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三峡的教案

三峡的教案

时间:2022-11-06 16:57:05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峡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峡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峡的教案

三峡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板书设计: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4*三峡之秋

  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三峡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三峡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4)、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法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拓展法。

  2、学法:诵读、讨论、探究。

  辅助教具

  小黑板、录音机、卡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

  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

  2、请同学介绍作者、作品等

  生A: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生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

  二、出示目标

  1、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3、品析课文,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伴乐(高山流水)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韵律及情调),学生初步领略三峡之美。

  2、学生自读(伴乐),自由欣赏三峡之美

  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 。

  第二段读快,读出气势;第三段读慢,读出清幽;第四段略慢,读出凄美。

  3、伴乐朗读竞赛(小组推荐或自荐4人,每人一段,评价、鼓励)

  4、学生齐读(美读)

  5、自读课文,理解句意(分小组疏通,教师巡视)

  6、集体解决疑难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理解了文意。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进入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去领略三峡的美。

  1、小组自学,讨论问题,教师巡视、点拨。

  问题:

  (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作者抓住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归纳其特点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描述。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学完这篇课文后,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学习(可从结构、语言、描写角度等方面入手)

  2、合作探究(小组代表竞答,师生评议、鼓励、)

  (1)三峡之美,美在那里?

  生A:美在山,美在水。

  (2)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归纳其特点并描。

  师:如,三峡的水四季有不同的特点。三峡春冬之水是清幽、激荡、秀丽的。你看:水流湍急如白练,潭水碧绿如翡翠。怪柏、小草欣欣向荣,悬泉瀑布飞流直下。(从 素湍绿谭,回清倒影 可以看出来。)

  生B:三峡的山是连绵的、高峻的。你看:它们高耸入云,连绵不绝,隐天蔽日(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以看出来。

  生C:夏水是湍急的。你看:湍急的水流,阻绝了上行下行的船只,从白帝城到江陵,1200余里,一天就到达了。(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可以看出来。)

  生D:秋天的水是凄清的。你看:树林山涧凄清寂静,高处有哀啭的.猿鸣,江上有凄婉的吟唱,让人动情。(从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等可以看出来。)

  (3)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E: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学习的?(答出一点即鼓励)

  生F:(1)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语言精炼、贴切。(3)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五、拓展介绍

  同学们,三峡的景色这样秀美,你想去吗?(想)现在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吗?(不能)20xx年5月20日14时,宏伟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已经实现。到20xx年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全面竣工,那时三峡将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作用。中国人让三峡造福人类的梦想正在实现。

  如今,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世人瞩目的光辉!远去了,一个古老

  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是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

  六、小结

  郦道元抓住特征,仅用155字,就写出了三峡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出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读来令人神往。

  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同学们,你们现在也要发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和管理中去,把祖国打扮得更加美丽!

  七、学生根据板书提纲试背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一、二、三。

  3、查阅有关资料,自办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山-- 绵长 高峻 (高峻美)

  三峡(美) 夏 湍急 (奔放美) 热爱祖国

  郦道元 水-- 春冬 清幽 (清幽美) 大好河山

  秋 凄清 (凄婉美)

三峡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伴音乐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伴音乐读,学生评点。教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五、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

  (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六、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

  (水)

  2、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课后编一本集子——《家乡美》。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三峡的教案5

  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峡图片或读文章。(2)请去过三峡旅游的同学说说三峡的风光和感受。

  2、放三峡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题目《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3、生汇报。

  ①谈收获。

  ②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

  本文语言优美,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非常适宜学生边读边想画面,感受三峡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魅力。

  1、让学生自己朗读最欢喜的段落,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想画面。(展示:教师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2、朗读指导。

  (1)分小组读。(按兴趣,可分为早、中、午、晚四个小组)

  (2)小组比赛朗读,学生评仪,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2、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3、活动:制作《三峡之秋》音乐风光解说片

  (1)讨论关于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有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图片资料,要配上感情的的解说。)

  (2)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包括:①背景音乐若干段;②图片资料50幅;③PowerPoint应用程序;④麦克风。)

