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2 13:08:50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教案合集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教案合集1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1

  一、目标:

  1、教育: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养: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三、教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四、准备: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五、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二)学第三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 │

  游人多?

  c、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学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

  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

  (四)学第二段

  1、 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 )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

  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师: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教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教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六)质疑。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 4 挑山工

  挑山工 游人

  沉甸甸 没挑子

  路程长 一条道

  速度快 落在后面

  一个劲儿走 玩玩闹闹

五年级语文教案2

  学生视角:

  课文优美生动,定会使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学生会对燕子的样子和燕子飞行时的特点感兴趣,更会在图文对照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小燕子;

  教学难点:

  应如何理解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句话?

  教师思考:

  燕子是学生都能见到的小动物,但不会用三言两语即把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得如此生动,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燕子外形的描述手法;注意图文对照,找到与文中相对应的燕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与文中的语言比较,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准确;指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到之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设计特色: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验学习主人的自豪感,展示自己优美的字迹,体会做教师的骄傲。)

  1.对于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生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梳理后的问题请学生写于板侧。

  (梳理问题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过于简单的问题去掉,把暂时弄不懂的按教师意图排列。这样,学生自己的问题会激发自身的关注,以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

  3.交流光于查询到的燕子的资料,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1)有能力自学生词。认识生字,拼读正确,组词扩词。并提出形近词

  (2)有能力解决书中不太理解的.词语,查找工具书、字典,把不理解的词语做出合理的注释,再联系上下文理解。

  (3)有能力把自已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得有感情,并体会为什么会喜欢它.怎样才能读好它。

  (4)有能力把每个自然段都写些什么讲清楚。初步理清作者的思路;

  (重视学生自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解决大量的问题。自学要有层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小组的同学再进行交流,相互弥补自学中的遗漏,这样的合作,会给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带来解放。)

  2.汇报报自学所得。按照字、词、句,段的顺序展开汇报.组内同学相互补充,其他同学边听边记,适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给予肯定,找出学习中的闪光点,提出思考过程的遗漏之处。)

  1、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俊()凑()谱()沾()

  竣()揍()普()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你都能回忆起上节课的哪些内容?

  2回答上节课我们未能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可以解决。

  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品味其表现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眼中的燕子什么样,可以概括地说,也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说。

  (学生可以概括,找出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词;也可以画画,简单的几笔勾勒,还可以用朗读等自己喜欢的其它方法,以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

  3喜欢这段吗?为什么?

  (经过上个问题的铺垫,自然引起学生对这一段落的注意,也自然能体会抓住特点、语言简洁的好处。)

  4,你还喜欢哪部分,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

  (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和自由鉴赏的空间,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

  自由结组,第二自然段,拟人的写法写明艳的春天,燕子助春天展示生机;第三自然段,写燕子飞翔的姿态、速度等,抓住掠、一转眼、沾、停等词语,写出燕子的特点;第三自然段,理解最后一句话,这一比喻句不仅形似,更表达出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学生的学法也自己选择,可以读、可以画、可以说,从各个角度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

  5学生汇报。把黑板交给学生,小组可以边讲,边读边展示,(教师要肯定地听,建议地改,指导地读。提倡和鼓励其他的学生边听边修改与补充。同时,把学生讲解过程中理解了上一课时未能解决的问题擦掉。)

  6.朗读比赛。

  (欣赏了作者的文章,感受了作者的独特的语盲魅力,就要把这些读出来,感受出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充满感情地读出来,无疑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操的好办法。)

  三、总结

  教师、学生分别从总结中再次感受课文的内容

  四、课堂练习

  仿照句子特点写句子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五、实践活动

  在光彩夺目的春天里,岂能只有小燕子为它带来生机,我相信,还有很多小动物也为美妙的春大带来生气,说说你观察到的,再把它有条理地说下来。

  1、训练点

  《燕子》的第l自然段: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2.训练目的

  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并进行迁移,练习抓外形特征来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3.训练过程

  (1)默读片断,思考:片断中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

  (2)听教师读、删减比较。

  a.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有**标出。

  师读: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学生标出不同之处;乌黑光滑的、俊俏轻快的、剪刀似的、活泼可爱的)

  b.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

  c.讨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珊,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3)替换比较、巩固练习。

