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书笔记>《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

时间:2023-03-07 08:13:3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1

  《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李笑来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心智力量是把抽象的目标赋予实际的意义,才能有更多的动力,策略加重复。

  为何学生老问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或者做一些事情有没有用处呢?因为他们觉得时间投入成本太大,需要确定付诸时间精力后是否能有收获,可以理解,可一旦掂量太久,意志力便会一直消耗,最后即使做出了选择,那么后期的执行力便会打折扣。

  李笑来说,有时候纯粹地去做一件事情,比前瞻后顾更能感受其中的`乐趣。《东吴相对论》中有一期是讲:“出格的李叔福”,李叔福是成功的,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决定了便做,也就是无惧过程的各种困难。有时候保持一种“钝感力”,无论事业或生活,都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不断验证了这个观点。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2

  昨天在社群里有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朋友》音频资料,我听完觉得有些做法还是值得自己去执行和思考的,趁着周末我在网上找了《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的文字版,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过了一遍,同时业简单记录了一些阅读心得。

  1、发现问题

  雷军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样的一句话不仅适用于军事战场、企业管理之中,同样也可以运用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

  书中列举了我们中间的绝大部分的人都经历过或者未来会经历“勤奋而又懒惰”的困境。而这种经历表面上看像是个人的“时间恐慌”让他们产生压力,背后却人们勤奋找捷径而懒惰的执行。

  面临大城市那高不可攀的房价、逢年过节家族乡邻间的互相攀比、朋友间愈发充满金钱气息的关系......当初的理想与眼前的现实差之千里,让我开始产生恐慌,然后我们开始变得追求速成了。

  财富,我们学习如何快速实现财务自由;

  身体,我们寻找什么减肥药能让自己快速变魔鬼身材;

  课程,我们在搜索帮你快速翻身的成功学教程;

  沟通,我们学习怎么利用话术将对方拿下;

  ......

  我们“勤奋”的去搜索着各种能比别人快的方法,试图能让自己超出别人,但是却忘记了最基本的春耕秋收、等价交换的道理,试图跨越播种阶段直接收获果实的阶段,期待着守株待兔、一劳永逸般的好事降临于自身。

  2、分析问题

  现今社会充斥着各种浮躁,亦使得多数没有经验和方法、没有积累和资源的年轻人变得躁动不安。当我们想速成的时候也就难以用逻辑去思考,就火急火燎的随大流把别人的目标当自己的`目标。

  如此一来,我们就掉进了陷进:我们却忽略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所在,别人的目标对于他而言是现实的,但是对我确实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所谓的理想或者欲望罢了。

  一段时间后这种欲望会让我们开始对现状不满,我们急于摆脱现状却又无法做到知行合一。

  所以,我们罗列出自身“我有的”及“我要的”,分析清楚“我要的”中,哪些是可以用“我有的”来交换的,哪些是目前“我有的”不具备的,那就脚踏实地的去储备。

  3、解决问题

  立即行动,是解决拖延的最好良药!拖延的本质原因是来自恐惧(包括自身和外部):一是怕自己做不好有风险,二是怕来自外界的评价。

  其实,只要做事就一定有困难和问题,这个是生活常态。外界善意有建设性的批评是我是努力改善提高的方向。

  所以,当你得出战略分析的结果后,从现在开始就不由分说的去制定执行小目标吧!

  任务三要素:黄金圈法则(what-why-how)了解目标任务的内容、执行的原因、做事的步骤方法。

  how-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what)入手,不停地进行细分、不断拆解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量化并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以管理者身份去工作和执行小任务。先从策略方面去布局工作步骤,再从战术方向给自己分配具体的任务指标。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时区分熟悉的地方与陌生的地方,对于陌生的地方有可能是瓶颈需要做预防措施。最后有一个不怕犯错的平常心态去执行,在执行过程逐步完善和重构。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3

  关于时间

  1.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它不管你是谁,它只管自顾个地流逝,我们必须想清楚,看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2.当脑子里闪出类似:“要是我现在还年轻就好了,要是我当初不贪玩,少去蹦极和打王者荣耀吃鸡就好了”的念头的时候,要马上提醒自己说:“停,这个念头最没用了,最愚蠢,且最耽误事了”

  要想知道类似的念头是多么可笑,不妨听听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

  可是,我们已经浪费了那么多时间,现在竟然还在浪费时间!!

  3.很多人不懂得等待的必要性,最终的结局是:同样也等了,因为不等也得等,时间才不管你究竟是谁,但等来的结果却是另外一个,反正不是通过耐心等待应该获得的哪一个。

  关于思考

  1.作为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可能遇到最震撼的精力莫过于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2.思考虽然不费力气,但实在是太麻烦了,为了避免麻烦而把思考推给别人是一种常见的解脱手段,由此,太多数人身上出现了大量“迷信权威”的现象

  独立思考的一把钥匙是这样的: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进一步要明白: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了正确,而非正确属于权威,最后要清楚: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他俩什么时候都不是一回事

  3.很多人坚持拒绝思考,然后用天底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哲学家罗素感慨道:“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然后戏谑到:“实际上,他们确实死的很快”

  关于学习

  1.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2.观察和阅读是扩充有限自我经验的最好手段,平时多琢磨一下“他们为什么那样做?他们为什么那样想?他们为什么那样看?”避免用傻缺,傻X来评价那些与我们想法,做法,看法不一样的人。

  3.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只有经历积累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有可能突飞猛进。

  而很多人追求速成的根源就是:一方面自己的欲望在无限增加,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又是那么多,另一方面是对自我的满意度不断下降,面对时间不够用的逼迫,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

  但如果做什么事情都很简单,很容易,那你凭什么会认为这件事情会落在你的头上呢?你凭什么认为你有机会呢?

  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4.放弃:“要是我早点学习,以前要是认真学习就好了”类似的想法,因为这是最蠢的想法。

  以前我没有认真学习,可是我们现在竟然还不开始认真学习!!!