  (3)学生按兴趣分组,组成研究、制作小组,分工合作,制作片子。

  (4)成果汇报交流。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选出最佳片子和最佳解说员。

  五、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本文优美的词句。

  2、喜欢朗诵的你,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喜欢唱歌的.你,用自己熟悉的旋律,配上自己填的词。

  4、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三峡。

  5、喜欢写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校园之秋》。

  6、喜欢旅游的你,为三峡写一段广告词,为三峡作宣传。

  7、兴趣广泛的你,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的信息,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电子画报。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时间

  景物

  特点

  早晨

  露水(橘树、柚树)

  清新而明丽

  中午

  长江

  热烈

  下午

  雾(长江)

  青色而透明

  夜晚

  长江、峡谷

  宁静而神秘

三峡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赞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图片,师引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要求。

  2、听录音,点读(点评并指导),范读。

  3、学生分组读,理解文意,疏通字词句意。

  4、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分别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三、精读课文,品味美感

  请以“本文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可以试着从结构、描写手法、语言、对偶句、感情、节奏、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本文的美,美在构思。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思路清晰。在写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相同写景致的句子。

  五、学习方法,开心练笔

  1、请以生活中见到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为例,抓住他们的主要特点写几句话。

  2、假如让你做导游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光,你打算怎么介绍呢?

  例: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各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鸟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六、板书设计(反面)

  七、小结

  《三峡》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奇险

  三峡夏急猛

  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三峡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正音: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àn)

  (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1)重点字词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断)或王命急宣(有)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确实)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林寒涧肃(寂静)

  空谷传响(回声)故渔者歌曰(所以)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它

  有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1: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秋——萧瑟凄凉)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三峡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笔法之妙。

  教学设想:

  1、重视课前预习,要求通过预习达到能通译全文,掌握一些重点的词语的意思。

  2、课堂教学中以阅读贯穿全文,主要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写一写”等几个环节。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三峡》,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很多游客,他们无不为她的秀丽和雄伟所倾倒!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经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明确目标(文字投影)

  三、学习新课

  (一)、读一读

  教师范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朗读,并强调朗读的要领。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语音读准。

  2、再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把语句读顺。

  3、读完课文,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自由讨论交流一下。

  出示练习,检测阅读效果。

  练习1

  读准下列加粗字词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属引凄异

  沿溯阻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哀转久绝

  练习2

  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自(从)三峡七百里中自(如果)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不见曦(太阳)月至于夏水襄(漫上)陵

  沿(顺流)溯(逆流)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

  良(实在)多趣味属(连续)引(延长)凄异

  练习3

  朗读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要求学生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2、老师总结:(板书设计)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凄凉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还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山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欣赏三峡的美景。

  (三)、评一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

  (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动静、虚实、正侧)等多个角度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地描写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中的妙处来。

  (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3、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文字投影)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____面体现了山峦的____,山势的____;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____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____手法,突出水势的____。

  ③、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____,写“潭”用____,写“柏”用____,写“泉”用____。

  ④、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学生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作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来表现三峡的美。

  5、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四)、背一背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一小段,其他的同学可以小声地和背、齐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四、课堂总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五、课后练笔:(写一写)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三峡的诗歌(投影展示),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抄写下来。

  2、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美丽的风景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用手中的笔去它神奇的魅力吧!

三峡的教案9

  一、文章内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四、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

  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七、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

  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8、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本文写凄异哀转的猿声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为一体。

  11、渔歌使用的修辞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

  15、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三峡的教案10

  教材分析:《三峡的孩子爱山峡》是一首羽调式、单二部曲式的歌曲,开头三小节引子汲取了湖北、四川一带船夫号子的音调,高亢而嘹亮。第一段前八小节旋律平稳、朴实,描绘了三峡迷人的景象,唱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后四小节再现了引子部分的号子音调,表现出乐观自豪的情绪;第二段由九小节组成,音区明显提高,显得热情而高昂。这首歌曲是本学期口风琴的必奏曲目,一节课完成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

  1、能用自豪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体会四川音乐的地域特点,感受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并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绎歌曲。

  3、用口风琴熟练演奏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声音的处理

  2、口风琴的正确演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同学们又一次进入音乐的殿堂,这一次老师领同学们再次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快到了!我已经听到他们的歌声了!你听听,他们的歌声真好听。

