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读书笔记>母亲读书笔记

母亲读书笔记

时间:2023-07-31 12:59:1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母亲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母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母亲读书笔记

母亲读书笔记1

  今天我在《伊索寓言》里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小偷和他的母亲》,这是一篇对人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故事中说:有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一块写板,拿回家给了母亲。他的母亲不但没有批语,反而还说他能干。第二次,这个小孩偷了一件大衣交给母亲,母亲很高兴。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孩长成了大小伙子,胆子也大了,力气也大了,便去偷更大的东西。最后,他被当场捉住,判了死刑,押到刑场。他的母亲知道了,跟在后面捶胸痛哭。临死之前,小偷要求让他和母亲说句悄悄话。母亲上前把耳朵凑过去,想听听他有什么话说,小偷张开嘴,一口把她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大骂:“你这忤逆不孝之徒,犯了杀头之罪还不够,还要咬你母亲。”儿子说道:“当初我偷写板的时候,如果你打我一顿,我今天怎么会落到杀头的地步?”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受启发:如果小偷的母亲在他第一次偷东西的时候,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并教育他,不要偷东西,他就不会养成偷东西的习惯,更不会被杀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文章告诉我们,家长不仅要管孩子的吃、穿、学习,还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批语,甚至打骂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成材,我们一定要听大人的话,不能怨他们。“小错起初不惩治,必将酿成大错。容忍小的过错就是给自己挖更大的陷阱。”文中的小偷因为犯了小错,没有得到制止,酿成了大错,最终走上死路。

  看完,令我想起了《曾子杀猪》的故事。

母亲读书笔记2

  今天,我在语文第二单元考卷上,看到《母亲的耳朵》这篇感人的文章。这篇文章使冷冰冰的考试增添了一丝温暖。

  本文讲了一个不幸又幸运的小男孩的成长:小男孩自从出生就没有耳朵,因此经常被欺负,他的妈妈看不下去了,毅然将耳朵给了小男孩,自己却永远失去了耳朵。小男孩因为拥有了耳朵,从此人生一帆风顺。

  不管看了多少次,每当我再看时都会感触无限。有一首歌谣每个人都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这首歌歌颂的就是母亲对我们的'爱,我相信对感性的人来说,总是会想起母亲的一举一动、一眸一笑。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在家可谓是”中国的小皇帝“,母亲为我们忙前忙后,洗衣、做饭、做家务,还得照顾我们……只有晚上才能喘口气,而我们总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嫌这嫌那,偶尔的一个吻,也使母亲热泪盈眶。这些年,我们对母亲是不是可以疏远了?

  如果我们是小草,母亲就是泉水——奉献自己;如果我们是雄鹰,母亲就是母鹰——精心呵护;如果我们是小花,母亲就是绿叶——一路陪伴……

  假如你看了这篇文章,内心的一角被触动,那么就现在拿起手机,拨打母亲的电话,大声地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母亲读书笔记3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我读了这个故事,深有感受,同时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

  家长的教养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必须及时纠正,任其发展必然铸成大错。

  我们一定要吸取他的教训,从小就改掉坏习惯,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读书笔记4

  一气读罢胡适的《我的母亲》,我也不禁潸然泪下,深感它对每一个已为人父母的,还是那些即将为人父母的,或是那些将来为人父母的,都将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胡适的母亲和胡适用他们的真爱和真情诠释了这样一个家庭教育的哲理——用真爱换取真情的一生。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事实证明,胡母的慈爱和严厉,实践了她作为家长的责职,也赢得了孩子对她的尊敬,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她肃然起敬,同时我们从中也悟到了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明确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改革教育应从家庭着手”、“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系统工程早已开始全面实施。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光荣的传统,孟母、岳母教育子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教育实实在在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爱而无度,严而无格。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使孩子从小失去了在艰苦环境和挫折中磨练的机会,形成任性、自私、自理能力差等;另外“棍棒教育”、“恨铁不成钢”,过高期望成泡影,使不少家长失去了教育方向,一种“看不见的灾难”,严重的扭曲了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种种迹象表明,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孟母”“岳母”“胡母”的出现,让更多的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教育中得到真爱。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是这样说到他的既是慈母又是严父的母亲的:她每天催我早起、早学,要我学父亲做一个完全的人;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在我犯错时,无论怎样重罚,母亲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母亲很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胡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理念和做人原则堪称先进,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胡适的一生,母亲的人格魅力使胡适成为了一个大度、大气、大智的一代名人,胡母用真爱换得了胡适的真情。在这里,我期待着更多的“胡适现象”的出现,我更期待着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断出现新热点、新气象、新模版,我真切希望“岳母”“胡母”的故事催生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好家长的成长、成熟、成功。

