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米教案

大班米教案

时间:2023-03-27 16:02: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米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米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米教案

大班米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米的外形特征,比较其异同。

  2、知道米是怎么得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活动准备:

  知识:对米的经验。

  物质:;大米、小米、糙米、黑米、糯米、薏米实物若干;小盘子若干个,环创粮店。

  配套课件:大班科学课件《多种多样的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学过《小小一粒米》那么请小朋友一起来唱一遍好不好?(幼儿唱一遍,鼓励幼儿唱的不错)

  师:小小一粒米,小朋友知道米是怎样的么?

  幼:米是白色的、小小的…

  师:恩,小朋友回答的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米的名称么?

  幼:糯米、大米、小米…

  师:那我们吃饭一般用的是什么米?

  幼:大米、小米、(除此之外,小朋友说出了不一样的米,可以请他们回答介绍下那种米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今天我们要多了解一些米,引导幼儿读一遍。

  三、比较异同

  1、师:小朋友们,刚才去粮店参观了米,你们认识了哪些米呀?(每种米都请一位小朋友来介绍)

  幼:黑米、小米、糙米、大米……

  2、师:“大米是怎样的.”(大米是白白的、椭圆形的、透明的颜色…小朋友中午吃的饭就是大米做的)

  “黑米是怎样的”(黑米是黑色的,是小小的、细细的…)

  “糙米是怎样的”(糙米有股味道,是淡黄色的…)

  “薏米又是怎样的呢?”(圆圆的,有个黑点…)

  “小米呢”(小米最小的了,是黄色的…小米助消化,小朋友喝得小米粥就是小米做的)

  3、师:小朋友都仔细观察了这些米,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小朋友们了,看看你们是不是了解了这些米。

  4、师:小朋友,看着这三幅图片告诉老师,这三种食物,分别是什么米做的?

  四、米从哪里来

  1、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米了,那小朋友们知道米是怎么来的么?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

  2、师:小朋友能看着这些图片告诉老师,米是要经过哪些步骤才能得到的么?(插秧、施肥、收割……)

  3、师:小朋友看着这些图片就知道了,米的过程多不多呀?

  幼:很多

  师: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而且还要经过那么多的步骤才能获得大米,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米饭呀?

  幼:那小朋友你们以后还浪费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米么?

  4、小结

  师:米有很多种有大米、小米、黑米、糙米、糯米…这些都是也辛苦得来的,真是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米饭,不能浪费。

大班米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测量物体容量的方法,感知测量结果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2、知道量具的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活动重点:

  学习测量物体容量的方法,感知测量结果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活动难点:

  知道量具的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号、2号米罐各12个、大小相同的勺子和杯子12个;记录纸、铅笔;装有大米的白色塑料盒等。

  2、经验准备:幼儿之前有相关测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两个米罐。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老鼠普普和灰灰是一对双胞胎,普普是哥哥,灰灰是弟弟。它们的生日快到了,它们共同的好朋友小黑知道了,便提前送给了它们一人一个米罐。普普和灰灰可高兴了!因为它们的妈妈刚好买了一袋大米,没地方装呢!

  2、出示两个米罐。

  师:瞧,这两个就是小黑送给它们的米罐。这两个米罐一样吗?哪不一样?

  (请幼儿观察并回答)

  师小结:噢!原来这两个米罐看上去高矮不同、粗细不同、大小似乎也不同。

  二、同伴合作,寻找比较米罐大小的方法。

  师:这两只小老鼠特别懂事,哥哥说要把大的米罐留给弟弟,弟弟说我小,只要小的米罐就行。可是,它们自己不能确定哪个米罐大,哪个米罐小。想请我们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它们。

  1、小朋友们,你们猜猜哪个米罐大?为了能更好的区分这两个米罐。我们在这两个米罐上分别贴上数字1和2。我们就可以称它们为1号米罐和2号米罐。把你们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里。

  (幼儿集体猜测并记录下猜测结果)

  2、动手操作,比较两个米罐的大小。

  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米罐大,哪个米罐小?哪个米罐装得多,哪个米罐装得少?

  师:老师在后面的桌子上给你们准备了1号米罐、2号米罐、大米、透明罐子等。一会儿请你们二人合作去试一试,量一量,看看到底哪个米罐大。记得不能把大米撒到桌子和地面上。

  3、幼儿两两合作,动手实验

  4、教师小结,知道比较容量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俩想到了什么办法?

  师小结:要想知道哪个米罐大,有很多办法:

  第一种是用一个罐子装满米,然后倒入另一个罐子中,看看剩下米了吗?

  第二种是把两个米罐都装满米,然后把米分别倒入相同的小杯子中,看看哪个倒出来的数量多。

  5、揭示结果,并记录在表格里。

  所以通过动手实验,我们发现是1号米罐大一些,装的大米多一些,2号米罐小一些,装的大米少一些。

  三、再次测量,测出两个米罐的容量。

  (引导发现,量具的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1、动手测量,测出容量有多少。

  师:我们知道了这个1号米罐大,它装的米多,普普和灰灰还想请你们帮忙,测测看它们的`米罐到底能装多少米?