  学生尝试换上其他词来说说小燕子的外形,并与原文比较。(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新旧比较,知识迁移。

  a.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写与《翠鸟》中的翠鸟外形描写进行比较:

五年级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并掌握。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重点难点:

  1、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2、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找到描写神鸟的语段,想一想: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

  在哪儿?新|课|标|第|一|

  2、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用“_”标画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的三句话)

  二、合作学习

  1、学习1-3自然段:找关键词句,说说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学习4-16自然段: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那里逃脱的?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中逃脱?(抓要点:有约定。故事中的动物遭遇。可汗叹气。)

  3、你对这些小故事里的人物和动物是什么?通过读这些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5、回顾全文,说说神鸟的聪明表现在哪儿?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6、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可汗叹气话语里的同情与善良,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品质的赞美。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他们()派出很多人捉神鸟,()谁也没捉到。

  (2)、狗()对猎人很忠心,()猎人却将它打死了。

  (3)、乌鸦()牺牲自己,()让阿尔拜被毒蛇的口水毒死。

  2、修改病句。

  (1)、发现前边不远处有一个石崖裂缝。

  (2)、读了《神鸟》这课文,使我深受教育。

  3、拓展延伸。

  《神鸟》这课文,小故事里的一个个动物品质高尚,可都被错杀了,令人痛惜。请你参照故事,结合自己的感受,为其中一只动物写一悼词。

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利用「KWL表」连结文本与学生的经验、知识。

  2.学生练习带着问题阅读信息性文章。

  3.利用小标题整理信息。

  4.鼓励学生发言,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导入:

  阅读《听那鲸鱼在唱歌》,引发学生对鲸鱼的好奇,导入教学。

  这是一则故事,充满了文学想象之美。接下来的学习则是很严谨的信息性阅读,帮助我们对鲸油更深刻、更正确的认识。

  一、阅读前:我知道什么?

  利用KWL表来整理自己的想法,为读文章作准备。

  1.先让大家会想自己的旧经验,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填写工作单(关于鲸我知道……)上。然后请学生轮流说出个人关于「鲸」的知识,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鼓励互相质疑与好奇,顺便检核自己所知是否是正确的。

  2.经过初步的交流分享后,关于鲸你想知道什么?将你的好奇写在工作单上(我想知道……)。小组成员互相交换工作单,分享彼此问题,并且考虑下述事项:

  ○小组有共同的问题吗?

  ○看到一些自己也想问的问题吗?

  ○把问题分类

  二、阅读文章——边读边想问题

  1.发下文章,请学生快速浏览一遍。浏览时,在可能与自己的问题有关的段落旁作上记号。

  2.找到答案吗?——信息阅读

  请学生找出跟自己提问相关的部分,再读一遍。读的时候,将重点信息加上底线或是用荧光笔标示出来。

  提示:学生标示的不一定是「答案」,可能只是「相关数据」。文本的信息可能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大多时候,学生所求的答案是从文本的.信息再推论出来的,而这也正是练习从阅读中做推论的时机。

  3.邀请一组学生说一说,哪些问题文章中直接回答了?哪些问题还需要想一想,或需要更多的信息帮助?

  4.将所得到的答案或信息,填到工作单中(我学到了……)

  5.小组同学聊一聊,检查一下有没有原本以为知道,但却是错误的认识。

  三、信息整理——为文章下小标题

  再重读一次文章,这次阅读重点在为段落下小标题。看看这个段落主要在介绍或说明关于鲸的哪些信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例如:鲸的大小。

  提示:经过整理后,就可以清楚掌握文章提供了哪些信息。

  四、统整与反思

  1.这次的阅读,从文章中我学到了什么?

  哪些信息是你预期到的?(或是猜想到的)

  哪些信息让你惊讶?

  哪些信息让你质疑它的真实性?

  哪些信息让你产生更多好奇?

  2.关于鲸,我还想知道什么?要如何去寻找这方面的信息?

  3.关于信息性的文章,我知道如何阅读了吗?

