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活动总结>信息技术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

时间:2023-02-19 16:38:32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1

  我们学校是xxx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发展中心,具有两位专职的信息技术技术教师,一位是xxx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一位教师获得了xxx2A级优质课称号,教科新秀,两位兼职教师,学校配有2个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硬件设备能适应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发展学有余力学生的特长,学校成立了两个电脑社团。本社团由五、六年级10名学生组成,社团团长是六3班的.李传熙同学。聘请陈xx老师担任本社团的辅导老师。本学期社团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项:汉字输入和LOGO语言。

  汉字输入组由四位同学组成,他们每次都利用纵横汉字输入比赛软件进行汉字输入的练习。指导教师定期更换输入的文字素材,不断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从本学期的训练情况来看,四位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他们参加苏州市的汉字输入比赛打下基础。

  LOGO语言组由六年级的6位同学组成,由于他们的基础不同,指导老师采取学生自学,教师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完成的方式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通过学习指导老师提供的电子教材进行学习,如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在完成老师的作业同时。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指导老师为他们购买了LOGO语言辅导用书,让他们通过自学、教师指导,提高成绩。

  本学期的社团活动,由于老师比较忙,每次活动的时间也比较段(大课间30分钟),让孩子们深入的学习比较困难。学生社团中如何发挥同学们的自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究。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2

  带着交流学习的态度,我参加了新密市信息技术学科下乡送课活动。一年来我在袁庄乡初中一共做了8节公开课,本着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态度,我精心准备,认真设计,精炼实施地完成了整个的送课工作。现总结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信息技术课应如何使用教材。

  目前信息技术课上的还是没有固定教材的课。我们各地仅能使用以前的老教材,或者教师自己做主选课讲解。信息技术课堂是将教材做为辅助学生课堂中自主探究学习时的工具?还是就教材讲教材?但我坚信后者决不可能。所以我就立足于河南大学出版社的教材进行深入开发,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效果还是很好的。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是如何按排的。

  以前曾听说过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现在最适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我结合教材来按排的主题式课堂教学课。因此非常想了解它,学会它。在自己学校上课时结合教材的主题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有教材时,我相信在学生有基础的情况下会完成好她预设的教学任务。俗话说得好“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想完美,需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环境。

  三、教师如何使用现代手段驾驭课堂教学。

  教学素材的准备方面,教师课前为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准备的素材图片都传到了学生机上,为完成教学任务作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画图》一课的素材准备方法值得认真总结。

  四、摆正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是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求助的对象。

  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不断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在此期间仅是利用鼓励引导的语言,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帮助学生教学生,分享学生学习探究的快乐。我们也都有相同的感觉: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由教师讲解完成与把操作技能放在主题中由学生来完成,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枯燥无味,复制粘贴不过是简单的操作,鼠标点击历时几秒钟的时间,没什么好讲的。学生即便跟着操作了,也没什么兴趣。可是后者却不同了,《画图》这课李老师把选择、复制、粘贴命令放在了主题为《迪士尼奇妙旅程》中,这给师生创造了极大的思维空间。有内容,有创造,有发展。可以尽情收到各种各样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感受到目前信息课堂教学应当是将教材作为辅助学生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工具,是结合教材的主题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我要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应用到我的教学当中,再从中感悟,探究,总结。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3

  根据现代教育形式发展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合理休闲,促进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协调发展,本学期在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努力提高活动质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为能更好地完成课外活动辅导任务,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信息技术活动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根据报名人数,从中选出18名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作为学员。活动地点为学校微机室。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师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机房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上机操作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四、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4

  参加了xx开始的xx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这一次的国培内容与往期不一样,这一次信息技术应用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非常适用。

  1、课程学习方面:

  这一次的国培学习我没有多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选的比较多的是实践操作方面的课程。我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太强,这一次的学习内容非常适合我。在学习中我学习了图片处理、动画操作、音频视频的处理、PPT的设计与操作,这些都极大的提升了我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更为可贵的是,平台提供了学科与信息整合方面的讲座,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及时雨,我们非常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学习非常认真,总学习时间达到2400分钟。

  2、平台上交流:

  我及时观看平台与辅导教师发布的'简报,认真按要求去做。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仔细听取专家的意见,解开了教学中不少疑惑。在平台上观摩到其他教师的优秀作品、日志,感觉思路拓宽了不少。在论坛中我也积极发言,和大家沟通,将平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3、参加了研修活动。这次活动使我重新审视了我的教学,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支持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提交成果的过程中应用了本次学习的技术能力。