  5.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关于计划

  1.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一个人在梳理流程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其中细节,考虑各种事情的突发情况和应对方案。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也要尝试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甚至数遍,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对突发实况才能够更从容地应对。

  2.定计划和目标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下子定下“100分”的目标,因为一开始你还是充满信心地去行动,但慢慢得你会被无法达到目标的挫败感折磨到崩溃。

  3.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倒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假设。

  关于行动

  1.以后不管什么任务,永远不要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2.事情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常常面临的尴尬局面是:如果不开始行动,我们根本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之后,才能够做成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行动中,如果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的,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意味着决策者的无比理智。

  3.别人是不是一个成功的人,是不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本质上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者不努力,就我们就应该放弃努力。

  4.很多人在看到别人成功了之后,心中就会想:那只是我没去做而已,我要去做了,就轮不着你了,而且我要做了肯定做的比你的还要好,所以自以为还是比对方强,获取这种虚伪的成就感,而这些人往往在行动的时候根本,也压根坚持不过三秒。

  5.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我有什么意义?如果有,那就立马去做。努力去做,坚持去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时间管理

  1.合理的时间规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放到困难的.部分的处理上,而不是用几乎全部的时间处理简单的部分,然后忽视,逃避,漠视困难的部分。

  简单的事情流程化,让它化为习惯,不用思考就能做,复杂的事情概念化,把核心问题找到并定义,然后思考着去寻找解决方案。

  2.任何人都不可能100%的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有效率,因为这就像一个始终用100%的功率运转的机器一样,由于损耗太大而提前报废。

  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跟车的油耗不同一样,不要拿别人的时间规划表强行用在自己身上。

  3.所以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留有空间,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会有意外事件发生,一方面我们必须使用适当的方法休息,放松和回复精力,有压力,有休息,才有稳健的成长,而不是在某一方面拉到极致。

  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须选择,而这也会让你清楚一个简单的事实:选择意味着放弃,但你总要做出选择,你不可能想要一个好的结果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4.在一个所有人都匆匆忙忙,都在追求速成的世界里,想要放慢节奏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关于成果

  1.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是简单的,甚至简单到令大多数人不由自主地忽视的地步,很多人都听过水滴石穿的道理,但是谁真正去试过?你去试一试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几块石头经得起日积月累不间断地滴,早晚会被滴穿。

  2.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来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来了,

  而灵感的出现,也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是长时间积累后的果实。

  3.一定要想清楚并牢牢记住:“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他现实可行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投入更多的时间,比更多再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

  4.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才不肯积累,不愿积累,甚至不屑积累。

  5.相信我,哪怕养成任何一个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和坚持,但貌似痛苦挣扎的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将变得其乐无穷

  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在那里,无论雾有多大,我们总是可以看到那些“花”,因为距离足够近了。

  关于生活

  1.生活本身就不完美,谁的生活不是磕磕绊绊?谁在死去的时候没有一丝遗憾?现实如此,只能接受

  百分百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要醒悟---没有其他办法,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如此。

  2.当好运气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非常开心,而当坏运气降临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也应该平静接受,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继续生活,当然也要继续面对我们不能控制的事物。

  3.不要花心思和时间去想办法让别人承认自己比他们强,因为这几乎是没办法做到的,而且你要清楚,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很多。

  4.嘲弄别人“弱”往往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而真的“强”是不需要证明的,需要证明的“强”其实是清楚自己的“弱”想通过嘲弄他人而获得“强”的感觉。

  大多数人是以“泼冷水”为乐的,因为这是最简单的获取优越感的方式。

  5.把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换成“特点”

  一个方面上的看似是很差劲的“缺点”,在另一方面可能却是难得的“优点”,所以什么才算是优点,什么才算是缺点,是无法准确来定义的。

  6.自卑原本只是正常的感受,不过是被定义成了负面的而已,该自卑时候就要自卑,这才是正常的,如果谁在所有该自卑的时候竟然从不自卑,那他就真正扭曲了自己,而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因为自卑在优秀人的身上就是成长的动力。

  7.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是:一是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二是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三是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关于人脉

  1.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但他们的所谓的“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交换关系”

  (嗯,对,就像这种交换。。)

  2.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有“心”

  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道路。

  3.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哪怕只是在某一个方面。

  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4.在思考中,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思考“我有什么”“我能带给对方什么”。因为后者会在转瞬间让你“脚踏实地”

  关于交流

  1.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沟通障碍”本质上几乎都是由于沟通双方无法让对方理解与他们经验相悖论的知识和信息造成的

  一根香烟,在你的理解中是危害品,一级致癌商品,而在吸烟的人眼中看来,烟就是他们解决无聊,焦虑,空虚最好的工具,也就是你理解香烟和他理解的香烟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你凭什么认为你能够说服他让他戒烟?

  2.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和“预期”。

  回顾就是设计反馈机制:在倾听中回想对方刚刚说了什么,然后交流过程中重复确认一下对方刚刚所讲的内容,表达出自己对对方说的话的重视和认可。

  预期就是猜想对方下一步将要说什么,然后对他将要说的话进行恰当而舒适的反应和引述,让对方进入舒适的“倾诉”状态,也帮助对方听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和信息。

  3.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其本质就是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明确清楚自己想要赢取些什么,自己的信息和内容能够对方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和利益,而不是单纯地炫耀获取优越感。

  如果我们发现在任何讨论中发现参与者里面有“自以为是”者存在,那最好的选择只有一个----退出讨论,因为只要它们存在,讨论就不再是讨论,也不会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更不要自以为是到自己有能力,时间,精力可以教会他们“想明白”的本领,因为我们没义务,更重要的是估计也没能力去改变他,正如没有人能帮得上你一样,估计你也帮不上别人,别痴人说梦了。

  4.话说出来没人听形象证明了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话说了,别人却“听而不闻”甚至是意外的反应,就是说明了自己积累的还不够,积累得不够就继续攒就好了。

  愿意听你讲话的人往往都是认可你的人,而那些搭理都不想搭理你的人,排除那些妄人之外,往往你在他的心目中一点地位都没有,就像攒人品一样,慢慢攒,攒的多了,自然人家就尊敬你了。

  5.你想要别人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写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于成功

  1.对于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2.有些时候,“成功者”所说的的经验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那些经验很有可能是错误的,而这一点“成功者”自己可能也不了解,一件事的成功与否不是一件事情一个因素可以概括和总结的,况且有些因素可能是我们怎么想也想象不到的。

  有一句话值得牢记: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挺傻的。

  3.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比较的产物,归根到底就是四个字---高人一等,也就是我们河南话:“比你牛逼”,不能做到比谁都牛,但最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再退一步,也起码比大部分人或者很多人更“牛”容貌再好一点,能力再强一点,积蓄再多一点,权利再大一点,地位再高一点,人脉再广一点......

