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2-11-19 12:55:5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汇编1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汇编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对于教育这一方面,许老师常常对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这也和我们这周所观看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所展现的一样,一所名叫“塘底”的学校专门收留其它学校容纳不了的问题孩子,这些孩子无一例外的都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干脆是战争遗孤。他们搞恶作剧、起哄、抽烟、打架,在我们眼中他们似乎无药可救,但新来的一位级长却慢慢改变了现状。级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像校长那样专横,在他身上,我总能感觉到亲切和包容,他曾是一位发誓不再创作的失败音乐家,但当他发现孩子们具有音乐天赋时,便再次提笔创作,用音乐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改变着那群孩子们。

  影片所带给我们的东西非常多,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在启发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或者说是如何教育问题孩子。社会上那些罪犯,他们犯罪的诱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小时候家庭教育的`缺失。现今中国的学校能教给我们的也只不过是知识,可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思想、人格方面的培养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须做好家庭教育,可在中国,家庭教育的成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大多是追赶式,总在后面把孩子追着、赶着,幻想着“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时孩子总会出现一些逆反情形,到不如采用牵引式,在前面引导着孩子成长,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这就好像治理洪水往往要用疏的办法而不用堵。

  在教育问题孩子时,我们可以试着找到他们身上长处或优点,把这些长处或优点放大,他们的问题就会慢慢消失,不过,在这过程中,我们或许需要一位像是电影中那样具有包容精神和亲切感的马修老师。

  电影往往来源于生活,却仿佛又高于生活。我们在观看电影时所看到的未必是电影想表现的,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看本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我看完了老师推荐的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非常感动。这是一部老师用心去感化顽劣学生的题材。虽然题材已经很旧了,但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的这种题材里最好的一部!

  片头,两位沧桑的老人(也就是主角长大后的样子),翻看儿时一位重要老师的日记,引出了这么一段回忆。

  1949年1月,马修因为在别的职业领域碰壁,只好来到了广告上说的行为偏差的青少年辅育院。在没进大门之前马修就深信即将面临最悲惨的未来。

  一开始,马修老师都宽容了学生们的.过错。在无意间,他听到了学生们编的骂自己的歌,马修老师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发现几个音乐底子好的学生。他打算建立一支合唱团,去向院长申请时不但被拒绝,还听到很多刻薄的话。但他没有就此罢休,只好建立秘密合唱团。

  一天伯爵夫人来参观的时候,指名要欣赏马修老师组织的合唱团的时候,这位院长却完全变了态度,组织合唱团成了他自己的主意,而且对此还到处吹嘘说是自己的人性化教学,是自己对教学法所做的新贡献。这就是人性的丑恶。

  最后,校长差点就能升迁,但由于学校的一次意外火灾,他的愿望泡汤。他决定辞退了马修以泄愤。最残酷的是临行前,校长还不让学生们去送马修。当马修老师走到校门外时,忽然不断有纸飞机从窗口上飞下来,每一个纸飞机上都有孩子们写给马修老师的临别赠言,阳光下还有孩子们从小窗口伸出的整齐地挥舞着的手臂。马修老师已经给池塘底带来了春天。最终小不点比皮诺逃了出来,和马修老师在属于他的礼拜六下午走了。

  有时候,呵斥与板子并非最好的教育良方,善良、体贴、理解和尊重才是灵丹妙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样的心理去对任何一个人、去做任何一件事,那么,每一天都能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春天不仅意味着万物复苏、姹紫嫣红,候鸟一路向南,它更是一个友好的季节,我们大可以欢天喜地,穿红戴绿。所以人们总是习惯用“春天”来形容美好,代替开始,讴歌希望。一群叛逆的孩子,一个暴虐的校长,当他们遇见仁慈的校监,整个校园奇迹般地度过阴霾,迎来了春天。

  校监马修善良而不失严谨。他懂得人的尊严,因而慈悲为怀。他是个不成功的音乐家,不苟言笑,然而却执着于音乐能使“坏小孩”转变,给人带去快乐。自然而然,同学们都成了小小合唱团的一员。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唱歌。学着配合,学着使歌声美丽,学着安定。孩子们由最初的五音不成调,到最后的自信与默契,这一变化是深谙音乐魔力的马修意料之中的事。正如我们不必过分担忧花苞是否绽放,权可以静待花香四溢。

