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公民的义务教案

公民的义务教案

时间:2023-03-31 08:07:2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民的义务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民的义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民的义务教案

  公民的义务教案 篇1

  课题: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识记:夫妻之间有实行计划生育和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理解: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运用:收集现实生活当中的有关事例,谈谈对公民在家庭关系中履行义务的认识。

  2、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法律知识观察、辨别家庭关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间处处有真情,从而增强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义务”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这一问题最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重要内容,家庭内部的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教学难点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注意问题

  1、 本框讲授重点是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对于权利让学生了解即可。所以,对于权利的教学让学生新闻记者教材就行。

  2、 启发诱导为主,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以课本基础知识为载体,重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

  4、 本框内容涉及到家庭中人与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激发学生,感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5、 法律知识掌握与道德品质教育要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歌曲《家和万事兴》引出如下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家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对“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教学

  1、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教材内容。

  2、 教师播放小品,学生思考问题:小品中的夫妻是否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为什么?

  3、 教师播放录相,学生讨论思考回答下列问题:你知道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吗?你能写出一则关于计划生育方面的公益广告吗?

  关于“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的教学

  1、 案例分析,学生读材料,判断“丈夫是否付给已残疾妻子生活费?为什么?”

  2、 教师展示正机材料《爱,长明的灯塔》,与案例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谈感受。

  关于“父母要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教学

  1、 教师展示流浪街头的孩子的图片,请学生分析,这些孩子成为“野孩子”与家庭有没有关系?我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这些孩子?

  2、 教师展示刘思影自焚后的图片,请学生讨论,刘思影的妈妈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吗?为什么?你能对痴迷“FLG”的妈妈们说些什么?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材料,学生判断,如果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参加劳动,父母是否还要继续履行抚养的义务?

  关于“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的`教学

  1、 教师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请学生思考本歌曲反映的主题。

  2、 让学生谈自己的父母在赡养扶助老人方面有哪些典型的事例。

  3、 教师展示《真情如金》的材料,让学生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

  课堂总结: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表

  计划生育

  夫 互相抚养 妻

  老年人

  成年人

  自 己

  未成年子女

  我们的行动:1、学生讨论,作为仍未成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2、学生齐读誓言。

  课堂结尾:教师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

  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图

  新课导入(利用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利用小品、录像直观形象)

  2、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正、反材料的运用,形成鲜明对比,说服力强)

  3、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义务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提高认识,培养能力)

  4、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利用音乐,感染力强,提高觉悟)

  课堂主体

  (读读、想想、议议、点点)

  课堂总结(展示知识结构图表,直观系统地理解把握知识)

  思想升华(谈行动,读誓言,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结束教学(首尾呼应,余味无穷)

  公民的义务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填好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总结自己升入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四、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1、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

  ①小品表演

  ②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

  2、教师小结(相关链接)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

  3、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①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②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

  ③“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提问:通过刚才的,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

  五、我们的道德义务

  (一)道德义务和含义以及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分析小龚的案例引出道德义务的含义。

  2、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3、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4、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相关链接)

  5、列举各种义务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法定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

  (二)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1、案例分析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

  感受不能仅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引导学生扩展思路

  2、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义务。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是每个人责无旁贷。

  公民的义务教案 篇3

  一、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是初二《思想政治》下册,第二课《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中的第四框题。公民要依法纳税,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教材主要介绍了税收的概念及特征,阐明了税收的重要性,指出纳税是光荣的,偷税、欠税、骗税的行为是可耻的、是违法行为。同时还阐述了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这点是修订后新增的。

  (二)、教学理念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要求,在《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教学设计中,要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三) 、教学策略

  1、确定主题,分组调查。

  学生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分成若干小组,合作调查老师布置的以“税收”为主题的小报告。内容有:(1)收集近两年来我国和福州市财政收入情况;(2)整理、分析税收在我国建设或福州市政建设中的作用;(3)收集学校、社区周边企业、个体户及个人的纳税情况;(4)收集就近时期,积极纳税或偷税漏税人的事迹或案件;(5)对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措施;(6)设计一些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如何使用税款的形式与方法。

  2、收集素材,接受培训。

  学生运用社会调查、访谈、剪报、上网查讯等方法,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利用信息,尽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的观点和结论。教师在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

  3、形成成果,交流完善。

  学生在依据研究方案进行实践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随时关注、适时指导,并积极提供条件,组织交流。

