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观后感>西游记观后感

西游记观后感

时间:2024-01-10 08:03:0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游记观后感(热门)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游记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观后感(热门)

  西游记观后感 篇1

  看了网上的评论,都说女儿国不好。但是今晚看完回来却颇有感触。

  也许是因为很喜欢赵丽颖,所以对于这部电影并没有像网上所说的那么排斥。

  虽然各位演员的演技并我并不赞赏,但是就故事情节和主旨来说还是可以认同的。电影围绕一个“情”字展开,从开始暴躁的河神,到后来唐僧与国王的纠葛,中间穿插女儿国老祖宗制定的规则,再到后来国师与河神的见面,最后河神的发狂都是因为情爱。

  情可以封闭一个人的内心,可以让人为了别人放弃一切,也可以让人发狂!这让我想到三个字——欲、情和爱。欲是不分人的,可以很简单的满足,但它却可以毁掉很多美好的东西;情是两个人之间爱,同时也存在着欲。情可以让人彼此的奉献与牺牲,同时情也是自私的,它也是受欲的控制。但是爱是伟大的,它就是奉献和真心的为了对方或者别人,爱不求回报,没有限制,没有欲望!

  情爱欲是人类的本能,女儿国的祖宗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而限制欲,更限制了情爱。认为情爱是一种诅咒,不会让人得到幸福,从而封闭了女儿国。同样的,能够打开女儿国限制的也只能是情爱。因为情爱而封闭的心,同样可以被情爱所打开。

  河神因情生欲,想要完全的得到国师。但是国师却是比河神更早的懂得爱的真谛,那就是奉献与牺牲。当然她开始也是拒绝爱的出现,为了国家限制国王的.情。但这也正是因为爱而出现的行为。

  在故事中,孙悟空看似对于情爱没有理解,但他却是在这个故事中最早展示出爱的人。他了解唐僧,他爱唐僧!他愿意为了唐僧承受所有人的责骂和指责甚至是痛苦。这就是爱。全心全意的为了对方去考虑。

  国王对于唐僧,开始是好奇,因为好奇而产生情,因情生欲。但是他们在经历磨难之后产生了爱。在他们共同度过苦海之后,国王明白了爱,但她那时的爱是局限的,她有奉献与牺牲“我舍我的王权富贵,你守你的戒律清规”那时的她让人感动但仍有欲的存在。当她在欲望破灭的时候陷入沉睡,睡梦中获得了爱的真谛。“我做了一个梦,你蓄起了长发,与我一起慢慢变老,但是你不快乐!”这个时候她开始为唐僧考虑,所以她决定牺牲自己的情来成全唐僧。也为了女儿国的所有人而牺牲自己的爱。

  唐僧开始惧怕情爱的出现,当国王向他表露出情的时候,他明明也已经动情了,但一直在拒绝。等到后来国王为了他而一起进入苦海的时候,他终于正视自己的心,接受情的出现。但他接受了爱,同时也接受了欲,所以他希望国王能够跟随他离开,也因为情他脱下了自己的袈裟。直到最后,当他看到众生凄苦,他才真正明白了爱,他的爱是大爱,他愿意为众生牺牲。

  观音说:“这世间能放下的,都是你未曾拾起的。”情不必放下,它可以记在心中。情可以变成爱,爱需要牺牲,只要知道情仍然存在就行了!

  V中的弹幕“前世未护你周全,今生必鞍前马后不离不弃”虐的热泪盈眶一击必杀。因此在看到江流儿和大圣互动时,总能感悟到被其他文学作品积攒下的情感在释放。

  但是,对于一个单纯的孩子,这个故事同样讲的非常精彩。因为他们对大圣的印象,就如剧中江流儿一直叨念的那几句台词一样简单有力——“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齐天大圣孙悟空有着解决一切的能量,是在遭遇困难时唯一可以托付的英雄。这个无敌的大圣,因为纯粹又坚定的信任,再次回归,在荧幕中活了过来。

  我甚至能想到,这些现在看了《大圣归来》的孩子们长到如我的年纪,他们若也读完了西游、看过了星爷,经历过了悟空传,恍然回首,再看这样一部片子,大概也能同样因那句弹幕后的生死相随历经苦难而感动。

  而更直观的事实是,当看到大圣再次身着圣衣拔出金箍棒,无论是孩子还是我,都被帅晕了。绝对的跨年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因为不能太剧透,估计7月10日正式上线,我还会去第二刷,所以剧情在此只能浅显的点上几笔,不说纰漏。

  另起一行,说说画面和细节吧。作为一个画面外行,我没啥别的评价。它出色的让我目瞪口呆,这才是我心中期望已久的国产水平。它在我脑海中已出现过千百次,每次进电影院去支持一部国产电影,我都盼望着呼唤着这样的水平。而它,现在实打实的强有力的就出现在了荧幕上,是那么的美。

  虽然它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从各种细节上看到了诚意,看到了追逐完美的偏执,看到了一股纯粹的动画精神。每个细节都带着着鲜活的生命力和个性。即使有很多的似曾相识,但在这部影片里,它们有着合理的存在感和设计融合感。它们是融合在影片里,生长在统一的风格下的。

  这部影片,不需要为它脑补理由和借口去说服自己降低审美标准。

  观影之后,我发了一条微博,说《大圣归来》是扎实的动画“基本功”的标准胜利。记着之前读过的《日本动漫艺术概论》里曾经提及过在近100年来创作实践中,动画家们大多创造的两个话题——欢笑和梦想。而欢笑又分为滑稽、讽刺和狂欢三种类型。