  春洗脱了冬的冷傲和秋的'惆怅,当早晨八九点钟,太阳高挂,温暖便在心里静静流淌。人们会莫名地抬头仰望蓝天,并不是为了思念,而是一种祈祷或是感激。抑或只是单纯地停驻,去欣赏向来被遗忘的风景。简单使得春天拥有着可以高歌的权力。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快乐显得纯粹。有歌声,微笑便装满胸膛。就像一场春雨后的彩虹,那样自然,又很可贵。春天似乎有点短暂,来得静悄悄,去得也无影踪。徐志摩先生的那一脍炙人口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原来也可以安放在“春天”。学校着火了,学生们安然无恙,这个像是故事的事故却导致了马修的离职。“我盼望着能看见孩子们涌到门口和我道别”,这是马修心底里卑微的愿望。可惜并没有。然而在路的转角,孩子们用他们引以为傲的清脆的歌声铺满了整条街,覆盖了临别时的忧愁。挥动的双手,是在道别,更像是无助的表达,也在宣告着,从此后要独自飞翔。还在念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转眼,春天已掠过身旁。不经意地,我们竟看见小鸟欢唱、柳枝嫩绿、蝴蝶翩飞……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最近,在阅读屋课堂上,梁老师和我们一起看一部叫《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会是讲一群放牛娃的故事吗?我十分好奇!

  原来,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一个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的故事。这个学校什么都不好,而且里面的学生都很调皮、捣蛋,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很粗暴,只要学生不听话就会被禁闭起来,在“牢房”中劳动,老师们把这称为“行动---反应”。有一天,一名叫马修的老师走进了他们的生活,马修先生是一位慈祥,很有耐心的老师。他跟孩子讲话都是蹲着的,与校长的高傲完全不同。他热爱音乐,当知道学校没有音乐课,他便创编了很多歌曲,教孩子们唱,他希望用音乐的方式来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他爱每一个学生,不舍得学生被惩罚。有一次,孩子们犯了错而大声喧哗,被校长听到了,校长刚要把他们禁闭起来,马修便向校长撒谎说,孩子们只是刚回答完问题罢了。这么爱护学生的老师谁不爱呢,很快地,孩子们便喜欢上了马修老师。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很羡慕这些学生,我也好想有一位像马修一样的老师。他用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也唤醒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这部电影中让我最感动的一句话,出自马修口中,这句话是这样的:“该报仇的不是我,而是那些孩子们,孩子们不是有问题,而是没人理解他们。”是啊,如果每个人都像马修老师一样,愿意“蹲”下来和我们讲话,多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那该有多好啊!

  如果你也想认识马修老师,想看看那群“池塘之底”的孩子们,那一定不要错过《放牛班的春天》哦!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激学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终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之后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期望父亲会来接他。之后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之后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以往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黑夜,任然笼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簇拥着的影子多么温柔甜蜜……”

  哈杉,塘底的校长。而塘底学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肮脏——潜伏着人性的丑陋。

  哈杉也是个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开始,马修老师刚来到学校时,一位教师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受伤,当即这位校长的反应是:你知道去诊所有多贵吗?快去敲钟,让大家集合!

  呵,在教师受伤后,他不担心老师的安危,让大家集合,找出元凶。可若找出元凶又如何?惩罚学生吗?可只要惩罚了学生,教师所受的伤就会自动愈合吗?学生们就不会再次“恶作剧”了吗?自然是否定的。

  “你给与别人什么,别人都会还回来的。”无论是善还是恶。显然“犯错—惩罚”这一规矩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还会使学生内心产生阴影,变得黑暗,有报复心。所以从这点看来,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怜之人,在马修老师被开除的时候,马修说你疯了,哈杉说“我累了”。看到这里,很感慨,在故事开始时,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间他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至少说明了他心中还有善良与纯真。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为社会所迫,也许是因为面对那些数不尽的挫折,一腔热血残温褪尽后,他失去所有耐心与信心,发现犯错—惩罚才是最好的办法,最后变成了一个堕落的'疯子。

