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时间:2023-02-17 10:12: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篇1

  [课标要求]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

  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语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研究课题]

  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理归纳。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明确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基础巩固集训]

  一、字音字义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远涉宰割模型含辛茹苦蓦地浩翰

  2、给下列形近的字组词。

  密桓型氢蓦

  蜜恒形氮幕

  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元勋:

  浩翰: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寥寥无几: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三、问题探究

  1、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提示: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提示: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提示: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四、欣赏评价

  1、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坚定的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学习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跟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见解。

  2、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阅读

  细微之处的爱国精神

  外语课又开始了。简短的开场白后,外籍教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唉呀,可千万别叫我,我肯定画不好!”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再看看周围的人,个个也都把头埋得低低的,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终于,一位“不幸”的同学被叫了上去。他磨蹭着走上讲台,拿着粉笔的手好半天才按到黑板上,而粉笔就如同钉在那儿一样。幸亏台下的同学递给他一本地图册,他才草草地完成了这幅“杰作”,走下讲台,仍不住地抹着一脸虚汗。

  乍一看,这算不了什么。但是,请你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中国人,连中国地图,并且只是一个轮廓都完成不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而我们的美籍老师在上课时随手就可以画出一幅美国地图,并在地图上熟练地标出一个个地名来辅助教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看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是多么的不了解。对此,难道我们不觉得脸红,不觉得惭愧吗?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外籍教师向我们介绍自己,说到“USA”这个单词时,兴奋地挥动着手臂,几乎是喊出了“USA”,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种激动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但真切地表现在她的脸上。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受着不同文化思想的浸染。一方面,我们津津乐道于自己的爱国思想比人家的要强,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比人家的多得多。但另一方面,这些让人感到无奈感到尴尬的事情又屡屡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能说什么呢?这就是一种区别,一种需要用心领悟,用心理解的区别。它使人明白细微之处见精神。

  [探究建议]

  1、“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句话中的“异样”表明什么?

  (提示:“异样”是她发自内心热爱之情的自然流露。)

  2、“画地图”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画地图”是热爱自己祖国,了解自己祖国的一种体现。)

  3、联系这篇文章,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你学过文章后的体会。

  (提示:重在结合自己实际经历,谈出实际感受,越具体越好。)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重点:

  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难点: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后讲解:“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原子障是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的一种高效能炸弹;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元勋”,立大功的人。邓稼先,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主要理论设计者。

  2.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邓稼先。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简介作者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课堂上由学生介绍。明确要点:顾迈南,女,1931年11月29日生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T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出版了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三)朗读课文(读前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

  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以及查找工具书明确一些字词的音义。

  1注意字的读音。

  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问题一]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

  (要点提示: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主体内容共同组成)

  [问题二]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要点提示:引子。从20世纪叨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时的激动和喜悦,突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感。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项原子弹的爆炸作出贡献的事迹。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励,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巨大代价的事迹。思路: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四)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学生有可能质疑的问题:

  1、原子弹是一种怎样的武器?

  2、原子弹与氢弹有什么区别?

  (五)作业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一些"两弹"的知识,并介绍给同学。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7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2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表现了邓稼先如下可贵精神: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在"要放个'大炮仗'"这部分集中写了这方面的精神。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在"艰苦创业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他是这样鼓励周围的年轻人的:"干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甘心当无名英雄:一没有名,二没有利,还要吃苦;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许发表论文。"同时,他也是这样做的,"报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有时,他备课备到凌晨四点多,在办公室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再如,他跟科技人员在排除故障的第一线没日没夜的干,试验成功后,在庆祝会上晕倒,一量血压竟是零。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也就无所谓什么权威。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4)邓稼先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如在苏联专家全部撤走的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武器。又如。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带领十几个年轻人一天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连轴转地算了九次。这样细致地做了以后,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先等人算得的数据是正确可靠的。再如,有一次,核装置下到深处时,突然信号测不到。在这危急关头,邓稼先和大家从夜里十二点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凭着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做出现场处理的决定,并顺利排除了故障。

  (二)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生动的语句,并与本组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三)发表感想

  教师引导:中国人成功地研制出"两弹",这震撼世界的巨大成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先在小组交流、讨论,后推荐代表到班上发言)。

  此问题设置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和品质,答案不宜强求统一。可启发学生首先关注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邓稼先是如何以品格影响、感召、凝聚人一起投身到为国争光的事业中的;其次,可引导学生关注邓稼先在研制过程中超凡的创造才能,一丝不苟的科研作风,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四)讨论写作特点

