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读后感>《白鲸》读后感

《白鲸》读后感

时间:2023-03-29 13:43: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白鲸》读后感9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鲸》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鲸》读后感9篇

《白鲸》读后感1

  只要仍然存活,一切都不重要。

  这是小说《白鲸》里的一句话。看封面,这本书咖啡色的背景中,一头白鲸在巨浪中开辟道路,无数海鸥在白鲸的头顶飞过。这本书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于19世纪创作的。19世纪,正是捕鲸运动风靡全球的时刻。不一样国际、不一样年龄、不一样肤色的人们为了相同的利益而聚集到了一齐,扬帆出海。而这本书的主人公亚哈船长恰恰相反,他为了除掉咬断自我一条腿,夺走上千条人命的恶魔白鲸——莫比迪克,这才出海。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四处航行。最终,亚哈船长使白鲸身负重伤,白鲸也带着亚哈船长沉入了海平面下。他们的决斗,早与生死无关。

  亚哈船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勇士,具有顽强无畏和骁勇善战的勇气和本事。说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不会放手”的人,不是疯子,而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英雄。

  居里夫人说:“人类也需要有梦想者。”歌德说:“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亚哈船长最终葬身海底,这无疑是一个杯具,可是世界上最欢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如果一个人不明白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亚哈船长更是个疯狂的人。他为了白鲸,能够放弃利益;他为了白鲸,能够放弃自我的船;他为了白鲸,能够对自我的老朋友不管不顾。他说:“我所敢做的,我就有决心做;而我有决心做的,我就要做!他们当我发疯了……可是,我是恶魔,我是疯上加疯!……我此刻预言,我必须要肢解那肢解我的家伙。”复仇吞噬了他的心,让他的灵魂变得难以救赎。就是因为白鲸咬断了他的一条腿,他就为了自我的复仇,搭上了几十条无辜的、勇敢的、团结协作的水手的性命,仅有一人生还。

  亚哈船长的疯狂蛮横、魁魁格的友善勇敢、以实玛利的诚实善良以及其他船长的贪图利益,向我们道出了美与丑、善与恶、礼貌与野蛮、民主与奴役、命运与自由,这个世界的`黑暗尽收眼底。字里行间的悲怆与不安,诉说着19世纪水手们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生活的艰苦,性命随时可能被海上的白色泡沫吞噬。没有民主的黑暗社会,也许下着暴风雨的黑色海洋就是最好的诠释吧。

  复仇的火焰往往使人成长得最快,也会使人最堕落。《圣经》之中,天使长路西法堕落成撒旦有时因为什么?为了复仇而产生的力量和影响力是巨大的,但这股力量应当用于正途,否则造成的灾难将无法估量。

《白鲸》读后感2

  花了一个假期的时间读了《白鲸》这本书,深深地被作者细腻的文笔所吸引,更被里面的人无精神所震撼,

  在一望无际,神秘莫测的大海上,夕阳西下,旭日东升,海鸥翱翔飞过,一群水手在这儿上演着一场惊险、曲折、扣人心弦的话剧。

  故事主人公以实玛利受雇于"裴廓德号"出海猎鲸。船长亚哈是个狡猾老练的水手,计划向一只前次航行中毁了他一条腿的"海上恶魔"——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大副斯达巴克试图说服亚哈放下复仇计划,但疯狂的船长胁迫他遵从命令。之后,他们发现了白鲸,亚哈在与之交战三昼夜后,用鱼叉刺中了莫比·迪克。白鲸被激怒,将"裴廓德号"撞沉,所有的水手只有实玛利一人被救起,其他人以及亚哈船长都与"海上恶魔"消失在大海上,复仇计划也以失败落幕。

  在亚哈船长离奇的暴躁下,水手们给予的是理解和宽容。而在亚哈船长的责备中,他们奉献的是不变的忠诚,他们的团结协作、不惧牺牲、忠心耿耿、奋勇当先,应对任何天大的困难都充满信心,毫不畏惧,这些宝贵而又高尚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相互信赖着对方,就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有了信心,才能得到与这只"海上恶魔"英勇交战的勇气,他们这种令人敬佩的力量以随着令人望而生畏的海水将白鲸吞噬。

  《白鲸》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人生的道路是因为坎坷而曲折才美丽,如果一个人从没有过失败,那他就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功。只有迎难而上,尽自我的`全力爬上了山峰,你的人生才会变得辉煌,那时,你必须会看到胜利后的'美景'!摔倒了爬起来时,成功其实已在你的身旁,只差一步之遥。只有一次次的失败,才能让我们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大海般宽广的胸怀!我们必须要有信心,因为信心必须是超过你所取得的成就的,信心是成就之母。"

  亚哈船长、魁魁格,还有斯达巴克他们,将永远不能回到南塔开特了,但对于这些勇敢的水手来说,大海,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他们将永远跟大海作伴!

