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观后感>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

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

时间:2022-11-17 15:24:2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通用7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通用7篇)

  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1

  得益于路老师的推荐,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关于家校共育的讲座,听后如醍醐灌顶,自觉受益匪浅。

  杨老师在讲座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制作一份档案、组织一次活动、拍摄一张照片、认识一位忙人和写好一封书信,五个方面为我们道出班主任家校沟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窍门、小绝招。

  制作一份档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个孩子,以及孩子背后的每一个家庭,所以要为每一个孩子制作一份真实的档案。同时让家长觉得老师愿意去关注了解他的孩子,为营造良好家校关系迈出第一步。

  组织一次活动,作为班主任要时常关注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况,及时组织一些温暖的亲子活动,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也使家校沟通变得轻松而充满温情。

  拍摄一张照片,时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来发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孩子在校时的幸福与快乐,也会给家长带来愉悦的感受。一张照片能见证孩子在校时最感人或最真实的`一面,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的是孩子们最为灿烂的片刻,也会让家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为家校沟通铺设好坚实的桥梁。

  认识一位忙人,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对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要去关注,真正做好家校沟通,让家长们体会到我们对他孩子的关注与爱护。去认识好"父亲这个忙人,

  写好一封书信,书信不在于有完美的文笔,而在于情真意切,在于那种默默而温暖的理解与沟通。我们可以动员孩子常和父母写写信,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更好地沟通,从而让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听过杨老师的讲座后,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家校建立和谐关系方面收获不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路上,去和家长们一起努力向前。

  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2

  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合力,在协调两者的关系时,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好这个工作,很是不容易。很多教师一提起家长,就摇头叹息,通常以一句带有情绪色彩的话道出自己的无奈:“现在的家长,无法沟通……”另一方面,家长同样充满无奈:“现在的老师,不说也罢……”似乎家长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诉的委屈。在家校沟通中,我们通常遇到如下问题:

  其一,对家校沟通的错误认识。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与家长沟通就是告诉家长孩子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向家长告状,这种方式虽然能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这当然无法把家长的力量纳入到教育合力中来。而一些家长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家校沟通,认为沟通无非就是问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往往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相处。甚至认为沟通应该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家长不必参和,更不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

  其二,家校沟通形式大于实质。由于家长的兴趣、需求、动机和利益各不相同,家长在与学校进行沟通的`形式、层次也各不相同。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主要集中在表层化的参与层次,通常是学校主宰着这类活动。这一层次的参与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品展、家长联系薄、家长报告等。

  其三,单向灌输取代双向沟通。家校沟通方面,很多学校仍然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双向沟通。家长会、电话联系和约见家长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在这些沟通方式中,学校对家长只是一味的灌输,很少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仍然停留于比较表面化的层面。

  其四,随意性大于针对性。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期初或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召开一两次家长会,多数是在同一时间,面向全体家长进行。其余时间均是为了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随意性较强。种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家长不能从活动中学习到较系统、较稳固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难以形成时间上和效果上的强化。这即使给予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技能和零碎的知识,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体系。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家长个体需求

  其五,学习问题多于成长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家长的主要关注点在学生的学习问题上,而对学生的成长问题关注少了。虽然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比单一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沟通中,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度远比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要高的多,排在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内容末位的往往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其六,家校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过于局限。对于家长而言,虽然乐于与学校沟通,但由于忙于工作,忙起来甚至不能自己亲自接送孩子,很难与老师见面,更抽不出时间与老师保持联系。尽管学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沟通途径,如亲子活动、家教讲座、家长会等形式,但总有一部分家长很难到学校参加。

  面对林林总总的家校沟通问题,家长和教师必须寻找措施来解决。首先,学校与教师密切配合沟通,达成教育标准的共识,建立起一致的,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念;其次,创建宽松和谐的家校关系,提高教育工作质量。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热情帮助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与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成长。

  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3

  在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中,家庭和幼儿园是最重要、最直接的环境。如何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在《专业标准》所列举的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中明确提出“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大部分的新老师来说本身经验不足大部分都是理论化的知识,实际交流中往往是纸上谈兵不知道如何真正沟通。通过翻阅书籍,这本书的前言吸引了我,“幼儿园如何与家庭建立联系?如何提高家园沟通的有效性?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共同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当与家长的观念、傲法出现冲突时,教师有何应对的措施与技巧?”。

  由汪秋萍、陈琪主编的《家园沟通实用技巧》这本书中这是一本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支招可操作性强引人反思切实有利于做好家园工作的书籍。幼儿园教师要同时面对幼儿和家长两个群体,既要懂得幼儿的心理,因材施教,又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育儿共同体”,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如果家园工作缺失,各项工作都将难以推进,幼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本着可读、实用的原则,为贴近读者的心灵,这本书通过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剖析教育的真谛,体现教师与家长之间平等、尊重、朋友般的关系。这本书共各位五个部分,看完第一部分《缔结纽带》,主要是从幼儿园层面介绍如何与家庭建立联系,我们教师作为幼教专业人员,在家园共育中承担主导作用。应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促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书中讲到“家长会”是集结家园共育的力量,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不同,家长的需求不同,家长会中的内容和重点也要有所侧重,小班侧重于保育工作;中班家长最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如何展示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将孩子们的进步呈现给家长则是内容重点;大班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如何引导家长们更好的进行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工作重点。我们要适时地调整家园联系的内容,以便家长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

