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时间:2023-01-30 13:05:0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桂花雨》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花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花雨》教案15篇

《桂花雨》教案1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结束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桂花雨》教案2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并以文本的内涵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会表达方法。本教案的具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摇花乐”,并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读,突出“乐”,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课题有深入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进而体会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并作详细的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对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作全面的了解。

  2.搜集关于桂花的资料,制作相关资料卡。

  3.阅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幸福美好。

  2.过渡:是啊!童年是五彩缤纷的,那一幕幕往事会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里。现在,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捕捉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谈一谈童年趣事,好吗?学生自由表达。

  3.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女作家琦君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4.板书课题:桂花雨。

  设计意图:先用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学生轻松、自然地带入那醉人的童年情境中,接着引导学生畅谈童年趣事,最后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入新课,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孩子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要求,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效果。

  (1)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画出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问同学或查字典、词典。

  3.师生交流,检测学习情况。

  (1)掌握易错的字音、字形。

  箩:是二声,不是四声。

  婆:读pó,不读pé。

  浸:读jìn,不读qìn。

  缠: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2)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①指导学生解释词语时,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②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欣赏、纷纷、浸”等字词的

  意思。图片 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浸”的意思哟!

  4.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设计意图: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学习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主要写作者回忆童年喜欢桂花和帮妈妈摇落桂花的事。

  2.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简要说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说出文章的写作思路。

  预设: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中秋忆桂花,思故乡。

  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童年摇桂花,乐无穷。

  第三部分(7、8自然段):写“我”到杭州后赏桂花,思故乡。

  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

  4.鼓励简单的问题自己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教师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是初读环节中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读自悟、交流汇报、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动漫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强调易错点。图片 巡视指导时要关注学生的书写速度。

  箩:最下面是“夕”,不是“歹”。

  糕:左右结构,是米字旁,不是木字旁。

  浸:右下是“又”,不是“友”。

  3.教师范写“婆、浸”,学生重点练写这两个字。

  4.学生自由练写其他生字,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生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写字后的评价尤为重要,学生要在评价中汲取写字经验,将字写得更加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教学

  1.听写会写字:懂 兰 箩 婆 糕 饼 浸 缠 茶 捡

  2.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围绕桂花讲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桂花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课文重点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精读品析,感悟思乡情怀

  1.看课文插图,在课文中找到描写插图内容的段落,画出有关的语句,大声朗读,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体会“摇花乐”。图片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琦君,体会摇花的快乐。

  (1)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想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欢摇桂花,以及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对于那些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

  (2)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重点语句。

  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出示品读提示,合作探究:

  ①读句子,并说一说自己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课件——童谣《摇花乐》)

  ②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作者只是摇落了桂花吗?她还摇出了什么?

  ③如果你的童年有这样快乐的事,你长大后想起来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④你现在知道题目为什么叫“桂花雨”了吗?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学生汇报。

  (5)指导朗读,读出快乐、兴奋的'感觉。

  3.感受桂花香。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思考:

  ①“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哪些词语写出了桂花的香?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①从桂花很香和桂花的用途两方面来感悟。抓住“浸”“全年”“整个村子”来品读。

  ②品读“浸”字的好处: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

  4.体悟思乡情。

  (1)过渡:其实,不光是作者,就连作者的母亲也很留恋家乡的桂花。她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合作探究。

  ①同样是桂花,为什么母亲说外地的桂花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呢?(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吃着用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体验着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此时,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桂花。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最香的。这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②作为老人,母亲除了思念家乡的桂花香,还在思念什么?(思念乡亲和家乡的山、水……)

  ③“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她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①指导朗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引导学生注意,这句话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图片 要引导学生再次质疑:为什么桂花的香气有这样的差别?

  预设:要读出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引出故乡的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母亲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她心中的分量。

  ②引读: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读第8自然段。“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指导朗读该段)通过“又”读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这已经成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

  (4)小结:是呀!都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家乡的一切都牵动着这对母女的心,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体会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1)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叙事和抒情。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本环节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进行质疑探究,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情感

  1.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我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摇花乐”,以及她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我要像作者琦君那样,用仁爱的胸怀爱家乡,爱亲人,爱大自然。同时,我还学会习作时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做到“句句有情”。

  2.总结:同学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香甜、快乐、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达成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同学们,老师还读过台湾女作家琦君的其他作品,她特别爱写亲人、朋友、花草树。现在,我向大家推荐她的另几部作品,如《烟愁》《家乡味》《留予他年说梦痕》等。

  (1) 《留予他年说梦痕》中有这样一段话:

  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我相信,心灵如此敏感的,该不止我一个人吧!

