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统计》单元教案

《统计》单元教案

时间:2022-11-09 14:08:4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统计》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统计》单元教案

《统计》单元教案1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两张单式统计表(男生、女生)、学习分享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小游戏:听音乐,猜动画片片名。播放动画片视频,视频采用透明度从0—4—20—100,(6部动画片,每部10秒钟)播放动画片的主题曲,让学生猜出片名。

  3、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呢?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感兴趣的动画片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每人限选一部)。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动画片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熊出没》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题。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对比,积累经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八第4~6题。

  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

  仅表示出男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或仅表示出女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复式统计表:

  既表示出男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又表示出女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怎么观察复式统计表?———————横看、竖看、斜看

  表头包含的内容:片名、人数、性别

《统计》单元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分别进行统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二)本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学生观察统计表,完成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

  (六)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1)学生观察统计表。

  (2)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学生展示统计图。。

  2、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①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②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

  ①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②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

  ①小组合作探索

  ②小组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③根据组里统计的结果计算出全班的结果,扩展到全年级和全校情况。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为保护森林,应该少寄贺卡。

  2、节约日常开支,减少邮政压力等。

  3、汇报交流:做环保贺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问候,宣传节约用纸,计划自己平日节约用纸的方案等。

《统计》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

  2.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教师:同学们,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二年级时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有关统计的知识,下面有道题需要你们来解答一下。

  2.课件出示:某城市6月份的天气情况统计表。

  (1)晴天和雨天一共多少天?

  (2)多云比阴天多几天?

  (3)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

  3.教师:同学们完成的可真棒!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有关统计的知识。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一)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1.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玩的活动,那你最喜欢下面哪种活动?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3.小组合作,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每人限选一种,看看这6项活动中的哪项最受欢迎。)

  4.完成单式统计表

  指名汇报,根据统计结果完成单式统计表。师讲解。

  课件出示。

  5.对比观察,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统计表,找共同点。

  (二)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1.统计项目都一样的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教师讲解活动、人数、性别以及项目。

  2.引导学生对照三张统计表说说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讨论并交流后汇报。

  3.师根据生汇报后(归纳):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丰富,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相同的表合并成一个表,从一个表中就能看到两个(或多个)统计表中的信息。

  (三)运用统计表。

  1.教师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教材例1第(1)、(2)题。

  2.课件出示:从统计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先独立思考、观察,再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发现有对爱好喜欢度较高的也有喜欢度较低的,对此要分析原因,开拓自己的思维。

  (3)全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3.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4.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5.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四、思维训练。

  1.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统计》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课题一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准备: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

  袋鼠梅花鹿河马

  3、提出明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

  (1)用数字表示的'。

  (2)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

  (3)用圆圈表示的。

  (4)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

  (5)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2、揭题: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发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

  统计表:(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4、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板书设计:统计

  统计表: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课后小记:

  课题二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展示几份。

  二、练习:练习十七

  1、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

  (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

  (3)完成统计表及问题。

  (4)集体订正。

  2、第3题: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集体订正答案。

  3、第4题: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4、思考题:用、、三张卡片,可以摆出6种排法,

  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统计》单元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例1,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统计》单元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对不确定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测。

  3、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在统计过程中渗透概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理念:

  统计与概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素养。了解并能叙述所呈现的数字与图表的意义,也能运用统计表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我从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到自主参与统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数据调查,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从中获得统计数据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和做出猜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生日歌》。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呀?

  生:这是《生日歌》。

  师:这是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首歌。那同学们还记得你的生日吗?快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师追问最后一名同学:“那你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么?(8月6日)”

  生:我的'生日在秋季。

  师:他说他的生日在秋季?看起来同学们对一年四季月份的划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帮大家区分四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儿歌:出示儿歌

  二、四、五月春天来,燕子含泥柳条摆。

  六、七、八月夏天到,绿树成荫叶儿茂。

  九、十、十一秋天来,农民丰收乐开怀。

  十二、一、二冬天到,树儿树儿戴雪帽。

  师:边齐读儿歌,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哪几个月是春、夏、秋、冬季。

  师:通过刚才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二、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刚才发言的同学现在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了吧!那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生日的月份在哪个季节了么?