  2、介绍量具。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勺子和小杯子,你们去量量看,把1号米罐装满,能装几勺米,几杯米?并把你们测得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纸上。还是两个好朋友一组,但是只要记录在一张纸上就行。两个米罐都要测哦,两人可以分工合作。

  师:请你们两人一组,自己选择测量工具,测测看这个1号米罐能装多少米?并将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纸上。完成以后将记录纸展示在黑板上。

  3、老师讲解记录方法。

  4、幼儿操作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5、观察记录纸,发现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结果不同。

  师:用勺子作为测量工具的,测出1号米罐能装20勺米,用杯子作为测量工具的,测出1号米罐能装5杯子米;用勺子作为测量工具的,测出2号米罐能装12勺米,用杯子作为测量工具的,测出2号米罐能装3杯子米;

  5、请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个米罐,测得的结果不一样?

  师小结:原来测同样的东西,我们所用的工具不同,所测的结果也不同。量具越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是用的勺子和杯子来测米罐的容量,回去想想还能用什么其他的工具来测一测呢?

  2、回到教室以后我们可以去找不同的测量工具,再来试试测测量量,好吗?

  活动反思:

  今天我和幼儿一起开展了相关测量物体容量的科学活动《小老鼠的米罐》,这是一个原创活动。为了更好的引起幼儿学习和探索测量的兴趣,而且在活动中用到的操作材料是米和罐子,所以我特意编了一个和小老鼠有关的故事。并且将整个活动以故事贯穿时钟,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集体的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目测两个米罐的大小,并将猜测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去测量,在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的过程中找出比较大的那个米罐。幼儿两两合作,很认真很投入。不一会儿,幼儿们就想到了两种比较米罐大小的方法。一是把1号米罐装满米,然后再倒进2号米罐,发现2号米罐装不下,说明2号米罐小,1号米罐大;还有的幼儿是将2号米罐装满米,然后再倒进2号米罐,发现1号米罐还没装满,说明2号米罐小,1号米罐大。二是将两个米罐都装满米,然后分别倒进两个相同的罐子中比一比,也能比较出两个米罐的大小。幼儿动手操作完以后,就异口同声说是1号米罐大。接着幼儿再次两两合作使用大小不同的勺子和杯子再次测量两个米罐到底能装多少勺米和的多少杯米。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在测量的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也能边装边数。从后来幼儿的记录中看出,大部分幼儿能进行正确测量,而且用勺子和杯子装米的时候会将米刮品,装满一勺或一杯后再倒进米罐。但是也有个别幼儿没看看清记录上的标记,记录结果出现了差错。

  从整个活动来看,准备比较充分,环节清晰。两次幼儿的操作有明显的递进关系,而且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较高。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在第一次操作时是否需要在每个操作框里都投放两个一模一样的空罐子,这样是否反而会阻碍幼儿的思维。是否可以在旁边准备一些一模一样的罐子,让有需要的幼儿去取用。还有老师给幼儿准备的记录纸可以再稍微大一些,这样能看的比较清楚。

  总之,通过今天的活动,幼儿学会了测量物体容量的方法,也知道了量具的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小,测得的次数越多。而且今天两次操作都是两两合作,提升了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下午幼儿能将今天学到的本领运用到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去,那么此次活动就算真正成功了。

大班米教案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米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米、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米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米?

  2、幼儿第一次运米。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米,并记录运米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米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米,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米: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米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米,验证。

  (1) 统计运米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米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米。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米,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米,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大班米教案4

  活动目标

  锻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在于接力棒的传递,要准确及时。

  2、跑步过程中一定要走直线,防止走偏。

  3、安全问题一定要把握好。

  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20米跑道三条。

  2、分三组,每组5人。

  3、接力棒3个。

  活动过程

  三条跑道前各站5人,听到口令后向前跑20米后折返到起点,下一名幼儿拿到接力棒后继续往返跑,直至5人跑完,最先到达终点的一组为胜者。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和团结协作精神及永争第一的思想。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加强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在本次活动中,通过组织和实施这次活动,锻炼了老师的组织能力和现场调控人员的能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配合,了解了幼儿的身体状况以便在以后的更好的工作。

  在本次活动中,由于经验不足,在活动过程中稍显混乱,有的孩子不听招呼,导致活动现场较乱。如果下次再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会吸取教训,课前宣布比赛规则,奖惩办法,并宣布比赛现场纪律,表现好的要给与奖励,表现不好的要适当地给予小小的惩罚。这样的话,我想一定有助于活动的开展。

大班米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幽默与风趣。

  2.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较完整连贯的语音讲述米拉肚子响的故事。

  3.知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寻求帮助。

  4.认读重点字词:肚子、响声、老师、慢、运动。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幼儿读本5-5、大字卡第5张。