  在这电影中,只有一个哈杉校长,一个塘底学校,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长和塘底学校吧,很悲哀很无奈。或许他也曾意气风发,热血澎湃,到后来却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热—冷—热,幸运的是马修老师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心,感化了那群顽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终有怀梦的莲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着世间所有的善与恶——招展纯与朴,善与真。即使不可长,但可存,吾心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观看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春风化雨》,都是讲述在一个较为封闭的校园里,一个追求自由民主的教师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规则,为学生带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人性,自由的启蒙,虽然最终带来“春天”的老师离开了,但雨已经淋入了学生的心里,开放的'种子悄悄萌芽。

  老师,这个代表教育的名词被赋予了很多的责任,更多的是追求成绩,名次,并美名其曰“人才”和“未来”。在我的印象中,我十分感恩的老师并不是让我分数提升的,而是让我感受到关怀,影响我思考的。育才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育德才是长久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句口耳相传的古语。人性本是善良的,没有人天生就坏,智力也许会遗传,但品德主要是后天培养。科学的人才影响经济的发展,道德的人才推动思想的进步。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占据着一个人9到15年的时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学生塑造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往往一个孩子的好坏是“被定义”的,从而“被影响”成为一个好孩子或者坏孩子。就比如一个著名的教育实验,教育专家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抽取班级一部分同学列为“有潜力成为优秀的人”,一段时间后回访发现这些学生因为受到了老师格外的关注和鼓励真的变得更加优秀。在影片中,马修对萧老师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颇深:凡事你只看到邪恶的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也许学生的心里有一道门,这道门上还挂了锁,开放的心态,有效的沟通,平等的交流,有爱的心就是最好的钥匙。如果做不到,起码请不要用冷漠再加上一把锁。我们要对自己所做的教育负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星期六下午,我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法国电影,里面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七十多年前,马修到一所学校担任学监,这是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学校里有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少年,有一个残忍霸道的校长,还有不少冷酷无情的老师,而马修努力对他们进行改变的故事。

  在学校里,马修发现了一个对音乐有极大天赋的孩子,他有着惊人般的`嗓音,他叫莫朗奇。马修想改变孩子的命运,从而建立了合唱团。马修看中了莫朗奇的天赋,就让他在合唱团中担任独唱,这让莫朗奇异常高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马修获得了这一群孩子的尊敬与爱戴。看到这里,我为这一群孩子能遇见这么一位好老师而感到幸运,也为马修老师对孩子们无私的爱而感动。

  学校充满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的潜力才会被激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健看老师们怎么去发掘,怎么去教育,充分去发掘孩子的天赋。在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好人,有一颗鲜艳的心,比如说:校长因为受制于学校的制度和学生们的行为影响,变得异常暴躁,常常虐待学生。但在马修的劝解下,他尝试着改变自己,慢慢地暴躁的校长也变得善良起来,有一次被学生的球击中他的头部,但这次他并没有责怪和打骂,而是和他们一起去踢球。

  虽然马修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监,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显赫的身份和地位,更没有创造过什么教育理论,但他因为爱他的学生们,所以他努力地改变他们,因此,他就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像马修一样的老师,他们或许有时会因为我们做错了事而严厉的批评我们,实际上,他们是在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子女一般来严格要求我们,只是希望我们变得更好。

  所以,我们应该多体谅、多理解老师,努力学习、争取不断进步,这样才不算辜负他们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国庆期间,我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儿时的同学,打开一本日记本,回忆起了以前的往事……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个调皮的学生因为恶作剧,刺伤了神父的眼睛,刚来学校做学监的马修知道这件事情后,一开始想把恶作剧的那个孩子拎出来,关到禁闭室去。但在途中,看到校长狠狠地拎着一个孩子的耳朵把他拉到禁闭室里去时,他又于心不忍了,于是决定和学生私下解决这件事。他对这个孩子说:“我可以不说出这件事是你做的,但在神父的眼睛没有好之前,你必须一直当他的护理员,你愿意吗?”孩子立马说道:“我愿意!”看到这里,我觉得这个马修老师真好,如果换成别的.老师,估计早就大发雷霆,还会喊这个学生的家长过来了呢!