  提示:活动中,学生练习了以下的阅读策略:

  ◎建立阅读目的——有意识的阅读

  ◎配合目标和提问,选择阅读内容

  ◎边读边想:思考问题

  回想已知

  思索新知

  知识性文章的阅读

  赵镜中

  一、学生为什么读不懂知识性文章

  阅读的困难其实多发生在知识性阅读上。不论是阅读的兴趣或是理解,知识性阅读对学生的挑战均较大。

  读不懂的原因:

  1.只记零碎的知识,不知如何组织

  2.对叙写方式不熟悉,看不到数据之间的关联

  3.分不出重点

  4.缺乏背景知识

  5.文章本身的问题

  二、知识性文章的组织形态

  掌握知识性文章的组织形态,就能看出知识间的关系,帮助理解与记忆。

  1.定义或说明

  2.论点或命题的陈述

  3.异同的比较

  4.因果关系的叙述

  5.指引和方法

  6.问题和回答

  三、教学策略

  1.介绍关键词汇,充实先备知识

  2.注意阅读历程中多元的思维技巧

  3.区辨事实与意见

  4.正确的使用图表

  5.自我提问(针对上述文章的组织形态自问自答)

  6.讨论与探索

  7.读写结合

五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并创作诗歌。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深深母爱。

  教学难点: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创作诗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指名说

  板书: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斗笠 感 故乡的温暖

  闻 故乡的芬芳

  戴 故乡的明月

  二、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同座的为一组 再读课文,一个读一个听,说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开始!

  a 、读 b 、指名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

  2、师小结: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认真读了,也认真听了。是呀,“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今天这节课很多地方我们会用到这一方法。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讲解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诗)(2)这一小节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浓浓的母爱?(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3)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希望孩子在外能身体健康,堂堂正正做人)

  (4)你能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5)师评价

  (6)朗读技巧指导: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提高艺术鉴赏力。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只要用心体会作者情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就能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结学第一节的方法。(出示)齐读:(1)自由读诗 (2)找出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3)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4)将你的感受通过声音的变化朗读出来。

  3、运用以上方法学习以下(2——5小节)中自己喜欢的小节。然后小组合作学习。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讨论: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一物寄情深)老师提示:伞、碗……

  2、说一说: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

  (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

  3、交流: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4、喜欢整篇课文的同学请你们一起大声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能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结构美和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

  5、小结全诗:这是一顶特殊的.斗笠。戴上它,孩子在异乡能听到故乡的声音,感到故乡的温暖,闻到故乡的芬芳,望见故乡的明月,其实这都是来自故乡母亲的爱。

  6、你们想把母亲的爱读出来吗?(想)那就请你们一起读吧! 7、评价。

  五、即兴创作,表达感情,实现创造美

  提示:(假如你就是那“孩子”,会用什么样的诗歌来回答“母亲“呢?有兴趣的同学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创诗歌,用文字的形式告诉老师吧!)(拓展延伸)

  1、学生创作诗歌。 2、展示作品

  六、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斗笠》这首诗。它是特殊的斗笠, 不舍;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圣洁无私的母爱。让我们大喊一声:“妈妈,我爱您!”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吧!

  板书:

  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乡情

  斗笠 { 感 故乡的温暖 }

  闻 故乡的芬芳 母爱

  看 故乡的明月

五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2.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资料,说说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评价。

  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4.播放歌曲《天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两种感受可以调换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进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风情。课文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A.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B.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以及草原上的热闹场面。)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C.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D.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A.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B.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C.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D.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A.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B.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A.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B.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队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五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方法:理解课文中奶奶这些“老话”的深刻含义,适当地做好积累可以在课外搜集一些这样的“老话”。

  情感态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大家称奶奶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奶奶这些“老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大家称奶奶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几句“老话”让学生读读,说说能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吗?

  2、议议这些“老话”,看看这些话是否说得有道理。

  板示课题:30语言大师

  3、读读课题,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课题的含义。

  二、学习课文。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也可以同桌交流读。

  2、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特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任务的特点。

  5、指导学生为课文划分段落。

  学习课文2、3、4小节,体会奶奶那些“老话”的含义。

  1、指名读读2、3、4节。

  2、找到奶奶说的“老话”,用线在书上划出。

  3、在黑板上出示这几句话“早睡早起身体好,昨晚迟起百病长。” “越吃越馋,越玩越懒。”“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请学生读读这句话,议议每句话的意思。

  5、再去读读课文2、3、4节,说说奶奶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

  6、拓展练习下面这些情况,想想能对他们说些什么?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电视,不愿做作业,我耐心地告诉她:......弟弟每天起床,不叠被子,妈妈劝他:......