  《大圣归来》在这方面上,成功打造出来了高等的笑点。看片过程中,影院里因为画面的表现,可以一直笑声不断。这让已被网络上“吐槽”类型轰炸疲惫的我倍感欣喜。

  说个最直观的例子。影片中,它用国外动画常见的“追逐戏码”成功打造出了近期国内动画电影缺乏的“狂欢”特点——那是欠缺已久的对生活的肯定和积极、蓬勃的生命力和、流动的欢愉。《大圣归来》里的追逐戏码,有着非常明显的美国动画表现嘉年华场景的穿梭和欢腾,让“逃亡”化成了一番“游戏”。几个片段的动作编排是非常出色又风趣的。虽然这个感受在整个剧情架构中也起到了轻化反派的作用,但是依旧要拿出来重点点明。

  还有一点令我感动的是,从始至终《大圣归来》中没有什么教育意义或者知识性说教。是的!没有!导演说,这是他献给孩子的礼物。我绝对相信这是父亲式的爱。因为它所有的话语和情感,都融化在点点滴滴的剧情里。

  总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可以让人放开预期,安心地去影院。看完回来嚼一嚼,还有味道。

  最后,我只想问一句。唐僧、悟空、八戒和小白龙都有了。沙僧嘞?

  西游记观后感 篇2

  春节上演了很多不错电影,今天去看了春节档的《西游记女儿国》,我看电影的视角通常被朋友认为奇怪,但我认为是更加有不同的角度吧,别人通常不会想的角度。也许大部分人都在为女儿国国王与唐僧之间的感情感叹,或者为女儿过女演员的貌美感叹。

  其实,这个里面有两段感情,另一段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女国师的感情。唐僧和国师,同样是事业心很强的人,在爱情与事业冲突犹豫,最终的结果都是选择了事业,唐僧选择了继续取经,女国师选择了保护国王的事业。但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却相差这么多。女儿国王爱上了唐僧,唐僧显然也动心了,旁边的人都看出来了,徒弟看出来了,观音也看出来了,女儿国的一些臣民也看出来了。他们点燃了爱情的火,他们遇到了事业的冲突,为国王不能离开,为取经不能留下。而另一个段感情呢,女国师年轻的时候就与河神相恋,他们彼此感受到,他们虽然相互看不到,但他们的灵魂相爱了。河神为爱而留步,他等了20年。20年后终于相见,他们认出了彼此,终于河神第一次可以亲吻到他爱的女孩。都是美好的两段故事,都是相爱相恋的人呀。

  可是最后的结果呢,女儿国国王受伤,唐僧守在床边等待她醒来,观音卸下了他的袈裟。女儿国国王梦到了唐僧长了头发还俗归来。还梦到他们结婚了,但是唐僧不快乐,也许是取经大业但未完成而不快了吧。女儿国国王放手了,因为他不想不爱的人不快乐,她不想用个人感情耽误了一个男人的事业。她爱过但无恨,她也没有埋怨取经的事业耽误了他们的感情。唐僧也释然了,他也经历了情关,更加的成熟,修行上我想一定更进一层,因为有时候修行不是只是念经,需要在事件上磨砺。其实,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感情是完形了,两人都走过了那个过程,并穿越了。女儿国国王还是国王,唐僧还是继续取经的僧人,但他们因对方而丰富了自己。

  而河神和女国师呢,很显然,女国师是个事业型女强人,自己也有爱情,那是一段柏拉图的爱情,两人看不到对方却能感知到彼此,两人相隔千里又尽在咫尺,两人都是彼此心中的秘密,一场灵魂的爱恋。河神甚至留下来了20年。当苦海破除,河神可以现身进入女儿国的时候,他找到了20年相恋的女国师,他们相认了,终于可以吻到她,她也第一次可以看到他了。但是,女国师直接拒绝了他,因为她要为了自己的事业,保护国王的事业不能接受跟他的恋爱。河神怒了,他疯狂了,他苦等了20年的爱情,他觉得他的幸福一定是被女国师的事业毁了,被她要保护的国王毁了,他混怒的不顾一切,利用河神之力量,排山倒海,水漫女儿国,大水毁掉了女儿国,冲走了国王。河神要做什么,他也许不能接受女国师对他的拒绝,他要毁掉女国师所谓拒绝他的理由,就是那个国王,那个事业。 到底怎么了,女国师为了事业拒绝了他,他就如此报复,引起弥天大水,烦了逆天大罪,这是对爱情的报复。

  我在想这段女国师的爱情怎么了,也是为了事业放弃了爱情,为何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为何跟同样选择了事业的唐僧差别那么大。其实,仔细思考这两段爱情,并不一样。唐僧与女儿国国王还在刚刚恋爱期,还是事业与感情的权衡犹豫期,最终相互理解,相互有爱,并很智慧的看开了。 而河神呢,他们相爱,但河神其实已经牺牲了很多,虽然女国师并没有看到他的牺牲。河神应该也有他的事业,至少按照他之前的事业的话,他不会停留,以为这份爱情,因为女国师,他停留在了女儿国,停留了20年,就等有一日能见到女国师,那个爱着的女孩,河神在这份爱情里是实实在在的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事业。他一定天天在想,见到女国师一定非常幸福了,女国师一定会跑来跟他在一起,毕竟他牺牲了那么多,等待了那么久,终于可以见面了。但他看到的结果是,女国师毫不留情的拒绝了他,因为她有她的事业,他愤怒了,要破坏掉女国师的事业。在这场爱情了,河神一定不甘心自己苦苦的守候,多年的牺牲,换来的是无情的拒绝。我们假使唐僧放弃了所谓的取经大业留在了女儿国,但女儿国国王因为自己的国王地位不能跟他成亲,让唐僧等在女儿国二十年,唐僧会不会愤怒,也许不会吧,因为他有调节自己的能力。

