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读后感>《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

时间:2023-10-09 06:54: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1

  一团红发,如火般充满着狂野与激情,在艺术中越燃越旺,却始终挣脱不了命运的缠绕,毁灭是注定的,但永生确实属于这团火的。

  它曾经燃烧了那么多如此强烈的壮丽,让几个世纪的人都获得了永恒的温暖,至今仍在为他的雄壮而惊叹着。

  是那红发,在煤矿中找到了生命真正的起点。不是上帝,不是世俗的爱情,艺术才是他灵魂的归宿。终于世界盼到了他的苏醒,那么的微弱,只有零星的火花,却仍能任凭现实的严拷,饥饿,贫穷,疾病,误解都无所畏惧,都磨灭不了那新生的却坚强的思想生命,总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激励着他,要燃烧,就从现在起,燃烧自己。

  其实他起先也是那么无知、善良,幻想用上帝来拯救困苦的人们,把压抑在心中的全部真挚的爱都献给了这些穷人,为他们分担痛苦。但这种举动得罪了伪善的牧师,剥夺了他在教会的职位。他失去了方向。

  然而,那些不幸的人们给了他火种引燃了他。他于是拿起铅笔,速写下了朴实的矿工们,他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亲身体验过那炼狱般的矿地生活,他无法用传道挽救他们,也救不了自己的生活,那就画吧,让世人瞧瞧他们的痛苦!

  红头发更加鲜艳了,火才真正开始燃烧!一切从零开始,虽然他是那么的刻苦,专心,然而进步太慢、太慢了。火自己也察觉到了,他愤怒,他不甘,他不愿那么轻易燃尽,他愿意以更大的热情让自己燃烧!

  终于向日葵诞生了。人人都爱,就因为那是一团火,充满了斗志,引领人们走出生命黑暗。有力的触笔,强烈的颜色,扭曲的形象,尤其是那画面激荡着的火山般喷涌的激情,构成了这旷世奇作。黄色为主调,加上一点蓝色和绿色,奏响了一支旋律鲜明的交响曲。强劲飞动的'线条,将向日葵那蓬勃的生命力展露无遗。在这里所表现的是一种狂欢,是对生命的礼赞和对幸福的渴望。这种花非同寻常,是阳光和生命的象征,同时也是他内心翻腾的火热情感的写照。

  凡高的一生都在燃烧。不管周围怎么样,相信与否,他都有一个明确的信念:要燃烧,就这样一直下去,没有高峰,那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于是他不断的拼命,任何风雨都浇不灭他对生活、对艺术爱的火焰。

  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团火,只是燃烧的方式不尽相同。既然做了一团火,就应该像他这般燃烧,风越大火越旺,让一切的风雨都对你怯尔止步吧!

  做一团火,去燃烧!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2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其年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看见《梵高传》,想起这个拿生命换了艺术的人,一生连素描在内一共画了一千七百多幅画,生前却只卖出一幅,大概只卖了几块钱。

  不知道几块钱卖出的那幅画现在还在不在。

  梵高的画现在值钱了,日本人从伦敦买了一幅梵高的“花瓶向日葵”,花了2250万英磅。梵高倘活着,这2250万英磅不知又可以买多少画布。

  梵高那时候的钱也是钱,梵高那时候若也向钱看,今天的人损失可就大了。

  这世界似乎总要把养活艺术家的钱变成艺术家遗像前蜂拥的香火。

  我不知道梵高的画到底值多少钱,我想那些“炒”梵高的人也未必知道。梵高活着的时候没人关心,甚至还要施以谩骂,梵高死了却拿他炫耀,不知道炫耀的是他的艺术还是别的什么,也难怪中国的张承志面对看梵高画的那些人要投以愤怒的一瞥。

  但是,研究梵高的文章可是天天都有了。

  明代袁小修在他的《东游记》之三十一中写道:“焦山有野意,大胜金山。独《瘗鹤铭》之疑未决,欲亲往勘之。盖此铭诸家若聚讼,以为王右军书者,苏子美也;以为颜鲁公书者,欧阳公也;以为顾况书者,沈存中也;以为陶隐居书者,黄长睿也;以为诸公皆非,而别有隐君子者,董卣也。”

  对于一些历史的遗物,人们似乎也爱围观,不仅围观,还爱发一些长长的议论。

  这围观,可以使长长的时间充实,而这议论,似乎也就成了功夫、学问。

  一部《文心雕龙》,养活了多少后代学者,一个孔子,养活了多少夸他骂他的`人。

  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诗人写过这样一句话:把鲁迅存入银行,吃利息。

  看了这本书,让我们一样,渴望生活,热爱生活。外国作者的传记,前言可以看出,作者很诚恳。有些细节,作者根据环境和梵高的性格推理杜撰了一些,无伤大雅,反而生动许多。

  了解了梵高的一生,有点沉重,也有些欣慰。作为一个人,梵高是渴望得到认同的;作为一个人,梵高也拥有了最坚实的后盾,最忠诚?朋友——他的弟弟。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3