  爸爸爱睡懒觉,我会对他说:......

  a)组自学第5节、读读课文、说说奶奶还说了哪些“老话”?议议每一句“老话”的含义。

  b)全班交流。

  c)发挥想象,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奶奶的这些“老话”。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外拓展:

  1、出示课外的一些“老话”。

  2、让学生议议它们各自的含义。

  布置作业:

  在课外搜集一些“老话”,和爸爸、妈妈或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这些话是否有道理。

五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⑵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⑶ 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情感与体验: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的意思,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3、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下笔赞美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草原的风光图片和重点句的投影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美景,品味、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吗?

  板书:

  草原

  二、看图说感受

  1、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老师简单解说。

  2、草原给你怎样的感觉?

  大、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知道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吗?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那个同学有信心读准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

  景美 人美

  五、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美丽的景色,还与内蒙古人民欢聚一堂,由衷写下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

  (出示句子投影)

  2、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草原的美景呢?谁想读读这一段?要求:

  边听读边画出描写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读:

  “那里的天比边处的天……轻轻留入云际。”

  4、在这段话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写?

  板书:

  空气(清鲜)

  天

  天空(明朗)

  小丘 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5、小结:

  不愧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还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草原的美。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特别美?美在哪?

  6、小组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投影──品读句子):

  “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绿的。”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白色的大花。”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动态描写。

  “那些小丘的线条……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与“勾勒”的区别。

  7、小结:

  作者笔下光辉,一会儿把草原写成一幅画,一会儿把草原的“动”写出来,动静结合,真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8、师生合作读:

  师领读:“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生跟读:“四面都有……流入云际。”

  9、过渡:

  草原这么美,难怪作者“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小诗”呢!知道为什么吗?

  (抒发自己的情感:愉快、赞美……)

  10、导读:

  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感情发挥出来呢?

  出示句子投影: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

  11、过渡:

  草原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其中,看!“在这种境界里……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真的写骏马和大牛在回味吗?

  (理解这个拟人句)

  12、小结:

  这种境界正是人们所说的景由心生,情境交融。草原这么美,多令人往啊!让我们一同回味草原的美景吧!

  13、配乐朗读第一段,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六、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这么美,何止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要赞美草原,连著名歌声蒋大为也要用自己优美的歌声去抒发自己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呢!想听吗?

  播放乐曲。

  七、拓展

  1、听到这么美的歌声,老师也写了一首赞美草原的诗呢!

  出示投影──自创诗:

  草 原

  草原,我梦中的草原。

  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

  清风轻拂绿色的梦谣;

  阳光唤醒绚丽的花朵;

  雁儿归,蝶儿舞

  千里碧波如画卷。

  草原,我向往的草原。

  蒙古包里孕育勤劳善良的人们,

  小伙子策马扬鞭显英姿;

  姑娘们放声高歌满天涯;

  牛儿壮,羊儿肥

  牧民描绘幸福景。

  2、你们也想赞美草原吗?用你们精彩的文笔赞美草原吧呢?

  八、作业

  抄生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板书设计

  草 原

  地

  景美 小丘、平地 (一碧千里)

  羊群 (白色的大花)

  空气 (清鲜)

  天

  天空 (明朗)

五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介绍作者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

  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四、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这篇文章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

  2、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3、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五、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把他背诵下来。

  六、课外延伸

  师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学生谈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

  七、总结全文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五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有关鲸的知识。

  2、学习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鲸的生活习性,学习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

  一、揭题激趣

  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板书:鲸jing)

  出示投影:

  你们看,这就是鲸。文中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鲸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初读感知:

  ⑴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读音。

  ⑵ 说说你在预习时,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写错或读错。

  ⑶ 说说你通过预习,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

  2、指明分节读课文。

  3、理清脉络:

  说说每节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4、教师小结。

  5、布置作业:

  课后每人画一条鲸。

  第二课时

  一、听说训练

  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

  鲸可以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它们的生活习性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以上两句话第一句听一遍,第二句听两遍,再分别请若干学生练说。)

  老师把这两句话写在了大屏幕上。(媒体出示)请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二、讲读第一段

  是的,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到底有多大呢?