  当然河神和女国师的.感情结果并不好, 但他们错在了那里?女国师粗暴的拒绝引起了愤怒大水。其实在这份感情里,有很多情绪没有被释放,情绪没有在双方之间释放,才产生这么大的对外伤害。女国师对待这份感情的结束过于粗暴,也并没有得到河神的认可,当年她说结束的时候只是在她那里完结了,因为她要完成她的事业,只能放弃这段爱情。而河神并没有放下,没有因为这一句话就停止了这段感情,他内心没有结束,而是放弃自己的事业留了下来,一直等着一天将来可以相见,河神并没有对这份感情进行完形,这是他20年来的牵挂,难怪佛祖最后说他执念太深,犯下大错。 没有完形的爱情终要完形。

  而我们看唐僧和女儿国国王呢,唐僧也拒绝了女儿国国王,因为他有取经的事业,但拒绝的不是那么粗鲁,他也动心了,但是为了取经事业,他必须拒绝。女儿国国王也恋恋不舍,如果这个事情两个人都强行中断了,他们的感情也没有完形,虽然离开,但也会影响他们后续的生活,影响后续生活中的决策。是后来女儿国王醒来说到自己梦里梦到他们结婚了反而唐僧不开心,因为爱,因为不想唐僧因为失去事业而不开心,女儿国国王放弃了,她的放弃是自我的决定,是出于对唐僧的爱,当除去自我又因为保留了那份爱而放弃的时候,女儿国国王让这份感情完形了。这是份完整的爱情,彼此经历了,彼此理解了,彼此看到对方的付出,彼此珍视了这份爱情,完形了也就结局令人释然了,也美好了。 再看河神和女国师,女国师出于自己的事业利益拒绝了,河神没有接纳这个结果,单方面的结束,也没有再次沟通的机会。河神没有对这份爱完形。

  一份没有完形的感情终究会寻求出口。也许是不甘,也许是愤怒,也许是怨恨。一份完形的感情,像唐僧和女儿国国王,更多的是感恩和美好。

  西游记观后感 篇3

  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完整地看过一遍电视剧《西游记》,有时调台看到了,也并不太认真,只是觉得好玩才看看。不过自从上次无意中看到了电视上关于《西游记》的精彩宣传后,我突然决定,要从头到尾的看它一遍,将它真正的存在心里。

  有些事情确实要眼见为实,只有看了,我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什么都四十一二岁的爸爸,还会津津有味地坐在电视机旁看《西游记》,而演了二十多年的,都那么老那么老的老影片还会一次又一次的在多个台被当作影片中的精英来一遍又一遍的放,又有那么多不同工作的人,被这奇妙的电视剧把心集中在了一起,不管是工作繁忙的白领,还是应酬多多的总经理,都会一回家就坐在电视机旁,看着这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真的被它折服了!

  那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贪吃偷懒的猪八戒,正直勇敢的沙僧,善良不屈的唐僧,一起演义了一出坚持不懈、勇敢坚强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师徒四人,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精彩的结尾固然重要,但我却觉得人们更享受的是那战胜妖魔鬼怪的过程,比如说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剧中,孙悟空一心保护师父,用他的火眼金睛,用他的那根金箍棒将想吃他师父的白骨精连续三次认出并且打跑了,但狡猾的白骨精在这三次中却分别变成了一位姑娘,以及那姑娘年迈的'双亲。变化中,那姑娘长的十分美丽,骗过了贪色的猪八戒,骗过老实的沙和尚,也骗过了善良的唐僧,然而却被机灵的孙悟空给识破了,一棒打下去,白骨精化成一缕黑烟,仓皇而逃。待白骨精大惊失色地回到洞中,狡猾的她又想了一个计策变成姑娘的老妈妈,但没曾想到,在骗得了大家的同情之后,孙悟空的金箍棒也再一次毫不留情地打了下来,白骨精又一次落荒而逃了,最后,不堪服输的白骨精再次变成了那姑娘的年迈的老父亲,但还是没有逃过孙悟空的火眼,白骨精又被迫逃回了山洞。然而,慈悲的唐僧对此却十分生气,他责怪孙悟空无缘无故地毁坏了一个幸福的人家,这样地滥打滥杀的徒弟,他坚决不收,因为佛是讲究慈悲为怀,坚决不能杀生的。于是,他不顾路上将要遇到的危险,决然把孙悟空赶下了山。但令我十分感动的是,最后,孙悟空并没有因为师父冤枉了他而记恨在心,反而暗中牵挂着师父,并且在猪八戒的劝说之下又回到了师父的身边,一举帮助唐僧消灭了妖精。我想,象孙悟空这样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的人,现今世上也寥寥无几了吧。最后的那场师徒和好的一幕,让我充分地感到了他们师徒间那种亲切融洽的感觉,也真正明白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含义。细细感受,唐僧的确就象悟空的父亲一样关怀着他,体贴着他,教导着他做人的道理。而悟空也象一个大男孩,即使再调皮,也一心想着师父,帮他降妖除魔,甚至宁可为了师父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呀!

