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职场指南>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时间:2021-12-06 17:47:43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必备】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四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你是否有一个清晰而精准的职业方向了呢?趁现在为自己做一个详细的职业规划吧。职业规划的开头要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四篇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1

  (一)个人特质

  性格开朗外向,积极乐观,人际关系极佳,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在工作上有冲劲、干劲十足,有冒险精神。有责任心,做事情喜欢坚持到底,不喜欢半途而废。

  (二)优势方面

  1、对待工作认真、勤奋、较积极,对待他人诚实、率真

  2、做任何事责任心强,而且意志力坚强

  3、做任何事都有明确的目标,不盲目做事

  4、对待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待自己感兴趣的事不盲目追求,合理发展自己的兴趣

  (三)劣势方面

  1、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棘手的事情不能冷静处理,容易慌张,承受挫折和打击能力较弱

  2、动手能力不强,很少近距离接触社会,实践能力较差,有时候会有点粗心,犯迷糊

  3、缺少一种敢打敢拼的精神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2

  “大学生活开始已有一段时间了,很多新鲜事让我对今后的道路充满期待,但兴奋之余,却有一丝迷茫。尤其在学习上,再也不像高中那样,老师每天都布置作业,还有‘升学’这根无形指挥棒时刻牵引着我们,只要按部就班,努力学习,就能达到最终的目标。而现在,虽然报考了金融专业,可我并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欢这门专业,不知道自己未来该做什么,希望老师能给我一些帮助,告诉我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某同学最近烦恼地和生涯规划师探讨。

  职业规划最好从“高考毕业”开始。

  其实在很多国家,职业规划教育非常普及。比如英、日、美等国家,从中小学就开始系统传授职业规划知识,高中学校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队伍,请专家给孩子们作职业兴趣分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但在我国,职业规划还刚刚起步,在初中、高中根本是空白,即使在大学,系统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的也只是少数,而且时间安排都比较晚,大多在大四临近毕业时。

  究竟职业规划什么时间做最合适?

  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认为从高考毕业时就应开始做职业规划。有些专家认为,职业规划开始得越早越好,在高中时代就可以给自己拟订一个职业规划,但这不仅受到当前教育体制的限制,而且高考以分数论高低,学校选择、专业选择都受到影响。因此,对于目前的学生而言,高考结束后进入大学之前立即开始职业规划是较为恰当的。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很有讲究,除了可以找专业的职业规划老师外,自己也可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归纳。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觉察、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特长和专业知识等。

  其次要认识职业社会,学校里的学习只针对理论知识和信息,而没有深入分析,对于现实社会,学生无法更多、更深地接触。

  因此高考毕业大学录取通知书收到后,学生们就可以多进行职业环境的探索,包括行业、企业和职业三方面,认识不同职业所要要的知识、技能、经验、个性等,认识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发展路径等。

  第三,要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发现自己与理想职业之间的差距,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在学习、提高的过程中不断评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3

  职业规划类课程在前些年一直是不温不火的,但在近两年却忽然火爆了起来。这不,就在今年六月初,我应邀到苏州去参加一场HRD学习论坛并担任主讲嘉宾。论坛主办方的总经理晚上陪同吃饭时对我说,他们公司近两年开办的课程中,职业规划类课程的占比不断提高,占到了将近“半壁江山”。我们当时分析认为,这与大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这几年制造业不景气,苏州的制造企业更是纷纷倒闭或转产或限产,原先在企业中工作的人才们有了职业迷茫,面临了新的职业抉择问题,于是人才们便希望寻求职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帮助。

  上述事例,只是近两年来职业规划类课程广受市场欢迎的一个缩影。这毫无疑问与经济不景气导致人才们的想法和需求发生了变化有直接关系。但遗憾的是,火爆的职业规划类课程市场,也催生出了一些怪现象:有许多过去不开办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的培训公司,也在开始大力推广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了;一些过去不讲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的培训师,也开始宣称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了。培训公司和培训师的宣传行为,更进一步地促进了这类课程的“市场繁荣”。

  然而,我们的研究显示:职业规划对那些尚没有在职场上建立起基本的职业竞争优势的年轻人来说,其实际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弄不好还极有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职业规划可能只对少数已经获得了职业成功的人士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即在他们处于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时,需要审慎地做出选择。

  职业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但是,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他们却在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时,要么“随心所欲”、“闻风而动”,要么因焦虑不安或急于求成而寄希望于职业规划;实际上,人的职业命运有其内在运动规律,你只能遵循它,而不能忤逆它,无论是听之任之,还是投机取巧,都不但不可能产生希望的结果,反而可能有害于自己的职业发展。

  所以,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职业规划类课程的三个“市场”

  职业规划类课程的“市场”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市场”是企业。当一些企业解决不了其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员工管理问题时, HR或直线主管或高管们便试图通过给员工们上一堂职业规划类的课程来解决问题。于是,企业便以每天20000元左右的价格,礼请外部培训师来企业给员工上课;也有的企业为了省钱,选派人员参加外部机构举办的职业规划方面的公开课程(偷师),之后回到企业转授/分享。