  1、同学们,我们这是到了哪里啊?(听1)

  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风格,回答: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四川民歌。

  2、体现在哪些方面?(听2)

  歌词、旋律方言化、衬词运用等等。

  3、学唱歌曲的话你觉得分成几部分学唱比较好?(听3)

  (二部分A+B)

  同学们真棒,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复习歌曲:

  1、处理歌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乐句。

  (1)旋律、休止符

  (2)口风琴弹奏

  2、处理第一乐段: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3、处理第二乐段:

  三、处理歌曲:

  1、你刚才听到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独唱、齐唱、有领唱的齐唱、)

  2、你认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演唱歌曲?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5)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口风琴演奏

  1、生练习,师指导。

  2、生生配合练习。

  3、尝试加入不用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三峡的教案1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教学难点

  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题、诗文简析、作者简介、研习第一部分

  一、解题

  1、《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

  2、《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3、读《长江三日》。

  4、三峡:长江的一段,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动人。

  二、诗文讲解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这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的后两句。全诗是: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在中巴东面的巴东山,长江水劈开崇山峻岭在山中奔流)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白帝城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胜过百牢关)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熊绎是周成王时人,由于祖先有功于周,成王封他于楚,居丹阳。丹阳在秭归县东。始封:最初受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头两句。意思是:千万条山脉一齐奔向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地方村庄还在。全诗是: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郦道元的《三峡》也突出了三峡的特点。

  三、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字词补注

  碇dìng系船的石礅夔kuí夔州,旧府名;姓滟yànyù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名隽jùn同俊峙zhì耸立坂bǎn山坡、斜坡崆kōng山名秭zǐ古时数目名,一万亿。秭归:县名汩mì汩罗,江名澎湃pēngpài不念péngbài

  苍莽: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响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

  森然耸立:繁密高高地直立。

  层峦叠嶂:嶂,象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峦重叠。

  亭亭笔立:亭亭,耸起的样子;笔立,笔直地挺立。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碇:系船的石礅。

  绛:大红色

  蒸,升腾;蔚,聚集。

  隽秀:秀丽。

  婀娜:柔美的样子。

  灭顶:水漫过头顶,指淹死,灭顶之灾,比喻致命的灾祸。

  浸泡:使渗透。

  怪诞:奇怪,古怪。

  五、读课文,分层次

  一、总写这一天游历三峡的感受。(1自然段)

  以下按行驶的航线,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三峡壮美的景色。

  二、描绘瞿塘峡的雄奇(2自然段) 。特点:象一道闸门雄

  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两岸景色。

  三、描写巫峡的秀美(3——5自然段)。特点: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

  四、描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感想(6——9自然段) 。特点: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

  1、过渡。(6自然段)

  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

  六、问题讨论

  1、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

  3、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1、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8点20,8点50,10点)-上午(10点半,11点15分)-中午。

  2、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象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七、文本研习(第一部分)

  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提问:作者说:“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通感表现作者的新奇。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八、作业

  1、三峡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文章是怎样抓住特色来写景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文本研习(二――四部分)、重点语段赏析、写作特色分析

  一、研习第二部分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二、研习第三部分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三、研习第四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四、速读课文,讨论:

  1、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3、作者说,他“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1、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2、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3、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五、主题思想

  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航行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

  六、写作特点分析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

  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1)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象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象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3)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5、引用有关的传说、民谣和古诗。

  这些传说、民谣和古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读者的知识,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给读者提供了趣味盎然的史实,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美感,同时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七、小结

  四部分内容,文章主旨,写作特色。

  八、作业

  P17文本研习2、4

三峡的教案12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来挑战

  读准 齐读:屏显 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 沿溯 素湍? 属引? 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 齐读:屏显 准确解释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自 阙? 奔 霜? 绝? 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这位同学读得真美。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 明确? 提示

  山:怎样的山? 连绵高峻 高峻美(雄壮美)

  夏水:有什么特征 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 奔放美? 《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 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寂静 凄婉美

  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除了抓住特点写景之外,还采用动静结合的笔法,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舒缓自然。你能具体说说吗?可以用下面的格式

  ?“我发现了三峡的----是静态美或动态美,你看-------------------------------------。他(她)多像一个--------啊。”