  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思考边圈画有关词句。

  (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鲸很大很大,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你觉得哪一句话意思更明确读第二句,琢磨一下怎么读才能读出鲸的大。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列数字。)

  这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说明鲸很大呢?(其它各句)

  师生小结:

  (投影出示画面。)

  根据投影,师生一起说第一段重点内容。这里,作者把我们并不熟悉的'鲸与我们平时熟悉的大象,大肥猪等进行比较,这也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作比较。)

  三、讲读第二段

  这里,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都是为了说明鲸的特点:大。(板书:大)这

  很大很大的鲸就生活在海洋里,因为形体象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呢?

  自由轻声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请你概括地说说鲸变成鱼的样子必须有哪几个条件?

  1、很长很长的年代。

  2、环境变化,器官退化。

  四、引读第三段

  鲸生活在海洋里,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另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这是须鲸和齿鲸最大的区别。

  1、自学第四段:

  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中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快读第四段,然后分小小组讨论。并试着用“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填空

  句式媒体出示)的句式汇报你的自学结果。

  2、汇报自学结果:

  ⑴ 吃食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食量大,吃食速度快;不同点是吃的食物不同,方法也不同。指明1~2位学生上台演示须鲸吃食进程的抽拉式投影片。

  ⑵ 呼吸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用肺呼吸,换气时都有喷潮现象;不同点是喷潮的水柱各不相同。出示投影片:说说图上的哪一头是须鲸,哪一头是齿鲸,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相机揭示另一说明事物的方法:打比方。

  ⑶ 睡觉方面:

  方法相同,请同学们画一画鲸睡觉时的样子,选择2位同学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议一议:他们画的对吗?

  ⑷ 生长方面:

  相同点是胎生,生长速度快,寿命很长。说说这段中主要用到了今天学到过的哪一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3、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五、总结课文

  根据板书小结本课内容。

  创设说话情境:

  假如我国捕获的那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被运送到常州,陈列在动物园里,来观看的游人络绎不绝,你能给他们当一回解说员吗?根据你今天学到的知识,结合你平时看到的知识,同桌先练说,再指名上台表演。

  六、布置作业

  请你运用今天学到的一种(或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

  【教学体会】

  《鲸》是一篇说明文,文章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感到有些枯燥,为了避免这一点,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了这几点:

  一、变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新异的事物,所以我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将鲸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醒目的颜色,鲜明的对比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不再只是简单的句子了,而成了学生头脑中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二、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自学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只要提出恰当的自学要求,学生就能主动叩开知识的大门。在第四段的教学中,我以“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中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以“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的句式练说,使每个学生都有练说的机会。而且这一问题又照顾到全体学生,一般同学能从文中字面上找到答案,还有一些优秀生则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进一步概括,这样便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学时都能摘到“果子”了。

  三、变简单刺激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心理学指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更能增强学习的效率。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听,说外,还安排让学生看,画,思,写,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多角度地刺激了学生感官,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所以在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当解说员时,学生兴趣浓浓,争着上台表演。其实,学生的解说就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这比老师生硬地总结内容生动多了,也巧妙多了。

五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教导学生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

  介绍

  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

  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五年级语文教案13

  学习目的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教学课时

  3课时

  A案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

  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甲2

  态度:生硬──和气

  语气:直接──婉转

  角度:自己──他人

  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五年级语文教案14

  一、提出学习目标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近期你们有没有游览过哪些地方,欣赏过什么美景,能否与大家分享。

  2.山水如画,人醉其中。除了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景,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享受这种快乐呢?