  第二部分“市场”是各类企业中相当数量的员工们。他们希望职业规划之类的课程能够解决自身面临的某种现实的职业困惑或焦虑,或者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和顺利地实现某种程度的成功人生。为了达成此目的,他们会首先希望/要求企业为他们提供这类课程的培训,当企业不愿意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便自掏腰包参加外部“权威”机构举办的这类课程。

  第三部分“市场”是相当一批想成为“职业规划师”的企业HR或直线管理者。他们在某些商业机构的游说下:相信大多数员工在职业生涯管理方面需要有“导师”来指引;成为“职业规划师”是一件既可以帮助别人、也能够成就自我的事业;成为“职业规划师”并不难,只要学习完相关课程,拿到一纸证书就是了。于是,他们要么说服所在的组织掏钱派他们外出学习,要么自费参加外部机构开办的相关“认证”课程班。

  哪些人已做、在做或想做职业规划?

  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显示,那些已经做过、正在做或想要做职业规划的人,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

  这是职业规划“市场”的主体人群。由于他们在学校里就被老师们反复灌输了大量的“选择大于努力”的道理,并且他们也基于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大量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事实与道理,使得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选择职业”对于自己是特别重要的。于是,顺理成章,他们会基于自己的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会基于老师教给他们选择工作的知识,会基于现实中许多成功人士过往的奋斗历史,也会基于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种种判断与想象,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

  然而,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要规划出“可行”的职业发展方案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尚没有建立起基本的职业能力。没有建立起基本的职业能力,又对职业前景充满了想象和希冀,使得他们的职业规划不但不具可行性,反而可能会有害于他们的职业发展。

  不愿付出艰辛、却又幻想职业成功的人

  大多数企业中,都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喜欢做太辛苦、有挑战和冒险性的工作;他们以家庭或个人为中心,认为工作不应对家庭和个人身心造成负担;他们只愿意做朝九晚五、每周有双休的工作,拒绝出差、加班,希望随时请假都能获得批准……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会梦想取得职业成功,因为职业成功意味着有许多“好事”会随之而来:收入更高、生活更体面、社会评价更佳、自我感觉更好。于是,当他们一知半解地了解了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以后,便误以为,做了职业规划,就意味着找到了不用付出艰辛的努力、也能轻松地获得职业成功的捷径。

  然而,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不管他们对职业规划寄予了多高的期望,最终他们一定会大失所望,因为职业规划并不能解决他们面临的“心理矛盾”和他们的心灵与现世的冲突。

  在现有的职业领域竞争失势的人

  有些人由于“投错了行”,或者在组织的安排下一直在做着自己并不擅长、也并不喜欢的工作,当他们在某一职业领域“混”了若干年也不能出人头地,却又不愿意就此沉沦下去时,他们便会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在现有的企业和职业领域继续工作下去,但要找到突破的方法;二是,跳槽到一家新的企业工作,但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企业;三是,放弃现在工作的职业领域,到一个新的职业领域寻求发展。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客观上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

  从理论上讲,职业规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这类人认识自己,但如果他们不改变自己的某些能力缺陷,而仅仅指望通过较短的时间就能完成的职业规划来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那是极不实现的,甚至只是异想天开。

  想通过跳槽找到更好的工作的人

  通过跳槽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或追求更大的职业机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职业行为。但是,跳槽会有两种结果:一是,成功地到达理想的彼岸;二是,掉进“臭水沟”里再也爬不起来。前者是机遇,后者是风险。但是,大多数当事人往往并不能有效地判断跳槽是否明智,以及并不能有效地把握跳槽机会和规避跳槽风险。于是,一部分有了跳槽想法的人便会在外界的诱因下,产生了向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寻求帮助的想法。

  然而,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类的课程对他们的作用很可能是有限的,因为许多鼓励人们“做自己”的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是在鼓励人们背叛自己正在服务的组织。如果他们不幸相信了这样的理论,他们就将无法让组织充分地信任他们;而当他们不被一个组织充分信任时,他们便不可能获得职业成功。

  出现了阶段性职业倦怠的人

  大多数人在一家企业或一个职业领域的同一岗位上工作久了以后,如果他们的环境太过一成不变或者太过动荡,他们会产生对工作的倦怠感或厌倦感(甚至于对职业的迷茫感,正如婚姻有“七年之痒”一说);有了这种倦怠感或厌倦感之后,人便很容易产生换一换工作或职业的冲动。但人是理性的,更换工作或职业,前路未必就是光明的,于是“怎么办”便会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上。这时,处在这种状态的一部分人就可能会想到,职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或许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

  然而,阶段性的职业倦怠感或厌倦感往往只是暂时的。如果处于这种状态的人能够咬紧牙关挺下去,或者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寻求组织的帮助,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很可能会很快走出困境。如果这时去做职业规划,很可能会让职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扰乱了自己的心智,甚至有可能让某些“歪嘴和尚”把自己引入了歧途。