《白鲸》读后感3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主人公以实玛利受雇于“裴廓德号”出海猎

  今年的暑假我看了许多的书,其中的一本就是《白鲸》(又译《白鲸记》)。它讲述的是作者跟随一支捕鲸队伍登上捕鲸船并一起猎杀一头名叫“莫比·迪克”的大白鲸而后全船覆没仅剩下作者一人的一个故事。

  这本书字数并不算多,情节也很简单,就是这支捕鲸队伍大不断地杀戮鲸鱼的同时也在寻找一头名叫“莫比·迪克”的大白鲸。理由更简单,因为船长在很多年前追捕“莫比·迪克”时被它咬掉了一条腿,他要找它报仇。说到这里,你会惊讶地咂舌吗?

  可是这头白鲸却十分神秘。在书中它简直就是一个无比伟大的神,无论什么人、什么东西都无法至它于死地,它可以在体内带着千百十把捕鲸叉而照样生活在深海里安然无恙;只要它出现在某个海域,那么那里的任何船只都没有生还的可能;它的牙齿极其锋利,脑袋一甩所有东西都会变成碎片……

  看了这本书,我感觉很复杂。它到底要歌颂或者说明什么呢?赞扬捕鲸人的勇敢无畏?警告他人不要滥杀无辜?到底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本书告诉我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对于未知的东西要勇敢地去挑战,但不要盲目行动;对于某些人或事物,不要斤斤计较,如果那是你的.错的话;不要轻易去冒犯别人,否则有一天倒霉的就是你自己了等等。

  首先不得不承认,船员们是勇敢无畏,团结有力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船,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努力干捕鲸这种危险的行当,但我认为,他们的死,很大的责任是在船长身上的。如果不是船长,他们就不会因为一头鲸而惨死在海上,如果不是船长执意要向“莫比·迪克”做什么所谓的“复仇行动”,也许他们就不会如此愚蠢地向死神投怀送抱。

  不过这本书也写出了当时的人们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特别是对“莫比·迪克”,因为他们畏惧它,把它当作一个神,才会如此地对它穷追不舍。

  虽然现在的人对动物的态度不再是那样,可是野生动物也在逐年减少,个别人的良知啊,你上哪里去了?保护动物,也保护你自己吧!不然那些动物也会像“莫比·迪克”一样袭击你!

《白鲸》读后感4

  19世纪,《白鲸》在美国出世,创作者便是著名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也正是这部史诗级小说,为我带来了一段宏伟壮阔的精神旅途。关于人性,关于冒险,关于矢志不渝,关于千千万万个为梦想而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

  犹记当时年少,不知捧书为乐,今忆起昔日种种,不禁莞尔。不得不承认,《白鲸》是我所读之书中印象颇深的一本,没有一本书是一座孤岛,而在这座“岛”上,我看到了亚哈船长内心的繁华与孤独,从他下定决心捕捉那头噩梦般的存在——一头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鲸开始,他的命运便与那头白鲸紧紧的捆绑在一起,或惊,或喜,或悲,或苦,明确的目标的存在,使得其他的`一切都显得微茫,渺小如蜉蝣。在亚哈船长身上,我看到了无数个为梦想而奋不顾身的影子,当书中饱满的人物形象走进现实,那种汇合的奇妙的感觉,怎么说呢?“不足为外人道也。”

  路遥在《人生》中提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与《白鲸》中的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所传达出的观念不谋而合,“风平浪静时,海上一艘船的行驶是枯燥的,唯有惊涛骇浪出现时,这条船才会变得精彩绝伦,尤其是当它大转舵的瞬间。”于我们而言,把握好人生中的每一个关键点,无悔地走过每一个重要阶段,便是我们每一个个体对它的鲜活生动的现实演绎。

  类比亚哈船长的捕鲸,我不禁联想到海明威创作的《老人与海》,桑地阿哥在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窘迫现状下,机缘巧合地捕到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他把六盘绳子拧在一起拖鱼都险些把绳子绷断。正当老人高兴地返航时却遇到鲨鱼。鲨鱼不断地袭击那条大鱼,老人一个人在小船上同鲨鱼战斗,用浆打、戳、刺,累得筋疲力尽,鲨鱼还是把这条大鱼能吃的地方都吃掉了。老人拖着硕大的鱼骨架爬回岸边。但老人说:“人可不是造出来要给打垮的。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