  再说八戒,他虽然好吃懒做,有时候还胆小怕事,但他却也是那样的爱着他的师父唐僧,在大家都以为他们的师父死了的时候,八戒也不再没心没肺,而是跟悟空、悟能一起痛哭流涕。以前,我一直是在这三个徒弟中最不喜欢八戒的,觉得他又懒又谗,还整天怨天尤人的,实在没有什么本事。但自从看完了整部《西游记》后,八戒在我印象中的地位突升。不错,他是能一顿饭吃八个馒头,他是看到女妖精走不动路,但他也会在保护师父时对师父无微不至呀!不能否认,在整部《西游记》》中,八戒是最有人情味儿的神话人物,在猪八戒难过美人关这一回里,更体现出了猪八戒敢爱敢恨的个性,有时候想想,这个憨憨的,肥头大耳的猪八戒,还真讨人喜欢哩!

  沙僧应该是整部《西游记》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位了,但他如果一旦消失了,我相信人们在看电视时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吧!确实,他总是一脸的大胡子,不会惹事生非,也没什么个性,既不象孙悟空那样机警勇敢,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但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永远都是挑着一根已经褪了色的破旧扁担,拿着所有的行李,无声无息地走在最后,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就连偶尔的几句台词也好象可有可无,他就这样默默的、无怨无悔地保护着师父。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斗嘴,好象有吵不完的架,争不完的理似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到,每次他们一吵架,都是沙僧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劝劝大师兄,又劝劝二师兄,有时还会安慰安慰师父,我有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如果没有沙僧这个润滑剂,真不知道这悟空和悟净会吵到什么时候去哪!

  而他们的师父唐僧,却是一位如此善良和蔼的人。似乎代表了一种理想的境界,有人认为他怯喏,我却觉得他代表着至善至美。说实话,以前在我没有看过整部《西游记》之前,总觉得孙悟空才是整部神话故事的主角,你想呀,从第一回开始,导演就先让观众们了解了孙悟空的身世,后来的两三回里,也都是只讲孙悟空如何大闹天宫等等。直到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时,才出现了救他的师父唐僧,然后又接二连三的出现了猪八戒、沙僧这些人物。而现在,我却觉得,师父唐僧才是整部故事的中心人物,是灵魂。前面对孙悟空的渲染都是铺垫。的确,如果没有唐僧,也不会有取经这件事了。打个比方吧,《西游记》就好比是一碗排骨汤,象悟空呀,悟净呀,悟能呀,都是这碗汤的配料,而唐僧,才是这碗汤里的精华排骨。没有了排骨,即使配料再鲜美,徒弟再懂事,也全都象没了根的大树,变的轻飘飘的,仿佛失去了灵魂似的。而正是由于唐僧的不断坚持,这个团体才得以排除万难,取得真经,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局。

  《西游记》确实不愧是一部传世的经典著作,也不愧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用神话故事揭露出了社会中的善、恶、美、丑,我觉得,在这个假期中,能看完这样一部文化瑰宝,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真是获益匪浅呀!

  西游记观后感 篇4

  在我读过的书里我最喜欢《西游记》,因为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吴承恩写的。我不仅仅喜欢里面精彩绝伦的神魔武打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喜欢这本书给我们做人的启示。自从我读懂这本书的时候,我受益匪浅,知道了人处于社会该如何做人的方法。

  要想剖析这本书的内涵,就要找到一只眼睛——分析故事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他们的性格特征以及面对危难时的不同态度。

  在这部书里有四个主要人物,转世的金蝉子唐僧,美猴王孙悟空,天蓬元帅猪八戒,卷帘大将沙僧。

  唐僧是取经队伍里的领导人物。但是在四个人中他是能力最弱的,甚至还是个累赘。在吴承恩的笔下并不是要褒奖他,而对他是大大的批评了。取经路上,他显得十分窝囊,每次遇到妖魔鬼怪侵袭,他总是束手无策,吓得滚下马鞍来,次次遇险都需要徒弟来救。只要一离开徒弟,便寸步难行。他没有一双慧眼,即使妖怪站在他面前他也认不出来。在徒弟正要打死妖怪的时候,他横加阻拦。便酿成了白骨精一战气走悟空的悲剧。唐僧就这样是非不分。但是作为领导人物,他也有自己的优点——坚定不移,始终坚守信念。明知前方路途危险重重,也要走过去。勇往直前是他最严谨的态度。面对女色的诱惑,他也不动心。对于徒儿,他有时也能十分细腻的关心。在西天取经的重任上,他是最坚定的人。

  唐僧我们是要为他翘起大拇指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坚忍不拔,始终如一。对于一件事应该至始至终的做下去,不应该半途而废。即使遇到了危险要学会勇敢,永不言退缩和放弃。唐僧的缺点是值得警醒的,应该学会自立,不能事事依赖他人的帮助,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面对坏人,要有一双亮眼,看清他们的面目,不能轻易的相信他们。不能感化的要勇于消灭他们。

  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神话人物,他有“斗战胜佛”的称号,说明他十分的英勇善战。是的!取经队伍里他是斩妖除魔的主力。我喜欢他的嫉恶如仇,他的勇敢正直,顽皮与热爱自由的品格。还有他的一双火眼金睛。

  孙悟空我们是一定要学习的。我们要有他那样的精神风貌,面对敌人的进攻,勇于挑战,而且是他那样的智慧挑战。斩尽一切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坏人。做事情,要有孙悟空的果断,说做就做,不要明日复明日般的堕落。以后我们长大了,总要立足社会,就需要一双“火眼金睛”。要看清人心险恶,看清自己的路该如何走,如何选择正确的路,避免误入歧途,悔恨终身。猪八戒缺点十分多,好色,贪吃贪睡,逃跑的时候很多。不过他也是一个心地不坏的人,取经路上一些脏活累活他都干。与妖精作战的紧要关头,他总会有责任心的留下来顽强作战。他也十分聪明,师父被抓走了,他演绎了一幕精彩的“义激美猴王”,最终救了身陷囚笼的师父。