  转眼间,我们离开《我的母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又其是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母亲读书笔记5

  今天抽空读了《轻轻的抱住母亲》这一篇小短文。文中写的是儿子伺候70多岁母亲的故事。

  “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因为刚刚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本已衰老的身体更加的虚弱了。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样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的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么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读到这里,想到自己的母亲也70多岁,身体也有病。而自己回娘家又抱起过妈妈几次?就是连轻轻的拥抱肩头,又有几次啊?我愧疚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淌。

  “上了床的.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的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瘦小。我说:“妈,你想让我抱着吗?”母亲说:“想,你抱住我的时候,我心里就踏实。”顿时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作者的眼睛湿润了,我却更加的愧疚。眼泪更像决堤的洪水,任餐巾纸一张张的擦清楚泪水模糊的双眼。写到这里,眼泪又止不住的流出来。作者毕竟还抱起了病中母亲,我却还从没有过。

  擦着眼泪,默默的在心里告诫自己。以后,再回到娘家,不能仅限于进门只问候母亲。要把年迈的母亲当孩子一样,一定进门就要先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

母亲读书笔记6

  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感人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地学习。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

  现在,我以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今天,我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语文课文《怀念母亲》一课,让我有许多感受。在这里,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

  这篇课文通过会议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生母与祖国母亲,以及对他们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母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我对这句感受颇深:“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我真是可怜作者呀!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在母亲身边的时间不多,对母亲容貌记忆不深,因此只能尽力的怀念,不断地回想。

  因此,我应该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尽自己之力,孝敬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这里,我便怀着那寸草之心,像普天下所有母亲说声:“万事如意,永远健康!”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唱这首歌,可我还不懂,一直都不以为然。但自从我读了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之后,我便全明白了:母亲对我们来说多么重要,失去她是多么痛苦!

  特别是从这几个句子当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季羡林爷爷多母亲的爱:“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现在,我才发现,失去母亲是多么痛苦,那伤痛比撕心裂肺都还严重一百倍,不,是一千倍!再想想我平时,还对妈妈嫌这嫌那的,一不顺我意,我就乱发脾气,比起季羡林爷爷,我真是无地自容!

  在《怀念母亲》一课中,作者还怀念了另一位母亲,那就是祖国母亲。

  祖国母亲是伟大的,她孕育了中国十几亿炎黄子孙,.即使身在异国他乡,许多海外学子都还一直对祖国念念不舍,魂牵梦萦的。虽然我们没有远离祖国,但是,也要深爱着祖国,她就像一个摇篮,把我们渐渐抚养成人。从“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季羡林爷爷对故国的爱也是超乎想象的。

  不管是对生母还是对祖国母亲,我们都要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以及付出同样的爱,且不予回报。因为正是她们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即使不能表达出对祖国和母亲的爱,也要把这份爱深深埋藏在心中,时刻不忘: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母亲和祖国!

母亲读书笔记7

  “母亲”这个词语在我心目中是伟大的,但不能代替“父亲”。可是当我读了梁晓声的《母亲》后我突然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作者的母亲是顽强的、坚持不懈的、永不服输的。

  文中,作者的母亲为了孩子不挨饿以至于出卖一个底层女人的廉价的体力到铁路那里做临时工去翻砂。大家知道翻砂是很累很重的男人做的活,可是作者的母亲却冒着被铁水烫伤或被铸件砸伤压伤的危险去工作怎么凸显不出母爱的伟大呢?母亲为了让孩子们每天吃到鸡蛋,她不顾自己那劳累的身体用自己那双瘦小温暖的双手代替母鸡去孵化那一只只小鸡,当她看到鸡蛋里的小生命在缓缓蠕动时,母亲兴奋地让她的'孩子们看。可作者看到的确是母亲那只手也变成了红色的,是血红色的,血仿佛要从母亲的指缝滴滴下来!是呀,那个生命体会吸血!把母亲全部的心血全都吸走了。还有顶着“洋拉子”爬树、在又小又闷的破房子里工作……