  老人的话成了美国文学界“硬汉子”形象的精神的标志。《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和《白鲸》中的亚哈船长的身上同样具有令人敬佩的精神光辉,他们的灵魂深处,是一股不屈的骨气,如一股清流,涤荡每一个认真体验的读者。

  联系《人生》和《老人与海》,我从更加宏大的角度体会了赫尔曼·麦尔维尔在那个时代所具有的众多深邃的思想中的一缕,虽沧海一粟,但足以装满我的阅读行囊,伴我一路成长。

《白鲸》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赫尔曼·梅尔维尔写的一部小说,名字叫做《白鲸》,讲述的是船长亚哈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凶猛的白鲸莫比·迪克咬去了一条腿,从此心怀仇恨,竭尽全力搜索迪克的下落,最终相遇,他用鱼叉插中了迪克,迪克在愤怒中把“裴廓德号”咬沉了。

  其实,文中的角色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类,一个是鲸。鲸的全身都是宝,不知多少西方文学著作在鲸油的照耀下诞生,鲸肉是美味佳肴,鲸的内脏也是上好的食材,鲸须可以制作珍贵的鲸须刷,鲸皮还是优质的皮料,可以说是没有一处地方有被浪费的嫌疑。作者用“鲸”比喻浩瀚的`大自然,它同样是无私奉献,但我们对待鲸、对待大自然,都并没有足够的感激和尊重,更可恶的是日本,钻了允许实验用捕鲸(的空子),但是,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鲸鱼是流向了市场而不是高贵的实验室?

  我们不能保证,滥捕鲸鱼不是我们人类自己为自己挖出的陷阱,我们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候,我们会再也见不到这些可爱又神奇的海洋精灵?若不是人类的滥捕滥杀,又怎会引来鲸群的愤死反击?试想,亚哈船长如果不去捕鲸,又怎么可能被莫比·迪克咬断一条腿呢?这是不可能的,也是借亚哈船长的悲剧来提醒人们——不要再随意猎杀生物,破坏植被,深挖矿坑,过度取水;这些都没有好下场——猎杀生物使大量的生物濒危、灭绝:肥美鲜嫩的渡渡鸟、毛皮美丽的袋狼、毛皮珍贵的华南虎……破坏植被使水土流失: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时期数不清的因被砍光植被而至今光秃秃的小山丘、各种各样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以及那因为焚林而田的原始农耕而面积大量缩小的亚马逊森林……过度取水破坏生态环境:因为塔里木河缩短而无法再现的美丽罗布泊、因为过度取用地下水而造成的种种天坑和地陷……种种的破坏,最后的受害者是谁?不还是人么?所以,我们要对大自然加以敬畏,而不应该肆无忌惮,最后弄得个亚哈船长一般同归于尽的下场。

  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着,例如长江独有的江豚、日益缩小的青海湖、填湖造地的杭州……相似的破坏不胜枚举,但我们是否应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谁能保证当大自然花费百万年继续(积蓄)的资源消耗殆尽(时)是不是我们人类的末日?停止吧!愚蠢的人们,你们难道就没有听见大自然的哭泣么?你们难道就没有想象以后那不堪设想的未来么?随意的破坏得到的只有毁灭!“

《白鲸》读后感6

  小说《白鲸》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代表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名著。

  《白鲸》讲述了主人公“裴廓德”号捕鲸船船长亚哈,是一个狡猾老练的捕鲸手。他在一次捕鲸中,被白鲸“莫比迪克”凶猛地咬掉了一条腿。从此他性情大变,认定白鲸是世间一切邪恶和痛苦的代表,发誓要追杀它报仇雪恨。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亚哈不惜违反捕鲸业的一切行规,不顾大自然一次又一次地警告和船员的反对,历时半年,搜遍了全球最蛮荒的海域,终于和莫比迪克狭路相逢。亚哈与之大战三个昼夜后,用标枪刺中了白鲸。白鲸暴怒,撞沉了“裴廓德”号。最终亚哈以及全船人员与白鲸同归于尽。只有以实玛利,也就是这部小说的叙述者被其它捕鲸船救起,得以活下来。