  猪八戒我也要翘起大拇指,对于自卑的人来讲是该好好学习的。在我看的西游记里猪八戒尽是缺点,但是细细看来,优点也很多嘛!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像猪八戒一样自信的做人,展现自信的笑容,到最后,因为自己的努力得了个净坛使者。所以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终究会取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功。

  沙僧我是比较喜欢的,喜欢他的正直憨厚,老实勤恳,任劳任怨,他就像老黄牛一样的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为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还欣赏他的胸怀与集体的责任感,在取经队伍遇到内讧时他总是当着润滑油的角色,尽力解除师兄弟的误会。尽管他在《西游记》里的戏份很少,但是我我也要送给他主角一样的掌声。

  沙僧的品格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我们这浮夸的一代少年。我们要学沙僧做人的低调,他的谦虚。因为在这个社会,张扬的人总是会翻船的。与此同时做人也要像沙僧一样的厚道。因为人与人需要的是信任和坦诚,而不是勾心斗角,只有对别人有一颗真诚的心,自己才会受到众人的欢迎。即使像沙僧一样并不显眼,但是却在别人的心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形象。

  在《西游记》里衬托正义的当然还有邪恶了。那些形形色色的妖魔都想吃掉唐僧,但是到最后都被消灭了,这告诉我们邪恶的力量总是胜不过正义的力量。即使再强大,也会被镇压。这同样告诉我们遇到邪恶的力量,只要一直勇敢的斗争下去,到最后,一定会取得一片光明的蓝天。

  不过看透了《西游记》,细细品味这些妖怪的的内心与它们的行为,便会与鲁迅先生有同感——神魔皆有情,精魅亦通世故。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感情。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铁扇公主。她为了被擒的丈夫牛魔王,放下了心中的仇恨,把芭蕉扇借给了孙悟空。纵看妖魔,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在亲人面对危险时甘愿舍弃一切,这就是亲情的力量。所以在我们眼里的.那些毫无人性的妖怪其实同人一样也是情感动物,只不过殊途同归,走的路不同罢了!

  这是《西游记》里隐藏的最深的一点。当我读懂它时,便能知道这个世界最广阔的是人性,是人的情感,是本质最美好的亲情。亲情能够战胜一切,就像铁石心肠的铁扇公主为了亲情能够放下妖魔的仇恨。这告诉我们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纵然还有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但他们的本性并不坏,不能一味的用强制手段来使他们变好。要用人类最美的情感去感化他们的心,才能把我们这个社会建设得更好,更和谐。

  读了《西游记》感慨颇深,有勇敢顽强的正义者,有普度众人的神佛,也有一些妖魔鬼怪。其中一些有血有肉的东西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懂的。一本书的灵魂就是能否给人读书的启迪。而我最喜爱的《西游记》给了我的人生启示,让我学会了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生存下去,既不影响他人,也不伤害了自己。我相信这本流传了几百年的《西游记》,经过我的不断阅读还会给我带来新的人生启示呢!

  西游记观后感 篇5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上映!刚刚去电影院支持完票房,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真的不枉50元的票价!真真是中国动画电影的良心之作!强烈建议没看的朋友去看看!

  关于它的夸赞我就不多说了,那绝妙的中国风背景音乐,打斗的琵琶音,混沌的唱词无一不体现了它的精雕细琢细致入微,制作之用心可见一斑,下面只说几点我印象深刻的吧~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3D细节,他的3D效果究竟有多好呢?不是大圣的斗篷好像飘到面前,不是假牙似乎打在脸上,不是江流儿的棒子直触鼻尖,不是大圣甩起的链子抽身而过,不是飞舞的萤火虫、柳絮、花瓣落在手心,也不是人物动作表情生动逼真,打斗溅起的尘埃和石块仿佛就在身边,而是背景雾气缭绕的山蜂,一朵朵漂浮的云、一块块嶙峋的巨石、一片片斑驳的树叶、都逼真的仿佛真的存在面前;阳光从树叶中透下,光晕五光十色变化万千,是相机拍不出的光华;高山林立重峦叠嶂振臂不可呼、附身不敢望在微不足道的镜头细节中体现真实,身历其境,流连忘返。

  对于这部电影,除了电影明处表达的“当有一天你足够勇敢、坚强,就能够驾驭他们”和“救人之前先自我救赎”的观点之外,我还有一些观点,不知是不是影片想要体现的。电影中山妖杀人越货绑架孩童时,神仙从未出现,江流儿和傻丫头险些被山妖抓走,山神没有出现过,混沌想用童男女炼丹时神仙佛祖没出现过,却偏偏对孙悟空各种围追堵截,以十万天兵降服他,又以如来神印镇压他,当孙悟空从五行山中逃了出来时山神出现,和孙悟空激烈斗法,还嘲笑孙悟空“法印还在,现在只不过是一只臭猴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执政执法者的一种批评,批评他们只管自己分内的事,其余的一概不管,无论面前的人是谁,有什么关系,会遭到什么样的命运,都与我无关,我只管好自己的工作,但当利益权威受到威胁时却全力以赴消除威胁。可影片中真正帮了江流儿救了童男女的不是被百姓供以香火的神佛而是被他们视为离经叛道的“臭猴子”!结合当下,倒有些像只顾自身的“50、60后”和被批为叛逆的“80、90后”,“50、60”总觉得循规蹈矩最为合适,看不惯“80、90后”的另类行为,但是,有时却是这群“另类”在做着实在的工作,做真正的实事!(本段只是结合电影加我理解的观点,没有侮辱神佛的意思哈,别喷我)