  幼儿用材料:幼儿读本5-5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教师:你的肚子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在什么情况下肚子会响?这本图书中,米拉的肚子可神奇了,到底米拉的肚子有哪些奇特的地方?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们来找一找吧。

  二、自由阅读

  自主阅读,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幼儿翻阅幼儿读本,认真观察画面找答案。

  2.教师提示幼儿寻找画面的`前后联系,大胆猜测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尝试用连贯的语句讲述故事。

  教师:米拉的肚子都在什么地方发出了响声?每一次肚子发出响声后,米拉是怎么做的?后来米拉的肚子还在响吗,又换成哪里响了?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吧。

  三、理解阅读

  集体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

  1.教师朗读故事,幼儿完整欣赏。

  2.阅读封二第7页,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并随机出示大字卡“肚子”“响声”“老师”“慢”“运动”,带领幼儿认读。

  教师:米拉的肚子发出了什么样的响声?你的肚子发出过响声吗?老师、同学们每次听到米拉的肚子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表情?妈妈、爸爸、医生对米拉是怎么说的?

  3.阅读第8-11页,引导幼儿说一说响声是好还是坏。

  教师:在动物元里,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威猛的老虎为什么变得短小了?你认为肚子会发出响声到底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4.阅读第12-13页,引导幼儿自由说一说米拉发出的声音。

  教师:米拉的肚子几天没发出声音,大家感觉怎样?最后教室里想起了怎样的声音,这声音是从米拉的哪里发出来的?如果你听到了,你会说什么?

  5.幼儿自由讲述故事,将自己喜欢的情节讲给其它同伴听。

  教师 :你最喜欢 故事中的哪个情节?和身边的小伙伴讲一讲吧。

  四、创意阅读

  自由讨论,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你喜欢米拉的 肚子吗,为什么?你遇到过让你脸红或者感到委屈的事情吗?可以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让自己觉得委屈的事情,别担心,把你的想法 说出来,这样别人才有可能知道你的心事,谅解你、帮助你。

  五、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幼儿的讨论情况,自然结束活动。

大班米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欣赏活动使幼儿自由想像、大胆绘画。培养幼儿初步的创新意识;

  2、引导幼儿选择适当的方法、颜色表现星空。

  重点与难点:

  如何激发幼儿自由想像,大胆表现多彩的星空,培养幼儿表现想像中的星空及组织画面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视频仪。梵高的作品《星空》绘画工具、材料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对话交流

  师:你见过美丽的夜空吧?夜空中有什么?师;你见过、你知道的星星是什么样的?幼儿小组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有熊星、望远镜、飞机星、机器星……

  2、欣赏教师与名家的作品

  ①首先欣赏梵高的《星空》。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欣赏画面中的形象,笔触及色彩。

  ②欣赏教师的作品:教师眼中的星空是五彩缤纷的,有菊花星、仙女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教师是如何表现星空的?教师如何把想像的星空用画笔描绘出来。

  3、创作与交流

  ①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想像中的星空分别是什么样的?

  ②幼儿动手绘画,师有重点观察,辅导幼儿绘画。

  4、作品评议

  面对幼儿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活动结束。

  活动评析:

  此活动评析从内容选择、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师的教法与表现。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在选择内容方面能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星空"主题具有广泛性,挑战性,和前瞻性,内容能激发幼儿的内心感受。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在活动设计方面教师考虑到了幼儿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准备,教具、学具的准备。同时还有教师自身的准备(如略案,详案的准备),具体思路是观念树立一一信息收集一一资料准备一一教案设计。

  第三,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感觉一一智慧(领悟,发现,想像)一一表现一一创作。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星空的话题,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的问题是递进的:你见过美丽的夜空吗?夜空中都有什么?你见过。知道的星星是什么样的呢,没见过的星星又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的过程也是思维逐渐深入扩展的过程。"来;自。屈;老师;教。案;幼儿讨论星空中有星星,月亮、勺子星、房子星、大熊星、飞机星、桃子星等。过程的第二块内容是欣赏教师与名家的作品,并讨论交流,孩子们的积极性高,表现好,幼儿为教师的作品鼓掌,为大师的作品惊奇,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师的作品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眼中的星空,是想像转化为具体表现方法。大师的作品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及简单的表现技法,线条,色彩的运用,提醒幼儿用喜欢的材料,合适的方法表现星空。有许多幼儿直接用小手,触摸喜欢的颜色,大胆绘画,自由表现。小手自由了,心灵自由了,伴着兴奋的情绪体验,潜在的艺术本能被调动,创作热情充分展示。作品评议是活动必要和重要的一部分,是另一个欣赏活动。评议以师幼儿自评、互评为主,幼儿互为学习,互相提高。

  第四,教师的教法与表现。教师创设条件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经验;注重幼儿审美情感的体验,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自由感受美,表现美;提供多种材料,实践操作中发展幼儿手眼协调和动手能力,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较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并且有创新精神。