  之后第一辑又从“家长委员会”、“家长参与”、“家长资源”、“家长学校”、“成长档案”等方面一一分析了这些内容,每篇文章都是由“阅读指引”、“案例及分析”“教育策略”、“延伸与讨论”这几部分组成的,内容生动,便于理解掌握。“阅读指引”是画龙点睛之笔,“案例及分析”描绘一幅幅温馨而熟悉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深受启发,并结合理论,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分析,缜密到位;而“教育策略”会告诉读者如何让家园工作形成合力,共创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延伸与讨论”能让人阅读后拓宽思路,深刻反思。总之,对幼儿的.成长而言,家庭和幼儿园几乎各占了半边天。而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幼儿园,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地开展家园沟通工作,这本书正是一个幼儿教师的好助手,阅读中犹如聆听优秀教师的家园沟通工作感悟和经验分享,让我更加有兴趣耐心研读,为家园合作的发展添砖加瓦。

  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同心协力,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发展。

  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4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需要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沟通是做好家园工作的第一步。

  孩子们从刚入园时的好奇、懵懂,经过一学期的集体生活孩子们慢慢对幼儿园有了更多的认知,孩子的.个体差异逐渐明显。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不一样,个体发展差别很大。有的孩子已经完全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比如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强、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在班级里规则意识强、喜欢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等等。但是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需要提高。我和班里的老师经常讨论班里孩子的情况,发现有几个小朋友需要在行为习惯方面提高。这几个小朋友有共同的问题:规则意识差、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自我为中心等等。我们预约了孩子的家长,主动跟家长约谈。约谈时先请家长说一说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及他们发现的孩子的优点和问题。我们老师也说一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孩子的闪光点以及孩子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且针对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和方法。

  通过谈话沟通,发现这几位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很吃惊,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完全不同。家长也意识到孩子的问题,而且很重视,愿意配合老师做出改变。一个小小沟通谈话,使老师和家长都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和家长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

  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5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6

  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必须与家庭、社会携起手来,构架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网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社会是育人的大环境。

  江小妞的爸爸妈妈希望她性格活泼,热情大方的和同学们相处。在校她很爱运动,操场是她最爱的地方。可以说校园的每个角落她都去玩个遍。虽然是小女生,但并不妨碍她淘气调皮,比如在排队集合的时候,大家一起往前走时,她会一蹦一跳往前走。上课坐累了,她就躺在椅子上,椅子不舒服就躺在地板上。班里多数孩子不喜欢它,常常有人找我告状,说她影响班集体的荣誉。

  然而,江小妞也有另外一面。有一次,她玩东西砸到了隔壁班的一名同学的头。当她看到闻讯赶来的妈妈一边忙着张罗带同学去医院检查、一边掉着眼泪跟同学家长道歉赔不是。小妞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掉了下来,一会儿去拉下妈妈的手,一会儿去帮同学擦下脸,既悔恨交加又手足无措。还有一次,班上组织展示活动,小妞一会儿帮助女同学梳头,一会儿帮助体育对长维持队伍秩序。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江小妞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但父母工作很忙,小妞的日常生活主要由姥姥照顾。爸爸妈妈出于“补偿”考虑,一有时间就带她外出旅游、参观展览或是参加活动,以“大家开心就好”。所以,小妞思维活跃、性格外向,善良有爱心,但不注重生活细节、不太会与他人相处。

  掌握了这些信息,为家校共育提供了针对性。一是帮助父母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收集一些育儿注意、小学生成长特点规律等知识,利用家校联系平台、校讯通等渠道,分享给家长,帮助家长纠正日常教育中的一些误区,并每周与家长进行一次电话联系,共同商讨引导教育的方法。二是帮助学生调整对江小妞的视角。利用家长会、节日活动等时机,及时向全班同学和家长展示小妞的“另一面”,让大家认识一个“全面”的江小妞。三是加强日常培养锻炼。采取代表全班参加体育比赛,当老师小助手、维护活动秩序等办法,启发小妞的自我教育,增强她的自信心。一个学期下来,江小妞再也不是那个不受欢迎的小野马。

  这个例子说明,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些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逐渐形成了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性格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

  总之,教育问题学生必须家校联系,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当然,我在问题学生教育方面经验还不够丰富,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我坚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与时俱进,不断努力,不断尝试,勇于实践,继续做好家校工作,与家长们共同为二十一世纪祖国的腾飞。

  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7

  学校组织观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播放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有幸聆听专家讲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万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单靠学校教育不会成功,还需要家校通力协作。学校的专业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同时也可以给家长切合的指导。通过此次家庭教育公开课,我获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学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需要密切配合,整体做到步调一致。但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格,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别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适合的才是的。

  学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家庭应该是学校的一个延伸,老师把知识交给了孩子,如何运用知识,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确实有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老师一个班级40名左右的学生,老师会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整体的引导教育孩子,但是没有办法如同父母一样一对一的了解指导。同时爱的陪伴也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后才会更了解,了解后才可能会找到最适合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不过分的干预孩子的生活,但是却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适时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多是会去模仿,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则有时候比威逼利诱管用很多。学校的老师不仅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同时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的同家长沟通。我们作为家长,也如同刚入学的学生一样,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听取意见,听取老师们专业的意见,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孩子,并且适应新时代带来的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他们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只能教会他们知识与道德,他们需要自己学会判断和成长,最终成就适合自己独特的人生。

【家校携手同心共育英才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校共育活动总结12-20

家校共育的工作总结03-17

小学班级家校共育活动总结12-20

家校共育活动总结(精选10篇)10-29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01-11

家校共育年度总结11-15

初中家校共育活动总结(精选6篇)10-29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01-14

家长家校共育心得体会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