  影片中法明师父教江流儿“念经、打坐、参禅”,类似的话大概出现4次,第一次是师徒的对话,第二次是江流儿问大圣他诵的经佛祖能否听见,第三次是江流儿希望通过好好念经帮大圣解除法印,第四次是江流儿像师父许诺一定好好“念经、打坐、参禅”。个人认为,第一次提及时江流儿只是在应付师父,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二次是因为好奇,想知道他诵的经是不是真的会被佛祖听到,真的有作用;第三次是因为挂念大圣,想帮助大圣变回当年的'英雄;第四次是认真的发自内心的觉得做这些是他该做的且必须要做的……每一次出现的心境都不同,间接的反应江流儿(也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成长,最开始,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干什么,只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去做家长让做的;后来,对自己要做的产生了好奇,想知道这么做是否真的有用;再后来,有了想要保护、帮助、支持的人,主动想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最后,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要做,要怎么做,即便那个人不在身边了,却有了一种责任和认知,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什么……

  电影中的英雄,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之一!但这次英雄却与往日不同!他不是身披战甲傲视苍穹的齐天大圣,不是以一敌十藐视万物的辉煌战神,也不是功成身退看淡一切的斗战胜佛,而是禁锢法力穷途末路的落败英雄……他不能飞,不能打,召唤不出金箍棒,他还有的只是曾经的光荣历史、他人对他的崇拜惧怕和一身不曾改变的魄力气场,然而这些于现在的他未尝不是种累赘,他想着当日的所向披靡,看着今日的不堪一击;想着当日的日行千里,看着今日步步艰辛;羡慕白龙飞翔自由自在,感叹自己命运束缚;与曾经不放眼里的妖精斗法如今却一败涂地。他痛苦他挣扎,想要摆脱禁锢,可惜如来给他的法印深入骨血,他挣不开,逃不掉,只能抱头痛叹“我管不了,我管不了”。但是战神毕竟是战神,大圣毕竟是大圣,即便法力不在气场能力却永存,即便没有法力没有武器,看清自己之所想后也会拼尽全力放手拼搏!他驭白龙,联元帅,深入虎穴救孩童!抛妖兽,斗混沌,单靠招数逼妖形!在救助他人时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不仅摆脱了如来对他法力的束缚,更摆脱了他被自己曾经辉煌的束缚,做到了“我,齐天大圣孙悟空想做的事,无论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什么困难都会成功!”遥想当年大闹天宫时天兵天将哪个不是以一敌百?可孙大圣认为不公的,就一定会挣个公平出来!如今,即便法力不再,但孙大圣想救的也一定会完好无损!

  可惜可惜……最后江流儿还是没救回来……大圣没能抓住他的手,眼睁睁的看着他带着笑容被压在了碎石之下,这也最终触动了大圣的心,挣脱了最后的印伽。不知电影这般设计是不是为了给大圣一颗心,让观众看到无论什么样的人物内心终有一处柔软留给自己重要的人,即便强大如大圣,当内心那个不容伤害的人被伤害时也会爆发出最惊人的力量。电影末尾,大圣3招虐的混沌毫无招架之力,有人说大圣一招秒了混沌才最帅,而我却觉得大圣这3招恰恰体现了他的痛苦!第一招断尔手足,让你尝尝切肤之痛;第二招穿尔长度,让你试试心碎之痛;第三招,一棒让尔灰飞烟灭,永无复生可能,以你之血告慰江流儿在天之灵!可惜可惜,无论我如何悲痛,你被如何虐杀,江流儿都回不来了……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真的是国产动画的良心作品,虽然它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完美,但真的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里程碑,制作之用心,观后之感叹堪比当年的动画电影《宝莲灯》!通过这个动画我看到了中国动画的希望及未来,真心希望在不就的将来我国的动画能像日美动画那般看的不仅仅是剧情和画面感更是内涵!看完之后观众会思考我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领悟了什么,而不仅仅是孩子似的看热闹,看过之后不知所云……

  西游记观后感 篇6

  我很少写影评,因为总感觉自己的水平不高,视角不够,知识储备不足,不敢妄下断言。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对电影已经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就像前段时间看的《西游记之女儿国》,很多感受深深的撞击着我的内心,有些话让自己不得不说。

  《西游记》里面最细腻、最深情的或许就是《女儿国》这一段了。新版电影对原版进行了修改,加上了忘川河神和西梁国师的一段忘我之恋。

  国师在自己还是个姑娘的时候,常常冥想,是否会遇到一个懂她、爱她的人。她的意念被流经此处的忘川河神感受到了,他为她停留了下来。但是因为女儿国先祖受过男人的欺骗,便对所有男人心生怨恨,结下咒语,只有懂得“情为何物”,通往外界的大门方可打开。忘川河神进入不了女儿国,国师也出不去,两人只有心意相通,却不得一见。后来,国师接受使命,抚养、保护女儿国未来的国王,因为这个使命,也把她一辈子拴在了女儿国。忘川河神却因爱而不得开始变得焦虑、暴躁。他忘记了自己本该流向大海的使命,却因焦虑和愤怒变成一只河妖,令周围一切荒芜、凄凉。一念起,成妖成魔;一念灭,成神成佛。

  途径此地的唐僧师徒不小心惹怒了河妖,经佛祖拯救,误入女儿国,偶遇外出打猎的女儿国国王,就此生出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恋。