  第五,教学效果。幼儿的作品可以是创新的、多种多样的,每位幼儿的星空各具特色。如会炸的星,治病的星,机器人星,开满鲜花的星空,灯笼星空,蛇星,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画、吹、喷),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开阔了幼儿视野,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和创作,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调动了幼儿积极情感,体验了成功,培养了自信。

  总之,此次活动。幼儿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感知、理解、活动过程中,幼儿不断丰富内心感受,儿童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争着表达。并创作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富有创新的作品。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我先从幼儿想象天空,后欣赏大师作品,再进行想象创作这三个环节设计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与教师提供的.作品直接主动对话,使他们潜在的艺术潜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这充分说明,孩子是完全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美学知识和规律的,这幅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通过欣赏之后再进行绘画创作来深化幼儿对作品的感受,这时的孩子们充满了自信,从而大胆的绘画,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过去的评价作品往往是以“谁画的像范画?”“谁画的好?”这些标准来衡量画的好坏,它不仅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而且也违背了新《纲要》的精神。而我这次的评价就本着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对作品的理解为出发点,如“我们的星空画好了,感觉怎么样?你都看到了什么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它可以使孩子的思维更宽广、话题更拓展、思想更个性,显然,之后我听到了各种不同的答案。

  美术欣赏中,同样一幅画给不同的幼儿欣赏会有不同的情况产生,今后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会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

大班米教案7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工具,把花生从米中取出来,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2、能积极参与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初步尝试记录的方式。

  活动准备

  大盆6个、小筐、夹子、漏勺、托盘、花生、小米等物每人一份。记录图表。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烧饭的阿婆不小心把花生和大米混在了一起,她想请咱们班小朋友帮助她把花生和大米分开”,请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

  (2)出示各种工具,与幼儿共同认识工具以及简单的功用。 (夹子、小筐、漏勺 )

  二、猜想预测:请小朋友猜猜看,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

  问题探讨: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

  三、幼儿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

  (1)、幼儿自选工具,把花生分拣到托盘里。(停止时,要求幼儿把工具放回原处整齐)

  (2)、幼儿分别来讲讲用工具分花生和小米的情况。

  (二)第二次实验

  (1)提出要求:仔细想一想哪种工具你还没试过,请再换种工具试试。

  (2)记录再次实验用的工具(看看这是第几次,在哪个格子里记录)

  (3)观察记录结果,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记录在表格中。

  四、讨论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用小筐分花生和小米又快又干净,为什么小筐能分得那么快?”

  幼儿观察小筐并与其他的'几种工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小筐有眼,可以把小米漏下去,把花生留在筐里,所以分得又快又干净;漏勺也有眼,但眼儿太小,小米漏不下去,所以不能把花生和小米分开;夹子能分开,但是一次只能夹一个,太慢了。所以说,哟内蒙古小筐分花生和大米最快最干净。

  小朋友,走!咱们把分好的花生和大米给阿婆送去,并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她,让她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困难就有办法了。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大班米教案8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对米产生探究的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米,感受科技日新月异下的米的多样性。

  3、懂得农民种粮食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米的生长过程图片

  2、布置好的米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对米的了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米)

  你们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讨论、猜想)

  (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米到底从哪里来的。(幼儿观看录象)

  师:通过刚才的录象,你们知道米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小图标)

  稻子——秧苗——成熟的稻穗——收割——脱粒——去壳(起米)

  师:从稻子到我们手中的米,这中间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是由农民伯伯半年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因此小朋友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想到农民伯伯的劳动,我们要爱惜粮食,决不能浪费!

  (三)、参观“米店”,初步了解米的多样性

  师:小朋友除了了今天看到的白米,你还见过或者吃过那些米呢?

  (幼儿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出示幼儿讲出的米的图片如:黑米、小米、糯米等

  师:除了小朋友说的这些米我们生活中还有青米、泰国香米、糙米等,现在商店里

  卖的一些米还有一些保健功能,因为科学家在种植过程中添加了一些营养成分。

  (四)、游戏:逛米店

  幼儿角色游戏:请个别幼儿担任米店营业员,其他幼儿买米,买米的幼儿要把自己买的

  米的名字和特征讲述清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主题活动开始,通过这个活动,引起了幼儿的注意。“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米的种植生产过程还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对米的整个种植生产过程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了一些跟平常吃的不一样的米,先从在幼儿园吃的黑米粥、小米粥到后来教师的青米、香米等,幼儿了解到米的多样性同时又有继续想参与以后的活动兴趣。

大班米教案9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取米,并能分析结果。

  2.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地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用合适的词语来描述。

  3.幼儿初步了解碾米工具的发展,体验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1.各种工具:剪刀、石臼、石磨、石块等。

  2.一张大记录表。

  3.稻子若干。

  4.古代取米画面,碾米机碾米。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把稻子外面的壳剥开,是什么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的稻子,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怎么样才能让这些稻子变成米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幼儿猜想,提出自己的办法。

  三、实验操作,尝试用各种工具取米。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几种工具,用它们能不能把米取出来呢?哪种工具取得又多又好?我们一起去试一试。(提醒幼儿不要浪费稻子)教师指导有些工具的使用。

  四、幼儿共同交流。

  1.刚才你是用了什么工具取米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办法取的米怎么样?