  看了这部小说,我心中有隐隐的伤痛。对捕鲸者表示深深的同情,对白鲸表示深深的哀悼。

  捕鲸者们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工作环境都非常艰苦,收入也极其微薄,但是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这十分凶险的环境中辛苦劳碌。他们付出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为统治阶级赚取财富,但他们依然得不到社会的尊重,被统治阶级称为“社会渣滓”。小说中的白鲸是作者构想的统治阶级,亚哈是与统治阶级对抗的社会底层人物的代表,试图用自己的力量统治阶级抗衡,但最终同归于尽。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了自然界大海充满险恶,白鲸庞大凶险。作者描绘大海“冷酷恶毒的,它有幽灵似的白浪滔滔的洋面,即使晴朗的天气,在它那一派蔚蓝的、柔和的`海底里,隐藏有一种邪恶的魔力。”作者将白鲸比做大自然,描述白鲸莫比迪克“不仅有如山峰一样庞大的身体,这样庞大的身躯使人望而生畏。在大海这个宽大的摇篮里,莫比迪克时常在里面翻滚,施展出使人胆颤心惊的无比威力······”这些都是在警示人类,要崇尚自然、敬畏自然,与大自然和平共处。自然是丰厚和大度的,它是人类的依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失去了它,人类将不复存在。人类如果侵害了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如同白鲸对待“裴廓德”号以及亚哈一样,对人类进行殊死的反抗和阴险的报复。

  《白鲸》这部小说,内含意义十分深刻,需要多读几遍并结合当时美国的历史背景去理解。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告诫人类,一定要停止向大自然的疯狂掠夺,不再捕杀动物,否则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白鲸》读后感7

  轻轻合上《白鲸》,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不喜欢杯具,就像阅读的过程中,我期盼着莫比·迪克的出现,但又有些害怕,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毁灭,不仅仅对于这抹香鲸之王,并且还有睿智又狂热于复仇的亚哈船长、善良冷静的斯达巴克、“裴廓德”号上终年风吹雨淋的捕鲸人……

  有一段时间,媒体和论坛上铺天盖地充斥着对日本捕鲸船的谴责,可直到今日我才对这个行业有了模糊的了解。或者能够把它当作一部历史看,杰克·伦敦笔下记录了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淘金热,麦尔维尔同样向我们展示了另一幅血腥的画面,只可是背景从茫茫荒原转移到了更大的一个世界——浩渺的海洋。

  书中一向渲染的莫比·迪克与亚哈船长对决,是一个英雄的盛宴,而结局是早已注定的,我想到了离开南塔特时以利亚的神秘出现,“我”在远处看见的几个模糊的人影。费达拉被捕鲸索紧紧绑在莫比·迪克身上,作为亚哈地域之门的领港人,他很尽责,而“裴廓德”号的覆灭则让这个东方人的预言变成现实。我不明白是否能够将这个故事理解成人与自然之争,亚哈是个英雄,可是当复仇的念头占据他的心灵的时候,英雄却意味着毁灭;莫比·迪克也是英雄,它无意于争斗,但却在捕鲸人为荣誉而战的圈子中纠缠不休,如果是普通的一头抹香鲸,也许它能够在海洋中颐养天年,“做英雄是要付出代价的”。错的`是人,亚哈船长的第三次追击激怒了它,激怒了从来与世无争的自然,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不会留情面的。

  国家地理上一期关于澳洲考拉的节目,因为考拉的过渡繁殖对澳洲的森林造成了灾难,有人在争论谁之过,人类的救助固然无可厚非,但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的生物却在人类高度发展之际频临灭绝,而人类的工业现代史,仅有短短可是300年。于是,我们开始付出高昂的代价,对其迁移、节育,谁又能断言,这样违背常理的行为不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麦尔维尔在书中陈述了鲸类不会灭绝的理由时说到了南极和北极,可是在他谢世百年之后,人类把触角伸向了以往的禁区,抹香鲸也失去了最终的荫庇之地。当茫茫海面重归于平静时,我仿佛听到了鲨鱼频频撞击木板的声音,“我”伏在里面,而这是魁魁格的棺材,是人类为自我打造的归属地。远处,是那个白色的神话,莫比·迪克很安闲地浮在水面,喷水孔上插着亚哈船长的标枪,在夕阳的映照下闪闪发光……

《白鲸》读后感8

  只要仍然存活,一切都不重要。

  这是小说《白鲸》里的一句话。看封面,这本书咖啡色的背景中,一头白鲸在巨浪中开辟道路,无数海鸥在白鲸的头顶飞过。这本书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于19世纪创作的。19世纪,正是捕鲸运动风靡全球的时刻。不同国际、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人们为了相同的利益而聚集到了一起,扬帆出海。而这本书的主人公亚哈船长恰恰相反,他为了除掉咬断自己一条腿,夺走上千条人命的恶魔白鲸——莫比迪克,这才出海。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四处航行。最后,亚哈船长使白鲸身负重伤,白鲸也带着亚哈船长沉入了海平面下。他们的决斗,早与生死无关。

  亚哈船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勇士,具有顽强无畏和骁勇善战的勇气和能力。说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不会放手”的人,不是疯子,而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英雄。