  (2)《家乡味》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

  2.请大家联系《桂花雨》,说说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每一株花草都让她难以忘怀。她是热爱故乡、热爱父母的人;她关注亲情、友情,是个有爱心的人。

  3.摘录并背诵文中的优美词句。

  设计意图:强化“语文本体”,不仅探究文章写什么,探究其人文价值,而且拓展延伸,追根溯源,探究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通过自主阅读、批注感悟和对重点字、词、句的剖析,以及文本情境再现等多种灵活的方法,牢牢拴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读在其中,感在心中,情蕴其中,最大限度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使教学效果倍增。

《桂花雨》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

  四、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师: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种雨?(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

  2、师:有一种雨,你们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板书:7、桂花雨)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读什么?(阅读提示)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说一说。

  出示:(学习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了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二、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板书:喜欢桂花)

  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

  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师: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3、我们再慢些、再轻点,来读一读。(生齐读)

  4、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浸)

  5、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个”浸“字吧,开始自由读吧。

  6、师:这个”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泡、醉、迷、飘、笼罩……)

  7、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好?(浸)

  8、师:为什么?(因为”浸“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9、师:桂花香的时间多少长?(全年)

  10、假如去掉”全年“能换上那个词?(今天)

  师:除了”今天“还有什么呢?(半年、十二年、每年、几年、每天……)

  11、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啊﹗(师生接读)

  师:十二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年四季,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2、师: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生:桂花的美丽。桂花的香气。

  对桂花的感情。)

  13、师:是啊,桂花之香持久,无时不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长长久久的感觉吧。(生齐读)

  14、师:同学们,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整个村子)这仅仅只有桂花的香气吗?还有什么?(野花、菊花、村子里的每一位人、每一物。)

  15:师:他们的回忆也香,他们的话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摇花乐。

  1、桂花是芳香的.,桂花是美丽迷人的,而令小琦君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件什么才是件大事?(板书:摇桂花)

  2、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找出自己在摇桂花时,特别快乐的句子。(指名说)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赛读)

  4、师:同学们,这些句子,你觉得哪些词应该读重音。(变色:“乐”“纷纷”“满头满身”)

  5、师:请同学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树的乐趣吧,读。(生齐读)

  6、师:读着读着,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像()。

  7、师:(引导:摇啊摇,桂花落下来,(老师走下去,走到学生身边)落到你的脚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子里,鼻尖上,头上身上、心上、地上……)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淋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几句话,好吗?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黄大衣。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场滋润心里的雨。……)

  8、师:你们的想象能力真丰富,让老师仿佛你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9、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地哪一句(变色:“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0同学们,桂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让我一起尽情地喊一喊吧(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1、师:你快乐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开心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2、师:同学们,除了快乐,还摇出了什么?(演示图片讲)

  (预设:摇出了一个个甜甜的糕饼;摇出了一碗碗桂花汤圆;摇出了满头满身的桂花;摇出了好香好香的桂花。)

  五、悟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念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作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

  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

  11岁来到杭州,

  32岁移居台湾,

  60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

  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老师这里有一段话想展示给大家看,这是作者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每回,写到父母家人与师友,

  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如果让我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

  五、作业。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

  摇花乐

  思乡情

《桂花雨》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事例及景物,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2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带着要求读课文边读边想

  3、我能给课文中的形近字组词

  茁(    )捧(    )吩(   )栋(    )

  拙(    )棒(    )纷(   )拣(    )

  4、我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 )观赏( )认真( )

  担忧( )赶忙( )时期( )

  5、我能将课文中的句子写完整

  桂花树的样子,不像不开花时,;开花时,

  6、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比喻拟人

  ⑴.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⑵.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 )

  ⑶.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 )

  【合作探究】

  问题一: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问题二: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②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③“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在哪里?找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评议为什么要这样读

  【练练测测】

  1、归类写词语(至少5个)

  花类:梅花、桂花、

  鸟类:大雁、麻雀、

  树木类:松树、榆树、

  2、句段推敲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在句中“浸”的意思是:,你觉得“浸”在这里用得好吗?为什么?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 )的场景

  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这个场景?把动词写在下面

  【拓展延伸】

  ①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②读了课文,我也想起了一些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我总会想起,还有

  看到,我总会想起,还有

《桂花雨》教案5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2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浸、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难点: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桂花导入

  你想到了什么?板书:雨,你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1、检查自读:你知道桂花什么样?课文第一小节也讲了桂花,指名读,作者怎么写桂花的?(与梅花、繁花做比较来突出桂花的香味迷人)如果让你用一组关联词来连接句子你会用?