  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我的图片处理、PPT能力都有所加强,在处理音频方面还接触了新的软件。应用了本次学习的技术能力帮助我较好的完成了模块三的活动任务。

  5、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让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让信息技术进入学生学习的视野。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5

  经过一学期的电脑绘画社团的活动,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社团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成为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领头羊,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同时,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掌握了新的'教学方式,为今后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现就小组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辅导内容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了电脑绘画(主要使用软件是Flash8、画图)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软件为主,进行学习和作品制作。

  (二)出勤情况:

  作为辅导教师每次我均能提前到达微机教室,做好本节课的准备工作,学生也做到了按时到、按时走,身体不舒服能及时向老师请假。活动开始前实行点名制,及时记录每次学生的出勤情况。

  (三)管理情况:

  为了便于管理,我在每次上课时都能和学生平等对话,让他们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每次活动时都能保证遵守课堂纪律、训练时间不浪费、课堂效果良好。课前精心准备,备好教学内容和备好学生,以便取得更好的。

  (四)存在问题及下学期打算

  尽管有了一些进步,但电脑绘画社团还是存在着不足:

  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绘画的基础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

  (2)学生对色彩的搭配还不是很熟悉。

  (3)学生的训练的时间不足。

  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师的美术功底薄弱,应加强学习,提高美术能力。

  (2)授课的内容需进一步的精选,上课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完全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这样有可能使一些学生无从下手,从而降低课堂效率。

  下学年我的打算:

  在进一步加强学生电脑绘画技能训练的同时,与美术老师配合,加强学生对构思、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美术功底。俗话说的好,要想让学生有一杯水,首先老师要有一桶水,今年寒假开始,我准备多买一些儿童绘画书籍来看,同时也应不时向美术老师请教,尽快提高自己的美术功底和审美能力。

  明年继续参加区电脑作品评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制作出优秀的电脑作品来。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6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活动总结

  12月23-24日,在市二小举行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说课、讲课活动。参与此项活动的老师有21人,分别来自各个“汉之星”的实验学校。年龄结构年轻化,参赛教师都富有活力与创造力,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自己良好的一面。从整体上来看,在以下方面做的较好。

  1、能突出“说课”的特点。一直以来,老师们对于“说课”与“说教材”概念模糊,关注点出现偏颇。这次的说课,参赛教师都能对“说课”这一形式有清晰的认识,说课的环节也符合要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使听者对一节课的设计一目了然。

  2、关注对教材的研读。在说课时,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能深入对教材进行研读。特别是有的老师不仅着眼本课的教材,还能一点带面,纵横研读,找出本册教材,甚至其他册教材与之想关的内容,找出联系点,发现不同侧重点。使之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有乾坤”。

  3、重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本次活动中,明显的感觉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仅关注的是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还能把学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说话练习、仿写练习等,把学与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4、课堂增量意识强。增量阅读进行到今天,增量的意识已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参赛老师都有适度增量的意识,每位老师都力争在一课时与汉之星结合,完成要学的内容,有的还在学完后进行一篇同主题短文的增量阅读,进行了阅读的拓展与延伸。课堂的增量意识使课堂更高效。

  从本次活动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1、汉之星的运用受限制。一些老师对汉之星的相关知识及运用还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对汉之星的运用受限,仅仅能让学生对某些生字进行编码、查一些文中不懂的词义。(

  2、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够。在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于“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如何与语文教学结合研究的不够,把汉之星的运用与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不能发挥其助推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的作用。

  建议:

  1、端正思想认识。对于实施“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结合实验”的一些单位及老师还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其实际意义,行动上有所落后。因此,还需要参与实验的学校及教师认真研究汉之星系统,发现其对语文教学的帮助点,对汉字传承的作用,认真进行此次实验。

  2、寻找结合点及结合途径。在端正认识的基础上,各实验学校及教师要根据汉之星的特点,找出它能与语文教学结合的一些“点”,然后研究“这些点”在教学中怎样能服务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如何设计能使汉之星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不同的年级,我们应该对学生提出哪些不同的要求。

  只有参与此项实验的教师沉下心去,研透“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找到了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学生受益,使汉字传承多一条渠道。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7

  本学期我有幸做为一名信息技术工作坊的坊主参加此次“国培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本次培训安排了课堂诊断、示范观摩、研课磨课,同课异构、同伴交流等多种形式的项目。活动中我倾听了三十三小吴淑群老师执教的《美妙的画图世界》、二十七小谭红苑老师的《走进电脑教室》和琼山四小的蒙美明老师的《在电脑里写日记》,并聆听了李诚、xx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对教育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经过这次的培训,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1、这些课都从整体情景教学入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风貌: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口脑并用。课程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由原来的`讲解、传授为主转换成启发、发现、探究的过程;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转换成以学生、活动、任务为中心;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地听、死记硬背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到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的倡导者、促进者。

  2、教育学生,从爱出发。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平。

  3、如何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信息技术大餐”!