  欲望是无限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客人们“想要拥有未曾拥有过的物质或者资源”的强烈愿望,从未减少过哪怕一点点。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4

  第一次听说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是在20xx年9月份,开通了他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课程,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乍一看这个名字会觉得它讲的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说句实话,我对这类时间管理的书不是很感兴趣,第一再好的方法少了做的这一环都是苍白无力的,第二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都是无效的、老生常谈。今年真正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与时间有关,却不是单单只讲时间管理,如果用一句贴切的话来说:它讲的是思维模式,升级的是我们的大脑操作系统。

  通读完整本书,我开始思考我整个读书过程的变化。26岁之前读书,真的只是读书,会选择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情感类、心灵成长类的书籍去读,首先这些书没有经过筛选和甄别,也许存在很多误导性的观念;其次读完就是读完了,没有去辩证性思考这本书带给自己什么样的体验和思考,哪些观念是真正值得推敲的,哪些观念是误导性的,更别说读完之后再总结性的回头反思。这样的读书方法收效甚微,很容易误导自己的.思维。

  现在再读书会很慎重,那些没有经过甄别和筛选的书不急于去读,真的对哪类书籍感兴趣会仔细研究之后,再选择好书去仔细研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也讲到了这样的观念,同时也根据作者自己的实际感悟提炼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原则思维方式,我们常常被一些看似玄玄乎乎的事物所迷惑、吸引、盲从,但真正朴素的道理才能去执行坚守,坚守到质变,就是巨大的改变。那些看似高深的观念并不一定正确,就算正确也不一定易于执行,无法执行的道理,就像漂亮的海市蜃楼,除了观赏没有实用价值。

  整本书里有大量的这种朴素的观念,大部分是经过作者亲身验证的,读完一遍在某种程度上会打通我们的一些思维,再配合上长期的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人认为读完此书对人的心态也是有所助益的,随着年龄渐长,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是不一样的,没有通适的法则,无需过度依赖外界的评价和别人进行比较,若真要比较那就和自己比较,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所进步,在思维上在生活能力上在感情处理上在工作处理上等,也同样需要明白努力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那又怎么样呢?人走一遭,去体验去经历去做去修行,便是圆满,对“知足常乐”这句话我是有保留意见的,整体方向上我们应该有个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但在对待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应该投入100%的热情认真,特别是那些对你非常有意义重要的事情。不要把知足常乐作为糊弄自己,糊弄人生的借口。

  整本书通俗易懂,观念朴素不华丽,但是在动不动就要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华丽化的当代,很值得一读,读完再细细对照自己,会发现很多自己可以改进做的更好的地方,相信这本书我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5

  这是寒假在家看的最后一本书,写读书笔记的工作遗留到了学校来完成,但是还好没这么就拖延下去了。我现在想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来让我能够坚持写文章,那就是我想到了可以把写文章当作思考的过程,我自己本身喜欢一个人思考,所以这个理由应该能够让我坚持下去。其实每年开年的时候,自己各个方面的计划还有很大的动力能够坚持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计划慢慢的就消失了。要做到严格的自律真的很难。

  李笑来最初还是从罗辑思维那里知道的,后来从一些地方知道他当年炒比特币赚了很多钱,这就是之前对李笑来的印象。读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把简单的道理,平常人不说的话直白的说出来了。说出了大部分人都有的毛病,让看了这本书的人真的觉得自己并不孤独,你有的毛病,大家都有。这是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

  懒惰:

  这本书首先谈到了懒惰,一些学生自己不会动手找问题的答案,而是张口就问。这个也是挺普遍的现象,就好像现在流行的伸手党,什么事情都向别人直接求助,自己懒得动手。这种行为其实也是懒惰引起的,如果自己动手去寻找,这个过程中其实可以找到很多与之相关的东西,收获到更多的东西,而且记忆也更加深刻。

  现在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懒于思考,表现为平时对一些事情表现得漠视。如果对平时的事情多上心,去探究一下还是有很多乐趣的。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如果不控制自己的大脑,任由他自由发挥,那么精力就不集中,三心二意。

  我们能够控制我们自己的大脑,这就是我们与动物的差别,也是我们能够从低等动物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不再让自己成为自己大脑的奴隶,而是选择翻身做主人。

  我们要成为自己大脑的主人,控制自己的大脑,怎么判断你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大脑?

  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完全摆脱了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大脑的真正主人

  心智的力量:

  心智:各种思维能力的总和。

  对一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然后就会有不同的行为。对一些存在疑问的事情先动手做,不要考虑那么多。先动手做了自然就会知道是不是正确的。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珍惜了时间,然后就是坚持不懈。我一直以来觉得自己的优良传统是特别能坚持,其实想想也还不是特别能坚持,还是不够狠。但是和自己作斗争确实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懒散的意志很容易就击垮了自己的理智。让我想到了《小狗钱钱》里面说到要把自己的愿望列出来,每天都读几篇,并且想象自己实现愿望的画面。这样的做法应该还是很有效,因为这种做法可以让自己实现愿望的欲望增强,能够时刻激励自己,不松懈,战胜懒散的一面。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前两年我还纠结于对专业不感兴趣,这种想法还真的挺幼稚的.。就像书里面说的就是为懒惰找借口。做事情应该还是先做好再谈兴趣。

  对痛苦的论述

  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能运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时候,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像比我们更加痛苦的人,我们自己的痛苦就得到转移,方法就是把其他人的悲惨遭遇多读读。自己的事情都是小题问了。

  大脑具有一个自我保护功能就是遗忘痛苦以前发生的,让我们痛苦的事情,在这之后要么回想不起来了,要么觉得不过如此,并没有什么。

  一个人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这个人会很轻易的原谅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做一些看起来让我们痛苦的事情时,可以朝好的方面想,把这件事想象成快乐的事情就没有那么难了。

  推迟满足感:

  人是有很多欲望的,承认“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是自己的天性就好办了。因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管理自己:

  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

  当我们决心改变时,懒惰便会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起作用,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

  管理自己的方法是记录自己每日做的事情,并在后面加上完成的时间。这种方式可以培养自己的时间意识。这种方法和小狗钱钱里面的成功日记有类似的地方,那个是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他说最好用纸和笔记录,这种方式我觉得还是有点过时了,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智能手机还没那么成熟,现在那些记录的工具,比如印象笔记非常方便了。适合每日的记录。