  生:知道了。

  师:可是老师现在想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我该怎么办呢?快来帮老师想想办法?

  (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生:老师我建议你来数一数。

  生:我建议老师去调查调查。

  师:你们的主意真不错,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调查一下全班同学生日的季节情况。板书课题:生日

  二、调查统计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学具卡片,上面有四个季节,请你把自己生日的季节用圆圈圈出来,然后交给你前面的同学。

  生收学具卡片。

  师:这是我们调查的结果,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想一想以前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记录符号呢?

  生:有圆圈。

  生:有三角。

  生:有打对号和写正字的方法。

  师:那哪种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呢?

  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

  师:那我们现在就用写正字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数据。

  师:老师和四名记录员分别记录四个季节的数据,再找一名唱票员来唱票,注意语速要慢,还要找两名监票员,一名收集唱票员读完的数据,另一名同学看他读的是否准确。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任务是一样的,就是仔细观察和认真倾听,看四名记录员记录的是否准确无误。下面我们就开始记录:

  师:记录完成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算一算我们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

  生:我们一共调查了52名同学。

  师:我们班的同学一共有52名正好和我们调查的结果想吻合,说明同学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非常认真,没有多余的,也没有遗漏的。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记录的结果,迅速打开书90页,完成中间部分的涂一涂。完成后,同桌认真检查。

  生:完成统计图。

  三、绘制并分析统计图。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绘制的统计图拿到前面来让大家欣赏欣赏?(找一名同学)

  师:对照自己的统计图,看一看这名同学绘制的准确吗?涂得怎么样?

  生:他涂得很准确,而且很美观。

  师:那同学们把自己的数学书合上,一同来看前面的统计图。看了统计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解决开始老师提出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多的问题呢?

  生:老师我能解决,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还能通过统计图发现其他的问题么?

  (此环节主要是鼓励求异思维,大胆创新精神,培养人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根据统计图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能通过统计图发现这么多问题,那么假如我们班新来一名同学你能猜到他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生1:我猜他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生2:我猜他可能在冬季过生日。

  生3:我猜他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新来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集体当中,也是咱们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猜一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此环节教学进行可能性的渗透,培养学生数学猜测意识)

  生:我猜新来的同学最有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猜他最有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师:有没有同学和他的想法一样?没有人举手,看起来你现在是势单力薄了。

  师:现在有两个不同观点,那请猜新来同学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生:我猜他在夏季过生日,没有什么理由,只是觉得夏季很美!

  师: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你能用你的理由说服刚才的这名同学么?

  生:我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是因为他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根据我们班调查的结果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我猜他过生日的季节最有可能在春季。

  师:他说得有道理吗?(有)他由人数最多这个信息,做出了合理的推测,看来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数学家。请注意他说的时候有个词用得非常科学,你发现了吗?

  生:“可能”

  师:你很善于抓住学习的重点,“可能”这个词很值得研究。在哪个季节过生日都有可能,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在这个季节过生日的可能性就较大,可能性较大并不意味着一定在这个季节,刚才有位同学说人少的季节过也是有可能的。看来数学真的值得我们去专研。

  四、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写纸条的方法调查了全班同学过生日的季节,那除了写纸条的方法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老师我们可以用举手的办法。

  生:我们可以用站排的方法。

《统计》单元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p120_121例3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1、用棋子做学具摆一摆:1)每边放3个,四个角都放,围成一个正方形,一共要放几个棋子2)每边放4个,5个、6个各要多少枚棋子?

  2、将摆放每边的棋子数与总数记录下来,看看有什么规律?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及围棋教具,

  围棋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想一想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2、交流方法

  3、小结,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他与植树问题又有什么联系?围棋子与间隔数相等,是在封闭线上的植树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大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定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2)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使每一边都有4盆花,可以怎样摆?最少需要摆多少盆?

  3)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下面的方阵,最外层每边站了15个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变式练习:练习二十6、7两题。

  四、课堂总结

《统计》单元教案8

  教学内容:

  自主学习天地P57-58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全班交流

  1、练功房。

  基础练习,了解统计图的种类。分辨什么数据用什么统计图描述更清楚更直观。

  2、智慧树

  (1) 这是什么统计图?