  桂花树(虽然)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但是)桂花的香气味儿真实迷人。

  (三)细读体会

  那么,桂花的香气到底有怎样迷人呢?哪句话最能体现桂花的香?

  指名回答,桂花开得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香飘十里、浸)

  引导从“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体会到桂花传得范围之广,从“浸”中体会到桂花的香气之浓郁。为什么用浸,不用泡或者其他的词?

  3、指名读,通过读体现出桂花香。齐读。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读沉醉在浓郁的'桂花香里了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香吗?

  4、默读第三自然段,从哪里读出了摇花乐?

  (这下我可乐了)品读四五句:从“缠着母亲”“使劲地摇”“满头满身”“喊”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a、理解什么是“缠”怎样做是“缠”?b、联系下雨的情境,体会桂花落得满头满身都是。想想桂花会落在头上、身上、劲间,你会感觉怎样?联系说话的同时加深对摇花乐的体会。

  引读:于是我就喊:“真像下雨啊!好香的雨啊!”这就是桂花雨。

  5、享受摇花乐的还有谁?(爸爸妈妈)摇桂花给全家人带来了快乐。

  引读母亲父亲的句子。

  小结: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人带来的

《桂花雨》教案6

  教学目标 :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事和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童年的事吗?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3、齐读课题。

  4、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文要求我们怎么学习?

  5、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自学这篇课文。

  6、师:老师已经把阅读提示细化了,请看阅读要求。(出示课件)

  7、生:齐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师: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主要写了我小时候在故乡摇桂花的乐趣。(主要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3、 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三、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1、 师:指名读。你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 生: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师:为什么喜欢这段?这段描写了什么情景?

  生:自由发言。

  师: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适时表扬)

  4、 师:知道这篇文章为什么叫桂花雨了吗?

  5、 生:

  6、 师:想象一下摇桂花的情景。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雨有什么不同?(老师追问)

  7、 生:自由发言。

  8、 师:同学们想象得真美。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9、 生:自由发言。

  10、 师:大家说得真好!这篇课文通过写摇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有着多么深的感情。

  四、拓展训练

  1、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有许多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吧?

  2、 师:引导学生说说都有那些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

  3、 生:

  4、 师:大家有这么多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想不想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好!小组交流交流,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5、 生:小组交流。(老师巡回参与小组交流)

  6、 生:全班交流。

  7、 师:总结发言。

  五、布置作业

  1、 请同学们完成一篇习作。题目:《童年趣事》

  2、 要求:

  ①写清楚时间、地点、事件的经过、有趣在什么地方。②不少于350字。

  板书设计 : 喜欢桂花

  桂花雨 怀念童年生活

  摇花乐

《桂花雨》教案7

  9、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教师中心稿)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开阔眼界,比较中外诗歌的艺术风格,提高鉴赏水平。

  2、鉴赏诗歌中采用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分析《致大海》中诗人的思路,把握感情线索,理清结构。

  2、体会《篱笆那边》中诗人不循章法,意象奇特,韵律多变的风格特征。

  3、把握《我愿意是急流》中的画面感和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的。

  第一课时

  致大海 普希金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诵,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4、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设计

  “曾经怆海难为水”大海的美是永远也说不尽的。面对辽阔的大海诗人会情不自禁的放声高歌,我们学过曹操的《观怆海》,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1.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俄罗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2.背景介绍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二、研习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

  ——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节-7节);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节-13节);永久怀念大海(14节-15节)。

  3、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的。

  三、具体研习

  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2、作者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

  ——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如诗句:“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这里“隐秘的愿望”即第6节诗人所写的“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四、欣赏品味

  1、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怨诉”,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临别时,她又向诗人发出了“召唤的喧响”,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

  2、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

  3、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这里的“歌者”指拜伦。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为自由而战的革命者,因而诗人对他十分崇敬,认为他虽已离开人世,但他的“桂冠”棗诗人作品与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诗人充满激情地呼告大海“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为伟大的诗人而歌唱!诗人在这里缅怀拜伦,赞美拜伦,正是赞美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4、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棗峭岩,海湾,闪光,阴影,波浪,带到“荒漠之乡”棗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

  五、课堂训练

  根据本课的体裁特点,主要进行诵读训练,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进一步体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划出诗歌诵读时的停顿与重音。