  2.引导幼儿对工具质疑。(如用石臼取的米不干净,不易把米和稻壳分开。)五、观看录像,引导幼儿感受取米方法从古至今越来越先进的变化。

  1.古代的取米方式。

  2.现代的碾米机。

  六、鼓励小朋友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长大后发明给人类带来方面的东西。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本次活动取材孩子的日常生活,深受孩子的喜欢。首先通过自己猜一猜,说一说怎么把米取出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愿望,他们说了很多的方法,对动词的掌握也很好,在操作验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各种工具更是充满了兴趣,最后了解你碾米的机器也是孩子感兴趣的。总之孩子们在普通的.生活事件中发现了科学,收获了经验。

  本次活动由于老师的观念、经验和准备的各种问题,在很多方面需要改进。第一,探索面太多,不利于孩子深入研究,可以把目标压缩,一次活动集中研究一个问题,比如这次就可以集中研究取米的方法,除了老师提供的工具之外,可以让幼儿观察身边的物体,探索可以利用的工具。第二,科学性不强,比如在探索不同工具的优劣的时候,太相信孩子的直觉,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设计活动,不利于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让幼儿用不同的工具取同样量的米,从而得出结论。第三,教师对各环节活动实施太随意,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对孩子的思维产生了干扰。

  希望下次改进

大班米教案10

  一、主题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我们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即使知道的也只是说“饭是用米烧的”,那么“米”是那里来的呢?孩子们又不知道了,大多数孩子从家长的口中只是了解到:米是用稻子打出来的,而稻子又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可孩子们连稻子都没有见过有怎么能进一步了解呢?正是因为“米”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了。因此我们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生成了这个《米》的主题,同时也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主题总目标

  1、利用地方资源,初步知道米的种植、生产过程、以及种类,感知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成品,了解米营养价值。

  2、在收集、品尝各种米及其相关制品的过程中感受科技的日新月异。

  3、在欣赏图片、古诗等活动中,感受农民伯伯种植的艰辛,能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三、主题网络

  大班主题活动:米—雨中的旋律—雨中的旋律

  四、资源利用

  1、社区资源利用:带领孩子参观超市中的卖米专柜

  2、信息资源:引导幼儿收集关于主题的图片资料、录象资料和网上信息等

  3、家长资源:协助孩子收集各种各样的米,欣赏乡下看看收割的景象。帮助孩子填写一些活动调查表、制作一些操作材料

  4、物质资源:大家一起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米、各种材料制成的“起米”工具等、一些农具的模型或图片

  五、关键活动

  活动1:各种各样的米(科学)

  活动2:小小品尝会(综合)

  活动3:米家族(数学)

  活动4:鼓上的小米粒(音乐)

  活动5:“米”画(美术)

  活动6:古诗欣赏《悯农》(语言)

  活动7:起米(科学)

  六、主题环境创设

  类别:主题墙

  创设情况:

  1、创设一个由“种子”到“饭”网络图的墙饰,。张贴幼儿对米的了解的调查表

  2、各种米的图片照片等,农民伯伯劳作图

  3、将幼儿的绘画、手工作品布置在教室区角。

  相关材料:

  1、布置墙饰的材料。

  2、各种米的相关图片。

  3、幼儿作品和调查表。

  活动区:

  展示区:

  创设情况:各种各样的米和一些农用工具,将幼儿与家长一起用各类材料制作的“起米”工具和自制的播种收割根据,布置一个农场,随时供幼儿观察和学习。

  相关材料:工具模型或图纸

  科学区:

  创设情况:比较各种不同的米,了解米的种类和名称,并能说出米的种类和名称

  相关材料:1、记录纸、水彩笔

  建构区:

  创设情况:运用各种材料制作起米工具

  相关材料:碗、木杵、筷子等

  表演区:

  创设情况:

  1、表演故事“收获”。

  2、音乐表演“农村曲”。

  相关材料:

  1、头饰:农民伯伯、种子、秧苗、稻、稻子、米、饭

  2、录音机、磁带。

  益智区:

  创设情况:

  1、能够比较不同米的长度、形状等,并做适当的记录。

  2、游戏:“谁抓得做”

  相关材料:

  1、各种米。

  2、有直线的纸等。

  3、白纸、笔、大体积玩具等。

  美工区:

  创设情况:

  1、绘画活动:美丽的田野、米画等

  2、泥工:米制品。

  相关材料:

  1、白纸、水彩笔、蜡笔

  2、泥工

  3、剪刀、胶水

  七、主题的组织与实施

  活动1、各种各样的米(科学)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对米产生探究的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米,感受科技日新月异下的米的多样性。

  3、懂得农民种粮食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米的生长过程图片

  2、布置好的米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对米的了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米)

  你们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讨论、猜想)

  (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米到底从哪里来的。(幼儿观看录象)

  师:通过刚才的录象,你们知道米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小图标)

  稻子——秧苗——成熟的稻穗——收割——脱粒——去壳(起米)

  师小结:从稻子到我们手中的米,这中间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是由农民伯伯半年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因此小朋友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想到农民伯伯的劳动,我们要爱惜粮食,决不能浪费!

