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读石壕吏有感

读石壕吏有感

时间:2023-04-20 08:17: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石壕吏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石壕吏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石壕吏有感1

  杜甫的三吏三别非常有名,我们只选了其中的三吏来慢慢品读,读《新安吏》的时候除了感受到杜甫的前后矛盾外,并没有觉得有多少的震撼和触动。

  今天和儿子一起读《石壕吏》,因为语言特别简单,所以我们没有逐字逐句的解释,读完以后我只是让儿子想象一下杜甫当时在哪里,他是怎样看到这一幕的。儿子说他猜想杜甫应该是刚好偷听到,然后在门缝里偷偷地看这一切发生。

  这首诗的语言特别简单,甚至没有任何的描写,就是平铺直叙地讲述诗人的所见所闻,里面没有诗人的情感,也没有诗人的判断,读起来却那么有张力,那么震撼。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并没有要刻意地去记忆这种场景,可是这画面却不经意间深深地印入脑海,让你如何也挥之不去。

  由此跟儿子聊起作文,我们总是认为写作文的时候缺少好词好句,缺少构思文采,可是真正能打动人的,有力量的作品都是非常平实简单的。

  最近在读黑鹤的动物小说,他的.作品没有沈石溪的那么煽情,但是那种淡淡的关于人与动物的关系,却如此自然,如此有张力。尽管他只是很客观地描述了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没有指责,没有道德审判,可是那种轻描淡写却有股强大的力量,让一些人在动物面前的猥琐一览无余。

  真正好的写作不是你积累多么华美的词藻,也不是你站在了多高的道德高度,或者你能挖掘到多深的寓意,而是你是否能跳出整个事件,客观地呈现出事实,不加渲染,不加主观臆测。事实往往比艺术更有力量,更能震撼。

  跳出圈子,这不仅是写作时需要修炼的境界,更是漫长人生中需要不断追求的境界吧!

读石壕吏有感2

  杜甫有一种天赋。

  尽管他在他的时代里只是一个平凡人,乃至失意者,没有李白式力士脱靴贵妇磨墨的狂放,没有白居易式“有句如此,居天下易不难”的惊艳,但是他有足够敏锐的触角,敏锐到能够体察老妇的悲哀,征夫的落寞和战区人民的愁苦,同时又有足够体量的心灵去接纳,去包容,如百川入海,时代的脉搏和情感都能在杜诗中找到一席之地。

  拿《石壕吏》来举例吧。诗中所写的女性不是“香草美人”的美人,不是闲愁闺怨的贵妇,甚至不是历经豪华,今落尘埃的女郎,只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风烛残年的老妇,她没有见过绣户朱楼,也未尝面对血流漂橹,有的是最真实最无奈的痛苦:衣不暖食不饱,在战乱中勉强谋生。而如果只是饥饿寒冷或许还能节衣缩食断齑划粥,毕竟一家人一起捱,即使是苦日子也有欢笑。然而,“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不仅仅意味着家中再也没有青年劳动力,更意味着幼孙成为孤儿,新妇成为寡妇。她也在人生的暮色里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生离死别。而与此同时,县吏仍在咄咄不休的逼问——从“听妇前致词”“室中更无人”到“请从吏夜归”一句句一字字,无一不显出县吏为抓人而百般威逼下老妇人的苦痛与悲哀。全诗平白如话,无一字不可解,然而声声泣血,句句悲叙,仿佛老妇就在眼前,其声就在耳畔,根根白发蓬乱如衰草,深如刀割的`皱纹里洇着泪痕。而更悲哀的是,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真实上演。

  我想,能这样深味人情的诗人,在青史上亦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他经历过“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太平盛世,有盛唐锦绣繁华的庄严气魄,他也从“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乱世烟尘中走过,有晚唐盛世将倾的悲歌余音。他有豪情满怀,有柔情似水,有激昂慷慨,有悲凉沉郁。

  而所有的情感都凝成一句诗,点亮一盏他提在手中的灯,穿透成世间悲欢离合,转瞬即逝的迷雾,用永恒的良善照见远方的路。

  他是杜甫。

读石壕吏有感3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太平年代,可是在战争中的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在读了《石壕吏》一文后,我感受颇多。

  《石壕吏》中的老妇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因为战乱使这一人家家破人亡,两个儿子已经阵亡,另外一个儿子仍在前线,老头子逃跑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一个尚还年幼的孙子。这一家人是多么凄惨哪,理应不须服役,可是,残暴的差役,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人也要抓去服役,太没有人性了!这一切都是被战乱所逼呀!战争一起,受苦的只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因为战争,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因为战争,人们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亲人;因为战争,人们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因为战争,无数年轻的身躯在前线永远地倒下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使人们再无法安稳的生活。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可是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了吗?在国外,有些国家仍有硝烟,生活在战争中的孩子们多想拥有学习的机会啊!我们现在可以安心的学习,可有些人却不珍惜这个机会。那些孩子整天吃不饱穿不暖,能生存下来已经很满足了。可我们呢?衣服要穿名牌的饭要吃好的,但是还不满足,还要求更多,战争中的孩子们饱受与亲人的离别之苦,而我们却永远长不大似的顶撞父母,埋怨妈妈唠叨……如果身份可以互换的话,我想,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想要与我们调换位置……

  我们之所以会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都是因为现在的.江山是老一辈用血肉打下来的。他们把对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们的身上,既然先辈们可以用生命来换我们现在的和平,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自己努力的学习来回报社会呢?所以,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谢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个世界上因为战争而受伤、死亡的人太多了。战争就是死神,一步步向人们逼近,把人们逼上绝境,看着惊恐的人们,猛地伸出有力的大手,扼住人们的脖子,使人们窒息。没有丝毫犹豫,半点怜悯和同情。这个世界不需要战争,人们需要和平。所以我呼吁: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力,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的未来。

【读石壕吏有感】相关文章:

《石壕吏》教案03-29

石壕吏教案02-26

石壕吏教学反思02-17

石壕吏教案15篇04-01

《石壕吏》教案15篇04-02

《石壕吏》教案(15篇)04-02

八年级《石壕吏》教案设计优秀10-08

读《竹石》有感04-14

读《丑石》有感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