  虽然母亲经济平困,但她的尊严却丝毫不比任何人差。在最贫苦的时候孩子摘来的食物被别人抢走。当母亲了解此事的原委后她却丝毫不生气,并教导孩子有好事情要与别人分享,这样不但他人快乐了,而且自己也会快乐。

  就是这样善良劳苦的母亲,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操劳。待她老时眼睛都因从前在若光下缝补而模糊不清。在古惑之年被烫伤还未痊愈的母亲还不忘赶去孩子家帮孩子忙。

  母亲就是这样,比任何人都伟大。

  世上母亲千千万,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愿孩子健康、聪慧、善良、真诚;世上母亲万万千,但她们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施不图报,无偿付出。母亲的全部含义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奉献。即使儿女再孝顺,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我们给母亲的仅仅是一把土,而她给我们的却是一座山。我们给母亲的只是一条小河,而她给我们的却是汪洋大海。

  母亲是一本无字的书,她教给我们无限的慈爱,也教给我们如何去奉献爱;母亲是一首无声的歌,她默默地劳作,谱写出一曲曲美妙的乐章,播撒着人生的真谛。母亲滋养着人间真善美,洗涮着世上假丑恶。母亲是一团不熄的火,她将自己燃烧,把世界照亮。失去母爱,天地将一片黑暗。

  让我们牢记母亲的深沉与博大,无私与温暖。

  真想把自己化作一团火,温暖母亲的心;真想把自己变成一座山,将母亲的重负托起;真想把自己变成一泓清泉,洗去母亲的倦容,擦亮她明亮的双眼;真想将自己铸成一块钢,为母亲架起通向希望的桥梁,好让母亲跨越苦海,走向光明。

母亲读书笔记8

  书中的革命者为了信仰,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奋不顾身。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亲的儿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们有着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农民宣传革命知识,剖析他们受苦受累而没有得到回报的原因,他们不惧资产阶级及其他们的走狗们,把坐牢当作工作之余的休息,出狱后依旧投身革命事业。这是多么让人敬重!这不仅让我想到了我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同样的故事也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发生过,那些革命的烈士,将长眠在共和国的怀抱之中。

  这里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时期,信仰高于一切,有着执著信仰的人会为它而抛弃生命。那些舍生取义的事迹一直被人们坐传倡,慢慢的好像已经成为了传说,我曾经怀疑,所谓乱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现代社会,还会不会又为了信仰而献身的人,还有没有那份勇气,坦然地面对死亡,正气浩然。在那时,信仰是人们前进的动力,这不仅让我思索,伟人为了信仰而不断奋斗终究成为了伟人,而在当代,如何确立自己的信仰呢?我小时候想当五星上将,现在想来却也可笑,一没有军事才能,二没有军事胆识,三没有军事机遇,谈何成为将军?小时候想当将军想必那是战争片子看多了,盲目崇拜上面的将军罢了。

  说实话,从那时起就有点迷茫,在各方面的呼吁下努力学习,却终究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理想,总是过一天算一天,完成当前的任务就算了事。我也常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总是安慰自己,总之以后能报效祖国,名垂青史就是了,这就算我笼统的人生理想吧!