  六、课堂小结

  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

  附:有关材料

  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799年11月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统治,就任第一执政。1804年放弃共和制度,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恢复等级制度和贵族称号,实行分封制。拿破仑执政期间对外战争频繁,多次打败数量上占优势的欧洲各国联军。1814年初反法同盟军队攻入法国境内,4月,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从厄尔巴岛逃出,在法国人民和军队的拥戴下重返巴黎。驱逐了复辟的波旁王朝,6月,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同盟打败,再次被迫退位,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卒于该岛。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1809年剑桥大学毕业后,在贵族院获取了世袭议员的席位,但却受到歧视。带着一种愤懑的心情离开了祖国,先后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马尔他等地。当时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发展,这大大开拓了诗人的社会政治视野,孕育了后来的《东方叙事诗》。1811年拜伦回到英国。这时英国中部北部爆发了路德派领导的纺织工人暴动,并遭到了残酷的镇压。拜伦怀着对工人群众的深切同情,为被迫害的工人辩护,严厉斥责政府的暴行。并发表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真实地反映英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惨无人道的杰作。1816年拜伦离开英国,先后到瑞士、意大利,并参加意大利有名的烧炭党的秘密组织,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这一时期创作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唐璜》。1823年意大利烧炭党运动遭到了失败,拜伦离开意大利前往希腊去参加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24年4月9日诗人在暴风雨中骑马外出巡视,感受风寒,4月19日不幸与世长辞。

《桂花雨》教案8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芳香四溢,因为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谁来说说为什么呢?(板书:香、乐)

  3、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来体会作者笔下的“桂花香”与“摇花乐”。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这份乐,再大声读读这些句子品味品味,关键词下可以做做记号。(出示学习单)

  4、学生自学

  5、交流

  二、感受“桂花香”

  A、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的。

  1、读着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妙?

  2、浸:原本是什么意思?换个词就是“泡”

  3、这里说村庄泡在香气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浓郁、醉人)

  4、真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谁来把这沁人心脾的花香带给大家。 【文中还有一处写花香的句子正好与这句相互照应,是哪一句?】

  B、“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这里有个词“沉浸”表达的也是花的香,这和刚才的“浸”一样吗?

  那你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

  就请你带着这样一种感觉读读这句话!

  2、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八月桂花香,桂花只在金秋盛开,为何说全年都浸在桂花香中呢?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到依据来说一说。

  (交流)

  3、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茶香沁人心脾,把这种感觉送进去读一读!(读句子)

  4、吃上一口糯糯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不仅唇齿留芳,而且也香到了我们的心里边,于是,整个村庄都——(再读句子)

  5、一年四季,人们都能感受桂花带来的芬芳,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读句子)

  过渡:桂花是“香”的,循着这份“香”,我们还读到了作者儿时“摇桂花”的事情。我们继续来交流,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摇桂花的乐趣?

  三、体会“摇花乐”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交流谈体会。

  (2)这里有两个“帮着”,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那就请你把这份快乐,把这份迫不及待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

  (3)在这段话中,作者的哪些动作也能让你感受到这份快乐?(“使劲地摇”为什么是使劲地摇?)

  你看,我们读着读着,就读出了作者的心情,读着读着,也读出了作者的思想,这就是会读书!来,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把这句话读一遍!

  (齐读)

  2、在摇桂花时,作者是那样的急切,那么,在桂花还未摇落时,作者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嘛!】

  读读这个句子,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注意,抓关键词来说。(1)哦,你注意到了“大事”这个词。

  a/刚才同学们都说到摇桂花非常的快乐,这里为什么不说是“乐事”而要说成是“大事”呢?

  b/你看,不仅因为快乐,更因为珍贵,每年只有一次,所以才是大事!谁来读好这句话?

  (2)缠,丝线旁,像丝线一样地缠着。读着这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引: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缠”了,琦君拉着妈妈的衣角,撒娇道:(生读)

  3、不够味儿,谁能读出缠的味道?(指名读!)(1)你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感叹号了!

  (2)谁再来缠缠?(老师听出来了,你读这句话时,把这个“还”字拖得比较长,能告诉我为什么吗?)(3)是呀,琦君在催促妈妈呢!

  咱们一起读!(师接着读:“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4)听了我的话,你的心情怎样?(很失望!)(5)在失望、难过的同时,你还想些什么呢?

  4、哎呀,不好,阴云密布,云脚长毛,看来快下雨了。孩子们,我们提前摇桂花啦。

  (设置课堂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

  (1)听到这消息,你?生:我乐了。

  (2)乐得怎样?

