到了小黄!想想看,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特别开心)他们高兴的在一起用了什么动作表示呢?他们啊,开心地抱在了一起,抱啊抱啊。结果发生了什么变化?绿回家黄蓝父母都不认识她们,他们怎么样?眼泪聚在一起变成什么?他们第二次回家父母高兴地怎么样?结果又变成?

  2、提要求,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出示小黄小蓝手偶:“小朋友们我们有一个疑问,故事里我们在一起会发生神奇的变化,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会有的变化呢?我们还有一个好朋友,看,是谁呀?小桃红和小黄、小桃红和小蓝在一起又会发生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动手做实验来发现吧。

  在做实验前小朋友听几个要求:

  (1)桌上有桃红、黄、蓝颜料分别放在三个碗里,碗里各有两只注射器,每只注射器的家是固定的,用了哪种颜色里的注射器用完了要放在那个颜色里,不要放错了。

  (2)小朋友间互相配合、谦让,别人在用这种颜色的注射器你也要用那就要学会等待,等别人用完了再用。

  (3)加色分三步:

  (1)任意选两种颜色注射在自己的一个瓶子里,两种颜色加得差不多时盖好瓶盖摇,观察它有变化吗?

  (2)然后取出第二个瓶子,再选另外两种颜色加在第二个瓶子里,再观察。

  (3)最后拿出第三个瓶子,再选最后两种颜色加在第三个瓶子里,在再观察。边做边用脑筋记住新的颜色是用哪两种色变出来的。

  (4)做实验时要爱卫生,颜料把手弄脏要马上用帕子擦掉,不要把颜料洒了。

  (5)每个桌子坐四个人,两边坐,两头不坐,这样小朋友才好操作。

  (6)老师巡视指导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观察到的现象,老师根据幼儿讲的出示幻灯片。

  放音乐提醒幼儿停下实验,出示小蓝和小黄手偶:“在刚才的故事里我们发生了变化,那在小朋友的实验里你们发现了什么变化?还有我们的朋友小桃红他和我们在一起,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发现?请做好好实验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吧。”

  根据幼儿讲述老师出示幻灯片:黄+蓝=绿桃红+蓝=紫桃红+黄=桔

  小朋友们刚才认真做了实验,仔细观察了颜色的变化,而且也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变化,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电影里的颜色是怎么变得吧。小朋友们变了绿、桔、紫还有其他不一样的颜色是因为你们加的颜料多少不一样,变化就不一样。总之,颜色朋友间,颜色家人间相亲相爱,两色一起就会变成新颜色。颜色的变化还有许多的奥秘我们以后再做实验去发现吧。

  三、(结束环节)讲述自己和他人间的爱。

  颜色朋友间,颜色家人间相亲相爱,他们的爱用什么来表达?拥抱变色。小朋友们你们爱爸爸妈妈吗?爱你的朋友吗?你们是怎样爱他们的?

  四、(延伸环节)唱歌到户外找更多的颜色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带上颜色挂饰当颜色宝宝一起唱唱、跳跳到外面去找更多的颜色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本活动由人与人间的拥抱到颜色的拥抱并提出颜色间的奇怪事,设置悬念,让幼儿产生探索的欲望。借助多媒体让幼儿从故事中初步了解两色相混会变色的现象。再提出疑问:黄色和蓝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究竟有什么变化?那桃红色和黄色,桃红色和蓝色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在实验中,幼儿大胆尝试各种材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验。实验结束后孩子们大胆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给大家。老师出示幻灯片小结。孩子们唱唱、跳跳到户外找更多的颜色。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感知沙子、石子、黄豆的不同特征。

  2.会用耳朵辨别三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3.关注身边的自然物,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沙子、石子、黄豆,盆子、罐子、椅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察自然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1、“我们身体有什么宝贝?他们各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知道我们要用6个宝贝:眼睛、鼻子、耳朵、嘴、手、脚进行探索活动。)

  2、“小朋友们请看,椅子下面藏着什么好玩的东西?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沙子、石子、黄豆.)

  二、用手玩材料,感知他们的不同特征。

  1、“你们想玩吗?想怎么玩?”(要求:蹲下来玩,轮流玩三种材料,注意不要把材料撒到盆子外面。)

  2、“你怎么和他们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摸上去有不同的感觉,看上去也有不同的.感觉。

  三、用罐子玩材料,初步了解声音。

  1、“欢迎罐子宝宝,请小朋友们想办法用罐子宝宝和三种材料制作一种乐器。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好听的声音?”