  养成了记录自己每日做的事情的习惯过后,接下来就是每天开始的时候安排自己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并把这些事情定一个完成的先后顺序。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

  耐心培养记忆力:

  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好记心不如烂笔头

  那些引经据典的人在私下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不是看一遍就记得住的。这里作者提到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个能够随时引用典故的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就是因为他父亲有一个很厚的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这些典故,标注了能够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过等信息。

  小心所谓的成功学:

  成功学书籍讲的是好像人人都能能够按照书里面的方法获得成功,成功好像是可以复制的。

  其实永远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成功,就像正态分布,处于中心的是极小数,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间的位置。所以不是说我们好像永远不能成功,不要努力了,而是要努力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真实世界是只有1%的人在资源上是极端贫困的,也只有1%的人在资源上极端富有,大部分人属于中等水平

  成功学书籍很大的问题就是存在逻辑混乱,或者以偏概全

  成功学书籍之所以能够做到引人入胜,是因为书中总是随处可见生动而又具体的所谓的案例。这种说理方法,估计源自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哈佛商学院首创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成功学反复强调努力和奋斗,其实努力奋斗都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不管出生在什么家庭都需要努力奋斗。

  弗兰克.奈特: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生,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接受自己与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一。

  成功者的讲述其实不是全部托盘而出的,有很多私下的东西本没有真正分享出来,而这些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所以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关于做事效率:

  记住,你不可能百分之一百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百分之一百有效率。

  做时间预算一定要留有空间。因为有可能会有意外事情发生,还有就是还需要休息、放松,这样才能恢复良好的状态去做很多事情。

  正确的做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做事,做事情需要提前规划。

  按照黄金分割定律,如果一天你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个小时,并且你确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你就这样规划吧,大概用6.18个小时工作学习,而用剩下3.82个小时去享受欢乐。

  为什么效率很差?大部分是其实是只做简单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困难的工作。

  任何的一个任务,都可以划分为相对简单的部分与相对困难的部分。

  合理的时间安排是:简单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放在处理困难的部分上

  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事实际上更可能只不过是因为某件事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

  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因为,如果你是出色的,不需要你去证明你是出色的,别人自然会看到。如果你是平庸的,不需要你去证明你是平庸的,别人同样会看到。如果你是出色的,却仍然要刻意证明,可能会招致没必要的麻烦,比如会引来小人的嫉妒。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对李笑来来说,外人看来好像的随机应变能力很强,他自己说这其实是他准备了太多东西。他两个小时的课,会准备四个小时的东西。他在讲课和演讲前都十分恐惧,十几年了依然如此,只不过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恐惧。他之所以能够应对演讲的恐惧,就是相信他父亲的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他知道很多人都害怕当众演讲。

  灵感就是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平时积累越多,在关键时刻,这些东西就可能突然串联起来,出现灵感。

  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中去。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6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不会因为你的挽留而停留半刻。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管理时间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也曾尝试过许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但执行期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以失败告终。最近,有幸拜读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对于时间管理又有了新的理解。

  1、时间无法管理

  我们为什么总是时间不够,总是抱怨“为什么没有时间了”。你我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每天我们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打开电脑准备做事,突然手机响了,然后拿起来看,接着就刷起微博、朋友圈,然后再倒一杯水喝。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琐事在消磨我们的时间,直到deadline到来,我们才发现没时间了,匆匆忙忙地去做事情。而这种突如其来的紧迫感,又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焦虑和痛苦,我们不断地懊悔为什么自己没能管理好时间呢?

  时间到底可不可以管理呢?本书作者的主张是时间是无法管理的,所谓“管理时间”亦或“时间管理”都是虚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间不会服从任何人管理,它只会自顾自地流逝。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只有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做时间的主人。

  2、做大脑的主人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与其说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不如说是教导我们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作者强调我们必须开启心智,想明白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呢?第一点就是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作者指出人的大脑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我们应该成为大脑的主人,而不应该成为大脑的奴隶,不应该让自己跟着感觉走。为此,作者提出了心智的概念。作者认为一个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正确的事情后就会开启心智,有点像佛家的顿悟,或者“打破旧的格式塔,创建新的格式塔”。而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经验的总结。

  3、速成绝无可能

  我们或多或少在市面上看到过这类书籍或课程《7天学会java》、《十天数据库入门到精通》等,而且他们的销量往往还都不错。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是因为人的基本特征就是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想马上得到结果。作者分析了人渴望速成的原因:其一是人们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但不是所有欲望都能被满足,因此大家都希望马上看到每件事情的收获;其二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这也是浮躁的根源,所以才不现实地要找到迅速的方法,以便解脱;其三是自我满意度的下降带来了浮躁,统计学表明15-45岁的三十年间,人对自己的满意度就是在持续下降的,而浮躁和满意度下降相互刺激相互提升。

  4、管理自己

  那么我们如何来管理自己呢?作者首先建议我们正确地估算自己所做事情的时间。有个法则叫侯世达法则,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它是这样描述的,“完成一个任务实际所花时间总是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即使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点我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而每次发生“意外”本质上其实是对任务不熟悉,任何完成这个任务的人都会经历由“陌生”变为“熟悉”的过程,才有可能顺利解决这些“意外”。所以我们要学会估算任务时间,即使错了也没关系,因为我们是在熟悉的过程。

  以上只是本书的部分内容,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建议,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无论管理时间,还是管理自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7

  在这本书里关于时间管理的看法还是挺新颖的,时间是无法被管理的,能管的只有你自己。书中主要从时间、学习、积累、思考、管理、交流与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每一点里都有所收获。

  第一、时间无法管理

  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只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时间。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改变自己,就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将会随之而变,其中也包括时间的属性,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第二、反思能力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之为人的关键在于人具有特殊的“大脑额叶”。正因如此,人类才具备了其他动物很难具备的一种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得到了反思能力的人类,最终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形成了逻辑思考能力,进而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分清我们和大脑的主仆关系。

  第三、心智的概念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基于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因为无论是吸收知识还是总结经验,都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都会多多少少产生变化。所以说,心智这东西“上不封顶、下无保底”。心智一旦开启,就可能因为学习而像病毒一样疯狂发展,与此同时,“学习能力”也会相应地大幅增长。