  (3)这回再读这个句子,我们是加进了自己的感情,要比刚才更兴奋,更激动,来,一起读!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5、你们想摇吗?

  好,那就伸出手使劲摇,卯足了劲摇!再用力点!(1)你们看,桂花真的被摇落了【出示画面】

  它们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2)读着这句话,这些词(重点圈出:纷纷、满头满身)这时,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在位置上试着说说!

  (生自由练说。)

  (3)交流:谁来说说这样的画面?

  (4)好多,好美,好香,这就是桂花雨,文中的桂花雨,我们心中的桂花雨!在这纷纷扬扬的雨中,你想不想呼喊?(想)谁来大声地把你心中的情喊出来?(生喊)【师评:我听到了你的快乐!你已经陶醉了!】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尽情地喊,快乐地喊?? 【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齐读。

  (6)你们喊着,大家听着,这情形,竟变成了一首诗,你们看!【出示诗歌:“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7)谁能像诗人一样读读这首小诗?(8)指名读。【师评:你的朗读将我们带入了这个浪漫的世界!真美!还有谁也想读?】

  (9)在悠悠的钢琴曲中,我们也一起来浪漫一回,快乐一回!(齐读句子)

  6、这快乐的场面不仅感染了作者,还感染了父母。引读:“母亲??于是父亲??”

  你看,父亲把所有的快乐都写在了这诗中。谁来读一读。(出示诗句)(生读父亲的诗)

  7、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

  (1)你读出了桂花的丰收,是呀,桂花摇落以后,我们的快乐依旧还在,谁能具体说说?

  (交流: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中的“乐”。)(2)所以(生读句子)【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时,再来读这句话,又多给了我们一些怎样的感受呢?

  (3)看来桂花除了香,还带给了大家丰收后的喜悦。真是“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4)咱们继续交流。

  8、你看,吟小诗,摇桂花,摇出了香,摇出了乐,多有情调!真是一个诗意的世界!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来快快乐乐地吟一吟父亲的这首诗吧。

  四、感受乡愁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同琦君一起,感受了她家乡的“桂花香”与“摇花乐”,而这些,其实都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了作者幼小的心中。然而,琦君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桂花树,你们知道吗?每次从外地回来的时……(师范读第五自然段,并出示母亲说的这句话)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请大家自由读读母亲的话,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

  (交流)

  (1)是的,假如这时候有人对母亲说:

  这里的橘子红了,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水可甜了,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人可亲了,母亲会怎么说:

  (2)作者旅居美国后,打电话给母亲,告诉母亲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好,母亲会怎么说: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3)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了浓浓的故乡情!(师板:情)母亲要说的话又何尝不是琦君内心所想的呢?(画心)

  琦君的很多文章里也曾经这样写道:鸡鸭鱼肉哪有家乡的美,水果蔬菜哪有家乡的新鲜,水是家乡的甜,月是故乡的明。

  来,让我们一起再来饱含深情地读读母亲的这句话:

  2、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忽然记起一次去外地,想家的时候,我也会想起东风桥下的那条河。

  老师把思乡情感寄托在——

  我们班也有外地的同学,陈玉娥,你想家吗?干莉莉呢?(想家的时候,我喜欢到田野里走走,我想起了家乡的田野)

  4、你们看,我们都给感情找到了一种可以寄托的事物,而琦君也把这种情思寄托在桂花雨上,化做了文字,于是,这种花香便留在了我们大家的心里。

  带着这种感觉一起读课文最后的自然段

  【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5、同学们,琦君是台湾文坛上一颗永恒的闪亮的星星,前几天,老师也有幸读了《桂花雨》全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让作者魂牵梦萦的仅仅是桂花吗?还有什么?

  7、是的,桂花只是一种寄托。琦君想着、念着,你们看,梦境中,她又一次摇落了桂花雨。这一回,除了那阵阵的桂花雨,她还摇出了什么呢?拿起笔,把它写下来。

  8、拓展训练:摇啊摇,摇落了阵阵桂花雨,摇出了___________,摇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摇出了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

  9、同学们写得真好,句子看似简单,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难怪作者会说:(生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绕!)最后,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读课题。

  五、推荐阅读

  课文上完了,老师也想向大家推荐几本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怀念之情的书。

  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桂花雨》教案9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实物:一小罐子桂花 课堂精彩评语若干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摇桂花 收桂花

  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了作者十分地喜爱桂花以及作者由桂花的原因。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再来体会一下作者对桂花香的喜爱。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摇花乐”

  过渡:是呀!这么芳香馥郁的桂花要是被风雨吹打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摇桂花的?她的心情怎样?