  居里夫人说:“人类也需要有梦想者。”歌德说:“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亚哈船长最后葬身海底,这无疑是一个悲剧,但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亚哈船长更是个疯狂的人。他为了白鲸,可以放弃利益;他为了白鲸,可以放弃自己的船;他为了白鲸,可以对自己的老朋友不管不顾。他说:“我所敢做的,我就有决心做;而我有决心做的,我就要做!他们当我发疯了……可是,我是恶魔,我是疯上加疯!……我现在预言,我一定要肢解那肢解我的家伙。”复仇吞噬了他的心,让他的灵魂变得难以救赎。就是因为白鲸咬断了他的一条腿,他就为了自己的复仇,搭上了几十条无辜的、勇敢的、团结协作的水手的性命,只有一人生还。

  亚哈船长的疯狂蛮横、魁魁格的友善勇敢、以实玛利的诚实善良以及其他船长的贪图利益,向我们道出了美与丑、善与恶、文明与野蛮、民主与奴役、命运与自由,这个世界的黑暗尽收眼底。字里行间的`悲怆与不安,诉说着19世纪水手们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生活的艰苦,性命随时可能被海上的白色泡沫吞噬。没有民主的黑暗社会,也许下着暴风雨的黑色海洋就是最好的诠释吧。

  复仇的火焰往往使人成长得最快,也会使人最堕落。《圣经》之中,天使长路西法堕落成撒旦有时因为什么?为了复仇而产生的力量和影响力是巨大的,但这股力量应该用于正途,否则造成的灾难将无法估量。

《白鲸》读后感9

  《白鲸》以裴廓德号的航行和出艇为主体,从如何在海上寻找鲸的踪迹到派下小艇后如何猎杀鲸鱼,从把猎杀的鲸鱼拖回大船到如何割脂炼油、如何收取鲸脑油,叙述可谓一应俱全。而其中最为出彩的是麦尔维尔对捕鲸作业凶险和残忍的透骨描述。只能搭载五六人的小艇和体长十数米的大鲸之间的搏斗,即是技巧与力量的争锋,更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在19世纪那个没有对鲸火炮的年代,唯一的方式就是用捕鲸索限制鲸的行动,用带有倒刺的标枪消耗鲸的体力,最后用长杆鱼枪终结鲸的生命,这是场发生在小艇上的斗争,也是场杀人的捕鲸产业。而在第九十章,麦尔维尔通过一句“鲸头属于国王,鲸尾献给王后”则更说明这个事实,毕竟鲸鱼去掉头尾什么都剩不下。而《白鲸》主线情节的描述同样是上乘之作,亚哈船长在过去与莫比·迪克的战斗中失去一条腿,而这次裴廓德号的出航则变成亚哈船长的复仇之战。

  《白鲸》刻画的亚哈船长既是一个疯子,也是一个悲剧英雄。亚哈把自己断腿的全部责任都推给莫比·迪克,然后偏执地在世界寻找白鲸的身影。他不顾裴廓德号股东的利益,也不顾裴廓德号船员的生死,以威逼利诱的方式胁迫船员踏上这条九死一生的复仇路,让整条船成为自己梦想的牺牲品。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悲剧英雄,他从18岁开始就以捕鲸为业,40年来在岸上的合计时间却不足三年,甚至五十岁新婚当晚就不得不启航出海。然而这个杀人产业却没有给亚哈船长四十年出生入死相匹配的报酬,只是把亚哈视为捕鲸的工具。而对于莫比·迪克的描写,麦尔维尔却不吝赞美之词。如果裴廓德号代表人类队自然的征服,莫比·迪克就是大自然的`守护者。它行踪不定,整个海域都流传莫比·迪克无处不在、永生不死的赫赫凶名,所有试图捕杀它的捕鲸船都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就像麦尔维尔所说,白色既是天使的圣洁,也是荒漠的死寂,亚哈船长与莫比·迪克最后一战的结局早已注定。

  在世界动物史诗中,《白鲸》单以主线故事,就毫不逊色于《老人与海》,而其中掺杂的关于鲸与捕鲸业的翔实介绍,又使《白鲸》成为一部出色的科普小说。麦尔维尔和《白鲸》能在文学领域有此地位也算实至名归。

【《白鲸》读后感】相关文章:

《白鲸》读后感03-14

白鲸读后感01-03

白鲸的读后感04-05

《白鲸》读后感8篇03-24

《白鲸》读后感10篇03-23

《白鲸》读后感(10篇)03-24

《白鲸》读后感15篇03-27

《白鲸》读后感5篇03-30

《白鲸》读后感(9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