  在前面我提到,由于害怕写得太庸俗,所以不打算写母爱的内容,可是当我写到这儿才发现,这本书中未提一个“爱”,却无处不洋溢着母亲对帕沙卡的爱。从母亲对帕沙卡反常举动的担心,到得知他从事失业后的提心吊胆;对儿子的支持,到以儿子为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业,一个母亲年迈而执著的爱心,又对儿子的爱上升到了对全世界为真理而奋斗的无产革命者的爱,这是历史的跨越。

母亲读书笔记9

  我爱好阅读文学作品,不久前我在一位朋友的家里看到一本新出版的《母亲的心》,精美的封面和金色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于是,我不管那位朋友是否正在阅读,硬是把这本书借了回去。

  捧读这本书,起初我还想逐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清冽峻美的俄罗斯风光所投入,更为一颗无私无畏、果敢坚强的母亲的心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这也许就是所说的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吧!这个形被译者通情达意的词藻融入了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万千气象中;这个声被译者用轻灵洒脱的文弹奏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曲中。我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这本书,觉得自己的赞美难以表过这本书内容之美好、意义之深远于万一。

  所以,只得就此打住,请读者们自己去体会吧!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来欣赏这本书,得到更多的收获。

母亲读书笔记10

  【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以及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

  【写作特点】

  (一)文章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平实朴质的语言与丰富的思想内涵相融,平实中见真情,读来亲切,令人动情。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二)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却能随着记叙内容的丰富,使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感情愈来愈浓烈,使人物形象与人物的情感循序升华,高潮处结尾。平中有阔,平中有境,平中有思。

  【感人佳句】

  1、“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街上是那么

  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让人产生共鸣,深深体验到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2、“她一生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从中读到的分明是一个游子的丧母之痛,感受到的是撕心裂肺的哀凉。

  3、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

  【读后感言】

  《我的母亲》是一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老舍“絮叨”起母亲的`家长里短,是不吝笔墨的,他那么细微地描写,只为传达一个朴素的道理:“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深刻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来得更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心痛!心痛!”

  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与“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投下的轨道而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们作为子女的,应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的付出,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一切。即便身在远方,也要常回家看看,毕竟那是你永远的根。不要让老人操心,也不要让老人孤独。

母亲读书笔记11

  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给我们爱和关怀;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是母亲帮我们解决;从嗷嗷待哺到学会走路,都是母亲一手教的。母亲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不是吗?如果没有了母亲就等于是一个灵魂不全的人,小时候和母亲在草地玩耍的画面,都将成为永久的回忆。母亲为了自我的孩子,能够牺牲一切抛弃一切,母亲也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以往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一心求佛,佛祖告诉他:“你看见的.第一个光脚为你开门的人将是你的圣人。”青年便挨家挨户的敲门,可令他大吃一惊的是,第一个赤脚为他开门的人竟是他的母亲!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可是我们往往看不到这种付出!

  祖国母亲把自我的血液变成滚滚河水,把自我的肌肉变成一块块农田,把自我的眼睛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树木。而人们呢?却在肆无忌惮的乱砍乱伐,把污水排入清澈的河水中。祖国母亲为人类付出了一切,可是人们有为他做过什么呢?

  等人们失去一件东西时才后悔莫及,但拥有他的时候却不珍惜,祖国母亲和亲生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也要知恩图报才行!

  动物等父母老了也会照顾他们,更何况是我们人呢?我们要感恩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用行动来回报他们!

母亲读书笔记12

  终于放暑假了,心里无比开心。突然想起了我订的书《新语文读本》回来好久了都没有看,现在有时间了,拿起一本翻看起来。

  读着读着,老舍写的《我的母亲》吸引了我。文中写道:“我”的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我”是老来子,父亲在“我”一岁半时就去世了,母亲很辛苦的把我们养大,还要照顾父亲的寡姐。八国联军进城时,母亲在刺刀下,在饥荒中,保护着儿女;送别三姐,母亲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除夕送我去上班——“去吧,小子!”……母亲如此的爱“我”,而“我”却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甚至母亲去世后一年去我才知晓。说不尽的心痛!心痛!