  1教师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同时课件出示桂花图

  2同学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读懂了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3句子一:讨论交流学生自己读懂的句子一

  句子一:“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摇不下来的。

  A:你读懂了哪些句子?(摇桂花前,作者的心情很急切)

  学生自己说说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心情的急切?

  理解:老是 缠着

  问什么?怎么问?急切么?

  我们来看这句话,它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疑问句用感叹号,是不是作者用错了?

  那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语气、语调?谁来试着问一问?

  感到急切了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读出急切之情。

  B:母亲怎么说的?大家轻声读一读母亲的话,揣摩一下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有点烦又有点耐心)

  母亲怎么会有点烦,但又很耐心的呢?

  小组自由练读扮演母亲和我的对话,再抽小组赛读

  想想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如何呢?(无可奈何,更加急切)

  C:“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看到桂花成熟时,想摇的心情自然迫切。那母亲对“摇桂花”的心情又会是怎样呢?你还读懂了什么句子?

  理解:赶紧 吩咐(也是急切的,时时关注着天气变化,怕风雨吹打下来桂花)

  那这一句应该怎么读?(语速要快,读出急切之情)

  你来读这句子,读出急切之情。

  4句子二:“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你还读懂了哪些句子?(学生读句子,说说读懂了摇花时的快乐)

  B:能不能读一读这些句子?听出快乐来了么?读得真好,教师评语

  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通过动作来写摇桂花的快乐)不仅读得好,而且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C:你能读得时候加上一点动作么?来试着读读

  5句子三:“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我使劲地摇桂花树,桂花怎么样呢?出示桂花下落的课件,请学生观看

  B: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具体从哪儿感受到的.?理解 纷纷 满头满身

  (读懂了桂花雨,桂花雨指的就是桂花落下时像雨一样,很多,很密,又很轻)

  C:想想你就站在这桂花树下,如果纷纷落下的桂花像雨的话,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呢?(春天毛毛细雨,蒙蒙细雨,嘀嗒小雨,斜风细雨,轻轻柔柔的,落在头发上,落在脸上,落在手心里,非常舒服。)

  这样的细雨落在身上,头上,手心里,感觉怎么样呢?

  教师实物演示:洒落桂花在学生头上身上……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问转载

  D:读好这部分要注意些什么?(要喊起来,只有喊才能体现作者特别快乐)

  你来喊一喊?比赛朗读!小组比赛朗读 男女生比赛朗读。全体起立,加上动作一起,学生读书读得一浪高过一浪,教学亮点 实物再演示下桂花雨的样子

  E: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摇花时的乐

  6、句子四:“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入梦甜”

  A:你还读懂了哪些地方?(桂花给父母亲也带来了欢乐)

  具体说说哪些地方体会到桂花给父母亲也带来了欢乐?(洗净 点上檀香 口占一绝)

  B:谁来读一下父亲的这首诗?从父亲的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父亲情趣高雅,)课件显示父亲的诗,再读父亲的诗作

  7、有感情地配乐集体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收桂花乐”

  过渡:桂花摇落以后,全家人是怎么做的呢?

  1师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桂花给家乡人带来了快乐)

  3课件显示画面和句子: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一派人和年丰的景象,喜气洋洋)

  联系学生实际谈谈桂花的香桂花给我们还来的好处和乐趣。

  (联系走在校园里, 学校对面开了个金票子王店,就有桂花的芳香)

  读读这句话

  4出示课件落桂花,有声音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体会母亲和我对家乡对童年的爱

  1师生接读,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常常说,学生接读——出示句子“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

  2同学们读读看,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里的“外地的桂花再香”,是否仅仅说的是桂花的香味?“家乡的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否仅仅说的是家乡的金桂?其中有什么含义?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么?如:外地的环境好,母亲会怎么说?外地的生活过得真舒适,母亲又会怎么说?

  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动笔写写母亲可能会说的话 出示课件怀念音乐

  学生写作 指名两学生上去写话

  集体交流,板书 怀念家乡

  4所以母亲的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5不仅如此,连长大的我也常常想起儿时的摇花乐,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读后,你读懂了什么?(怀念童年生活、怀念家乡)

  童年虽然逝去了,但是儿时的摇花乐却在作者的心里久久地回荡,让她如此得难忘。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作者对童年对家乡的怀念热爱之情读出来。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问转载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小结板书

  2作业: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写篇周记,感受一下我们童年生活的乐趣。

  板书设计:

  摇桂花

  11桂花雨 怀念童年和家乡

  收桂

《桂花雨》教案10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⑴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

  第2~6自然段:

  ⑴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 进行朗读指导:

  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⑶ 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 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 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

  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 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

  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

  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⑺ 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 “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⑵ “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 “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② 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还有______。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桂花雨》教案1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3、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学案

  一、学习提纲

  1、审题,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关于桂花的什么事?