  (2) 分析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3) 第3题,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实践大本营

  提高练习。

  让学生选择一题来绘制统计图

  (1) 绘制统计图需要哪些数据?

  (2) 绘制统计图你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变式练习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看题,先集体分析题目,一起探讨数学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3、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4、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小结:

  通过这次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结复式统计图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 让学生自主选择。

《统计》单元教案9

  扇形统计图

  认识中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的例3、例4,“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具体问题选

  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观察数据,说说你对这组数据的.看法。

  2.讨论: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

  小结:可以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排在第几名。

  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排在第三名?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

  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为了更好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板书)

  二、探究

  1.你能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一排吗?

  引导: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是哪个数据?

  “102”的前面有几个数据?后面呢?

  指出:这组数据中,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该生的成绩怎么样?

  2.你认为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合适,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学生交流。

  3.出示例4:四年级一班10个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你会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试一试。

  这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有几个数据?正中间有两个数时,中位数怎样求呢?讨论: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其他女生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各自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用哪个统计量代表这组同学家庭住房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思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低得多?

  2.指导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分别算出八架飞机飞行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八架飞机飞行时间比较合适?

  3.练习十六第3题

  分别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讨论:你认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3月工资的实际情况比较合适?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中位数

《统计》单元教案10

  一年级(上册)教学了最初步的分类整理信息的方法。本单元继续教学统计,重点放在收集信息和整理数据上,教材有以下特点。

  1在随机事件中收集信息。

  例题创设的情境是四名学生围坐在一张方桌的四周,桌上混杂放着正方形、长方形和圆三种图形,且个数都不相同。为了知道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由一名学生逐个地报各图形的名称,其他学生把图形记下来。

  一年级(上册)统计已经发生的事件里的信息。如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统计客人中各种动物的数量。又如全班学生每人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统计苹果、梨、桃、香蕉、草莓等几种水果各有几人喜欢。在这些事件里,统计的对象信息已经呈现,只是数据尚未知道。只要采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即分一分、数一数)就能得到数据。

  本单元教材里的事件或是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如抛圆片,落下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把圆片抛20次,哪面朝上既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也没有确定的次数。因此,必须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随时收集信息,经过整理才能获得需要的数据。例题没有让学生把桌上的图形直接分类计数,而是通过一名学生逐个地报图形的名称,目的是把其他学生带进随机事件的情境中。

  2突出记录方法的教学。

  随机事件里的信息往往是陆续出现、稍纵即逝的,随时记录、保存出现的信息才能保障数据正确。例题由一个人报图形名称,其他人作记录,教学收集信息最基本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录,记录方法必定会多样。例题的第二幅情境图是学生独立记录的场景,呈现了三种最常见的记录方法: 有人边听边画,听到一个图形的名称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于是画出了一串图形;有人把三种图形分开记录,最上面一行画正方形、中间一行画三角形、下面一行画圆;还有人设计了一张简单表格,把三种图形分类记录,而且使用简单的符号记录。

  教材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评价他人的方法,借鉴比较好的方法。上面的第一种记录,每种图形的个数还得分类数一数才能知道;第二种记录,三种图形的个数已能清楚地看出来了,但边听边画图形还不是最方便的方法;在第三种记录里不仅容易看出各种图形的个数,而且画符号比画图形方便,是较好的记录方法。教材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

  记录信息使用的符号,可以画,也可以画或丨等。只要学生喜欢并且容易画,都可以。在本单元,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信息。

  3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里获得数据,开展统计活动。

  想想做做的`三道题在有趣的游戏或简单的调查中开展统计活动,要使用分类画符号记录信息的方法。第1题统计圆片落下时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两张表格。左边一张表格是信息记录表,用画的方法记录圆片各次落下哪一面朝上的情况。右边一张是统计表,填写圆片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第2题了解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第3题统计自己班同学的家庭人口数,都要先进行调查,收集需要的信息,再经过整理加工,获得数据才能填写统计表。调查中收集和记录信息是这两道题的练习重点,体验和初步学会用符号记录信息是练习的主要任务。要让学生独立进行调查、记录等活动。

《统计》单元教案11

  本单元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相对集中的向学生传授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知道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初步会用统计的方法说明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方法,会用纸条或折线的形势表现数据。

  3、会看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指出这些统计图所能说明的问题或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会根据所要说明的问题,去搜集数据、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5、渗透统计思想,结合教学统计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会绘制统计图中的直条或折线,会对统计图

  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所要说明的问题,去搜集数据、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对学生搜集的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难点:处理信息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搜集的信息

  星期六、日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统计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师生进行交流。

  教师准备材料:

  二、处理学生搜集的信息,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你能说说今天学习的统计图与过去的统计表相比有那些优点吗?(形象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把这些统计图进行分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三、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分为哪几部分?

