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水教案

水教案

时间:2023-04-14 14:45:4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图表的形式表示有关水量分布的信息。

  2.能坚持记录调查的有关数据。

  3.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调查活动。

  2.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调查结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定性地说出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提出一至两条节约用水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能介绍一种节水科技新产品。

  教学重点

  树立节约用水意识,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收集淡水海水资料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现象;

  学生准备:了解自己家庭每月用水量,学校每月用水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每年的3月22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生: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师:我国把每年的3月22日3月28日定为中国水周,你们知道中国和世界的水资源状况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了解地球水资源

  1、认识地球上的总水量

  出示地球表面水陆分布图,认识地球上水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认识海水和淡水

  师: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然而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淡水资源,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占99%),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级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与全世界总水体比较起来,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师:听了刚才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师:板书:节约用水

  二、交流用水状况(课外调查)

  1、自己介绍自己家里每月用水量,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汇报

  2、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学生交流

  3、交流汇报浪费水的现象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水量也迅速增长,但这些水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浪费掉的,请你说说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1)小组交流:

  (2)各组代表交流

  a、出示挂图或投影片。(一人端着洗完的菜离去,自来水管未关严)

  提问:同学们看看画中的阿姨做到节约用水了吗?如果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b、出示挂图或幻灯片。(一个小朋友用手堵住水龙头,让水喷到另一个小朋友身上。)

  提问:同学看看能做这样的游戏吗?为什么?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师

  4、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真是不少,在淡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要让全社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要用具体的数据来唤醒人们。

  5、教师小结

  三、交流探讨:怎样节约用水

  生1:用淘米水洗菜、刷锅、浇花等;

  生2:用洗衣水拖地板、冲马桶等;

  生3:随手关好水龙头;

  生4:不污染水源等。

  生5:保护供水设备,遇供水设备被毁坏,及时报警??

  生6:政府可以提高水价和制定相关政策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四,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通过浏览《节约用水》专题站,计算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量,知道了大量有关水的资料,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水的重要性,水资源是有限的。从感动中我们发自肺腑的说出一句话节约用水。这不是一句空话,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否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你能为《实话实说》栏目策划一条关于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语吗?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节约用水,造福人类;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水是生命的源泉,请节约每一滴水??

  五、拓展延伸

  1、小组合作完成一份主题为节约用水的手抄报。

  2、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套节水方案。

  3、向全校师生发出一份节约用水的倡议书。

  本课板书:

  11、节约用水

  水资源少 个人节约

  节约用水

  浪费太大 政府行为

水教案 篇2

  一、导入

  1.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猜谜游戏。请你猜猜和我们人类的生存什么有关?

  (1)学生说:和水有关

  (2)真不错,请大家读读这段话。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一个缺水的地方。

  二、新授

  1.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对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

  (1)课件学生自读

  (2)师生交流

  学生说:作者的出生地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地方。

  (3)请大家结合自己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好吗?

  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学生:那里的水太缺少了请你读读

  2.对于这个地方,你还有什么了解?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

  3.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难读的地方?

  (1)学生说:第五小节

  (2)课件出示: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

  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根据生字、停顿的重要性进行朗读。自己读。

  齐读

  (3)还有难读的地方吗

  (4)学生说:在文章的第一段,标点符号的停顿也很重要

  (5)最后一小节的停顿

  课件出示: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4.难读的句子大家读好了,有生字的句子会读吗?

  (1)课件出示下面四个句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2)读生字词

  (3)自己读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4)有信心读好这些句子吗?

  (5)学生齐读这些句子

  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里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一把普通的钥匙,说明这个“缺水”的地方

  还是说明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5.分小节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

  (2)教师随机地点拨

  6.文章第一小节和这几个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

  (2)师生交流

  学生:我从第二小节的第一句话看出来。从期盼这个词语看出来很缺水,现在这个村子的所有人都很期盼。

  师:知道为什么他们期盼下雨天?

  学生: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在水窖里存水,

  对雨中洗澡有兴趣的同学一起来感受这样的场景。

  (3)课件出示:教师引读

  那时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呢?请大家自己读读划线的句子。“先是……天空中的水”

  体会到了吗?再声情并茂地读读这句话。(学生读)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齐读这段文字。(连读三次)

  在我们的感召下,教师引读。

  7.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可是这样美好的日子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1)电脑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2)多指名读

  8.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来这是个缺水的地方、

  (1)学生:母亲说“俄”坏了。

  (2)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

  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她看见了用水为我们冲凉的那一幕。

  9.课件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你们又什么想法吗?