  4、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教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的学习,成为长流水。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信息技术方法,体现信息技术课的灵魂,使信息技术课上出“信息技术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这次培训,专家点评切中肯到位,掌声不断,参训教师一致表示,专家评课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让我们在倾听、反思、实践中尽快成长起来,希望以后每一堂课都能成为自己进步的台阶,每一堂课更精彩。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8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使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地、健康地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以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校坚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我担任的是中年级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老师。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和锻炼,学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回顾这一学期,小组活动的内容主要如下:

  学习用画图工具画图,了解用计算机画图的一些较复杂的应用。练习中英文输入,学习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学会盲打,学会各种特殊符号键和标点符号的录入。

  一、学生收获:

  由于七、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已基本能掌握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和击键方法,26个英文字母和英文标点的键位,回车、退格键、空格键等常用功能键的用法。经常安排进行英文全篇的综合练习(区分大小写、格式)。

  二、今后活动的改进和打算:

  (七、八年级)在训练电脑绘画、打字的同时,也安排时间让学生学习如何用word编辑小报,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志趣和情感。

  三、感受和建议:

  信息技术是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也是一门较综合性的课程,光靠学习兴趣是不够的,比如说电脑绘画,既要具备一定技术性(即鼠标的熟练操作),又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即图画的创作性)。再比如说汉字的录入,一篇完整的文章,其中有40%的字读不出来,运用拼音输入法输入就解决不了了。就有那么几个同学,声母或韵母搞错了,一个字经常半天打不出来,所以说语文一定要学好。练习打字,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也要追求效益,(速度200/分,正确率60%)的同学和(速度80/分,正确率98%)的同学,我们宁可舍前求后。

  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9

  本学期信息技术活动课本着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质为主要目标,使学生能够把技术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相结合,进行创造性活动,获得可持续发展,善于获取、处理、传递各种信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筛选知识和创造知识,就必须建立起一套以新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基本技能培养体系,培养学生从主要记忆信息到主要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在活动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信息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21世纪的协作意识和新时代价值观念。:

  (一)它是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教育活动。在这一点上,它与其它学科课程没有区别。

  (二)它具有实践性,即学生在现实(或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开展活动,从而获得直接经验。

  (三)最主要的是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具有独立性和丰立性,从而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它符合活动课程的三项基本特征。如何设计活动课的“活动”呢?我们认为刘修文的.活动课程四个原则很有道理:依靠每个学生,遵循实践性原则;相信每个学生,遵循自主性原则;理解每个学生,遵循趣味性原则;尊重每个学生,遵循创造性原则。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活动课中遵循上述原则,开展系列活动。由于活动课没有固定的大纲和教材,都是自行设计教学方案,除了遵循上述原则之外,我们还讲究:

  (1)活动重点的突出;

  (2)活动时间的把握;

  (3)活动内容的选择;

  (4)活动措施的得力。

  我们的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操作和信息科技知识相结合的的活动课,又是发展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特长的活动课,也是把信息科技作为工具进行社会实践的社会实践型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冲浪,学习从网上获取信息。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大脑、摄像机、照相机等捕捉各种信息,把获取的各种信息经处理后,用文字、图像、影像等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10

  本学期信息技术活动课主要教学内容为flash动画的制作,结合教学具体实施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做以下小结: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学期信息技术活动课教学内容为flashX4,原计划16个课时,内容,从简单的动画制作到最后能制作出一个简单的MV,由于学校各种活动,最终只上了8个课时的内容:

  内课时容教学内容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安排分组、座位,学生打开FlashX4软件,熟悉界面FlashX4界面介绍:菜单栏、工作区、时间轴、影片预览、发布影片学生反馈学生兴趣比较浓,积极性比较高有点难度,不容易记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对于动画的概念还是比较动画实例一:球体运动(教学过程中讲述陌生,专有名词比较难以多边形工具的使用、动画种类、关键帧、理解,很多命令找不到在元件、转换为元件(F8)等概念)哪里动画实例二:球体渐隐渐显&球体旋转(教学过程中讲述Alpha、帧属性)对于属性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操作实现不了第四课时第五课时动画实例三:球体弹跳(教学过程中讲述快捷键记不住,教学内容插入关键帧(F6)、插入空白关键帧(F7);太多,跟不上原位置复制(Ctrl+Shift+V)等快捷操作)动画实例四:心动(教学过程中讲述标尺的使用、钢笔工具的使用;复制一个(Alt+鼠标左键拖动);颜色面板的使用(Shift+F9)、删除过渡帧(Shift+F5)、延长帧(F5))动画实例五:水滴效果(教学过程中渗自由变换工具的使用、新建图层、继续学习钢笔工具的使用)动画实例:风吹文字(教学过程中讲述文字工具的`使用、辅助图层的应用、散件、打散(Ctrl+b)、全屏显示(Ctrl+2)、变型工具的应用)第六课时钢笔工具使用起来比较难,很多操作比较难实现。第七课时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绘制的水滴不够形象,这与钢笔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熟练程度有关学生对元件和散件的认识还有一定不确定性,该动画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制作的很不好。

  二、教学效果分析

  商丹高新学校初中部信息技术活动课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坚持上课的学生大约占70%左右,在课堂上能跟上讲述并且能够当堂独立完成作品的不足10%,在我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作品的大约有40%左右。分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如下:

  1、由于自己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对动画制作的讲述上,不能准确把握重难点,也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技能,讲的过程太简单,学生跟不上节奏。

  2、学校机房的环境所限,动画制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而我在讲的过程中没办法给学生演示,学生看不到界面的演示过程,只能靠听我的讲解,自己摸索,所以教学效率比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3、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参与信息技术兴趣课的同学不一定都是自己感兴趣才来,很多同学以为信息技术兴趣课就是上网、打游戏,这与他们当初选择的初衷相违背,所以有一部分学生总是缺勤。还有一部分学生最后是被班主任硬塞到这个兴趣小组中的,完全没考虑他们是否感兴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于动画制作的概念很陌生,并且动手能力比较差,往往一个操作很多次尝试都不能实现效果。最后,每周一节课,40分钟,时间比较短,学的东西学生往往在第二节课就忘记了,尤其是一些快捷操作,如果中途再耽误一次课,再上课的时候几乎忘得一光二净。

  因此,信息技术兴趣课的教学效果要想得到质的提高,作为教师,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

  1、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在操作技能上不仅要提高自己,还要找到合适的方法给学生讲解,不能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2、多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更容易理解

  3、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有的放矢,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关于学校的兴趣课有点小建议,不知道是否合理,敬请理解。

  多样化的兴趣课本是咱们学校的一大亮点,但是盲目的让所有学生必须参与,不仅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并且给任课老师造成负担,使其不能去着重培养那些有特长的学生,甚至给学生也造成了负担,因为不是感兴趣的科目,所以学起来很困难,这样只是让人觉得兴趣课只是一个形式,而没达到实质上的培养学生特长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一点小建议,知识自己的愚见,不合理之处,敬请谅解!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11

  工作思路: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电脑不在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而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出我校的网页版主,进而培养信息技术特长生,同时也为学生自身的学科倾向提供活动空间。

  兴趣班活动情况:根据学生自愿报名与教师选拔相结合的原则,兴趣班由20名学生组成,本兴趣班共开展了15次教学活动并参加了朝阳区的计算机竞赛活动。

  兴趣班的组织与教学进展情况: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为将来的'竞赛作好准备,教学内容有幻灯片制作、电子报刊设计、软件表演:

  幻灯片制作:主要涉及有关软件使用技巧、版面布局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电子报刊设计:学习使用word编辑软件的技巧,同学们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应用在网页编辑及制作上面。

  软件表演:学习成语接龙、巧巧板、天女散花等软件的使用技巧,为参加比赛做准备,兴趣班的大部分的同学参加了5月份的比赛,成绩还未传达,同学们自我感觉良好。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我认为不会太理想。

  经验总结: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学问的内在驱动力。因特网的出现和发展,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本兴趣班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因特网的强大威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学完后立刻应用于自已班网页维护上,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完成了老师交给的班级网页的制作维护工作。