  在寒假中,我读了《梵高传》。或许大家认识梵高仅限于他的《向日葵》。曾经风靡一时的被人们反复印刷用做家里的装饰画。我觉得虽然这确实使得他的这幅画被更多人认识,但也使他这幅画流于俗气。梵高在慢慢被人们淡忘。但我觉得,梵高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只有你知道了他的经历,才能读懂他的画。

  "痛苦便是人生"这是名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临终遗言,也是他那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是欧文斯给梵高写的传记《渴望生活——梵高传》的前言。在传记中,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笔勾勒了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满痛苦的悲剧人生。这个荷兰画家因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后开枪身亡。这本书看过很久了,它给予我心灵极大的震撼。梵高是个为艺术而生的天才,他的伟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奥则是在他背后默默支撑他的另一个伟大的人,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因为梵高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提奥定期给生活窘迫的梵高汇钱,让他能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继续创作。梵高则不断地写信给弟弟,告诉他自己创作的过程,对生活的信心和绝望。如果没有梵高,提奥会过得很好吧。体面的工作,丰厚的薪金,温和的性格,彬彬有礼的举止,走在哪里都是受人喜爱的。他会过一种衣食无忧,平淡恬适的生活。而梵高,敏感,易怒,脾气暴躁,行为偏激,有些神经质,难以想象各方面截然相反的人会这么友爱。

  梵高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出生+绘画+死亡,除此以外再无其他。虽然他也曾追求过爱情,却从未获得。当他为爱情把手放在燃烧的蜡烛上方,以此表白时,我感动得无以言表。无疑他的爱是疯狂的,可惜没人敢接受。和妓女生活的那段时间,更加没有爱情可言。在绝望中无以回归的梵高,最终选择了以绝望的方式离开自己。

  虽然很早就知道他的一些经历,但是读起这本书来,却总有一种让我透不过气的感受。也许,他要是生活中在现在的社会中,结果会截然相反,不过,也许,就没有那样才华横溢的梵高,就没有这样让人怜,让人敬,让人无限可惜的梵高了。

  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他始终是热爱生活的,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他。()而我们,我觉得,没有理由,抱怨挫折,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生活。你说呢?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4

  每当我抬头望向夜晚的天空,遐想着繁星点点,《星夜》这幅画便悄然浮现在眼前。灰蓝交织着,笔尖轻触画板,画家的手臂挥舞着,他是那样专注,那样陶醉……而那位画家就是文森特·梵高。

  梵高一位伟大而悲壮的画家。他的性格就像那早晨的云雾般,缥缈,迷茫又神秘。不论是从《挚爱梵高》这部电影中,初步了解到梵高的一生,还是到《渴望生活——梵高传》中,真正开启梵高之旅。我都想为梵高点赞,为他讴歌。

  伽赛大夫在梵高的追悼会上讲到:文森特没有死。他永远不会死。他的爱,他的才华,他所创造的非凡的美,将千古长存并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他是一位巨人,一位伟大的画家,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为了他所热爱的艺术,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没错,梵高他没有死,他正照亮着全世界。

  寻

  在梵高年轻时期,他一直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职业。从售货员到牧师,再到传教士……没有一份工作是他所心仪的。他总是对生活充满无趣,不明白活下去的意义。但他没有放弃,他尝试着,寻找着,最终在弟弟提奥的帮助下,他发现绘画是他所必须做的。而那一刻他激动着,颤抖着,仿佛突然从沉沉的梦境中醒过来。猛然间遥望星空,那夜空中最亮的星,便是他灿烂路上的指明星。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非常喜欢时,他就能全神贯注,把这件事做好;而当他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时,做出来的结果,是让人诧异的。但我们喜欢什么,还需我们自己去探索,寻找。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指责与反思,通过他人的帮助,总有一天我们会碰上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事。

  忍

  梵高在被世人所熟识之前,许许多多的人反对他的.画作,质疑他的水平。毛威讽刺他,维森布鲁赫嘲笑他。似乎所有事物都与他相背。他蜷缩在一角,但他从不后悔。他始终明白:学会受了痛苦而不抱怨,这是唯一实际的事情,是一门大学问,是需要学到手的一门课程,是解决生活中一切问题的办法。那时,他总遥望星空反复地告诫自己,要不厌弃地看待痛苦。星星点点,是否应了他?我想是应了——现在梵高的画作已被众人赏识。

  在挫折面前,有时我们就需要忍耐。忍,不代表软弱,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与别人争吵时,选择忍,可能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当学会忍受朋友的不足,友谊会更加长久;当学会忍受不满,好的风景可能就悄然来临。可以说,忍是痛的,但结果是美好的。

  梵高的一生是凄惨的,他是选择自杀,还是他杀,无人知晓。但他不枉自己的追求,他开创了印象派的殿堂。他跳出现实,探入深处,他诠释了善与美。纵使他背负着艺术的十字架,走过那冷漠的人群,却依就得到上帝的眷恋。

  我摇了摇头,又望向天空。看!那颗明星!那是梵高!那是一幅永垂不朽的画!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渴望生活》读后感03-16

《渴望春天》教案01-23

渴望春天教案01-24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04-25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04-26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15篇04-27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04-27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04-25

《渴望春天》教案14篇03-21

《岳飞传》读后感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