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草船借箭》中学生读后感

《草船借箭》中学生读后感

时间:2023-04-01 17:44: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草船借箭》中学生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中学生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船借箭》中学生读后感

《草船借箭》中学生读后感1

  草船借箭形象的描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天文、会地理。鲁肃的认真精神、谨慎精神、保守精神,把诸葛亮问他借东西的是事不说出去。周瑜的小心眼,心胸狭窄。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古典名著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它的故事也不断地被拍成各种电影、电视剧。趁着暑假,我就从书架上抽出了《三国演义》,趴在床上静静地看着,去了解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动荡岁月,去体会书中所描述的爱恨情仇。

  其中草船借箭的那一部分让我觉得特别精彩。当时的`吴、蜀两家刚刚结盟,曹操却率领大军杀来。东吴的周瑜虽然智勇双全,但是气量太小,一心想借机会除了诸葛亮。他们知道曹操的军队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就准备与曹操在水上作战。周瑜找来诸葛亮,命他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备战。但诸葛亮却笑笑说只需三天就够了,还立下军令状。鲁肃等人都觉得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诸葛亮只向鲁肃借了20条船30人,然后一、二天却一点行动也没有。到了第三天凌晨,江上布满大雾,诸葛亮带着装满稻草的船开往曹营,船上的士兵擂鼓呐喊,但当时雾茫茫的,看不清楚,曹操怕有埋伏就不敢出兵,他命令弓箭手不停地射箭。就这样,诸葛亮的草船上插满了箭,趁着顺风逃走了。回去一数,船上密密麻麻的有整整十万多支箭呢!真是太精彩了。

  通过这个故事,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当时又没有天气预报,可诸葛亮偏偏料事如神。我想这完全依靠的是他平时积累的科学知识,还有遇事冷静思考的好习惯。再说说周瑜,真让人看不起,一个大将军却这么小气。如果他和诸葛亮能够团结一致的话,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还有那曹操也太笨了,如果当时用上一些火箭的话,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诸葛亮恐怕是逃都来不及喽。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草船借箭》中学生读后感2

  这几天,我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主要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让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接着,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装备和人员。第三天,诸葛亮趁大雾漫天的凌晨,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最令我佩服的是他每次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他做事才能够胸有成竹、不紧不慢、从容冷静。

  当他准备和吴国联合抗曹时,就知道周瑜会因为嫉妒为难自己,所以,他提前观察好了天象。当周瑜布置借箭任务时,他立刻自信满满地答应了,并且告诉周瑜三天即可。接着,他让鲁肃准备好材料。当这一切都准备妥当时,第三天,他才能从容不迫,冷静指挥,成功完成任务。可见,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打无准备的仗,事前的'准备十分重要,否则,事到临头,怎能沉稳应对,怎能成功呢?

  这让我想起了那次考试。考试前一天,我为了看新买的课外书,只草草看了两眼复习资料,便津津有味地投入了课外书的怀抱。

  第二天考试时,面对试卷上密密麻麻的字,我完全慌了神,脑海中一片空白,根本无法很快写出正确答案。好不容易结束了考试,我知道这次肯定没考好。

  试卷发下来了,当我拿着一团糟的试卷回到家后,妈妈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妈妈叫我坐下,和我一起分析考砸的原因,我只得承认是自己考前没好好复习,只顾着看课外书了。妈妈严肃地说:“你已经知道原因了,这次考试输在没有好好准备,下次一定要提前做好复习。考试就像打仗,千万不要打无准备的仗!”妈妈的这句话让我一下子想到了《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是啊,诸葛亮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怎么可能成功借箭呢?

  我们平时做事情,也要像诸葛亮一样,凡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成竹在胸,才能打赢每一场“战役”!

《草船借箭》中学生读后感3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想颇多。

  这篇课文讲了三国时期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强,便怀狠在心,想害死诸葛亮。于是,他以军中缺箭为名,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了,还说只要用三天,他趁着漫天大雾,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支箭,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于他知人。熟话说得好:知己彼己,方能百战百胜。诸葛亮对这句话理解的十分到位。这一点,从文章中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出。而军中最近缺箭,定是要让他去造箭,却又不给他备齐材料,让他在规定的时间里造不好箭,被孙权处死。所以,他夜观天象,就已经想好了对策,要趁第三日大雾只是去“借”箭。

  而他在为借箭做准备时也体现了他的知人。他没有请别人去帮自己准备船、草把子、青布幔子和军士,而是单单请了鲁肃。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知道鲁肃忠厚老实、言出必行,非常的可是靠,而且还不会泄露问他借船的事。所以,诸葛亮才选择了他帮助自己准备材料。难道这还不算知人吗?

  而去借箭时,也体现了他神机妙算。他之所以敢在雾天大摇大摆的来到曹军水寨前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不会出兵。而他又知道曹操肯定会用箭去射他们,所以才去曹营前“借”箭。果然不出他所料。雾天,曹操怕江上有伏兵,就命令一万多名弓弩的手朝江中放箭。这样一来,正和了诸葛亮的心意,轻轻松松地得了十万支箭。可是以说,如果诸葛亮不了解身边的人和敌人,拿他根本就借不到箭,只能乖乖地被周瑜杀头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妒忌会让人心眼变细,良心变坏,所以我们应远离妒忌,要心胸广阔,这样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草船借箭》中学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草船借箭》中学生读后感3篇04-01

草船借箭教案02-21

《草船借箭》教案02-06

【精选】草船借箭读后感01-16

《草船借箭》读后感02-15

【精选】《草船借箭》读后感12-23

草船借箭读后感01-29

《草船借箭》读后感02-09

《草船借箭 》读后感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