  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习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时高年级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同学们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兴趣班的活动开展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学生的自制力问题,有的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总有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借机会上网聊天甚至玩游戏,造成不好的影响。其二,学生视野不开阔,不善于从大量素材中选择合用的素材,制作手法不够大气,配色所需的美术功底也欠缺。

  因此,对于今后的兴趣班活动,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兴趣班活动质量:

  1、加强管理。约束学生的上网聊天和玩游戏行为,高效应用兴趣班时间。

  2、与美术老师配合工作。在适当的时候请美术教师讲授有关色彩搭配的知识,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觉,提高美术功底。

  3、加强学生参加比赛的应试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举行班级之间的软件表演赛,小报制作比赛。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12

  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计算机的硬件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落实,规范教研管理。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一年中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的组织、研究和交流,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并组织教师拟定教研计划,活动方案,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出勤记录、活动纪要。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指导本学科的教学实践。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交流体会,说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用理论指导教学,锤炼自身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1)本学期继续以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练兵课为主,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

  (2)为了做好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的准备工作,我们首先在本校进行了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推荐一位教师参加,比赛内容主要是评课、说课、软件使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并同时请专家、教师共同评比,最后评出最优秀的教师参加市比赛。

  (3)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活动,积极鼓励教师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分别参加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教学设计论文18篇,选出7篇优秀教学设计论文送市参赛。同时在今年12月19日组织教师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暨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共有五名教师的论文获奖。

  (4)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把握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途径的研究,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分别参加《信息科技》和社《中小学生学电脑》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编写工作已基本完成。

  (5)为了做好参加“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观摩活动”的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利用“五一”期间加班加点赶制课件,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了一次次的修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在比赛期间,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个比赛点,安装课件,调试服务器,尽最大限度的排除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参赛的四堂课都能顺利的完成,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6)以科研为先导,积极鼓励教师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参于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形态研究》的研究,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大量的教学软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整理,以web形式展示在“教育信息网”上。

  三、加强校园网建设,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网络,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校园网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要求》,使每一位教师明确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2)网络瞬息万变,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让教师了解网络的最新动态,掌握网络的最新技术,组织全区网管人员利用暑假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网管员培训,主要络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为校园网高效、有序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加强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组织教师整理、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购置、研发、共建等方式,迅速丰富网络资源,并将上传至“西河中学网”,为各校全面地收集和使用教学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坚持“寓教于乐”,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教师、家长服务的宗旨,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继续做好“西河中学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工作,不断丰富网站的内容,还不定期进行改版,以保持网站的吸引力,保证高效、快捷、安全、畅通,让星星网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家长的百宝箱,教师的好帮手。

  (5)为了迎接市领导对我校信息化实验学校的评估验收,,对学校进行自查。查看相关的材料,实地查看校园网建设及使用情况,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组织教师加班加点进行改进。先后组织教师到各楼房进行安装设备、调试服务器、制作学校网页,使学校顺利地通过了市信息化教育实验学校的验收工作,并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

  四、搭建信息的舞台,走进多彩的世界。

  以促进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强调从多角度看学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本学期开展了以下活动:

  (1)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年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并将收集的信息以web形式发布。从中使学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本领,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应用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展示了才华,体验了成功。

  (2)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拓展其学习的途径和空间,以互联网为媒介,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制作个人主页,并上传至“星星网”。使学生成为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现代化的人,迈开了成功的一步。

  (3)走出教室,走向实践,于10月1日开展了“‘祖国—生日快乐’数码大行动”,使学生充分利用intel公司提供的数码设备,当一回小记者,上街采集国庆欢庆的场景,并将其进行加工处理制作网页发布在互联网,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intel培训基地的功能,让学生在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培训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乐园。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挖掘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本学期有78名同学参加了省奥林匹克电脑绘画比赛,有一名同学获省一等奖,四名同学获二等奖,10同学获三等奖;有三名同学参加了省奥林匹克程序设计比赛,一名同学获三等奖;有二名同学参加了华南地区计算机操作应用比赛获二、三等奖。