  有一定的难度,启发、归纳、思考写出来,展示欣赏

  ? 例 :我发现了三峡的山是 静态美,你看,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高耸入云,遮蔽天空,挡住阳光。他多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山---高峻美? 夏水---奔放美? 春冬-----清幽美 秋景---凄婉美

  男子汉? 英雄汉?? 美少女 怨妇

  顶天立地?? 风风火火? ?? 清秀文静 忧伤孤独

  高大壮实?? 闯九州 色彩艳丽 望穿秋水

  平静舒缓 激烈紧张? 静中微动 静寂忧伤

  ? 过渡:动静结合,美妙无比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笔法之妙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交流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悲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灵活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领略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读的气势磅礴;女生读的宛转悠长,把老师都陶醉了,(掌声鼓励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作者对三峡的真诚赞美,热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平湖,景象更加壮美,想看看吗?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为三峡写一则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江,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实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中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三峡的教案1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中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学习重难点】

  古今异义词,景物特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边读课文,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边背诵默写课文

  2、摘抄整理基础知识并巩固之:

  (1)本文选自《 》,作者是对《 》的注释。全书内容主要是三峡是的.总称,在之间。

  3、摘抄课下的生字,注释的词语。并记忆字词的音形义。

  4、记忆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解释下列词语:

  第二课时

  5、阅读思考填空:

  (1).文章①段总写三峡的三峡的地貌,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势。

  (2).②、③、④段写_______,分别写出了___________三峡四季变化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_____________的总特征。

  (3)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正面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侧面写的句子:______,______。

  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

  表现水流急速,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表现春冬季水清流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三峡的教案14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由显入微,导入简洁、明快。〕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同学们看屏幕。〔范读。感知课文。〕(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CAI显现三峡风景图像及滚屏字幕)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细读。重在读懂、读通。〕(生高声朗读,气氛热烈,之后CAI显现出重点字、词、句,供学生解答)〔释疑,扫除理解障碍。〕

  师:老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全班同学一起监读,然后点评。〔分别读。感受、理解。〕

  (学生朗读、点评)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好,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选自的《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一书做的注释,全书叙述了1350条水道,注文三十余万字,它历经战乱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三峡》是其中的代表作(CAI显现古书《水经注》并翻页到选文处),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理清本文的结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简介课文出处,一“点”也不放过。速读。目的不同,“读”的方式就不同。〕

  生:我认为这篇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写出了三峡山的特点,其余3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出了三峡四季水的特点。

  生:我同意他的分法,但不同意他的观点,文章的第3、4段写“绝多生怪柏”、“高猿长啸”等,就不是写水。〔引导学生思考、质疑,重在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生:我认为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师:那么,同学们同意哪种观点呢?

  生:第二种观点。

  (板书文章结构)

  师:那么三峡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让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1段,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

  生:我认为三峡的地貌特征是连绵不断,我是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看出来的。

  师:很好。那么,如果我们把“略”字换成“俱”字可以吗?

  生:不可以。“略”字准确地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如换成“俱”,就使人感到不是山,而是一面墙了,表意不准确。

  〔抓住重点词语,突出语言教学,通过比较、品味,加深对语意的理解,培养准确用词的能力。〕

  师:(赞许地)那么谁能说说三峡还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

  生:我认为三峡的地貌特征还有山的高耸入云,我是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总结出来的。

  师:可是老师对第1段中最后一句还不太理解,它和这段文字有什么关系?(作思考状)

  生:亭午、夜分才能见到日月,如果山不高、山不连,都不会形成这种景象,所以它进一步说明了三峡地貌特征是连绵不断、高耸入云。

  师:很好,那么我们用山高岭连来概括三峡的地貌特征可以吗?(板书:山高岭连)那么,三峡真的像郦道元所写的这样山高岭连吗?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像。

  (CAI显现三峡的山景)

  师:(配合图像解说,生沉浸其中)眼前这连绵不绝的群山,耸入云天的峰峦,雄奇险峻、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也更让我们不得不惊叹郦道元的生花妙笔。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所以才能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学习重点。〕

  那么他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作者在字词锤炼上又有什么精妙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讨论赏析文章的后3段,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勾画下来。

  (生热烈讨论,师巡视)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峡夏季的景色。

  生:夏季景色的特点是水流湍急。我是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看出来的。

  生:我有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生:我来回答,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生:我也有一个问题,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生:你没有注意到这样一句“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读书贵在有疑,解疑其乐无穷。〕

  师:(鼓掌)同学们能在讨论中发现并解决问题非常好。那么,我们用水流湍急来概括夏季景色特点可以吗?

