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3-09-06 06:55: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名著《水浒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名著《水浒传》读后感1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历史上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小学3年级开始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直到现在爱不释手,我不爱看古装戏,但每次播放的这部古装电视剧我百看不厌,《水浒》是一部庞大、复杂的小说,故事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它生动地描写、反映出梁山起义的发生和发展壮大直至起义失败的整个过程。并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义英雄的形象,也具体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混乱。

  《水浒传》这部以北宋末年社会为历史背景的小说,书中的主要人物有一百多个,他们的性情也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特性,个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形象,让人不得不喜爱,梁山好汉是传奇式的人物,他们或勇武过人,或智谋超群,而做事光明磊落、敢做敢当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他们的所作所为体现出2个字:忠和义,富于善良正义忠心和才华于一身的宋江,足智多谋的吴用,武艺高强生性耿直的林冲和武松,还有杨志史进鲁智深等等100多个英雄好汉,他们每一个人一系列的.英雄事迹可谓是可钦可佩可歌可泣,但任凭他们怎样的英勇仗义对国家怎样的赤胆忠心,最终于难逃于高俅布置的阵阵黑网,可悲可叹的是梁山100多名好汉在奸臣们的迫害下死的死散的散最终所剩寥寥无几。

  而现实中不是经常活生生地上演一部部《水浒》故事吗?多少个昏君“宋尉宗”,无数的“高俅”,多少个血淋淋的场面,恩怨情仇的故事反复上演,又恶性循环。而我身边的故事发生在不久,就在前年。尽管我不是故事中的当事人受害者,但我跟当事人的心紧紧地扣在了一起,暂且将这个故事用2句话来概括吧:警察为老板当打手,枉法徇私草菅人命。(内容在那篇《一封石沉大海的信》里。)

  这个故事发生在20xx年7月13日,离现在已经2年零3个月了,事情的大概是这样的:一农村来汉的司机被一公司老板请的几个打手(打手们出示了警官证,是真是假待查。)无辜殴打后,身负重伤,接下来的是漫漫上访路,最后的结果却是不了了之,凶手得意忘形逍遥法外,据说凶手有过硬的后台关系,并使用了大批的银两,(受害者是我的朋友,上访申诉都是我跑的。)我们除了愤怒和绝望外别无他法,身心疲惫的我回到家里,将这些申诉材料整理成了一封信,准备寄往更高一级的部门,2年后,我以为事情过去了这么久淡忘了或者平静了,但每每想起那件事情和看到那封信,心中无法平静,我最怕看到那封信,但今天又点到了那篇,看着那里的每一个字,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血腥的场面,我仿佛听到了自己的胸腔内“嘭”地一声响,然后一股火燃烧起来,之后怎么也止不住,我为什么取那个标题为《一封石沉大海的信》,事实上它除了材料外本来就是一封信,是一封发给政府机关经过层层挤压后最终石沉大海的信,也是一份带着血和泪的申诉。

  还记得2年前的7月,那是个炎热的夏天,我不敢想象自己是怎么度过的,白天黑夜的忙碌奔走,绞尽脑汁为了见到“宋尉宗”,跑够了那些有层层“将门神”把关的阴森大院,“宋尉宗”没见着,倒是见了些缩头小吏,折腾了许久弄得心力交瘁银两耗尽最后落个不了了之,“高俅”仍然逍遥法外,正好当时我刚学会上网,万般无奈之下我突然冒出个念头:借助于网络在网上公布,于是,白天忙着跑“宋尉宗”大院(公安部门),晚上回来发帖,将那封信从初级部门发起,一直发到中央,我抱着侥幸的心理,想碰到一位明君或清官,最好是碰到“老包”,我知道希望很渺小甚至一点也没有,但我就那样不停地发呀发,我想在网上造大声势引起他们的重视,这叫病及乱投医,“宋尉宗们”倒是注意到了,但换来的是我信中提到的某某派出所大发雷霆,他们不但不作为,反而说我破坏他们的形象和名声,想起那段时间跑过的每一个大小“朝廷”,想起那衣冕堂煌的外表下露出的一张张丑恶的“高俅”嘴脸,除了作呕之外,就是气愤寒心和失望绝望,如今这个金钱权力的社会,在高俅们龌龊人物的暗箱操作之下,形成了一个愤青时代,又是一个活生生的《水浒》时代,那些弱势群体,多少个含冤的灵魂,多少双绝望的眼睛,我除了发几句牢骚怨言外,就是感慨:这个社会是怎么了?中国是怎么了?难道又要逼人上梁山吗?然而,我的牢骚感慨又有什么用?我算老几?充其量我只是一个弱小女子,在庞大的势力面前,更是个无名小卒,在金钱权力面前,法律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多么的苍白和单薄,单薄得不堪一击。

  面对社会诸多问题,黑暗.不公正等等,不干不净的行政权力。 权力强化,三分弊七分利,看得多了往往无法断言哪些现象是真正的错误, 哪些是不可避免的牺牲,我们不得不三思不得不得纠心焚焚, 都是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某些时候,事实证明,法律在权势面前,多少有些不平等,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今的中国,声称为和谐社会的强国,全世界不可藐之,假如即时地清除那些“高俅”们,让那些害人的乌烟瘴气烟消云散,还人们一个清亮明丽的天空,营造出一个真正的和谐安定风清气正的环境,让一些没必要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更多的人不再“逼”上“梁山”,这将是每个有良知的人所盼望和欣慰的事情,更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名著《水浒传》读后感2

  泱泱华夏五千年,多少文化结晶硕果累累,放射出耀眼光芒。而“四大名著”更是瑰宝中的瑰宝。《水浒传》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她既没有《红楼梦》的精致繁华、没有《西游记》的神奇有趣、也没有《三国演义》的细腻豪迈,却有着她自己的传奇多彩。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章回小说,是明清小说的典范。由施耐庵于元末明初创作,描写了北宋年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在真正开始阅读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本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但读过才知道,《水浒》竟是本“反面教材”!