  (5)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西河中学网,受益于西河中学网,参于西河中学网的建设,让“西河中学网”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特举办了招收“西河中学网”栏目小主持人活动。内容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如艺海拾贝、星星火炬、校本剧场、英语你我他、天文地理等栏目,也可以探究性为主题的内容,由各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确定相应的栏目。最后请小主持人介绍自己的栏目,同时进行专家评选和网上评比相结合评出优秀主持人。本活动正在进行中,将于XX年年8月揭晓。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13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意味着,作为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以整合方式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落实《纲要》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要求,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已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的子课题,并作为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立项。经过历时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在全省8个市(区)级实验区和40多所实验学校三轮实验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城市版和农村版实验教材的研制工作。

  一、课程开发的新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其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教育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必须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同时还需要以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的形式,把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实践性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既可以采取跨领域的综合主题方式融合各项内容,也可采取两两结合方式,整体设计和实施。本课程的基本构想是把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整合,力图实现对信息技术传统内容模式和教学模式的突破。

  课题组旗帜鲜明地提出,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把研究目标定位在: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平台下,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由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要作为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进行使用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一般训练,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把信息技术教育局限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层面的弊端,由原来的“专业教育”取向,转变为“大众文化教育”取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回应21世纪信息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界达成共识的教育目标。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渗透于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从广义上看,要从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信息技术操作应用能力等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狭义上讲,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评价信息、表达信息、运用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以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的整体素质。这种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人才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课程学习把综合主题、综合项目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融合开展的实践活动,将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十分有利的环境,课程设计也必须围绕着培养信息素养的各个层面展开。

  二、课程学习的新内容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目标,课程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两方面要求,统筹考虑课程的学习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责任感;形成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一般性目标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课题组认为,在培养信息素质方面,上述两类目标的指向完全一致。将课程内容编排为一系列与信息处理有关的任务(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在任务的设计中,特别是在选择主题方面,综合考虑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在要求,将有可能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目标。

  为此,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主线,安排了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广泛涉及到科学探究、社会探究和认识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三大领域,具体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这些内容既包括了社会实践学习(社会考察实践、社区公益服务),也包括了生活学习(生活技能训练、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等),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亲身参与和社会实践,注意照顾到与本年级学科课程内容的衔接;同时也考虑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探究过程,便于融入信息技术有关学习内容。有计划地安排了与信息社会关系密切的综合主题,遴选出培养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伦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内容,如:信息社会的未来、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和应用、遥控与传感、电脑与网络文化、信息安全和电脑病毒等等。

  三、信息技术学习的新思路

  信息技术教育是本课程学习活动的另一主线,重点放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完成各种探究任务,突出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思想,即:用计算机来学习,而不单纯学习计算机。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工具。

  过去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无论是教学理念、内容编写,还是学习模式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沿袭传统计算机教材的编写模式,片面注重传授知识和操作要领,忽视对学生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以往的传授知识课程的不同点是,传授知识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知识进行,学生是“先学后练”;而综合实践活动课重点是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产生对计算机工具(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必须提倡知识时代“干中学”和“边干边学”的学习理念,用什么就学什么,让学生在用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因此,本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按照任务(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的需要,有计划、分阶段融入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讲授和操作技能训练。例如,在课程单元《我国的桥梁》设计中,以语文课《赵州桥》为创设的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发现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桥梁,完成信息收集的任务;继而让学生学习使用浏览器上网,边干边学,在网络中去寻找桥梁,达到了解因特网是通向信息海洋的“桥梁”的目的。

  目前,许多普及程度较高的信息技术,如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所见即所得条件下的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和幻灯演示、网络浏览技术等等,其入门的“门槛”较低,为小学生的“干中学”带来了可能性。课程设计改变了过去计算机教材讲授过多过细,以致成了“软件说明书”的弊端,为学生留下更多的问题空间,把扩展和提高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去自主探究。

  目前通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其内容大多根据软件或者硬件功能,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画图软件、多媒体、互联网等模块。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学期或者学年为阶段,进行各模块的教学。这种大模块、整体化的学习思路仍属于专业教育的范畴,较适合于成人,对于小学生却不太适应。本课程则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按内容分层,组织为知识单元,并分解为不同等级的模块,然后,分散在不同年级的综合主题研究中学习,逐步加深,基本上满足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要求。

  四、课程设计的新模式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程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探究”模式来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按照创设学习环境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设计课程单元,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选择多元化的评价和评定方法等等,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模式,课题组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许多优秀探究学习范例的方法,如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Intel未来教育、7E学习模式、Big6主题探究等,初步形成一种较为规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模式。