  3.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并反馈学习目标

  1.师:是的,我们可以选择很多方式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和许多同学一样,我也喜欢看书,喜欢通过文字,游览祖国山山水水,领略外国的民俗风情。今天,我们也将通过文字去认识一座富有魅力的古城——拉萨。请同学们看老师写题目。(板书课题)

  2.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走进这座古城,一边听,一边写下你对拉萨的印象。

  3.师读;生写;(谁先来谈谈你眼中的拉萨)交流。

  4.你们刚才的交流,让我体会到你们内心的感受,只是这些感受听起来还比较零散琐碎。有一位名叫次多的作家,他游览了拉萨,用手中的笔写下了所见所闻所感。请大家翻到课文168页,慢慢地读,细细地品,看看感受是怎样蕴育在文字当中的。

  三、合作交流,感悟重点

  1.师:初次与文本对话,请你对照屏幕上老师刚才读的文章,有什么新的感觉。

  2.生交流。

  3.在游览中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合在自然人文画面中的文章,我们称他为游记。游记有哪些特点呢?

  师:这篇文章,作者抓住了最能展示拉萨古城魅力的景点,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他带着我们游览了哪些地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藏族民居大昭寺八廓街

  2.师:像这样介绍城市的文章,要抓住最富特色的景来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拉萨古城的哪一个景点首先给了作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呢?(藏族民居)

  文中哪些段落介绍了民居。(1-2)

  出示阅读要求:

  1.朗读1、2两段,读出声,读准音,读通文。

  2.读完后,拿起笔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写,并写下感受。

  3.分享阅读感受,重点交流民居特色

  过渡:看见许多同学在与文字交流的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留下了思考的痕迹,写下了批注,真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藏族民居带给我们怎样的印象,谁能先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A.色彩

  师: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这个句子,作者抓住什么来写民居特色的。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的,藏族民居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色彩鲜明。让我们一起找找关于颜色的词语及相关的事物。

  出示:白色楼房黑框门窗五彩经幡

  师: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不同的感觉,藏族民居的这些色彩给你怎样的感觉呢?你可以选择其中的某种那个颜色来说说。

  生交流。白色象征圣洁,黑色给人神秘、庄重之感。

  过渡:藏族民居的黑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五彩经幡为什么会被藏族人民所喜爱呢?

  B.经幡的意义

  经幡是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挂饰,共有无色,各色的意义不同。

  师小结:正如同学们看到的,藏族民居所展现的一切,与它们背后蕴含的古老文化是分不开的,真是让人无限回味。

  C.旗舰和舰队

  师:藏族民居的描写还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吗?

  师:这个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用了比喻手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旗舰和舰队是什么关系?(旗舰就是一些国家的海军舰队司令、编队司令所在的军舰,因舰上挂有司令旗,故叫旗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叫指挥舰。旗舰是舰队的指挥舰,是舰队中的一支,具有代表性。)

  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布达拉宫和拉萨古城之间的关系吗?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是拉萨的形象,代表。

  朗读感受:由布达拉宫带领的这支舰队在你的感觉当中是支怎样一支队伍?

  雄伟气势不凡壮观

  个别朗读;齐读。

  4.自学版块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就这简单的几句话,甚至几种颜色,当我们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时,便会品味到背后的.含义。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去学习大昭寺和八廓街两部分,找出它们的特点。

  出示自学要求及作业单。

  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大昭寺和八廓街两部分内容。

  2.找出两处景的特点,并把理解感受写在旁边。

  景点特点描写

  大昭寺

  八廓街

  A.交流大昭寺的特点。

  出示寺庙建筑名称。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一般写建筑宏伟,我们会写它是如何高大,为什么在这里作者要抓住这些来描写呢?(生谈)

  师:作者抓住了寺庙特有的建筑来写,让读者感受到大昭寺的圣洁、壮观,写出了它的独特。藏族是一个信奉佛教的民族,古老大宗教文化赋予它神秘色彩,而这些富有宗教特色的建筑更凸显了它的神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昭寺的风光。

  出示图片

  B.八廓街

  对八廓街,你们有什么印象?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由说,有的说到繁华,有些说热闹,有些说美等等)

  师:当我们跟着作者游览八廓街时,视觉和听觉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作者的眼里,八廓街显得矛盾又统一的,为什么他会如此评价呢?在这里,什么显得矛盾?

  生交流。(根据文本内容)

  为什么又说这些是统一的?能不能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藏族人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互相得到尊重,他们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正因如此,这些看起来矛盾的一切,在这里才会显得如此和谐统一。)

  四、提升感受,小结延伸

  刚才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拉萨古城,通过三处最富特色的景点认识了拉萨,字里行间,我们时刻感受到作者不经意间抒发内心的情感,而所有的感受其实都浓缩为一句话,请同学们找到他,读出来。

  出示:

  这一切使圣地拉萨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

  “这一切”仅仅是今天作者游记当中的三处景点吗?