  它竭力以唯心论的天命论解释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歪曲农民革命。《毛主席语录》曾指出:“《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让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鲁迅也评论道:“一部《水浒》,说的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一番言语,批判的都是以及时雨宋江为首的地主阶级投降派。

  宋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孝子,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投降派的典型代表。他与高俅之间的斗争只是地主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他把晁盖的.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聚义”是团结英雄好汉们造封建地主阶级的反;而“忠义”则重点在“忠”,是按照孔孟之道为巩固封建统治效劳。这样把梁山中的阶级路线脱胎换骨,不仅扩大了梁山,也毁灭了梁山。

  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的。话虽这般,但比起《水浒》浓重的政治色彩,我更倾向于她的文学艺术性。这也正是这本书成功的地方——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还有成熟的写作艺术。就比如说书中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中关于青面兽杨志与急先锋索超比武时的精彩描写。

  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对杨志的外貌描写:“头戴一顶铺霜耀日镔铁盔,上撒着一把青缨;身穿一副钩嵌梅花榆叶甲,系一条红绒打就勒甲绦,前后兽面掩心;上笼着一领白罗生色花袍,垂着条紫绒飞带;脚蹬一双黄皮衬底靴。一张皮靶弓,数根凿子箭,手中挺着浑铁点钢枪。骑的是梁中书那匹火块赤千里嘶风马。”

  以及对索超坐骑的描述:“两耳如同玉箸,双睛凸似金铃。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冲得阵,跳得溪,负得重,走得远,惯嘶风必是龙媒。胜如伍相梨花马,赛过秦王白玉驹。”频用比喻,细腻形象,将宝马的炯炯有神凸显得淋漓尽致。

  对杨志所骑之马的描写也毫不逊色:“鬃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侵晨临紫塞,马蹄迸四点寒星;日暮转沙堤,就地滚一团火块。休言火德神驹,真乃寿亭赤兔。疑是南宫来猛兽,浑如北海出骊龙。”

  工整的对偶,形象的譬喻,用六个事物把那灿烂的红描绘的跃然纸上,将良骏的神采奕奕彰显得栩栩如生。绚烂的文笔让人仿佛觉得一场精彩绝伦的比武就在眼前。正如书中所写:“虽不知武艺如何,先见威风出众。”

  而作者成熟的写作艺术还体现在对人物的形象刻画上,水浒梁山一百单八将及其他各路英杰也好,小人也罢,无不个性鲜明,活灵活现,加之跌岩起伏的故事情节,全书一百二十回,内容繁多却丝毫不乱井井有条,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不愧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而这些也正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聚义”还是“忠义”,梁山泊的匾牌上一直少不了“义”,义字当头正是水浒好汉们的统一特征,也是他们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拿花和尚鲁智深来说吧,他与林冲虽只有一面之缘,却愿意在林冲遭人暗算时拔刀相助,并一路上好生照顾且护送其至沧州附近,将薛霸二位公人“管教”得服服帖帖。这不正是“义”的体现吗?

  在这一点上,杨志同样也做得很好。在他一怒之下杀死泼皮破落户牛二之后,主动与路人一起上衙门投首。敢作敢当也是他身上的闪光点哪!哪怕是“投降派”宋江也是极推崇“义”的。水浒中个个好汉,哪个不是以义为自己终身的行动准则。而黑旋风李逵也正是因为对宋江的义而丢掉了性命。可见,义,有时候是需要用生命去做到的。

  想当今社会,“义”是存活得越来越艰难了。远的不说,就拿近几年的一些事来看吧。各种各样的“碰瓷”、老人家摔倒讹好心人、以及“小悦悦”事件等等,无不令人痛心!小的来说,这是个别人没有很好的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大的来说,这是整个民族的道德与觉悟在急剧下滑!幸好,我们还有“托举哥”周冲、“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还有郭明义、还有孟佩杰、郑益龙还有……这种愿以生命做到“义”的品格还没完全消失。拯救民族之义,我们,还有希望,我们这一代,就是希望!

  读《水浒》,品大义。一本水浒,告诉我们要尽量减少政府腐败,防止“高俅第二”的出现;告诉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义字当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然而,一本水浒,一本被盛赞为“委曲详尽,曲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的名著,告诉我们的,又何止这些……

【名著《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名著经典读书笔记03-14

经典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03-12

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06-11

名著《水浒传》的读书笔记07-31

名著《水浒传》的读书笔记通用09-30

[优秀]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09-04

名著水浒传读后感04-12

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01-02

四大名著《水浒传》读书心得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