  第四、掌握新的技能如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的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例如,一个人若最终可以熟练使用一门外语,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门,跨过那个门槛,就是另一个世界,他比那些只能讲母语的人多拥有一个世界。选择痴迷于学习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体会:每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就感觉自己像重生了一次。

  第五、关于学习

  如果说,车是人类腿脚的延伸,使人们走得更远;望远镜是人类眼睛的延伸,使人们看得更清;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延伸,使人们算得更快。那么,学习就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使人们拥有更多能力,并且往往主要取决于你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需要注意的是,这只不过是成本而已,尚未考虑收益。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

  第六、关于人脉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8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时间并不是手中的沙子,你捏的越紧,它留得越快。

  虽然时间是无形的,但是它是可控的,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常常疏于管理时间罢了。与其说这本书是时间管理,倒不如说是一本经验分享的书籍,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娓娓道来,让人读来饶有兴致。

  把时间当作朋友最重要的一点是,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愿意积极开启自己的心智模式去面对生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方向是正确的,你就该坚持下去,不断重复并改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优于一般人而有所专长,并从中找到成就感来开启心智改变人生之旅。

  生活并非坦途,你要做的,就是积极应对那些所谓的变化挫折惊喜或是惊吓。当你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并预测到了前方非坦途时,你才有更多的选择,才不惊慌而自乱阵脚。

  我觉得,其实成功就是你永远保持求知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你变得一天比一天好。

  如果一个人不去学习,整体无所事事,假以时日,本领就会退化到解放前呢。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同样,如果坚持不懈,你就会发现,越努力越幸运。这也是我最近两个月坚持后的体会,而且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也相信,最终,我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行动胜于计划,就如训练口语时,流利度胜于发音一样。

  行动起来吧,不做你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就像我在利用微信读书这个软件看书,起初一周两个小时的看书时长就觉得好难,可是后来就变成了3—5个小时,再后来我告诉自己一周7小时的阅读时长就够了,可是上周我竟然突破了10个小时!而我回想了一下,我的时间大多都来自于给孩子喂奶的时候或者她在熟睡的清晨或早上。

  你的潜力无限,一切都需心智提携!时间这位朋友,请你多多指教!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2

  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

  只有脆弱的人才不断需要安慰。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艰难的,无论什么样的时代,无论对哪一个层次的人,都是如此,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

  引人捧腹,但更引人反思。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拒绝学习,懒于思考,习惯拖延,避难就易,急于求成,缺乏耐心,难以持久,理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心智是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差异化日渐增大的原因。在人类共有的弱点面前,拥有强大的心智的人,会通过控制自己的大脑,进而控制自己的思考,进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而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运用实践,一个人的心智又获得不断的提升,形成正向循环。

  我以前就是一个心智低下的人,不愿意做有用但无趣地事情,只看得到眼前的收益,没有长远的计划,得过且过,放纵自己的欲望和懒惰,内心空虚找不到方向…直到去年意识到自己的低配生活后,开始努力改变,跳槽转行换岗,持续学习了4个月直至现在,虽然进步很慢,但是每天都在不断的持续投入时间。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够稳定,重拾读书,坚持了两个月,内心渐渐的变得丰富而宁静,降低对外界的期待。毕业后放纵的的生活养出乐一身的肥肉,开始减肥,4个月恢复到毕业前的状态。现在每天都会记账,写日记,健身,看书,学习,很意外的是这些都已经成为习惯,不再需要耗费意志力。看完这本书,我要开始掌控自己的时间,把最重要的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和人上面。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9

  《把时间当作朋友》在众多关于自我成长的书籍中有口皆碑,我一直都认为,当你想去改变生活或者工作时,首先要改变的一定是思维,比如你想通过阅读获得自我成长,那么一定是先学习读书方法,而不是一开始就埋头于书海中手不释卷。所以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思维改变行动。如果你在自我成长有困惑,那么建议你去读一读这本书,我从这本书读到的不仅仅是自我管理的技能,还是心智上的重新打开!

  (一)打开你的心智

  什么是心智?李笑来老师是这么总结的: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早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在我看来,是对付出于未来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时常陷入焦虑的状态,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付出都希望能即时地得到反馈,比如你阅读一本书,就希望自己瞬间可以醍醐灌顶,你写一篇文章,就希望自己一夜之间能到10W+。付出暂时没有回报是正常的,但不代表在未来,这些付出能给你莫大的帮助。

  比如以前你只是对项目管理有感兴趣,然后就去自学了,现在老板让你独立负责一个项目,那么你之前学习的东西就会在这里得到发挥,你开展工作的时候就会更方便和效率!

  (二)速成是不可能的

  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越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就越是浮躁。这是一个死循环,我们都有很多的欲望,学生时代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科科满分,每次都是第一名,工作后,我们给自己设立很多的目标,比如年薪百万,貌似300多平米的房子。当你的现状满足不了欲望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浮躁的状态。如果你不去接受现实,就会长此以往地陷入这种焦虑中,非但对自己实现目标毫无益处,更多的`是消耗自己的能量。

  (三)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臣服于现实,才能更好的前进到未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我们大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靠天赋就能一步登天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就可以快速的摆脱现状,一个婴儿也要长达两三年的时间才能逐渐和这个世界产生链接,一个普通员工起码也要五年的工作时间,才能晋升到管理层。在认清现实之后,大可心无旁骛的做自己的事情,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过去你想要挣脱的牢笼,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了你的天堂!

  (四)完美永远不存在

  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有一种理想的状态,比如等我准备好了再开始,等我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再写作,我怕我写不好。但实际上就没有一下笔就能行云流水的,也没有一上舞台就可以惊艳四座的,所以再可以追求完美的同时,是给自己找一个不行动的借口。每一件事情的过程和最终结果,都不会有很完美的状态,你刻意追求这个理想的状态,你只会离它越来越远,毕竟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大概也就只能接近完美,毕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五)及时行动

  最近学习到一句话,那就是:当你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时候,那就选择开始吧!你的行动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在做的过程当中,一定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比如你阅读一本书,期间可能你会接到朋友或者亲人的电话,或者是临时有事情需要去处理,那么对在做“阅读”这件事情的时候是有一定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是没有办法去规避的。可是难道我们就因为这样的风险,就不去开始,就不去行动了吗?对一件事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现在开始做!