  还有一个场景也令我难以忘记:当后来成为指挥家的莫杭治因为辱骂院长而被关禁闭,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学们合唱,每天放学后独自一个人偷偷在教室里练习唱歌时,马修发现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他“开小灶”……

  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了音乐或许可以改变一切,更敬佩马修这样的老师,用他善良而又宽容的胸怀爱护着那些在别人眼里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是他发现了孩子们的优点和潜能,并鼓励孩子们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孩子们才茁壮地成长。

  在我的眼里,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就是像马修一样的老师,在班上孩子们调皮捣蛋犯错的时候,她常常是耐心地询问同学们犯错的原因,并常常用幽默的语言来教导同学,既让同学认识到错误,又不伤害他的自尊。想到这里,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很幸福啊!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在我们的第一节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上,老师别出心裁,用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电影作为内容,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它主要讲述了发生在池塘畔底辅育院的一群孩子们和一位音乐老师的故事。本应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却因为各种不同的生活和教育上的原因,养成了不同的个性。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叛逆,还有一些很胆小,很孤独,但我认为,并不像校长哈善先生所说的,他们就不是好孩子,而是因为一些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抹杀了他们的天性,使孩子们单纯脆弱的心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毁灭了个别孩子的生命!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同样遇到了仁慈善良的麦神父,认真严肃的郎老师,勇敢开明的萧老师,最重要的是一位可敬可爱,对学生永不放弃,鞠躬尽瘁的优秀音乐教师:克列蒙·马修。

  通过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一个教师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可以教授知识,还可以影响孩子各方面人格,性格的塑造,成就美好的人生;相反一个教育方法有问题的老师,同样深深的影响孩子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可怜可悲可叹啊!就像哈善校长,一味奉行“犯错—处罚—关禁闭”的教育方针,结果不仅失去了民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而马修老师,一辈子不图名利,无私奉献,对孩子负责任,饱含着同情心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收获的不仅是桃李满天下,更是精神上无穷无尽的财富!马修老师所说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潸然泪下,那就是“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他对学生们这种永不放弃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现在或将来会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很自豪将来能有机会从事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我会向马修老师学习,用心对待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师生之间这种伟大而深刻的联系,不断完善自己,教好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大概在一年前吧,我就看过这部感人的影片,真的可以说催人泪下,让我挥之不去难以忘怀!这部影片主人公马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学校又组织观看这部影片依然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主人公马修就是凭借着那种对教育的热爱,才会有对孩子的一次次宽容,一次次的耐心,一次次的尊重和理解!

  雨果说过: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主人公马修正是凭借着她的善良,感化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少年”,这些学生也许在别的平凡的.老师眼里都是冥古不化的,是教育不好的,实际上那些学生也真是问题多多的,如果缺乏一颗包容和善良的心还真的是解决不了的!但是我们的马修老师就是一个极其善良的老师,极其具有耐心的老师,极其具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马修老师使用一个敢爱敢恨的老师,面对着我们的“问题学生”,我们的马修老师用了自己的全部的爱,哪怕是第一节上课遇到的下马威,哪怕是自己的乐谱被学生损毁,哪怕是被自己的最喜欢的学生泼了一身的墨水,哪怕是在一天的疲惫后去帮学生去盖被子,哪怕是背着校长让学生去洗一个热水澡,这些已经足够!但我们的马修老师也是一个敢恨的人,面对着恃强凌弱的欺负最弱小的学生的“问题少年”义正言辞的警告,面对着暴力校长的威胁也彻底的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我们的马修老师用自己的爱、理解、尊重、耐心和善良,用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人文关怀,教育和影响了整整一群孩子的人生!

  在教育的世界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马修老师以前也当过老师,我们不得而知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优秀学生,我想一定是有的。但是他来到了这里就是一种恰好,是一种遇见,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群孩子,那么电影开演五分钟就该结束了。

  他对教育实际上并不是很在行,以前的碰壁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就是来到了这里,他遇见了他生命中的“孩子”。他是一个音乐家,也只有这样一个身份才可以改变他们,这恰恰是音乐的真谛,也是教育的真谛。音乐的真谛是什么呢,是爱、平等、自由。一个音乐家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改变了孩子们的前途,也坚定了自己对音乐的执着。

  如同我们的教育,严格也罢,宽容也罢,有时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我们熟知的西点军校以严格著称,正是因为严格才培养出了世界一流的军人。但是哈佛的环境却是非常的宽容自由,也同样培养出了世界顶尖的商界和政界奇才。