  1、学习单元

  《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学习单元”的概念下,统筹设计编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每一“学习单元”表现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以问题解决为主导,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为了便于操作,学习单元的内容编排是一系列与信息处理有关的主题任务,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发布、信息评价和信息应用等。每一年级的主题任务都分布了社会探究、科学探究和认识自我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逐步从单一主题(小任务)向综合主题(大任务)发展。例如,小学三、四年级必须初步熟悉和学会计算机入门的操作技能,在设计中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主题探究的联系点和结合点,以“小任务”的方式(如单一性的“收集信息”)设计学习内容;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逐步增强任务的综合性,以“大任务”的方式(如综合性的“收集、加工和表达信息”)组织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综合应用已经学到的信息技术。根据不同主题任务的需要,对各年级“学习单元”的时间进行整体安排,分别规划每一单元所需的课时。

  同时,主题的选择还充分考虑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探究过程,每一主题都便于帮助引入信息技术的有关学习内容。

  2、探究学习活动

  “学习单元”分别由“基本探究活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评价与交流活动”等探究学习活动有机衔接构成,在小学高年级,还增加了“扩展(或延伸)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主线是“基本探究”→(“扩展探究”或“延伸探究”)→“评价与交流”;其支线是“信息技术学习”,各类活动的组织结构参见图(略)

  “基本探究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主线,包括创设情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等要素;与一般主题探究的区别在于,该活动从主题选择到实施过程,都尽可能地考虑到运用电脑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各种研究任务。

  “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主要意图是为“基本研究活动”的需要服务;当课程单元进展到其他活动阶段,也需要有该活动的学习支持。也就是说,课程单元的主题需要用到什么就学习什么,让学生在“干”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它同样必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任务驱动”而不是“内容驱动”。它既是本单元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探究过程,用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电脑和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也照顾到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荐的6大模块分布,注意电脑网络技能的衔接,使知识逐步建构成为系统。

  “扩展探究活动”或“延伸探究活动”供小学高年级选用。扩展(Expand)探究即:发现本主题新的应用。包括利用以前的信息提出新问题,完成新的探究过程,寻找新答案,或者做出新的设计实验,从而加深对主题概念的理解,以新的视角应用和扩充概念。延伸(Extend)探究即:使概念进入其他的内容领域。包括:从本主题的研究领域中,发现与其他领域相联系的概念或新的主题,建立概念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在高年级增设两类活动的目的,在于考虑增加主题的综合性,既可包含本主题探究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又可以包含信息技术学习内容的扩充和延伸。

  “交流与评价活动”将集中进行本单元总结性的表达、交流和评价。评价和交流的内容既包括主题探究,也包括信息技术工具学习。本活动根据不同单元任务的需要,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表达与交流,对学生动手动脑“做”的表现进行“过程评定”,对以“长作业”方式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以及对在全班范围组织的表达交流活动进行表现评定等。评价采用了多元评价方法,如表现评价、实作评定、档案袋评定与量表评价,既有质性评定,也有量化评价。此外,借鉴Intel未来教育“作业模式”的思想,表达、交流和评价也在全部活动中分散安排,并在课堂内完成。学生每完成一个练习,甚至收集到的一幅图片或一段文字,都被视为一种“作业”,都是为完成总任务所做的工作,要求他们随时进行组内交流和自我评价。

  3、活动模块

  每一活动均由不同的“活动模块”组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自主扩充学习的空间。各类探究活动的模块,保持了大体上的一致性,在不同的单元中,同一类型的学习活动都设置某些共同的“基本模块”,以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如:在“基本探究活动”中,各单元都设置了“情境模块”、“任务模块”、“过程模块”和“资源模块”等基本模块。所有模块均采用儿童化的名称,如:“我们的行动”、“我们的宝藏”、“跟我做”、“试一试”、“我们都很棒”等。各类探究活动的模块也保持了一定灵活性,在不同的单元中,各类学习活动都可以根据本单元内容需要,自行设置一些特殊模块,对名称和内容不作统一要求。除“基本探究活动”外,其他活动也不要求保持完全一致的模块。是否设置某一模块,根据内容需要来决定。

  五、课程编排的新体例

  课程的编写体例即学习内容的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在编写体例方面,本课程探索了一种新的学习内容表达和呈现方式,其文本表现为一种“学材”而不是传统的“教材”,以利于学生和教师组织探究活动,而不是用来组织常规教学。

  课程教材打破了目前信息技术教材的传统体例和编排模式,文本内容包括:活动指导书、阅读材料、探究记录本、课堂作业簿、评价手册、档案袋索引、资源导航和其他有关项目,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指导书”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成长记录。