  当然不是,在拉萨,还有许多拥有传奇色彩的景点,有许多令人痴迷的特色民俗,还有令人回味的藏族文化。而这一切,需要同学们通过文字去了解,或者亲身去体验。最后,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书——《藏地密码》。

  五、板书

  拉藏族民居

  萨大昭寺

  古

  城八廓街

五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书的神奇以及书带给人类无穷的魅力、

  2、能仿照诗歌的前两段续写一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了解书的神奇魅力,谈谈书带给自己的好处、

  3、能仿照前两段再写一节,抒发自己对书的感情、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文题目

  1、诗句接龙:(与书有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书带给我们无穷的知识,是我们的好朋友、美国作家狄金森就写了一首赞美书的诗歌。介绍作者,更让老师感动的狄金森老师的那几句话:“将生命的热情注入写作风格……让多年的热情溶入一个词汇中,把半辈子的生活积蓄写在一个句子里。”所以理解此诗我希望大家用自己的热情,用自己生活的积蓄来理解这首神奇的诗。

  二、出示本节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诗的意境,理解书的神奇。

  (2)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3)仿照前两小节再写一节,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2、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检查自学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浩瀚、坐骑、领略、真谛、一贫如洗、遨游、步履、质朴无华

  2、朗读课文,要正确,读流利。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学提示:

  ⑴认真默读课文,用“——”画出体现书“神奇”的词句。

  ⑵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体验批注感受。

  ⑶自己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2、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学习:每组选其中一个方面合作交流: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理解时可以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可以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来理解。

  3、生汇报

  A第一小节突出开阔眼界。提示:你读过什么书?知道了什么?

  师:回想我们三年级学过一首诗:《小小的书橱》(出示诗),读诗。

  师:读童话书让我们认识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而科幻探险的书又把我们带到了神秘莫测的`山野从林,读历史故事让我熟悉了(廉颇、蔺相如、关羽、张飞),而人物传记又我们进入了冰心、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书带我们上天入地,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它的世界是如此的博大,所以我们要说书是——神奇的。

  生有感情朗读。

  B第二节:重点突出从书中学到的人生真理。你读了什么书?学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说一句从书中学到的名言吗?

  师:书中蕴含的哲理是如此精深,所以我们说书是——神奇的。有感情朗读。

  C第三节:生谈自己的理解。读感情朗读。

  师:在书面前人人平等,所以说书是——神奇的。

  D第四小节:“美丽”:联系学过的课文或故事谈。你读过什么书或学过什么课文?感受到了什么美?“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都包含什么美?(真善美、心灵美、语言美、真诚美、勇敢、乐于助人、坚强、有礼貌等)

  师:书能使一个思想狭隘人的变得豁达,能使一个行为粗鄙的人变得文雅,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师:书会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美丽,所以说书是神奇的。有感情朗读诗句

  五、小结整合:对照板书:书是神奇的,它博大、精深、在书面前人人平等、美化人类的心灵。面对如此神奇的书,你最想说什么?

  师:让我们把对书的热爱和赞美也用文字表达出来吧。出示仿写要求。

  六、仿写。

  1、在写诗之前,先自己看诗的前两节,你发现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对比:把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

  (2)比喻:把书比作什么?还可以比作什么?——花朵、钥匙、大门、翅膀、轻风等。

  (3)开头用“没有……”“也没有……”

  2、生仿写。

  3、开火画,一个接一个读自己的诗。

  七、熟读成诵

  1、做完了诗,先把书上这首美丽的小诗记在你的脑海中吧。同桌两个互相比赛,看谁先背过。

  2、检查。

  八、拓展狄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九、推荐阅读:

  1、《囊萤映雪的故事》

  2、《鲁迅爱书的故事》

  选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读一读,并记录自己读书的感受。

【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01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20

五年级语文小学教案04-07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教案11-19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1-06

五年级语文教案07-30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7

五年级语文教案12-2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1-02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