  (板书:水流湍急,CAI显现滚滚长江水)

  师:(配合画面解说)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

  〔紧扣学习重点,既抓景物特点,又抓重点词语。〕

  生:这一段从色彩的角度描写了春冬景色,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溯其间”等。

  生:“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生:我认为“素”字用得好,它让我想起了苏轼的“卷起千堆雪”。

  生:我认为“绿”字用得好,写出了潭水之深,恰似“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

  (场面热烈,掌声不断)

  师:春冬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像。

  (CAI显现春冬美景)

  师:(配合电脑画面解说)春冬的三峡真是无处不苍翠,流水尽飞泉,郦道元仅用只言片语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相间、动静相生、俯仰生姿的画面,用“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来形容此情此景应是再恰当不过了。

  〔三处配合画面的解说,恰到好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文章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三峡的春冬之景呢?

  生:(齐答)清荣峻茂。

  (板书:清荣峻茂)

  师:最后让我们看看三峡的秋天又别有一番怎样的.景致呢?

  生:三峡的秋天是寂静、凄凉的。(其他同学纷纷表示同意)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师:你问得很好。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像。

  (CAI显现猿站在高处哀鸣,配合凄凉的音乐)

  生:(动容地)我知道了,结尾引用渔歌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

  师:你总结得很好,但这只是从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如果从修辞的角度去理解,引用有什么作用呢?(稍停,启发)如果把最后一句诗改写成一般的散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行舟至此,听猿声哀鸣,不觉涕泪沾裳”,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这种“改写”、“比较”,是纯粹的语言训练。语言的表情达意功能和作者运用语言的巧妙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出、感受到。〕

  生:(恍然大悟)原文更工整,更凝练。

  师:很好,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讲到这,我们用什么词来概括三峡的秋景合适呢?

  生:(纷纷地)寂静、凄凉。

  师:老师用水枯谷凄来概括可以吗?

  生:(齐)可以。

  (板书:水枯谷凄)

  师:好,同学们互相合作,共同赏析了三峡,那么谁能总结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生:(踊跃地)本文描绘了三峡的秀美风光,抒发了作者对壮美河山的热爱。

  〔水到渠成。〕

  (板书:江山如画)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三峡景色秀美!

  师:想去三峡吗?

  〔巧妙引导,自然拓展。〕

  生:想去!(笑声)

  师:不只是你们想去,许许多多曾经到过三峡和未曾到过三峡的人们都想再睹她的芳容,因为那里正建设着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三峡工程。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相信,三峡的明天会更美好!(生群情激昂,掌声如潮)

  师: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强化学习重点。〕

  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

  师:很好,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应善于借鉴、吸收这些写法的长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朗读、背诵。以“读”始,以“读”终,“读”贯始终,浑然一体。〕

  (在齐声背诵中,下课铃响)

  《三峡》文句品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七百里”可见山长,“连山”“无缺”可见山多。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高低起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刻画了山的雄奇险峻。仰视群山,峰峦叠嶂,耸入云天。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从侧面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襄陵、阻绝”是写夏水的凶险,水涨路绝;“朝发、暮到”“千二百里”写夏水的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更加表现了夏水的迅疾。我们似乎看到了三峡汹涌向前、奔腾咆哮的江流,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惊心动魄的快感,让人顿生万丈豪气。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春冬江景,水退潭清,山水秀美。低有急流深潭,潭有倒影;高有绝巘怪柏,精心点染。你看,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倒映的物影。“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字字珠玑,简洁精当。我们似乎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似乎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脸颊上的细微的飞沫。这幅画面可谓是动静相生、俯仰生姿、色彩相间。如:描写春冬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一个“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林寒涧肃”足够凄清,“高猿长啸”足够凄异,“哀转久绝”足够凄凉。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那一声悠长的渔歌给秋景笼罩上了悲寂、凄凉的气氛。