  4、设计页面,制作课件。

  师生均采用POWER POINT 制作演示文稿,教师侧重在教学难点、课堂流程、主菜单的设计制作;学生主要是各小组自己发言时,小组页面的设计制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养成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

  2、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和求知欲望,培养收集和利用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培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教学流程:

  (一)、教学过程():

  基本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明确主题 由“税徽”这一特定的标志物,引出税收问题。 学生了解“税徽”,并举例自己身边人的纳税情况,明确本课主题——税收问题。

  参与实践探索新知 税收的含义、税收的特征 1、 展示农行存折的利息,让学生了解利息所得税,引出税收的含义。2、 引导学生把利息所得税与电话费作比较,归纳出税收的特征。 1、 根据《个人所得税收》第三条第5点规定的,利息所得税的税率为20%,算出所缴纳的所得税,明确税收的含义。2、 观看电脑画面,通过对比,积极思考、归纳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汇报成果经验共享 税收的用途,提高公民纳税意识的建议与措施,监督政府正确使用税款的形式与方法。 1、 介绍我国近几年税收收入的逐年增加,引出税收对一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2、对比“毛阿敏税案”与“刘晓庆税案”。一个在税务部门内部行政处罚,另一被依法逮捕,说明国家加大依法打击偷、漏税的力度,提出如何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3、 设问:如果公民积极纳税但政府乱花税款,那么公民除了纳税的义务外,有没有监督政府如何正确使用税款的权利呢? 1、 观看电脑画面,领悟、加深对“税收”问题的理解。2、 由三名学生主持人分别主持人各小组代表对三个数字内容的汇报,及调出各小组自己设计的小组页面,并在演示文稿中写上自己通过上网、访谈、剪报等方法调查的结果。

  交流体验公享感悟 增强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概括学生汇报成果,并进行归纳总结,肯定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建议的多样性、方法的可行性,要求学生现场交流学习这节课的体会及收获。学生经过思考、感受从课前的收集材料过程及课堂中的交流与学习,可以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对《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这节课的体会及收获。

  联系实际推荐作业 课后延续:20xx年4月是我国第十二个税收宣传月,今年宣传主题是:“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 归纳学生的体验及感悟,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争做积极宣传税法的好公民。 1、 制定一个方案,帮助税务部门进行更有效的税法宣传。2、 向你周围的人做一件宣传税法的事。

  (二)、案例描述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将课堂单一的传授知识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学生通过课前准备“税收调查”小报告,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创新思维,在调查过程中感受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示研究成果体验收获的喜悦,在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就会自觉养成平等、团结的团队精神,自觉探究的钻研精神。事实证明,学生是非常愿意参与其中的,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更有说服力。

  像这样上课,其实是每单元课后的实践活动的要求。第一次上课学生可能会花较多时间准备,但第二次做,学生有经验就轻松多了。同时,可以把学生每次的论文报告当作单元成绩,侧重对学生“行”的考评。当然,教师平时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相关的知识,满足教学的需要。

  五、精彩点评:

  本课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及新课标所涉及的课程观、教师观、评价观。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主体的地位自主上网、访谈、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设计页面来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探究的喜悦。在教学内容的重组上,更多地重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以拓展学科的育人价值。

  教法新颖,能应用多媒体手段(课件制作精彩)教学设计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恰如其分地把“税收”枯燥的政治概念讲活,找到课堂与社会结合点,具有实效性与实用性。

  寓德于教,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税收的目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学生懂得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公民的义务教案 篇4

  课标要求: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含义和内容,懂得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公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意义。

  2、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公民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2、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

  学情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八年级学生对公民的义务了解不多,对履行义务的意义知之甚少,虽然平时许多行为都是履行义务的表现,但真正作为公民的义务观念较淡薄,另外对公民道德义务的履行较易接受,而对法定义务会感觉比较遥远,甚至会有“履行义务是大人的事,我年纪还小,履行义务与我无关”的想法等等。

  2、学生的需要:

  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所以让学生首先明白公民有哪些法定义务、哪些道德义务,树立义务观念非常必要。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辩论等。

  教学过程设置: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他应尽的义务。如果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自己的义务,这将有利于全人类的幸福。”法律的“大厦”是由权利、义务共同构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忠实地履行义务。

  二、讲授新课:

  1、我们的义务

  教师讲述: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

  活动一“说一说填一填”:

  教学情景(见教材P14页材料——小明的一天)

  活动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充分利用教材,并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及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或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公民必须履行的职责,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并合作探究:不履行义务可能带来的哪些后果。)

  教师总结:

  付出的根据付出的好处不这样做的后果

  A家庭亲情融洽父子情感受到良心的谴责

  B对人承诺赢得别人尊重和信任失去别人的信任

  C(班级纪律)洁净的学习环境受到班级舆论谴责

  D(游园守则)欣赏美景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活动二:“到底该不该纳税?”辩论会(见教材P15页材料)

  活动设计: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辩论,作为未成年的小珊到底该不该纳税?