  教材还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分别开发了“城市版”和“农村版”。农村版的探究主题贴近农村生活的实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广义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编排;并且充分考虑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设备条件较差的现实状况,以选修方式设置了最基础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为农村小学因地制宜地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六、课程实验的新经验

  《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课程的研制,是以课题研究方式组织实施的。为了保证设计和编写质量,课题组组织了以省级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部门的专家牵头,以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特级教师为核心的总课题组(主编组),精心组织框架设计,指导实验研究工作。

  然而,课程编制是否应该吸收广大教师参与,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中小学教师通常被人称为“教书匠”。作为一种“工匠”,他只能执行那些不从事课堂教学的人所建立的教学理论,他只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传递一般性的课程知识,判断某部分学生是否学到了这些知识。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中,把教师和学生排斥在课程教材改革之外,会在很大程度上压制师生对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发挥创新精神,也会影响到课程制度的创新。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课程编制的“集体审议制度”,其目的就是确立教师在课程创新中的地位。应该说,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课程改革实验的全过程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材的编写、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

  为此,课题组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了8个实验区近40所实验小学的教师参与了课程编制的全过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教师协作研究的有益尝试。各学校都选择了各学科优秀教师组成子课题组,分别承担不同学习单元的设计、编制和实验工作;广大教师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从框架构思开始,边设计,边实验,反复修改和完善,撰写出研制报告和实验报告。总课题组专家在各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改写和多次调整,以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材编写的质量。这种全新的研制方式,不仅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编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为课程的实施培训了骨干力量。

  研制一套创新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深感力不从心。衷心期待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共同做好这项开创性的课程改革工作。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14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的。我们所享有的收获,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们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学期我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积极组织信息兴趣小组,每周活动二次,活动时间为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后。

  这学期,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主要学习了Word和Windows的基础操作和PowerPoint20xx。期间也穿插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知识,其中部分优秀学员经我允许参与到计算机机房的简单维护中来,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受到了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这一学期以来,我们兴趣小组的同学能够按时参加培训。学期末,我还对兴趣小组的成员进行了期末测试。

  现就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本批兴趣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是由以前兴趣小组直接升上来的,就生源而言已经具备较好的素质。他们都已经了解、知道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的大体目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

  趣。

  二、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中不但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操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到更多知识。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五、带动整个课堂教学:

  这一点也是我个人认为最为重要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部分是不能够很好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兴趣小组的同学充当小老师的机会就来了,这样一来既使兴趣小组同学有了成就感,更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本批兴趣小组成员大部分都是具备较好的windows操作基础,我期待着我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

  得到提高。同时也希望我的工

  作得到更多得老师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而努力!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15

  本学期,根据我校提高综合素质学生社团的安排,我负责了学校的电脑制作社团活动,学期初根据学生自愿报名与年级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初高中非毕业班共有30多人参加到社团活动中来,到目前为止,本社团共开展了近20次社团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工作与摸索,下面就社团活动情况、经验与提高措施等总结如下。

  1、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宣传电脑制作活动,以欣赏获奖作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制作动画的几节课中,我在课堂上带同学们欣赏了历年来电脑动画项目组的获奖作品,他们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普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如FLASH动画中形状渐变动画和动作渐变动画的区别,什么是遮罩动画,为下一届社团成员的培养做好准备。

  2、指导、动员社团成员积极参加当年的电脑制作作品创作,20xx年我校社团成员共创作了11件作品参加当年的电脑制作活动,其中有7件作品获得县级奖项,一名同学获得市级奖项。

  3、在日常社团活动中进行相关应用软件教学,在过去一学期中我通过集中教学的方式在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中教授学生进行FLASH动画软件的基础知识和中高级操作技巧。

  20xx年我将继续做好电脑制作社团的日常工作,为丰富我校学生特色学习,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尽一份力。

  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在上机实践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时可以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5、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个性化教育实践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活动开展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学生的自制力问题,学生在上机实践时,总有少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借机会上网聊天甚至玩游戏,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其二,学生视野不开阔,这主要表现在不善于从大量素材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制作手法不够大气,配色所需的美术功底也欠缺。

【信息技术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11-03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08-23

信息技术2.0活动总结(精选11篇)10-19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14篇)03-10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12篇02-08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12篇)02-16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11篇02-16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15篇02-13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14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