  要求学生把自己发现的写作特色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文章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氢弹研制。并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三部分各有侧重。

  2、点面结合,概述细写交融。

  文章有面的交代,有点的叙述,有对工作过程和人物事迹的概括叙述,也有对具体事件的细致描写,两相交融,既照顾了全局,又突出了重点。

  3、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细腻。

  (1)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全文写得最详细的是地下核试验一事。这是一个有情节、有具体情景的故事,其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非常细腻,非常传神地表现了邓稼先的精神境界。

  (2注重细节表现。比如写原子弹研制的一段,并没有完整具体的情节,而是将一系列人物语言和动作细节组合起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4、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大戈壁的风刀霜剑、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艰苦。文章充分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五)拓展延伸

  1、近几年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小组交流后到班上讲述)

  2、对于核武器的使用,你觉得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全班讨论)

  (六)总结

  今天的语文课就要结束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以邓稼先为榜样,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念,培养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一个对祖国对民族有用的人。

  (七)探究学习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武器可以说是发展到了极致。人们几乎到了¨谈核色变"的程度。战争可以是不流血的吗?如果你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武器专家,你会设计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呢7下一个世纪的战争会是什么样子的呢7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想法来,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

  经历精神

  接受使命激动喜悦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克服困难完成设计真诚朴实不求名利

  研制氢弹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有胆有识

  教学探讨

  教学本文的重点,在内容方面,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这个不平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人,读懂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在写法方面,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人文教育:让学生明白具有坚定的信念、吃苦的精神,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创新教育:课外探究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放的课堂: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放手让学生朗读、讨论、发现、感受和质疑,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问题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结合自已的经验对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一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该教学设计采用了拟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方式,做到了以问题为核心,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阅读、讲解、点拨。整个设计留有空间,使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该设计还体现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使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环境下进行有效学习。教学中,教师既做到了字词句篇与听说读写的结合,又注重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篇3

  [ 课标要求]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

  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语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研究课题]

  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理归纳。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明确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基础巩固集训]

  一、字音字义

  1、 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 远涉 宰割 模型 含辛茹苦 蓦地 浩翰

  2、 给下列形近的字组词。

  密 桓 型 氢 蓦

  蜜 恒 形 氮 幕

  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元勋:

  浩翰: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寥寥无几: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三、问题探究

  1、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提示: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提示: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提示: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四、欣赏评价

  答案:①销 ②辍 ③舀 ④篾

  [应考说明]

  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要求正确区分并使用同音字、形似字,正确的书写汉字。“销”和“消”既是同音字又是形似字,①句应用“销”。②句中“辍”和“啜”是同音字,和“掇”、“缀”又是形似字,应仔细辨别。③应注意“舀”字的写法。④句中应注意“篾”和“蔑”的区别。在平时应养成勤翻字典的习惯,还可以把一些难区别的字放在一起建立卡片。双基不扎实,综合能力不强会是失误的主要原因。

  2、 改正下面的错别字。(2分)

  费寝忘食 错别字是 改为:

  无微不致 错别字是 改为:

  (20xx年广东省中考题)

  答案:费 废 致 至

  [应考说明]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对于具体语境中的汉字,要根据语境(词或句子)的意思来判汉字的正误。字形的复习应着重于对错别字,特别是别字的辨析。别字主要有三种类型:1、形近而成别字,如“如火如荼”中“荼”与“茶”相混。2、音同或音近而造成别字,如“阴谋诡计”中的“诡”与“鬼”相混。3、形义音皆近而成的错别字,如“藉”和“籍”、“厉”和“励”相混。平时学习中要准确地理解字义、词义,把字形和词义联系起来,以帮助理解地记忆。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篇4

  重点:

  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难点: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 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后讲解: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原子障是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的一种高效能炸弹;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元勋,立大功的人。邓稼先,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主要理论设计者。

  2.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邓稼先。

  (二)阅读要求

  1. 讲明本文属人物通讯,在阅读中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 了解本文利用小标题的形式和三个小标题以过程为序的特点。

  3. 用红笔在文中画出生词和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理解词义。

  (二) 、词的落实

  (三) 析文章的结构

  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

  1.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2. 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3.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4.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提问: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

  回答: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提问:能不能具体说说

  回答:本文先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的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的研制。

  提问:三个部分的标题设置是以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作者在写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时,是否仅仅叙写了过程

  回答:不是仅仅写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老师点拨:人物通讯多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如果仅仅叙述故事的情节、过程而忽略了写人,就与人物通讯手要求相悖,因此,这三个部分中,在叙写过程的同时作者牢牢抓住人物精神和性格特征来写,人物就鲜活起来了。