  (六)做了才有兴趣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对这个没有兴趣,所以我不想做。但这么久以来,我们都把这个顺序弄错了,应该先去做了,才会有兴趣。我相信一个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甚至比其他人都做得好,他对这件事情是有兴趣的。

  举个例子,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偏科很严重,往往语文考98,数学大概只能考一个74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对数学不感兴趣,但有一次,我能用几个方法把一道数学题解出来的时候,我还去找很多数学题来做,并且很热衷,这就走证明当你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才对那件事情感兴趣!

  (七)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我们过分的关注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但实际上是每一次的成功都包含了无数次的成长。成功是一种结果,而成长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剖析,你只有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化自己地心智,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接近成功。成长给你带来的是坚如磐石的踏实和别人永远都拿不走的安全感。

  (八)资源是对等的

  你想要遇到优秀的人,就必须自己先成为优秀的人。大多数人的思维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自己主动寻找优秀的资源就可以进入高质量的圈子,就好比一个贪慕虚荣的平民少女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进入高端场所,盼望自己有一天能够调到金龟婿,即便她凭借自己的姿色顺利的嫁给了名流商贾,但不见得她就能够在上流社会里生活得游刃有余,毕竟自己的知识有局限,经历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想要得到优秀的资源,就必须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着才是进入上层社会的最佳途径!

  (九)鼓励他人

  李笑来老师说:“鼓励他人,就会让自己变成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很多人踟蹰不前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没有支持和鼓励。但支持和鼓励是会上瘾的,别人不会一辈子都会对你有所鼓励,想要摆脱这一现状,只能让自己变成一个不需要别人鼓励的人,这样就可以在行动之前,没有任何的疑虑,也没有任何的恐惧。做一个学会鼓励他人的人,尽管会有一些盲目,但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会引导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十)凡事不过是积累

  我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卡文的现象,我相信大多数人也有这种情况,想写写不出,跟便秘一样,时不时就会发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素材不够丰富。凡事不过是积累,你要相信积累的力量,每天积累一点点,日积月累,你就能随时随地的写出好文章了。你看到别人写的文章,行文流畅,一气呵成,那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成功也是一样的,靠积累!

  时间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学会自我管理的时候,才能真正地管理时间。

  自我管理是一项终生都要学习的过程,学得快的,自然成长就快!

  希望你通过读书,成为一个能自我管理的人!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10

  第一遍粗粗的看了一下作者的观点,第二遍看完之后发现有很多新颖的观点是从前自己没有认知到的,比如说心智能力,比如,越早醒悟越好?这一张关于时间对于儿童和大人的曲别。

  对笑来老师提供的一些宝贵建议,觉得十分值得珍惜。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的依赖。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尽可能的`守时。有时候在生活中经常把自己弄到匆匆忙忙的状态中,既消耗了自己的心神,又感觉自己做事没有节奏感,在外人看来也经常是状态不太好。比如说上班迟到,比如说做事情慢半拍,而这些原本都可以准备好。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很久,比如早起,读书,运动,写作,把它变成自己每天的生活习惯。又怎么会在需要的时候慌慌张张呢?一个有长期健身习惯的人不会有需要一个月减肥十斤的烦恼,一个每天保持高度输入的人,在需要输出时就会有条不紊。

  成功从来都是偏爱坚持的人,而究竟什么才算成功呢?实现自己内心的目标,不白活一辈子。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11

  读书明智,读书明理;自从读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后,我算是明白一个道理:时光是个巨大的碾压机,压过了布满青苔杂乱的小径,也压过了繁华车水马龙的街道;只有善于经营它的人,脸上才会笑靥如花。

  读书读书,读的是书,学的却是智慧。这本书,适合各行各业的管理者。管理公司、管理员工、管理学生,甚至管理自己人生。我想,我属于后面一者。

  这本书中,作者李笑来用最简单朴实的文字,最真实的经历与感受带给读者心理上的共鸣与灵感。李笑来用自己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只有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你才会最终收获成功与快乐;只有善于管理时间和生活,你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得心顺手。

  仔细一想,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现在要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协调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开展最高效的学习,并能够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从而在课余生活中锻炼以及提高自己?这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做好了这些,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圆满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合理地经营好自己的时间,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旅。

  首先,管理时间是成功的关键。作者李笑来用自己的经验告诉管我们理时间是成功的核心要素;从心智的角度来阐明管理的重要性,在有限的生命中,有的人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熠熠发光;而有的人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退缩不前。这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有更显赫的家庭背景,或者是他有更光鲜的外表。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有更优秀的心智力量,他们善于和时间做朋友,从而成为了众人中的佼佼者。

  怎么样去管理?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的策略,即学会用纸笔来记录,记录时间的开销与计划。在纸上列好了自己还要做些什么,明天应该做些什么;这不仅让我们所要做的事情有了条理、有了合理的规划;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鞭策与鼓励。

  其次,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管是大学阶段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在平衡生活与其二者都是要讲究方法的,就像荀子曾说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快捷小道,与其花时间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不如“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习并拥有更多的技能;与其让自己时时刻刻都活在忙碌中,还不如掌握更多的方法技能,事半功倍。

  再者,我想说的是“耐心”。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在我看来,任何工作都需要耐心。不用作者来说,我们也能够认识到失败的原因大多源于“耐心”二字。管理时间需要有耐心,处理繁琐事物同样需要耐心;学好功课更加需要耐心。而耐心最根本的策略就是“坚持”。

  最后,以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收尾:“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我们要记住,唯有耐心地和时间做朋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懈努力着;只有这样才不会荒芜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己经历过的年岁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12

  希拉里说过:“所谓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

  运气只是一种概率统计学,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不会因为你的主观想法产生变化。不管好运,还是厄运降临,都需要坦然对待

  耐心是成功的根本,大部分人性的弱点都可以归结于没有耐心,耐心的对待自己,耐心的对待家人,耐心的对待那些在你身上花了时间的人,他们已经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何不让这部分生命更加闪耀。

  人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忘记痛苦”,你试着回想一下昨天、前天、上周、上月、去年、前年的痛苦的事情,能写出来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把尴尬的事情,都记录在一起,然后定期回顾,时刻提醒自己还有哪些缺点,不断改进。

  养成记录时间开销、每日计划、定期总结的习惯,多做有益的事情,而不是有趣的事情。

  理性的看待迟到,原谅每一个迟到的人,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避免迟到,把每个人的迟到都纳入到计划当中,并为迟到所耽误的时间准备一些可以提前处理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因自己或别人迟到感到烦躁。但还是要尽量要避免自己的迟到,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而且绝大多数人会对此非常反感。