  初次见到男人的国王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萌动,去翻看先祖的典籍,寻求解救之法。先祖和国师都告诉她,解毒之法只有一条:杀了这个男人!国王心地善良,当然不可能杀唐僧。不但冒天下之大不韪,悄悄换了箭,释放了唐僧师徒,而且还不畏艰难,帮助唐僧寻求出国之法。唐僧误喝子母河水怀孕,悟空求来“落胎水”救师傅,坠胎后的唐僧却因生命的逝去心中苦闷,在地上抄写起经文。国王便陪伴他左右,一起抄写经文。

  此时,音乐响起,是《女儿国》的主题曲。“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心恋我百转千回快带我远走高飞念什么善恶慈悲等什么望穿秋水任来世枯朽成灰换今生与你相随……”情愫暗生,内心汹涌,你我相伴,愿得终生。然而,终生的梦想多么遥远,两人忘我写经,不知不觉已走出禁地,来到原野,撞见前来寻找国王的国师。国师为了保住女儿国命脉,不得已将唐僧推入“苦海”入口。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国王骑着她的鹿马,一跃跳入小舟,和唐僧共赴苦海。

  苦海无边,回头亦无岸。等到孙悟空找到唐僧的时候,俩人已经渡过苦海,来到女儿国国界的大门。唐僧本想带国王一起西去,奈何国王就是女儿国的命脉,她怎么也走不出大门一步,万物枯萎,人皆石化。唐僧无奈,只得留下来陪伴国王,等待她苏醒。但是,他的袈裟却无论如何也披不上了。

  若说世间万物,最磨人心的就是这个“情”字。一边是取经的.使命,一边是陪伴自己生死契阔的人。“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经历过万般劫难的唐僧这次却无论如何淡定不下来了。

  菩萨问他:“你是选择爱一个人一人,还是爱众生?”唐僧亦无法作答。

  为乞求国王醒来,女儿国的子民们结发成辫,向上苍乞求。因心门打开,一直徘徊在外的忘川河神趁此进入女儿国,见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国师。他要求国师跟他一起离开,但国师因保护国王的使命,拒绝了他的要求,河神发怒,水淹女儿国!

  唐僧和国王也坠入河底,他眼见众生痛苦,顿然醒悟。而做了一梦的国王也顿时明白,爱一个人不是让他留在自己身边,而是让他快乐,帮助他成就自己的梦想。于是,国王亲自为唐僧披上袈裟。

  当袈裟披上的那一刻,佛祖以其无边的法力将忘川河神打入河底,悔悟反省。一切恢复原貌,众生获得安宁。

  电影的结尾,国王亲自送唐僧师徒上路远去,留下那首“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反省凡心损梵行,从来如此莫聪明。既生苦难我西行,何生红颜你倾城,如何抹去你身影,如同忘却我姓名……”

  今生相随已无可能,但留在心中的倩影却再也抹不去。其实,无论是人是神,都有情感,都有法门。很多人不得其法,在情感的苦海里挣扎徘徊,无论如何也挣不开那道情网。要么万物俱灰心死寂,要么暴虐无边同毁灭。就像忘川河神,他的爱虽真挚、勇敢,却自私、狂暴。他的爱是占有、是控制,是唯我独尊。生活中,这样的人往往会以爱的名义给对方一个牢笼,将对方困在自己的范围之内。

  记得很久以前一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面的安嘉和对梅湘南的言行难以信任,深深的爱恋转化为束缚、暴力,让梅湘南无时无刻不想逃离。明明是爱,却让对方遍体鳞伤。到底是哪里错了?不是爱错了,而是心错了。爱不是占有,而是成就!

  反过来看国王对唐僧的爱,最开始的时候也想着朝朝暮暮,想着白首偕老。我可以不要王权富贵,你可以抛却戒律清规,只为长相依、常相守。但是,这样的相守有意义吗?他丢弃了使命会不快乐,他失去了事业会消沉。为了他的快乐,藏起我的“小我”,成就他的“大我”。国王知道,当他西去时,自己终将成为他心底永远的烙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所以,放手、成全、支持,才是爱的最高境界。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女子,为成就对方的事业,甘愿做那个默默付出的人。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马云叱咤风云、富可敌国,但我们不知道当初在最艰难的岁月里,给予马云最坚定的支持的是他的发妻张瑛。在帮助马云成就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以后,张瑛又辞职在家做起全职太太,照顾孩子,照顾家庭。如果张瑛为了朝朝暮暮,为了两情相悦,不支持丈夫的创业,那么今天的马云还可能是杭州师范学院里那个普通的教师,也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陪你坐看云起时,陪你笑谈日落下。你的快乐,亦是我的追求。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我们都向往爱情、渴求爱情。但当爱情到来的时候,如何把握爱情、成全爱情,却是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做的事情。

  西游记观后感 篇7

  记忆中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假设的问题,说的是如果必须要选唐僧师徒四人其中之一作为伴侣,问大家到底会选哪一个。扪心自问,自己并不确定到底会选哪一个。如果选了孙悟空这种事业型的,或许会因为过于崇拜他而失去自我,同时生活中遇到所有问题肯定要学会自己来扛,要学会习惯孤独,因为这种类型的男人肯定是会把事业放在家庭前考虑的。如果选了猪八戒,就必须要承受他的花心与无用,失落感是一定会有的,潜意识里是不会真正尊重他的。如果选了沙僧,对于家庭来说,这或许是最稳妥的选择,这种类型的男人低调、能吃苦耐劳、不会花心也不是工作狂、能带给女人长久的安心与踏实,但或许就要承受的是他的无趣与木讷。这三种类型各有利弊,实在是难以取舍。