  (三)、参观“米店”,初步了解米的多样性

  师:小朋友除了了今天看到的白米,你还见过或者吃过那些米呢?

  (幼儿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出示幼儿讲出的米的图片如:黑米、小米、糯米等

  师小结:除了小朋友说的这些米我们生活中还有青米、泰国香米、糙米等,现在商店里卖的一些米还有一些保健功能,因为科学家在种植过程中添加了一些营养成分。

  (四)、游戏:逛米店

  幼儿角色游戏:请个别幼儿担任米店营业员,其他幼儿买米,买米的幼儿要把自己买的米的名字和特征讲述清楚。

大班米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指点画的方式表现盛开的花朵。

  2、了解花成长的过程,喜欢各种颜色的花朵。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花一盆、范画一张、米妮的头饰一个、贴好花盆的纸张若干、颜料(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抹布,音乐。

  三、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手指点画法在花心周围添加花瓣。

  四、活动过程

  一)米奇的烦恼

  t:大家好,我是米老鼠,和我打个招呼吧?

  c:你好,米奇。

  t:瞧,我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呀?c:花。

  t:恩,你都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朵?

  c:我看到了红的,黄的,粉红的

  t:哇,你看到了那么多颜色的花呀,原来花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每一种颜色的花都很漂亮。

  t:明天就是米妮的.生日了,我想在米妮的小花园里种满花,可是我现在只有一盆,你们能帮帮我吗?

  二)米奇来种花(了解花成长的过程)

  t:那你们知道花是怎么长出来的吗?c:浇浇水他就长出来了

  t:恩,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我这里有几个花种子,把他种到泥土里,小种子需要谁的帮忙他才能长大呢?

  c:太阳和雨水

  t:恩,太阳公公照一照,雨水宝宝浇一浇,种子发芽了变成了小苗苗,小苗苗继续长大,长出了花茎长出了叶子,也开出了什么呀?c:花朵

  t:小小的是花朵吗?

  c:是花苞

  t:恩对了,那么小花苞什么时候才开花呀,一起说句好听的话让他快点开花吧。

  c:风儿吹来了,雨水下来了,花儿朵朵开放了~

  t:哇,小花开了,原来种子成长需要阳光和雨水,种子发芽变成花苗慢慢地长出花茎和叶子长出小花苞,最后小花苞开了变成一朵美丽的小花。

  三)开花咯

  t:我们也要开花咯,看看妙妙工具箱里有些什么工具呀?

  c:花盆,颜料

  t:那你们说这多小花是怎么开出来的呀?c:是用手指开出来的。

  t:请个小朋友来试试看。

  t:我也来开一朵花,小手指喝喝水,点点头变花心,一片两片三四片,围着花心转一圈,小花朵朵开。

  t:啊呀,我还想开一朵别的颜色的小花,可是我的手指脏脏的,怎么办呢?c:用小抹布擦一擦。

  t:恩,你们真聪明,现在请小朋友们快点也去开些花吧。

  教师小结:小花瓣都是围绕花心长的,另外如果要跟换其他颜色必需用抹布把小手指擦干净,这样才会开出美丽的花。

  三)一起去送礼

  t:小朋友们,你们的花都开出来了吗,你们看米妮在小花园里等我们呢,快点去把小花送给她吧。

  t:米妮要过生日了,我们要对米妮说一句什么好听的话呀?

  c:祝米妮生日快乐。

  t:告诉米妮,你送她几多花,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

  c:我开了5多花,有红的,黄的,绿的。

大班米教案12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大班米教案13

  设计意图:

  “制作彩米”这一活动内容来源于我班生成活动《多彩世界》中一个亲子制作项目。孩子们告诉我说:他们在“智慧树”节目中学会了制作彩米的方法,随之,他们陆续带来了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的彩米。陈列在区角中的色彩缤纷的彩米吸引了全班孩子的注意力。最早学会彩米制作的孩子率先在教师里担任起了小老师,教老师和伙伴们制作彩米。几天后,孩子们提议:要教中班的弟弟妹妹制作。他们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做准备:设计制作图、自制图书;和老师一起布置彩米展示厅;商量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的方法等等。

  今天进行的这一集体活动,只是系列生成活动中的一个片断。我选择这一活动,基于两个原因:1它能体现孩子的主体性价值:活动内容源自孩子的兴趣,由孩子主动提出设想、主动参与准备、孩子在活动中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为实现自己预设的目标勇于实践;2有助于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关心弟弟妹妹的情感态度;为实现“教会”弟弟妹妹做彩米而采取相应策略的能力,如:示范、讲解、向不同对象学习等。