  展示例1(图)

  表内:纵轴、横轴、直条

  表外:名称、时间、单位

  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项目数量的多少)从表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四、作业

  帮你学数学

《统计》单元教案12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第十册第7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第十册第7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xx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

  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板书)

  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第十册第7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第十册第7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统计》单元教案13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级上册第七单元P94—P98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以前学生学习一格代表一格单位统计基础上学习的一格代表二个单位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另外,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通过学习新知识,学生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并灵活运用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格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求知,能试着从统计图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以一当二”的表示方法,会画条形统计图;

  2、根据条形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难点:掌握条形统计图,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因此,教师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2、例1的教学。

  例1是在前面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例1中各种数据的增加变化是随机交替出现的,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各种数据,使用画“正”字就是经常使用而且又方便的方法,哪种数据增加1,就在那种数据的名称下面加一划。黑板上给出了同学们用画“正”字的记录方式进行统计,使学生体验这种记录方式的好处。例1给出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频数范围、单位名称等;统计表中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和数量名称。使学生明确不用数方格,直接看每条对准的数就可以确定每种动物卡片的数量;至于比较大小,方法可以多种,可以通过数方格或计算来比较大小。

  教学例1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老师这里有4种动物卡片,请同学们每人选一张你自己最喜欢的。然后统计一下,看一看大家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同学们先说一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整理的数据?找几个同学进行统计。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例1的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比较一下,小组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再说明:有时由于数据较大,在画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者更大的数。然后让学生把统计的数据在统计图中涂上色表示出来,并回答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完成例1。教师再把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意义及怎样查找数据完整地小结一下。例1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3、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第2题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第3~5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教学时,第1题提示学生根据情境图收集信息,然后把数据在统计图表中表示出来,独立回答问题。第3、5题需要全班同学合作完成,可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把数据收集上来,共同进行统计;然后独立完成填表、提出并回答问题,要放手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统计》单元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四、思维训练

  1、某书店2014年第二季度的图书售出情况如下,根据所给数据制成统计表。

  四月份:教辅书2631本,文学类图书3452本,工具书302本。

  五月份:教辅书3689本,文学类图书2478本,工具书352本。

  六月份:教辅书5634本,文学类图书1953本,工具书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想想怎样填写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

  合计 蔬菜 鱼类 肉类 豆制品

  总计 13

  第一组 10 3 3 1

  第二组 4 0 6

  第三组 4 0

  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反思:

《统计》单元教案15

  教学目的:

  让学生养成从各种媒体收集数据的习惯,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工农业蓬勃发展。

  1,

  出示挂图,展示我国20xx年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部分产量数据,提问:这些数据从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识,初步的了结网络。

  2,进行读写练习,读出和写出挂图上的数,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写,互相交换角色进行。

  3,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再全班交流。

  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从网络上查找我国近五年来交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感受我国近年来交通的变化情况。

  2,全班交流你家乡到北京的距离,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铁路有几个这样的路程。

  3,根据这些数据,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人民生活大变样。

  1,全班交流家里电器和通信器材拥有的情况,进行整理,感受生活得变化。

  2,

  生从书上插图中获取信息,算一算,城镇人均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那一年,根据这些信息估一估,三年后全国人均收入多少元,并说说理由。

  3、查一查,算一算,五年来全国造林多少公顷,编制成折线统计图,全班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分组活动,每小组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调查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制成统计图表,并与同学分享成果。

【《统计》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统计》单元教案15篇02-23

《统计》单元教案(15篇)02-23

第七单元统计的教案02-26

第七单元统计的教案13篇02-26

《统计》的教案03-04

小学统计教案12-09

《统计》的教案15篇03-31

复式统计表教案03-26

《条形统计图》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