  虽然不知道自己会选择以上三款中的哪一款,但确信自己肯定不会选择的类型就是唐僧这一款的。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唐僧懦弱、自私、多疑、优柔寡断,总觉得自己和这种类型的男人相处起来还没和姐妹们相处的轻松,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执念源于童年时看电视剧《西游记》时的感受,尤其是三打白骨精这一集的剧情。非常讨厌唐僧的人设,实在想不明白他为什么就不能信任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徒弟呢?为什么他能忍心对保护自己的徒弟一遍遍的.念紧箍咒,使自己的救命恩人身体和心理都痛苦万分,直至狠心把他赶走呢?唐僧是这样的无情无义,就像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救。从童年时起对唐僧的厌恶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简直无法动摇。

  大年初一去影院看电影只为图个乐,选择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开始就是冲着特效和打斗去的,想来不过是一个降妖除魔的商业片罢了,压根没指望还能看出什么情怀和感动。但看完之后发觉剧本写得不错,内容有新意。最重要的是,多年以来对唐僧的厌恶感终于破冰,我开始学着理解唐僧了。

  一开始出场的唐僧是呆萌可爱的,他劝说老虎不要吃掉自己马的时候会说:“你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它放弃舒适的皇宫生活也不容易,你不如放过它吧。”他说话很啰嗦,性格也婆婆妈妈。救了孙悟空,又收了猪八戒和沙僧做徒弟后,他与徒弟们的相处模式也几乎是朋友般的,并没有板着面孔高高在上,一脸的神圣不可侵犯,这种亲和力让我开始不那么讨厌唐僧了。

  白骨精以老妇人的形象出现,唐僧会认真倾听她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理解她并感同身受。孙悟空识破妖怪身份后一棒打死妖怪幻化成的人形,唐僧见自己阻止不了孙悟空,第一次念了紧箍咒。但事后他也会主动爬到山顶去找孙悟空谈心,他说自己和孙悟空都是同一类人,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师徒相视而笑,他们终于从一开始的互相不理解往前跨进了一步,心在慢慢靠拢。

  白骨精再次幻化成年轻的女性和孩子,孙悟空不得不再次出手除妖,唐僧终于忍无可忍再次念了紧箍咒,同时赶走了孙悟空。想回花果山的孙悟空被观音挡住了去路,她说了一句话触动了孙悟空,同时也触动了作为观众的自己。她告诉孙悟空:“一直以来,你用自己的对与错,去看别人的错与对。你师父看的是心相,你看的是真相。”

  白骨夫人告诉唐僧自己不愿轮回,曾经被人深深的伤害,被人当做妖孽处死,这种怨念她永远也放不下。唐僧不愿看着白骨夫人消失,为了度化她,不惜牺牲自己送她前往轮回。在唐僧看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走在往生的路上,一袭白衣的白骨夫人真的好美,面容平和而安详。坦白的说,或许是因为不喜欢《霸王别姬》中的菊仙这个人物,又或是因为其他原因,从来都不认为巩俐漂亮,觉得她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类型,但在那一刻,真心觉得她很美。电影的最后给了人们以希望,孙悟空和其他徒弟们带着唐僧的真身继续上路,观音菩萨的一滴甘露,唐僧又回来了。

  看完电影,发觉自己似乎不是那么的讨厌唐僧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往往有一个缺点,就是正面人物性格塑造总是完美无缺,而反派就完全是十恶不赦。这其实是不客观的,我们所处的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人,怎么会没有缺点呢?人性是复杂的,好人就一定没有弱点吗?坏人就一定没有闪光点吗?电影剧本让唐僧变得亲民,和徒弟们平等相处,唠叨啰嗦但同时又很富有人情味儿,不再是一个只会说教的冷冰冰的躯壳。当然这或许也要感谢冯绍峰的出色演绎,他让我相信了唐僧的眼泪是真实的,痛苦是真实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有人或许会认为唐僧牺牲自己去救一个妖怪简直太可笑、太不可能了,谁会有那么傻?其实或许这就是宗教的魅力。宗教让人有信仰,一心向善,内心变得平和。躯壳不重要,名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载体,把这种善念传递下去。于是开始反省自己,或许自己在生活当中往往也是像孙悟空一样,总是希望去求得一个真相,所以难免会有犀利、刻薄、毒舌、得理不饶人的成分存在于性格当中。而紧箍咒就像是时时提醒自己的一个戒律,得饶人处且饶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像《一代宗师》中所表达的一样,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代宗师,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唐僧能透过人性恶的一面去度化,他见到的是众生,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这是大爱,所以纵然他没有半点功夫,却依然能做其他人的师傅。

  怒与恕,就像是孪生兄弟一般,看起来好像,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怒是奴加心,心被周遭的一切所奴役,所以为人处世中难免会充满了戾气。而恕,是如心,宽恕别人,也是宽恕自己,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与事呢,自己就真的很完美吗?对他人过分的苛责,是不理智的。或许就像高仓健先生说过的那样:“去跟那些美好的人相遇,要保持一颗对他人温柔的心,就不能站在厉风里,要去和风吹佛的地方。”亦或者是像马天宇所说的“宽恕才是真正自由”,他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胸襟,真的好难得。或许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做错事的时候,都曾希望自己能被宽恕。我们自己都不完美,又有什么权利去苛求他人呢?

  看一部好电影就像读一本好书,能带给自己感悟是最好不过的感受,感谢电影带给我的一切美好与感动。

【西游记观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观后感11-17

西游记观后感10-24

西游记观后感09-02

西游记的观后感11-05

《西游记》观后感11-06

【精】西游记观后感06-14

西游记观后感【荐】06-15

【荐】西游记观后感06-13

西游记观后感【热】12-16

西游记观后感【热门】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