  (1)学生说:一勺水像一条小溪流……教师点评。

  (2)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感受一勺水的力量。教师范读课文

  (3)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你想说哪个词语?

  (4)学生1说:舒服。(请你用舒服的感觉来读读让你最舒服的一句话)

  学生2说:爽,请您用爽的感觉读

  学生3说:“高兴”

  学生4说:“痛快”

  此时的感觉就是……(连续几个词语的大声读,产生这些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10.这篇课文是编者改动后,原文的题目也改过了,你能猜到原文的题目吗?

  (1)学生说:

  (2)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了吗?

  (3)课件出示:最后一小节,齐读

  (4)下节课我们将把这个词语带到文中去,读文章,谈感受。

  三、下课

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水做实验,验证、体验容积守恒。

  2、感知容量守恒现象,初步理解等量的液体装在大小不同的容器里,其量不变。

  活动重、难点:感知容量守恒现象,初步理解等量的'液体装在大小不同的容器里,其量不变。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透明的杯子3组(每组3个杯子:一组高矮粗细完全相同;一组高矮不同,粗细相同;一组高矮相同,粗细不同)。颜料水若干。一次性杯子若干。

  2、大小不同的容器若干,大米。

  3、幼儿操作用书。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幼儿实验——师生总结——幼儿游戏——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1、游戏:挑水。

  2、出示教具:出示三组杯子,老师给它们分成了苹果组,西瓜组和菠萝组。请幼儿分辨每组杯子的不同(高矮,粗细不同)。

  3、教师分组做实验

  第一组:分别倒入不同分量的水,请幼儿观察比较各杯中水面的高低位置。哪个杯水最多,哪个最少?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第二组:分别倒入同样分量的水,请幼儿观察比较各杯中水面的高低位置。说说3杯水一样多吗?为什么?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第三组: 分别倒入同样分量的水,请幼儿观察比较各杯中水面的高低位置。说说3杯水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4、游戏“小老鼠买米”

  小朋友来扮演小老鼠,教师扮演卖米人。卖出同样分量的米,装在不同大小的容器里,比较米是否一样多?为什么?

  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5、指导幼儿完成《幼儿操作用书》。

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借助课文的批注,读懂课文,了解威尼斯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感受威尼斯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威尼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批读感受威尼斯的美丽和奇特。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水都威尼斯的`录像资料。

  学生:有条件的可收集威尼斯的图片资料或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文题目

  1、上课伊始,播放威尼斯那美丽、奇特的水上风光。

  2、导入:看完录像,我们的心头泛起了浪花,我们的视野受到了冲击。多么迷人的水上城市啊!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向往和憧憬一块去看看水都威尼斯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课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试着边读边批,想一想威尼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课文,自主探究

  1、小声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有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鼓励学生大胆读文批注。

  2、再边读课文边思考,尽量解决自己刚才不懂的问题。

  3、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4、全班交流,各组展示学习成果。

  5、师生共同出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如:

  ①、威尼斯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历史悠久、以河为街、以船代车。)

  ②、为了把威尼斯介绍得生动形象,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等。)

  ③、第3、4段在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先总后分的方法。)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阅读课文,领悟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同学们,美的形象可以愉悦我们的眼睛,美的声音可以愉悦我们的耳朵,朗读能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威尼斯的奇特、美丽。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品读。

  2、指名读,教师和学生共同相机点评。

  3、师生合作读、赛读。

  4、配上音乐朗读。

  二、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如今的威尼斯正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前去观光。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因威尼斯游客量骤增,急需招聘导游,待遇从优,请有意者速来报名。”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威尼斯一定有了很深的了解。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先自己练习,然后试着向大家作介绍。

  三、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教师向学生相关站,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有关威尼斯的情况。

  2、向学生《威尼斯的小艇》等文章,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四、板书设计:

  16、水都威尼斯

  (美丽奇特) 历史悠久

  以河为街

  以船代车

水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2、学习使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 活动准备: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PPT。

  三、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引出诗歌主题“水”,并说一说水师:这是什么?你们在在哪里见过?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导幼儿初步学习理解诗歌。

  1、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各种各样的水问:图上的这些水你们见过吗?叫什么水呢?(协助幼儿认读)2、初步感受诗歌《水》

  (1) 师:老师将这些图片上的各种水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水》。

  幼儿倾听诗歌一遍.