  读完这篇文章,眼睛不免有些湿润,这位母亲真的很辛苦,为了孩子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到了晚上,她也和三女儿一起缝补衣服,直到半夜。即使这么忙,她还是把屋子收拾得清清爽爽,花也会得到应有的照顾。这位母亲经常受大姑子的气,但母亲却不计较这些。母亲太爱孩子们了,即使自己再辛苦,也不嫌累,总是为孩子们付出。这位母亲是这样,全天下的母亲不都是这样吗?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也是这样,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头上的白头发也多了起来,我知道,这是为我操劳的。

  母亲这么爱我们,所以我们也要体谅一下母亲,给她倒杯茶,拿双拖鞋,母亲都会感到很欣慰。快行动起来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后悔。

母亲读书笔记13

  《母亲》这部小说中的第一个高潮是一次工人和市民的游行。在这一章节中,作者通过各个侧面的描写,表现不同人物各异的思想性格;其中革命战士不畏暴力、敢于斗争的精神尤其令人感动。

  巴维尔举着红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他们唱着《马赛曲》,高呼着口号,边走边向人们宣传。周围有人在诅咒他们,有人冷眼旁观,也有人加入游行的行列。

  在通往广场的路上,宪兵封住了道路,带着闪光的刺刀,不少人犹豫、退却了,而坚定的革命战士仍在勇敢的前进,鼓舞他们的是对真理的信仰。

  到了刺刀跟前,巴维尔仍紧紧地握着旗杆,对眼前的一切毫无畏惧,宪兵扑了上来……

  在这部分中,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同时运用景物加以衬托,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不同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革命战士的动作、语言,体现出他们的无畏、沉着,以及对同志的关心。读到这部分时,让人感到沉重的压抑和深深的震动。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小偷和她的母亲》。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小偷被判死刑后,再三恳求要见自己的母亲,要和母亲说一句悄悄话。他的母亲后来去看了自己的儿子,令我意想不到是,小偷竟然狠心的'要去了母亲的一只耳朵,母亲痛苦的说:“你这个不孝之子,当初把你养大,你不仅不报恩还在临死之前咬我,你就这样来报答我?”“我小时候偷东西时,你不仅不阻止我,还再三纵容我,使我一步步深陷其中,我现在成了这样全是你害的!”小偷的母亲听了,顿时无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很重要,对小孩子要严格要求,绝不能姑息,小过不惩罚,必然导致大错特错。父母的话我们不能左耳进右耳出!最终受害的必然是自己!

母亲读书笔记14

  这是一篇由季羡林老爷爷写的文章,回顾他老人家,几十年前的时光,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想念母亲的事。

  季羡林老爷爷在六岁时就离开生母,去城里住。中间只回过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他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母亲弃养,只活了40多岁。季羡林老爷爷当时很痛苦。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他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之后他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镇上不明白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仅有短短几个月,不明白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季羡林老爷爷在他的日记上写到: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明白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一样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日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我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我此刻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季羡林老爷爷还写了一篇散文,名字叫《寻梦》。开头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明白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最终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季羡林老爷爷在国外不仅仅不忘记自我的母亲,连自我的祖国母亲,也从未忘记。异常是那句:一想到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个影都没有。这句话实在是太经典了,极其形象的表现出季羡林老爷爷想母亲的那种心境。

  对,我们的一生就是要两个母亲,生母和祖国母亲,相比较必须不相上下。

母亲读书笔记15

  书名:拾荒的母亲

  作者:张海生、李为

  简介:

  阿东和阿南两兄弟是单亲家庭的小孩,全家三人,靠着母亲拾荒来维持生活。家庭的贫困、同学的嘲笑,使阿东和阿南不敢承认自己拾荒的母亲,但却因为母亲的坚强、自食其力,建立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兄弟两人不但自愿的帮助母亲,更加的用功读书,成就了母亲的遗愿,成为两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母亲很烦、很啰唆,但其实母亲都是为了我们着想。本来我也很不喜欢母亲的唠叨,总是认为自己一个人能过的.很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我们现在就必须好好把握时间,对父母亲好一点,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了(父母亲)才来后悔,那可就已经来不及啰!

  这本书的情节非常感人,常使我看到一半,都会不禁留下眼泪,尤其是他们的母亲临终前的那个时刻,我想,看过这本书的人可能都会止不住泪水吧!

  看完这一本书,让我学会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一样。这是本不错的书,若有时间,不妨借来看看!

【母亲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02-04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15篇02-04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15篇)03-09

怀念母亲读书笔记(合集15篇)03-09

读书笔记03-02

经典读书笔记02-16

母亲节母亲的优秀感言03-22

名著的读书笔记01-10

《青鸟》的读书笔记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