  提问:作者在第一部分中侧重表现邓稼先的什么精神品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回答要点:写他的崇高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感情。主要写他接受任务时的复杂心情,和妻子彻夜长谈的情景。

  提问:邓稼先告诉妻子他要调动工作,并没有提到关于参加原子弹研制的消息,这写出了他性格特征的哪一方面

  回答:严守国家机密,即便是亲人也不肯吐露一字。原则性强。

  提问:邓稼先与妻子的谈话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和他献身祖国的品质

  回答: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老师点拨:这一部分重点写他接受任务那一天的激动心情:听到消息时的惊恐、胆怯,想到不能与妻、子一起生活的惆怅,想到能为祖国研制核武器时的激动与喜悦,作者把人物复杂的情感全部浓缩在他与妻子说的一句话中,质朴无华,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突出了他为祖国利益而义无反顾和无私无畏!他的举动源于他对祖国的挚爱,文中写到他冲破阻挠回到祖国和战争年代颠沛流离的往事,就揭示了他思想感情的基础

  提问:作者在第二部分中侧重表现邓稼先的什么品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回答要点: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主要写他克服困难,一切从头干起,终于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提问:在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他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回答:物质条件极差,前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外资料的严密封锁。

  提问:作者写这些目的是什么

  回答:突出当时条件的艰苦、创业的艰难,为更好地刻画人物服务。

  老师点拨:这一部分作者把重点放在表现邓稼先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废寝忘食、含辛茹苦,精心勾画原子弹理论计算的轮廓,认真计算种种数据,自1959年秋接受任务仅用了一年时间,就高效高质完成了理论研究工作,终于迎来了原子弹一声爆响!

  提问:作者在第三部分中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品质是怎样表现的

  回答要点:写他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献身精神,通过写他组织参加并圆满完成氢弹的设计工作来表现的。

  老师点拨: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事迹。重点写他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参加者身先士卒,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文章先概括叙述他与同伴的艰苦努力,详写在一次地下核试验前,他与大家冒着刺骨寒风和零下三十多度严寒排除故障的故事,以用开庆功会时因过度劳累而晕倒、抢救一夜苏醒后问的第一件事,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崇高精神。

  (四) 板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一 结构与内容

  引子:(引出正文)

  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爱国情怀,崇高使命)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扎实严谨,艰苦创业)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身先士卒,献身祖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分析本文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分析本文写作特色(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1. 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本文以邓稼先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文章不仅仅写了过程,而是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精神。三个部分各有侧重,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整个过程,又有重点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每个局部各有侧重,而全文整体上又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人物的面貌。

  2. 点突出,详略得当。

  写一个人物经历,尤其是时间跨度较大的,不平凡的经历,就必须对生活素材有所选择,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本文既有面的交待,又有点的概述,在详略安排上,作者独具匠心,把点与面两者交融,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 注重细节,刻画人物。

  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如在写邓稼先参与地下核试验的研制这一事件时,写得最为详细,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有情节,有具体场景的故事,其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十分细腻动人。十分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3.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本文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一课,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邓稼先身上的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以及自己在面对生死的坦然。课文围绕着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开始展开讨论。学生们都比较投入,很快的就从课文中找出了关键的语句和关键的字词。例如焦急、颤抖、难过、平静、异常兴奋、奔跑等词语还结合着他们体会到的人物的心情来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

  好多孩子都被邓稼先身上那看淡生死的坦然所折服。正在这时班里的石城旭又高高的举起了他的手,迫不及待的想发表他的想法。老师,我认为邓稼先不应该主动放弃国家给他治疗的机会,我觉得他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他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就一片哗然。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位科学家,他为祖国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国家给他治疗是应该的。虽然他会花费国家的钱在治疗但是他活着要比他死了更有价值,因为他可以再为国家进行研究这时好多孩子都举起了手想来说服他他的病情很严重已经不能再做更多的贡献了,想想国防部长在得知他的病情后手都颤抖了邓稼先已经知道他的病是不能痊愈的,治疗他的病所花费的金额完全可以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那样会比邓稼先余生做的贡献更大他的病情严重,癌症是很疼的,他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啦!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很热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相关文章:

读《“两弹元勋”邓稼先》有感04-20

邓稼先语文教案08-29

《邓稼先》教学反思04-12

邓稼先教案范文合集八篇10-14

邓稼先教案集合6篇10-30

邓稼先教案模板合集5篇04-05

邓稼先教案锦集9篇04-05

邓稼先教案范文合集十篇04-18

邓稼先教案范文锦集八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