  2、按现实→小时候→念中学时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3、勾画小时候念中学的时候作者爱桂花、摇桂花、赏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体会。

  ⑴ 勾画喜欢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⑵ 摇桂花的`原因是( );摇桂花的动作有( );摇桂花的美妙乐趣是( )。摇桂花透露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⑶ 赏桂花带桂花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全文主要写了( )的事情,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用( )的写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练习提纲

  1、背诵摇桂花的段落。

  2、仿写句子:

  例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 ),也比不上( )。

  例2:桂花在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纷纷落下来,我们( )。我喊着( )。

  (一)、审题,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小时候:

  1、爱桂花。

  2、送桂花。

  3、摇桂花。

  4、收桂花

  读中学时:

  1、赏桂花

  2、带桂花

  (二)、精读深思,研究作者写作目的

  1、研读作者爱桂花的语句。

  2、研读摇桂花,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怀念故乡的深情:

  ⑴ 抱 摇:

  桂花雨

  怀念童年、思恋家乡

  ⑵ 仿说句子:

  (练习提纲例1例2)

  3、研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作者母亲怀念家乡之情。

  三、研讨写法特点

  用人事景物表达童年乐、思乡情。

  四、评价归

《桂花雨》教案1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作者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见过桂花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桂花吧。

  2、今天我们和琦君一起回忆一篇有关桂花的文章。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童年的幸福美好是最耐人寻味的记忆。课文一开始作者就写到:小时侯最喜欢桂花。那同学们去文中找找作者写了什么景什么事呢?

  2、自由朗读。

  3、交流汇报:作者写了桂花和摇桂花,(板书:桂花摇花)

  三、品味桂花香

  1、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字前后出现了八次,而且这个字也突出了桂花的特点,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

  2、交流汇报:香。

  3、画出文中所有带香的句子。

  4、出示句子。带着对桂花的喜爱来读一读吧。

  5、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桂花香,可是写法却不相同,你发现了吗?

  6、交流写作手法。

  7、那么这些句子中有没有写香很妙的词语呢?你可以圈出来,点出来,或者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这种方法叫做批注,也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同学们现在就可以试一试。

  8、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感受“摇花乐”。

  1、桂花的香,我喜欢,告诉你,其实呀,小时侯的我更喜欢“摇桂花”呢!请大家边读边划一划:从哪个词可以点出了“我”对摇桂花的期待?

  学生边读边圈画。{读书就要勤动笔,要在语言文字间留下自己的思考。}

  (1)“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看看提示语“缠着问”,你们平时有没有缠过大人做他们不愿让你们做的事情?(有)

  想想你是怎么缠的,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①你的语气里有缠!告诉你,丰富的表情能让你的'朗读更有色彩!!

  ②你的表情里有缠!

  ③你的表情、语气里都有缠了!!

  (2)“就在这时………提前摇桂花。”现在摇桂花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下看你的行动喽!出示:“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指名读

  ①乐的不够,再来!

  ②加把劲!

  ③没开足的桂花得使劲地摇才能摇下来呀!!再读。

  (真会读书!谁再来使劲地摇一摇,乐一乐!)

  (3)摇桂花是作者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了!师读:“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

  ①如果此时你是那个桂花树下的孩子,你会怎么表达内心的快乐呢?

  (抱着树使劲摇;在树下跳舞;大声喊;变成小蜜蜂;捧在手心使劲闻……)

  ②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桂花的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这段话中,作者除了用文字表达自己快乐的情感,细心的你能不能发现作者还用了什么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快乐?(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除此之外,作者连用了三个叹号,可想而知,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是多么欣喜!这已经不能全部用语言来表达了。标点符号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

  ③让我们把作者三个叹号表达的快乐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真美,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那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童年时的乐!

  五、送桂花传乡情

  1、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带来的快乐,我们还要学会把快乐与他人分享。

  2、你想把桂花送给谁?演一演。

  秋天你给他们送去桂花,冬天他们会给你送来软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小小的桂花传递这浓浓的乡情。(整个村庄,是呀,全村的人!)