  不要被自己的思维所左右,要学会控制思维,当思维异常活跃时,要知道如何把自己收回来,而不是随着思绪飞扬。

  优秀的人更容易建立人脉,假如比尔盖茨要来结识我,我一定会用我最大的热情接待他。

  心智的力量,主要体现在自制能力,时时刻刻要保持头脑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把痛苦的事情变成快乐的事情,然后坚持做下去。

  学会做计划,做合理的计划,不做无用的计划。首先从短期计划做起,然后慢慢学会做长期计划。比计划更重要的是行动,计划再完美,如果完成不了,就没有任何意义。计划一定要合理,要切合实际,也要有一定的冗余度。

  每个人的效率都是有差异的,人不可能一直保持100%的效率工作,就连机器也不能长时间的保持100%的负载运行,否则会提前报废,为了高效率的工作,请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时间。

  小心所谓的《成功学》,多追求【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幸福,例如:工作上的成就,家庭的美满,身体的健康。

  努力固然重要,但比努力更重要的其实是背景和运气,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努力,而是想说不要以为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

  你是独一无二的,这个说法虽然让人心情澎湃,但只是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而已,并不意味你就有多牛逼,你每天还是和大家一样挤着公交车、啃着面包上班。

  人脉固然重要,但远远没有你想得那么重要,只要你足够有优秀,你会更容易建立你想要的人脉,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要过分追求人脉,而忽视了自我提升。

  学会开源节流,同一时间做两件事情,就是很好的开源,比如:跑步时听英语,等车时给家人打个电话,等等。节流就是尽量只做自己的计划内的事情,没有计划的事情不要做,特别是那些突然想到的而且不重要的娱乐活动,请排到计划之后面再做,当然非常重要而且很紧急的事情还是要马上处理的。

  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万事皆可提起准备,注重平日里的积累,才能在关键时刻信手拈来。机会随时都有,就看你准备好没有。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13

  从这本书里读到的第一是心智,

  “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

  心智是衡量人是否成熟的标杆。

  第二是坚持,不要问为什么,如果像猴子搬玉米那样只是浪费时间。

  第三是感知时间,记录失误,记录时间。记录痛苦,以免重蹈覆辙。

  第四是把时间具体化,金钱就是时间

  这世界存在这么一个银行你一定会很开心的:你一出生,就自动享有这家银行为你开设的.一个 VIP 账号。每一天,这个 VIP 账号里面都会被自动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钱。而你的任务就是每天都要把这86400元花光,随便你买什么。如果不够了,那就只能忍痛割爱——因为没办法,银行会告诉你,对不起,您只能等明天再来取下一笔86400元钱了。如果竟然没花完剩下了,就只好作废——因为没办法,银行会告诉你,对不起,我们这家银行不接受存款,并且还要每日注销余额。反正,每天一共就有这86400元,不多不少。如果这世界真的存在这么一家银行,谁都会非常开心的。可事实上,这家银行确实存在,但很多人却并不因此开心。这家银行的名字叫“时间”。时间是这世界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个人的每个小时都只有60分钟,每个人的每分钟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样,不管你是谁。

  第五是学习,主动学习就是把握时间的表现。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14

  李笑来,中国比特币首富,成立了比特基金。在一个得到的微信分享群里,也经常看到有人转发李笑来的一些问答。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与李笑来对话。单看他的那些title,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人,至少是个逻辑严谨、思维缜密的文人。书前面俞敏洪等人的序也确实这样赞誉的。结果,读完全书,略感失望。

  首先,书中的举例很多,涉猎的领域也非常广。几乎每一个观点,都至少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例子。以至于,我无法判断出作者想表达的重点,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或许,这种风格适合百人或千人演讲,但绝不适合在一本非鸡汤的书里。

  其次,因为举例太多,所有事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也就难以考证。比如,作者对正态分布的理解与运用,提出每个人身边的好人与坏人都满足正态分布的.说法。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实在难以苟同。

  第三点,章节混乱。不论是从篇幅上看,还是从标题分析,整个目录都很难看出一条清晰完整的脉络。第六章是“更多思考”,第七章是“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多么随意的命名啊,以至于各小节的内容也无比随意。

  当然,诚如书中所言,一本书哪怕只有一个观点能让读者有所收获,那也是值得书价的。书中有少部分内容,我确实也非常认同,算有所收获吧。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15

  其实,在读完这本一看名字疑似烂大街的时间管理心灵鸡汤文时,我已在阅读过程中写了不少感想感悟。以前很少看这类型的书,大多是看一些专业相关的书。但至少这本《把时间当做朋友》,我看了以后觉得很值,也反省很多,经常看了一段便需要掩卷沉思一番。有对之前活过的人生的一个简单回顾与总结,有对自身心智的仔细审视,有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展望。

  时间的属性决定了,被它穿透的一切都将凝固成历史,无法更改。

  我们并不是要去改变时间,而是改变自己,通过管理自己改变自身的时间属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的风景你会意想不到。

  心智的力量——实践出真知知识科技发达的现在,想要获取知识实在容易。少,不好;多了,也不好。我们需要去甄别知识的可靠性,我们渐渐地更依赖去看别人的经验、请教别人问题,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去实践得到答案。如果你有条件去实践得到问题的答案,尽早去行动,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别人的经验永远比不过自己的经历。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心智的力量——改变态度,而不是去抱怨抱怨最浪费时间,即便抱怨得正确。抱怨不仅要花费时间,还会引发负面情绪,使你丧失斗志。同时最重要的是,抱怨本身不会改变任何事实。生活中有太多事可以让我们不停地去抱怨,抱怨公司、抱怨上司、抱怨应试教育。有些人说不抱怨不行啊,那还让我怎么去发泄啊。天呐,这么多正面积极的发泄方式你却要偏偏选择对自己伤害最大的一种,我还能拿什么拯救你?