  “大带小”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我班已扎扎实实开展了两年的实践探索。它最大的功效在于能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首先,它能解决班级授课制及独生子女家庭所带来的幼儿交往局限性的问题;其次,能增强幼儿社会适应性,形成良好的社会态度、情感,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和社会化发展;再次,它顺应了幼儿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使群体发展中的低层次者及个体发展中的弱项,在更多、更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寻求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依托性、支持性环境,促进其发展;最后,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研究的能力。

  我们不可能仅通过本次活动全面体现“大带小”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同时,由于参与本次活动的孩子们尝试“大带小”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还不是很多(借班活动),因此在活动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我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

  活动目标:

  乐意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共同享受合作的快乐。

  能运用以往积累的经验,以适当的方式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大班);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哥哥姐姐的指导下学会制作彩米(中班)。

  遇到困难能主动设法解决。

  合作班级:大班、中班

  活动准备:布置彩米展示台;自制制作图、图书;

  制作材料:彩纸、喷壶、塑料盒、筷子、抹布、垃圾桶;

  数码相机、电视机、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带领弟弟妹妹欣赏彩米成品。

  (这一环节调动起大班孩子的参与热情。他们在带着弟弟妹妹欣赏自己的彩米作品时,会主动向弟弟妹妹提问:彩米像什么?彩米是怎么做成的?还会让弟弟妹妹摸一摸、闻一闻。中班孩子会很好奇,他们急于想了解彩米的制作方法。)

  2、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

  (引导孩子明确活动目标:下面所进行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是为“教”会弟弟妹妹服务。)

  3、哥哥姐姐用自制的制作图和自制图书为弟弟妹妹讲解制作方法。

  “谁来做个小老师,用咱们设计的制作图向弟弟妹妹介绍一下制作彩米的方法?”

  “除了制作图,我们还为弟弟妹妹设计了小图书,谁来教弟弟妹妹看书学本领?”

  (制作图、图书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的:制作图是由六个孩子共同设计完成,而图书是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制作经验,以及如何“教”弟弟妹妹尽快学会本领作为目标自行设计的。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差异,给予其相当的自我展示、实现自我的空间。)

  (这一活动环节最初是由孩子们提出的,他们觉得应该像老师一样先为弟弟妹妹讲解,然后再带他们学本领。我们可以从体会到:大班孩子能主动地将自己从老师那里习的教学方式用于自己的“教学”。教师及时满足了幼儿这一心理需求。)

  “你觉得在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从大班孩子自身来说,他们存在能力差异: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处理意外情况能力;弟弟妹妹的能力也存在差异:语言理解能力、动作模仿、合作能力。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大班孩子这样说:弟弟妹妹不想跟我学本领怎么办?他们不会用电吹风;等等。)

  “没关系,相信你们会有解决困难的好办法的!”

  (教师没有告诉孩子们解决困难的方法,而是希望他们在实践中尝试解决。教师的关注点是孩子解决困难的能力。)

  4、第一次“教”弟弟妹妹制作。

  教师留意孩子的指导方式,及时摄制下幼儿活动的典型性场面,用以点评、指导。

  “老师把咱们刚才教弟弟妹妹做彩米的事拍了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随着镜头,一对对姐弟、姐妹、兄弟上前)“来,首先仍让大家认识一下你们。请哥哥(姐姐)说说,你是怎么教弟弟(妹妹)学习本领的?”

  (不同的孩子所运用的指导方式是不同的,如:示范讲解型——边讲解,边示范,弟弟(妹妹)在一旁观看;手把手教型——让弟弟(妹妹)一步一步跟自己学;放手型——弟弟妹妹主动要求自己干,就让他干,自己在一旁做语言提示。)

  (大班孩子如何根据弟弟妹妹的要求及学习能力的差异来确定自己的指导方式是个关键。教师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哪一种指导方式是正确的,而是让孩子相互学习,明确有不同的指导方式,自己考虑哪一种方式适用。)

  (教师的关注点还应放在大班孩子如何对待弟弟妹妹的“过错”:弟弟妹妹加了太多的水怎么办?水洒了一桌怎么办?弟弟妹妹手脏了怎么办?孩子关心弟弟妹妹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与具体事件、特定环境相联系的,教师通过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是如何对待弟弟妹妹的“过措”,让孩子懂得真正的“大”对“小”的关心、宽容。那么在以后的经历中,孩子会迁移和运用。)

  你在教弟弟妹妹学本领的时候于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做的?

  (这是对活动开始前一个问题的反馈。孩子们先前的疑问都顺利解决了。但是他们又遇到了新问题:为什么弟弟妹妹的彩米颜色那么淡?为什么有些米没有染上颜色?为什么有些弟弟妹妹还没有学会本领?)

  “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弟弟妹妹有没有真正学会这个本领呢?”