  生活中处处有桂花:平日里喝着桂花茶,冬天一起吃桂花糕;来客人时可以做桂花酒冻,夏天可以做桂花沙冰。真可以说:全年真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着桂花带给他们的快乐。

  六、对比感悟思乡情

  1、后来,作者一家移居杭州,每次去赏桂花,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不是)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用心读读母亲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想一想)(母亲对家乡院里的桂花是有感情的,所以会觉得故乡的桂花最香。在母亲眼里多了一份思乡情!)

  ※板书:思乡情

  2、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情感世界,一起满怀深情的读一读:可是……

  3、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想起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七、总结课文

  1、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浓。母亲难忘,我亦难忘。出示:☆每当……(师读)

  2、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爱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呀。愿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桂花雨》教案13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读?

  生1:老师,我喜欢读的是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子。

  生1:因为我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师:那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1:我觉得这个妈字应该读长一些。学生试读。

  师:谁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觉得这个妈应该读得短、快一些。

  师:为什么?

  生2:因为读得短、快一些才能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学生试读。

  师: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觉得这个妈可以读得长一些,不仅可以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读出作者的撒娇。学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全体学生试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

《桂花雨》教案14

  8、岳阳楼记说课教案(第一课时)(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一、教学理念

  1、倡导自主学习。

  2、构建开放课堂。

  3、尊重个性体验。

  二、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至今仍给人以明示。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正是基于培养学生古文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文化品位、倡导个性分析的考虑,我选择了《岳阳楼记》这篇结构美、语言美、立意美的文章并设计了本节拓展性教学。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教师疑难点拔。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及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志趣。第三课时,归纳文言字词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情境导入: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

  2、背景介绍

  二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听录音朗读。要求:(1)准音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霏(fēi)樯(qiáng)楫(j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2)句读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登/斯楼也。

  2学生齐读课文。

  3分组合作学习。要求:(1)划出疑难语句;(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

  4师生互动解疑

  5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板书

  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课堂小结

  分组朗读2—5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品味优美的写景语句。

《桂花雨》教案15

  教学目标

  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和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2.体会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琦君家乡的桂花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家乡,一起去感受那桂花雨带给她的欢乐!(板书课题)

  (二)精读悟法,学习表达

  1.感受“桂花香”。

  《桂花雨》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普普通通的桂花,为什么这般让作者魂牵梦萦呢?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1)独爱桂花。

  引导学生抓住桂树与梅树的对比体会作者内心对桂花的亲切和喜爱之情。

  (2)沉浸桂花香。迅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划出相关语句。

  ①对比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为什么用“浸”不用“飘”?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也曾用到过这个字,还记得那句话吗?(出示“……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里的“浸”字好在哪里?

  “浸在桂花香里”“浸在浓雾里”中的两个“浸”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小结:“浸在浓雾里”就是浸泡、渗入,说明雾大。文中的“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香气浸入了村庄的每户人家,也浸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交流。师小结:一个“浸”字用得巧妙,它不仅巧妙地写出了桂花的香,而且这种香气早已不受季节的控制,它一直存在村庄之中,存在人们的生活里,存在人们的心里,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尽享“摇花乐”。

  (1)桂花的可爱和持久的.香气弥漫,让作者对它魂牵梦萦。其实,让作者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摇桂花。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摇花乐”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2)想象画面。

  摇啊摇,纷纷扬扬的桂花落下来,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还落在了你的--你会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师读,生想象画面。

  (3)交流想象,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摇花对于母亲来说是件不得不做的事,而对于作者而言,却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是故乡童年生活的一种甜美记忆。作者借用桂花表达了自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味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就是我们前两节课学到的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借物抒情。

  3.体会“桂花情”。

  ①这桂花雨,让我们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之中,更让我们沉浸在浓浓的乡情和无尽的欢乐中。来到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飘十里,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

  联系“阅读链接”,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对母亲的话的理解。

  ②桂花的香,摇花的乐,对童年的怀念……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三)整合阅读《生灵有情》P49《春酒》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生活片段?为每个片段拟个小标题,说说春酒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2.文中哪几处写出了“我”对春酒的喜爱之情?划出相关句子。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感受桂花香浸

  尽享摇花乐摇

  体会桂花情

  一缕浓香飘十里

  一抹乡愁刻心间

【《桂花雨》教案】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案02-20

《桂花雨》的教案02-25

《桂花雨》教案10-14

桂花雨优秀教案08-26

桂花雨教案15篇02-20

《桂花雨》教案(15篇)02-21

桂花雨语文教案01-25

桂花雨教案(15篇)02-24

《桂花雨》教案精选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