  (2) 师:你听到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自由描述)3、学念诗歌(1)、教师念,幼儿倾听想象。

  师:我们来听一听诗歌里念的是不是这样子的。

  (2)、幼儿有节奏地念诗歌师:我们说过好听的诗歌要是按照节奏来念会更加好听教师出示节奏谱“ X X X X / X X X”

  师:这个节奏谱认识吗?

  大家一起拍打节奏问:你们想不想也来有节奏地念一念这首诗歌呀?

  问:你们还记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吗?

  (3)、幼儿集体朗诵。

  问:刚才我们在念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一个“X”对应一个字)4、引导幼儿理解诗歌问:我们刚才念的这首诗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幼儿自由提问,教师或幼儿回答。目的:协助幼儿理解难词难句。)问:你见过喷泉吗?为什么诗歌里说它是跳舞的水呢?

  6、 幼儿集体朗诵诗歌。

  (三) 、学习仿编诗歌1、师问:我们在生活中除了有刚才说到的这些水,还有些什么水呢?

  问: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鼓励幼儿做小小诗人,动脑筋编诗歌。

  师:你愿意把你知道的其他水也编进我们的诗歌中去吗?

  3、师:今天回家把你编的这首好听的诗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诗歌:

  水小小的水,是泪水大大的水,是海水跳舞的水,是喷泉脏脏的水,是泥水静静的水, 是湖水甜甜的水,西瓜水。

水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1、在操作尝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在操作过程中了解水的变化(水的三个形态)。

  3、引起阅读绘本《水会变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流水声》。

  2、两个金鱼缸(或透明的玻璃缸),一个装有一缸水,水里放条鱼,一个装有一缸米,里面有个红色小积木。

  3、每组一杯干净的水和一小杯醋。每组一桶水,有洞的'纸杯、塑料袋、洗菜的筛子。

  4、一个平底锅,一个碟子,一杯水,事先准备好的冰。大书封面。

  活动过程

  我把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一、引出课题 二、从三个方面发现水的秘密 三、水的变化 四、引出绘本

  第一环节,播放课件《流水声》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从三个方面发现水的秘密

  1、猜一猜,同时出示两个鱼缸,对比观察,引起探索欲望。

  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两个鱼缸,这两个鱼缸里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后说出一个鱼缸里有水,水里有鱼;另一个鱼缸里有米。老师提问:米里会有什么呢?请一名幼儿到米里找一找,找出一个塑料球来。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你能看到鱼在水里游,却看不到米里面有塑料球呢?通过两个物体鲜明的对比,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到水是透明的,打破了以往教师给幼儿灌输知识的原则,而是幼儿自主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则是作为一名引导者2、试一试,幼儿观察操作,了解水无色无味的特点。

  刚才我们发现了水是透明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两杯都是透明的东西,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用你们的小鼻

  子小眼睛小嘴巴帮我找出哪杯是水,另一杯是什么?

  (3)流动性实验,幼儿人手一个塑料篮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用来盛水,让幼儿操作,并说说看:刚才的小实验你成功了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最后,老师加以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水是会流动的。

  第四环节,最后教师给幼儿留下悬念,原来水还有更多好玩而且大家不知道的秘密呢!勾起了幼儿迫不急待想要阅读这本书的欲望。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水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的关系。

  3.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略并鉴赏桂林山水的美,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明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欣赏文章的诗意美。

  2.学会使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1、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2、通过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文笔精华的阅读,专题内容的了解,养成比较、分析、归纳、拓宽、迁移等思考性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设计理念:

  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干瘪、随意,空洞无物,是阻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篇优美的散文,尽显出语言优美的特点,因此,本节课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优美语言的品读,也是希望让学生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真情实感的有效尝试。本课应该以学生诵读为主。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字词预习(投影):