  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考试,因为考试意味着需要努力才能拿到通行证,否则就成了拦路虎。如果,避不开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获得通行证,与其抱怨不如热爱。

  只要你去改变你的态度,你就会发现你的世界会因此发生转变。

  很多人总是对那些无趣的事(很容易就能发现身边的同学同事对他们自己上的课或是做的工作都提不起多少兴趣,整天抱怨课程本身无聊;讲课的老师水平差;工作没有意义,总是做重复的事。整天哀怨,成熟的人会改变自身的态度来使这些变得有趣。

  心智的力量——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不仅是反省,也是总结和计划。在实现目标的路上,有冲劲是必须的,但也要牢记“我们的认知不仅可能也确实往往背离现实”。目标同一个,实现的道路有许多条,但如果连目标的可行性都没了,这条路怕是会让你迷失方向了。自以为是最可怕,需要不断的质疑自己,质疑自己所学所想所做,往往有不一样的思想火花产生,也能让我们不断进步。

  心智的力量——计划性我是一个喜欢计划,但执行力不够,拖延症老犯的矛盾体。许多计划最终没有按时完成甚至之后也不会去完成,事后会懊恼一会,然后开始找借口说服自己,给自己一个安心的理由,“这次安排的计划太多了,做不完也没办法”、“期间计划外的事情这么多,怎么完的成啊”、“都忙了一天了,休息一下也是应该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总结一下——这个计划没完成也没什么大不了,下次一定好好完成。说的严重点,我其实根本就没有重视计划这件事。还是喜欢给自己定计划,为什么呢,因为我喜欢给自己有一个安心放松的理由。

  在大学期间喜欢给自己制定周计划表,但往往是322结果(前三天按时完成,并且有热情,之后的两天开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最后的两天基本不去执行了)。当我发现这个个人规律的时候,放弃了计划,觉得随性更适合我,并自认为计划对我没什么用。当我开始阅读本书,第一次看到“心智的力量”,静下心来反思后,我决定重新拾起计划。

  心智的力量——执行力当计划完后,马上去行动,我相信很多人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做出计划之前心里一定想着去好好完成的。但像我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理想与懒惰并存的人来说,长期坚持的去执行计划——这件事很难。

  有执行力的人不会拖拉,不管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时间有多长,都能坚持做下来。我欣赏,也希望成为,同时也在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仔细想想,我为什么经常被其他事打断计划,因为我贪心,我想都做好——不管是计划内的事还是计划外的事,但太多的事实告诉我,要想做好每件事,你得先专心做好一件事。

  心智的力量——学习能力人刚出生并不与其他动物有多大区别,而我们之所以在地球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仅相较于其他生物来说),学习能力成就了人类。

  学习某样技能,总体进展基本符合阶梯状增长。有的时候,你会很长时间没有一点点进展,但在未来的某一刻开始感觉突飞猛进,所谓醍醐灌顶,一通百通,之后则又是一段“平台期”。高手为何总是感到寂寞,因为他们就是孤独着过来的,试问多少人在“平台期”决定半途而废。

  学习是自发性的。学生总是因为不喜欢老师而拒绝学习,而原因总是千奇百怪甚至无理取闹——他的上课风格不喜欢,他曾经为难过我故意叫我起来回答我不会的问题等等。老师是来帮助你学习的,而不是要求你学习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作为拒绝学习的借口。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现在这个思想很多人都能接受并在实践,自以为学会了往往带有个人欺骗性。

  清楚明了地表述你自以为了解的东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有的时候,你没能给别人讲清楚,可能是你自己没想明白。更多的时候,被教者的提问,往往会令你发现你的想法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不要吝啬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浅,记住,教别人等于自己学,只有学好的人才可能教会别人。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并且获得的永远都是尊重。

  心智的力量——自制力读李笑来先生对时间的理解,越阅读越心惊,我的过去以及未来到底还要浪费多少时间才能明悟——时间从客观上看恒定向前的,从个体上看是可控的,让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脑,而不是让大脑控制你。这里的大脑,我个人的理解是被感官支配的低级控制中心。睡懒觉,真的挺舒服的,你的感官带给大脑的愉悦让大脑决定不要起床,继续睡懒觉吧。这样的大脑太容易被感官的舒适达到满足状,往往失去了更深层次更复杂的行为所带来的心灵愉悦。

  心智的力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遗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功能。如果不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到大脑的信息,过段时间这些信息就会变得无序,“明明记得但死活说不上来”就是这样的例子。文中多次提到记笔记,而且李笑来先生特别强调使用纸和笔来记,我当时第一个想法是现在电子产品如此发达,记笔记早就搬到各种云笔记等软件上了,多方便,随时随地都能记,还能有效保存。但之后也确实发现了不足之处。

  首先用纸笔记录对我来说可能印象会更深一些,其次用纸笔在记笔记的方式和风格上有更多选择以及个人色彩,而这些对于深度依赖云笔记的我来说体会会深一点,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我记在云笔记上的笔记不会经常去翻阅,也就导致过一段时间偶然翻到自己以前的笔记时,发现以前的笔记太粗糙了,然后懒惰的我就随之而去......

  当我意识到这一严重的后果是在写一篇技术文章的时候,记得以前有做过这方面的笔记,当我找出来的时候发现当时记的笔记完全不能用。突然意识到我记笔记的意义变得没有意义了,决定改变(吃一堑长一智啊)。

  当我正烦恼我实在太依赖云笔记了,不想转变为纸笔记录的时候,意识到问题更多的是出在自己对笔记的态度上面。记笔记不是记录下就完事,它的作用是经常去翻阅梳理,使脑中的信息有序的排列起来,最终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

  记笔记需要不断的去完善和扩展,定期的去整理自己的笔记,包括分类,修改理解不全面的观点,添加新的相关知识点等等。慢慢的,你的每一篇笔记都在进化,你能清晰的感觉到他们的成长。这种感觉,非常棒。

  最后,谈谈对努力的理解。书中对努力有一段引用: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其实,所有的人都须要努力。我很认同,努力和奋斗不应该被强调,不应该是被人鼓舞或受到刺激后才去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身一定的局限,而现实又是‘资源不仅稀缺,并且分布很不均匀’,所以,每个人都要努力、奋斗、挣扎,无论他原本是什么样子。”努力在很多人心中既是动力也是压力,因为觉得努力是额外的付出,不努力的时候也是正常的。但其实努力和吃饭睡觉一样,应该被平凡化,甩开“额外的付出”这个包袱,会更愿意去努力。

  你需要和时间赛跑、竞争,你更需要和时间做朋友。

【《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优]《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02-15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01-25

《把时间当成朋友》读书笔记01-14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06-19

《与时间赛跑》读书笔记01-11

(精选)《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1-09

暗时间读书笔记01-12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2-17

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