三峡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背诵并默写全文。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感受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2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1、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

  2、《水经》及《水经注》

  《水经》是我国古代比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郦道元为《水经》补订作注,名曰《水经注》,共40巻,它不但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水经注》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二、朗读课文、把握节奏、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

  飞漱(shù)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乘(chéng)奔御(yù)风

  2、指导学生朗读、划分句子停顿。

  第一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二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三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四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略无阙处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绝巘飞漱其间良多趣味林寒涧肃属引凄异

  4、解释四字词语。

  略无阙处回清倒影清荣峻茂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重岩叠嶂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乘奔御风素湍绿潭

  5、课文翻译。(略)

  二、课文分析。

  1、阅读第一段,思考:

  ①三峡多少里?两岸怎样?何时能见日月?(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七百里”表现三峡什么特点?(表现峡之长。)

  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表现什么特点?(表现山之连绵。)

  ④第一段中表现山之高、峡之窄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

  七百里———山长略无阙处——山多

  重、叠、隐藏——山陡、高峻自非——侧面写山高峻,暗示江面狭窄

  →→→→铺垫→→夏水的迅猛

  2、阅读第二段,思考: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几句表现三峡水什么特点?(“夏水襄陵”一句说明水位高、水势大;其余几句说明水情险、水流急。)

  ②和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八个字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③只有“王命急宣”,才“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吗?别的船是否也这样快?(只有“王命”,而且是“急宣”,才会有航船。其余情况下“沿溯阻绝”,根本没有船航行。)

  ④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一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三峡夏天的水怎样?船只怎样?(夏水襄陵、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这一层写水,顺上层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之势先写最盛的夏水。

  襄陵、阻绝————凶险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迅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迅疾(对比)

  3、阅读第三段,思考:

  ①“清荣峻茂”指代的对象分别是什么?(水、树、山、草)

  ②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③三峡春冬之时有哪些美景?(素湍碧潭、回清倒影、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这一层急转之下,文气由上一层的紧张激烈变得轻松晓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谰的山水画卷。

  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

  色彩:素湍、绿潭、青山、花草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

  4、阅读第四段,思考:

  ①第四段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主要写了什么?(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②概括:《三峡》怎样抓住特点描绘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山势连绵、山高峡窄。写水,分别写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水大、水急。春冬:水清、水静。秋天:林寒、涧肃)

  ◎这一层和上一层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用渔歌作结,“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三峡秋景:悲寂、凄凉(对比)

  当地渔歌: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联想)

  三、问题探究。

  1、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2、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绝”、“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4、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渔者歌的主要意思是说三峡之中,巫峡最长,而巫峡两岸的猿声,只要听到“三声”,“泪水”就沾裳,“三声”极言鸣声之少,“沾裳”极言泪水之多,而泪水是从“悲”中来;“峡长”,于是猿声“哀转久绝”,越发增添了凄哀,这是歌者之心声,又是旅者的切身感受。)

  5、本文写作特点上既有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又有视角的变化,还做到了动静结合、声色俱备请从文中品评探究。

  (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连”的特点,侧面烘托山高用“隐天蔽日”;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凄异、山谷空旷,既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渔者歌”以其凄凉写猿鸣。②视角变化:俯视:“素湍……倒影”;仰视:“绝……飞漱其间”③动静声色:飞、回、倒、素、绿、清、)

  四、总结课文。(略)

  五、课堂训练。

  (一)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3、沿溯阻绝

  4、哀转久绝

  5、绝巘多生怪柏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或王命急宣

  8、飞漱其间

  9、至于夏水襄陵

  10、属引凄异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说出下列句子的大概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理解性背诵默写。

  1、表现山之连绵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表现山高峡窄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表现水位高、水势大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说明水情险、水流急的句子: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的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教案01-06

《巴东三峡》教案03-07

《三峡》教学教案11-06

三峡之秋教案 02-08

《三峡之秋》教案02-14

《三峡》优秀教案09-08

《三峡》教案15篇02-22

《三峡》教案(15篇)02-22

《三峡》教案(精选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