  我们的教育有时候不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并不是说老师勤奋刻苦就一定会培养出顶尖的人才和大师,有时候我们更多地是培植一种土壤,在这种土壤里,优秀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而不是被埋没封存。教育不单单是培养出了优秀的学生,更多的时候是让我们遇见了更好的自己,遇见了成长的美丽,能够培养出让我们佩服的学生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马修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在学生失败时说的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在学生对前途感到迷惘的时候伸出的援助之手,还有很多很多……这是我们教育者所需要学习的,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真的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而是当他们迷茫和无助的时候。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今天的教研改了一种新的形式,观看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初次听说还是在一个娱乐节目上,印象中只有那群歌声如天籁般的孩子们,这次借助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欣赏了这部电影。

  在片初是以回忆倒序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群顽劣的孩子各种恶作剧的戏弄老师,同时老师们也在用严厉的方式惩罚者他们,“犯规—惩罚”是校长及老师的口头禅,孩子们的举动就像弹簧一样被压制再反弹。

  终于,主人公马修老师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希望。他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满腹的才华,仅仅是一个落魄的音乐老师,可他的到来就像一汪清泉注入了沙漠,让我们瞬间就发现了这群孩子的优点,他用音乐拯救了这群无人问津孩子。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虽然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但他尽自己所能做着一切。最让我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像马修老师,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让我们坚持着最初的梦想,把爱带给每一个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学校组织大家观看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以后感觉有很多的借鉴意义。电影中的学生都是一些问题学生,而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中也会有个别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就更多了,电影中马修老师的成功和校长的失败给我很多启发。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影片中的马修老师用音乐启发孩子,他不顾院长反对,硬是要将学生组一个合唱团,它发觉这群叛逆的小孩有音乐天份,它要让这群小天使高声欢唱生命之歌。另一位是不屑参加合唱团的男高音同学,但他老是在扫地时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马修老师听见,觉得悦耳动听,于是在一位夫人来参观时安排了一场独唱,获得全场观众的赞赏。这群孩子从一开始不服从马修老师,花招百出的`捉弄他,经常气得马修老师七窍生烟,到最后孩子非常喜欢马修老师,感谢马修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唱出自己的天空。马修老师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自己教育的成功。我相信这些学生通过参加合唱团不仅学会了遵守纪律,增强了自信心,也陶冶了情操,他们的人生可能因此而改变。由此可见,一位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老师也深感责任重大。

  影片中的校长则是一个失败的典型,他凭借自己的判断确定是那个坏学生(不知道名字)偷了学校的钱,在不经过调查的情况下对那个学生又打又骂,并最终把那个学生赶出了学校,后来事实证明是冤枉了那个学生,但却酿成了恶果。那个学生为了报复校长放火烧了学校的宿舍,幸亏同学们都不在里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个学生他的道德品质可能是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坏事都是他干的,我们不能凭自己的经验去看待他的一切。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常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不问青红皂白地责骂学生,不仅不能教育学生,反而会让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动。《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早有耳闻的经典电影,传说中的德育优秀作品,果然名不虚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电影中,合唱团的演出非常成功。正当校长哈珊假借马修的功劳向公爵夫人邀功请赏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蒙丹为了报复哈珊点燃了学校,此时马修与马桑大叔却带着孩子们上山野餐,哈珊愤怒之下解雇了马修,并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与他见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无法阻隔的,孩子们反锁上门,从窗户上扔下一架架写有姓名的纸飞机,送给马修作留念。随着一架架纸飞机盘旋而下,孩子们将手臂伸出窗外,奋力挥动,向马修告别……

  一直等待父母在星期六来接自己的'孤儿佩皮诺,终于等来了马修带他离开这个监狱般的地方。佩皮诺的执著是正确的,他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圆满的结局。马修被解雇的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贝、朗古卢瓦和马桑大叔联合起来揭发了哈珊虐待学生的事实,最终哈珊被辞退,而其他孩子们各奔东西。马修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这份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结局是美好的,心底充溢着暖暖的感动,默默地为马修,为这些孩子们祈祷、祝福,希望他们获得幸福。他们的歌声总是在耳畔久久回荡,震撼着心灵。只要你仔细去聆听,就会发现歌声中充斥着满满的爱……

  看完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指挥家,就是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和无尽的爱,才成就了这名指挥家。就是他这种无私的爱深深的打动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8-30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9-01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12-07

《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11-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2-24

《放牛班的春天》心得体会02-0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荐】11-2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推荐】11-23

【推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23

【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