  (设计目的:通过辩论懂得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纳税是我们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在激烈的辩论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可以有突破,突破自己的害羞和胆小的性格弱点。)

  教师导出: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所拥有的权利,有的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公民履行纳税义务,享有国家把税款用之于民的福利。有的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父母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才能享有受抚养教育的权利。这种情形要求我们成年后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议一议: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因为,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也是爱国的重要体现,是我们的天职。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3)什么是公民的义务、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义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们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详见教材P16页答案)

  2、我们的道德义务

  (1)什么是道德义务

  活动三“议一议说一说”:(详见教材P16、P17页材料)如何评价小龚和单先生的行为?

  活动设计:师生共同分析材料,了解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不同,进一步感受道德义务是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懂得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密切联系,从而自觉履行义务,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设计目的:通过大家的争辩,明晰敬老养老、拾金不昧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责无旁贷的责任,社会公民自觉自愿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公民责无旁贷。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形成,是我们党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标志着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三、课堂小结

  公民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我们还要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的义务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具有学科思想教育的总结和落脚点的性质。从思想教育来说,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上。从知识结构来看,上下册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轴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依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15课的总结,又是对其的深化。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

  运用——结合身边的实例,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进行讨论,分析和判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划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3)觉悟目标

  学习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学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律己,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习惯。

  3、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4、教学难点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依据:由于初中生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法制观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常发生,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懂得依法维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采取忍声吞声或采取非法报复等手段,都是错误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说方法

  1、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讲解中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为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具体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事例外,还应多举一些影响比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xx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的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

  (2)讨论法。在上述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两个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对xx这些案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件处理说明了什么观点?并可以要求学生也举一两个有关的案例。

  (3)比较法。如在讲述“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时,可以例举一个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受到不法侵害时,逆来顺受、忍气吞声、非法报复、依法维护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正确的行为。

  (4)充分利用幻灯、录像机等教学设备和仪器,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教学节奏。

  2、说学法

  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识记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原理,来分析有关的案例,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同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三、说程序

  导入新课(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回忆一下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目录并进行提问:“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权利。”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总结,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并点出在了解这些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新课讲解(30分钟)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应当点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决定了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17——118页中的事例,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再例举有关xx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并加以提问“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级领导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们违法谋取权利,想得到个人的特权和好处,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义务;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强调: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试一试”小栏目进行课外讨论。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三课中关于“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一目(教材第65——66页),点明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权利的主体,这反映出我国公民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享有权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灯片显示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同时,请学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国家的哪些法律确认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哪些保障?并进行提问。

  教师归纳:说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规定和保障,有选举制度的具体规定来落实,并且有物质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可以用幻灯片显示有关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中的有关资料和竞选费用,对比说明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

  然后对照课文中真实性两个方面的表现,学生就会比较清楚地明白这两个观点。

  小结:通过对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的讨论,分析和学习,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而且还真实可靠,这充分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为我国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确把握,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课本第120——122页共有五个案例和一个资料,可以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讨论,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时要求先简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论述公民如何行使权利。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评分,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案例并说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和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我们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课堂练习:(5分钟)

  1、如何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2、为什么说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3、作为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作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护法。我们了解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知法,而能够依法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是守法、护法的表现。

  课外练习:(用幻灯显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经常在深夜放音乐,吵得邻居刘华等无法休息。有天夜里,刘华向朱某提出意见,而朱某认为听音乐是他的权利,不但不听劝阻,而且在争执中反而把刘华打伤。此后,刘华只好忍气吞声。刘华的弟弟刘刚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伙同两位朋友闯进朱家将朱某狠狠揍了一顿。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中朱某、刘华及刘刚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这一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加以分析。

  四、板书设计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1、平等性:含义及表现

  2、广泛性:表现

  3、真实性:表现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公民的义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

  3、教师小结(相关链接)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

  (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

【公民的义务教案】相关文章:

义务植树教案08-25

自我评价道德与公民01-19

义务维修活动总结03-10

义务植树活动总结01-23

学生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09-15

公民赠与合同10-13

道德与公民高中自我评价05-27

文明公民倡议书02-20

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精选7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