  褒(bāo)贬 攒(cuán)聚 剔(tī)透 嶙(lín)峋

  精髓(suǐ) 愚钝(dùn) 恬(tián)静 恍(huǎng)惚

  怠(dài)慢 贮(zhù)藏 瞭(liào)望 黑黝(yǒu)黝

  袅(niǎo)袅 圩(wéi)子

  褒贬:评论好坏。

  攒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圩子: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黑黝黝:没有光亮,黑暗。

  介绍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短篇小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专力进行散文写作。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2写作背景:

  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早已闻名遐迩,著称于世。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它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作者通过对漓江风景的品评,揭示了劳动人民在其中所凝聚的深厚的感情和审美创造。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画山绣水”,这个题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画”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在中国传统文艺中是指其中蕴含的诗意;绣活是工细纤巧,用“绣”来形容诗文或景物,一般是指其工巧、有华彩。题目揭示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二、结构分析: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不同于其他名胜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描写沿江景色及船家讲述的种种传说。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4、5段):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第6~15段):在船家的指点下,了解了这一带山岩的名称和有关的传说。

  第三部分(第16、17段):对比过去,畅想未来。

  三、整体感知:

  (一)、赏读1-3段

  1.齐读1-3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明确:(1)清奇峭拔;(2)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吟哦讽诵”第二段文字,读出作者的情感。思考: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

  第一句:盛赞桂林山水。

  第二句:先写水,用重叠,用比喻,写出水之绿。

  第三句:写怪石奇峰,用比喻,写出峰石姿态万千。

  第四句:用反问,突出桂林山水无人能写出画出的天然美妙。

  3.赏读句子,并仿写一句。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明确:

  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和互文的两种修辞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自然美与劳动人民智慧情感的结合。

  (二)赏读4-5两段文字

  1.作者用形象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请你为每幅画取一个题目。

  明确:(1).漓江水色图

  (2).鱼鹰捕鱼图

  明确:恰当的修饰词、恰当的动词,可使画面更美,更具体,更丰富。

  2.请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表达。

  (1)两幅画中,你更喜欢哪一幅?说说理由。

  (2)两段文字中,哪些字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说说理由。

  四、写作特点总结:

  1、作者巧于选材。桂林景区的幅员广阔,可以写的美景很多,作者仅写了从桂林到阳朔漓江上所见的景色和听到的传说。在景色描写中,又相当有节制,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是重点写的,但是,也只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2、文章工于构思。杨朔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他是把散文当做诗来写的。本文入题引了一句用得很滥的诗,似乎落入俗套,但由于提出自己的理解,翻出新意,一下子切人中心。虽然是顺着往下写的,但是,由于作者有意设置小的波澜,显得宛曲有致。如从看鱼鹰捕鱼到听船家讲关于山岩的传说,结尾对过去时代的传说的理解等。给人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

  3、本文创造的诗的意境非同一般。作者的人生思考和热烈的诗情融为一体,杨朔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去打量客观世界,尽可能按自己的理解去赋予生活以一定的意义,让人回味。

  4、 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本文中对于风景物象总是致力描绘,刻镂得很细致。如第12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观察;第二句是释说,讲山岩为什么称为桥;第三句是进一步释说.讲山岩由来的神话传说的依据——“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风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先要你看.再要你细看,比较,再要你细听,激起你的思考.再要你接受他的释说。

  作业设计:

  1、《初中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达标导测”10到13题。

  2、收集有关家乡某处景物的传说,将写景与故事相结合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总写——清奇峭拔

  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

  [板书]一、电解水

  1、水通电氢气+氧气

  H2OH2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析]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练习]做P38[在线测试]

  [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初步建立了微观想象

  第二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实验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友情提示]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板书]氢气+氧气→水

  H2O2H2O

  [讨论]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描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交流共享]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线测试]

  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和氧气组成B、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

  C、蒸馏水是最纯的水

  D、0℃时会形成冰、水的混合物

  3、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VO2=2: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4、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5、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小结]P73[长话短说]

  [反馈练习]P74[挑战自我]

  [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实验很成功,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水教案 篇9

  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 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 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 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 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2-21

水教案模板11-16

关于水的教案11-19

“奇妙的水”教案11-17

水的变化的教案02-23

水的秘密教案03-23

《水的游戏》教案03-25

《水》大班教案04-13

小学水的教案03-25

奇妙的水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