  2、幼儿玩,教师引导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倒一倒。

  3、反馈:“你是怎么让罐子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的?罐子是怎么会有声音的呀?(打开验证)谁能发出相同的声音?请相同声音的罐子宝宝来一起唱唱歌。”

  4、思考:“你们的罐子宝宝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东西发出来的声音不一样)

  四、通过听觉辨别沙子、石子、黄豆发出的不同声音。

  1、出示三个罐子:“沙子、石子、黄豆玩捉迷藏躲进罐子里,你会把它们找出来吗?考考你们不打开盖子看,你有什么更聪明的好办法吗?原来听声音就能很快找出它们是谁?那我们仔细听听,这个罐子里是谁?”

  2、再请几名幼儿上来辨别,教师引导:摇一摇、听一听、说一说(与它告别的话)。

  五、送沙子、石子、黄豆“回家”。

  1、沙子、石子、黄豆都有自己的家,看一看,这是谁的家?(示范送罐子宝宝回家)

  2、幼儿探索游戏:摇一摇、听一听、送一送、说一说。

  3、检查验证:老师带领幼儿打开验证,发现错误及时随机应变作出处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我们看看手腕上的表就知道几点了,在我们看表的时候小朋友就很好奇,为什么同样的表,大人们在一会儿说六点了一会儿又说七点了。小朋友对时钟的好奇,加上到了大班的年龄,认识时钟也是必要的,所以设计了这次的滴答滴答转不停的科学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游戏来让幼儿初步认识时钟,并能读出整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面的构造和特点。

  2、学习辨认整点。

  3、体会游戏时的快乐活动重点:能够认识时钟并能初步读出整点活动难点:学习辨认整点活动准备:时钟一只,1——12的数字胸饰活动过程:

  一、引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2个数字宝宝,一会儿哪位小朋友表现好,我就讲给他一个数字宝宝,有数字宝宝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师先玩游戏。师:今天呢,老师让小朋友猜个谜语,听好咯:有方也有圆,指针告时间,时针转两圈,开始新一天。小朋友猜猜这是什么?

  二、了解时钟的特点,学会辨认正点。

  1、对,是时钟,老师今天拿来一个时钟,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老师手上的这个时钟,然后用你们的话告诉老师,时钟是什么样子的?钟面上有什么呢?想好了的小朋友就请你举手回答吧!

  2、学习认识整点。(不懂的小朋友可以举手问老师)

  三、制作作息时间表格老师准备一个统计表格,统计幼儿的作息时间,用时钟来表现。师:我早晨看见有小朋友迟到了,我们制作一个我们丫二班的时间表吧!那样我们就可以避免迟到啦!我们呢也就是一位有时间观念的大朋友了。

  事项 时间(钟表) 时间(数字) 起床 上学 上课 午餐 午睡

  四、游戏:滴答、滴答几点钟

  1、请12名幼儿戴上1—12的数字胸,围成圆圈扮成钟面;教师站在圆心扮指针,并随着幼儿有节奏的“滴答,滴答……”声顺时针旋转。当声音停止时,教师随即伸出两臂指向圈上的两位幼儿(其中一位是12,另一位是券商任意一幼儿)。请大家说说现在几点了。

  2、当幼儿熟悉游戏后,指针的.角色可由幼儿来担任。

  《滴答、滴答转不停》活动反思:活动时间要控制

  观察记录

  本次活动,我首先用谜语的方式引入,然后和小朋友探讨钟面的结构特点。大暴雨说:“钟面有12个数字”,宝宝说:“钟面有两个指针(不要求掌握秒针),然后教小朋友认识整点。活动的第一部分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制定了丫二班的时间表,一起讨论几点起床、上学、上课、午睡、午餐,然后指定一个时间表,在制定时间表的时候巩固小朋友对于整点的学习,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游戏活动“滴答、滴答几点钟”,对于整点的学习小朋友基本都学会了。

  分析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仔细地回想了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的参与程度比较好,可能和老师的奖励有关,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保留。但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由于时间不够,就玩了一轮,有的小朋友就没有机会在课堂上玩,感觉很失落

  调整思路

  1、将游戏的环节留到接下来的游戏活动时间中

  2、或者调整时间,减少开始的钟面结构的探讨时间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科学活动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