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由内而外的教养》读后感

《由内而外的教养》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1:29: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合集】《由内而外的教养》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由内而外的教养》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合集】《由内而外的教养》读后感

  《由内而外的教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于教育和教养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本书的主题是“由内而外”,这意味着教育和教养不应该只关注外在的形式和规范,而应该更注重个体内心的修养和品质的提升。作者在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表达了他对于教育和教养的深刻思考和认识。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人。只有通过内在的品质和思维方式的塑造,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那么,自我是如何塑造的?

  是记忆。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的经历产生反应并创建的新的脑内联结。也就是说,大脑不是客观地存储信息,是对信息进行加工(新联结)后再存储。那些悬而未决的往事和未经妥善处理的旧伤会影响我们对待子女的方式,在彼此之间引起不必要的烦扰和矛盾。因此,作者认为,善于自我反省,妥善处理不良记忆对现在的影响,我们就能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待孩子,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作者提出了几个要点,也是检视原生家庭环境的切入点。

  1.父母的情绪沟通能力。

  如果父母的情绪沟通能力高,能使得孩子善解人意,乐观积极。这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提升情绪沟通能力,首先要自我反省,认知情绪。我们常常不能审视自己,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2.与父母的情感联结。

  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联结,建立在正确倾听与回应孩子的基础上。当孩子告诉父母他们的想法或感受时,不管父母是否有同样的感受,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父母应该倾听和理解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或者一味地说孩子不对。

  良好的情感联结,反映在一种能力上:父母和孩子都具有向对方发出信号并接收对方信号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适时沟通"。适时沟通,能使双方感受到彼此的内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同时也是人们培育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核心所在。

  3.父母是否给予安全感。

  父母能够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并作出积极回应,孩子便可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培养心智健康的孩子,进而提升幸福感,促使他们积极地探索外部世界。而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将导致孩子难以调节自身情绪,出现社交障碍。

  作者指出,依恋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婴儿在所有灵长类后代中是最不成熟的物种之一,他们的大脑与*复杂的大脑相比,发育还很不成熟。而且,人类有着复杂的社会:我们的大脑在结构上能与他人的大脑建立联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脑的功能和发育。

  婴儿依恋父母,是进化的结果,是存在于大脑内部的一套先天系统。依恋能使孩子寻求与父母的亲近;不高兴时把父母当作避风港寻求安慰;把与父母的关系内化为一种内在的安全模式。

  如果依恋关系不健康,孩子会出现不安全型依恋,且分为三种: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

  我们都承认,人需要自我反省,但如何反省其实是件非常难的事。这本书就提供了家长各个自我反省的角度。作者还为我们父母提出了大量的自我反省的问题。

  比如:

  1.童年时你和父母相处得怎么样?从少年到成年一直到现在,你和父母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2.你和母亲与你和父亲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在和父母的相处上,你有什么喜欢或讨厌的地方?

【《由内而外的教养》读后感】相关文章:

《由内而外的教养》读后感04-22

教养工作计划04-2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03-06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02-25

教养学习要与孩子沟通05-28

论教养读后感11-20

达内笔试05-09

教养工作计划3篇03-01

教养心得体会01-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