  5、第二次“教”弟弟妹妹制作。

  (教师关注孩子们是如何解决刚才所说的一些困难的:他们有的向同伴请教;有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多放些彩纸,让颜色变深;有的利用图片和图书再向弟弟妹妹讲解一次制作步骤,以便弟弟妹妹学会。)

  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新发现。

  (不少孩子和弟弟妹妹用不同颜色的彩纸制作出了咖啡色、橙色、绿色的彩米。大班孩子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进行大胆的设想尝试,他们告诉弟弟妹妹用什么颜色的色纸会变出什么颜色,中班孩子的兴趣又一次被调动起来。)

  6、共同欣赏制作成果。

  “为什么有些弟弟妹妹没有学会?”

  (给“失败者”一次反思的机会。若是弟弟妹妹不愿意和你一起活动,你可以先和弟弟妹妹做好朋友,和他一起散步、看电影、品尝水果,让弟弟妹妹信任你,喜欢你。若是弟弟妹妹本领没有学好,你可以请教老师和同伴,看看你“教”的方法对不对。)

  讨论新问题,“怎么会做出咖啡色的(绿色的)彩米?”(颜色的混合会发生变化)

  (我们不难看出,两次的“教”的过程教师分别确立了不同的关注重点。第一次教师注重让孩子相互学习不同的指导方式,第二次注重反思和新发现。)

  小结:今天大家都特别快乐,为什么?

  (哥哥姐姐因为“教会”了弟弟妹妹新本领快乐;弟弟妹妹因为在哥哥姐姐帮助下学会本领高兴。老师则因为大家的新发现而欣喜。)

  7、带弟弟妹妹收拾场地。

  (“大带小”不仅仅是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方式,它的教育目标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与体现的。)

大班米教案14

  活动目标:

  1.在学习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感知长度单位“米”。

  2.通过操作活动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对长度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纸条、胶条、剪刀、记录表格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引起幼儿回忆,引出长度单位“米”。

  教师:“上次我们一起用各种工具测量了我们身边的东西。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测量的方法。我们还留了一个任务,你们现在都知道自己有多高吗?”通过提问引出主题:“一米到底有多长?”

  (二)一米到底有多长?

  1.猜想一米有多长。无任何测量工具的帮助下,幼儿动手操作制作一根一米长的尺子。

  2.对比幼儿制作的米尺的.长度,发现长度不一样。教师提问:“怎么知道谁的米尺做的最准确?”出示真的米尺。用米尺量一量谁知做的米尺最合格?提问:“怎样让小朋友做的米尺变成真正的一米?”

  3.幼儿修改米尺,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制作,发现幼儿的问题及时引导幼儿调整。

  (三)实践活动,用米尺进行测量,并纪录。

  (四)活动延伸: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一米多的问题。提问:“一米多多了多少?不到一米少了多少?”引发新的问题,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

大班米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米的特性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米画的作画步骤。

  2、幼儿能大胆发挥想像,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景。

  3、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4、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米

  2、大盘子、米,范画图片若干

  3、幼儿有在沙子上画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引起兴趣。

  提问:在平时,我们用米来烧饭,今天老师带小朋友用米做些有趣的事情好吗?

  (二)老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讨论。

  提问:你们看看让幼儿看看画上有什么,一起寻找这张画的“特别”之处,说说它与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

  (三)老师操作演示。重点演示作米画的步骤:

  将米倒在盘子里铺平,并用手指在米中自由作画。

  (四)幼儿创作。

  1、引导幼儿发挥想像

  2、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五)引导讲评。

  (1)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2)说说制作时的体会,共享成功乐趣的环境。

  活动反思:

  米和沙有着相似处但是在做画时也有着区别,湿沙子的凝固性较强,而米却没有,因此在做米画时需要很大的面积,这样一来幼儿也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间。同时创作米画是幼儿手指的直接接触能够锻炼幼儿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也有别于用笔做画,因此在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如果有什么不足就是时时提醒幼儿不要把米撒到外面。

  课后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此活动是主题活动《有趣的汉字》的一个延伸活动,我利用“米”字的对称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掌握的技能——绘画,发动幼儿在汉字的基础上进行对称绘画,使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活动开始时,我以捉迷藏的游戏形式导入,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使幼儿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然后我又让幼儿亲自动手,通过简单的折纸勾勒出“米”字格,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过程中,我把重难点放在了装饰的“对称性”上,虽然课前就丰富了幼儿对对称的认识,但在实际绘画过程中,仍有部分幼儿未能将对称的意思完全理解,以导致在对称装饰时出现错误,导致作品的不完整。在活动的结尾,我让幼儿布置展示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幼儿通过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得到发展,同时对于幼儿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活动中幼儿的积极非常高的,兴趣也很浓厚,我自己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活动,让我知道自己在设计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对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有所考虑却没有很好的得到解决等等,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加思考与反思。

【大班米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关于米教案11-20

大班语言教案《米拉的肚子》03-25

大班科学教案:米中取物04-01

关于米的教案06-13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取米》01-09

中班教案认识米教案11-21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罗星空》09-29

千米的认识教案02-09

《千米的认识》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