  职业发展碰到“天花板”的人

  现实中有许多职业经理人,他们过去的职业是比较成功的,比如做到了一个企业的总监及以上的管理岗位,或者做到了企业总工程师这样的技术岗位。但是,由于年龄渐长(比如已经过了四十五岁),他们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眼看着公司不大可能在未来几年会把更高级的职务给他们;公司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能干,他们已经与年轻人形成了竞争关系;到了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想通过跳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也是比较难的。这就是所谓的职业“天花板”。当然,职业“天花板”还包括一些外企的中方职业经理人所面临的困境:他们的职务已经到达了公司所允许的极限——更高的职务通常都是由外方高管担任。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已经或行将碰到职业“天花板”时,他便一定会考虑“接下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有了这个问题,他便认为需要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来帮助自己。

  然而,碰到了职业“天花板”的人是否有必要为自己做职业规划,我是高度怀疑的。因为在我看来,当他们的能力足够强大,因而在客观上还有“市场”时,他们做不做正式的职业规划,都会有新的职业发展机会(比如,他们有能力自主创业或者具备被其他企业所心仪的独特能力)。但是,如果他们的职业能力碰到了“天花板”,无法继续适应变化,那怎么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都可能是无济于事的;甚至,他们不规划职业会活得还不错,规划了职业则反倒可能加速自己职业生命的“寿终正寝”。

  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两个“死穴”

  一般的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认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人的职业发展更有目的性与计划性,可以为追求全新的生活方式而确立努力方向,可以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以下是各类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通用内容。

  一、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包括正确认识自己的外貌形象、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个性特征以及遗传、家庭、学校、社会对自己的影响等等,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二、知彼。就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了解外在环境。包括社会需要什么职业、希望从事职业的特点、不同职业需要的能力、就业/创业的渠道、行业发展前景、相关职业有哪些机遇和威胁等等。

  三、抉择。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对可能的方案进行权衡和比较,分析其中的优势、劣势、阻力和助力等等,进而选择更有助于自身发展的方案。

  四、目标。制定职业规划方案,需要有明确的大方向或大目标,并且需要将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小目标,再逐个实现小目标,不断接近成功。

  五、行动。就是按照规划方案采取积极行动。只有采取积极行动,职业规划方案才有意义,也才可能成为指导自己职业成功的蓝图。

  六、评估与调整。就是当发现职业规划方案在实践过程中行不通或存在问题时,应及时予以调整。一种职业规划方案是否可行,只有在行动中才能确认。因此,职业规划方案需要不断地实践、评估与调整。

  上述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看似“逻辑清晰”,因而显得实践性极强,但是这一表象背后则潜伏着两个无法绕开的问题,我称之为“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死穴’”。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职业规划不但不会帮助人们获得职业成功,反而可能会有害于人的职业发展。是否危言耸听,请阅读下文后再下结论——

  “死穴”之一:职业能力问题

  当我们把一个人在某一职业领域的工作能力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时,你将看到:如果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到4级以上时,他几乎无需做职业规划,因为他的职业能力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他的职业方向;甚至,他只能在现有的职业领域内做出选择,因为他如果放弃现有的职业领域,而选择到一个新的职业领域求得发展,除非他在那个新的职业领域已经具有相当的职业能力,否则他就必须花足够的时间来重建他的职业能力;问题还在于,花了足够的时间,未必就能建立起新的职业能力。其实,所有在特定的职业领域具有中等以上职业能力的人,无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那些职业能力真正高强的人是不做职业规划的。

  仅就此点而言,职业规划似乎只适合于那些职业能力不足的人。事实也的确如此:现实中,越是职业能力不足的人越是倾向于做职业规划,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大学生或踏入职场时间不长的人或在职场竞争中失势的人,是职业规划的“重灾区”。

  当我这样说时,有读者朋友可能会说:职业规划正是用来指导职业能力不强的人建立职业能力的呀。没错,我是说从理论上讲“没错”。然而,众所周知,建立中等以上的职业能力需要花费至少八年以上的时间(请参见“10000小时定律”的概念。网上可搜到),一定会历经千辛万苦,而且花费了八年以上的时间,历经了千辛万苦也不一定能够建立起中等以上的职业能力。这给那些相信职业规划的人出了一道大难题: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意志、愿意花八年以上的时间在一个职业领域逐步建立职业能力?我们看到的景象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个耐心和意志;他们在职业竞争的赛道上碰到困难、问题、阻力或处于落后状态时,会重新设计他们的职业规划方案,因为毕竟做职业规划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比如一个月内,甚至于一个晚上或一念之间,而在一个职业领域建立起中等以上的'职业能力却需要八年以上的时间,还要历经千辛万苦。

  顺便说一下,传统的职业规划理论通常会提醒那些想要做职业规划的人:你们之所以职业不成功,是因为你此前的选择错误。换言之,基于这样的概念,如果一个人在一个职业领域继续不成功,他便应该继续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这可是对职业能力建设不利的理论与建议啊!

  “死穴”之二:组织要求问题

  绝大多数人需要依附于特定的组织才能获得职业发展:不仅需要组织向他们支付薪水,以便养活他们自己和家人,而且需要组织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并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当一个组织并不“充分尊重”个人所做的职业规划,而是要求做了职业规划的员工们按照它的需要、想法和意志行事时,会出现会结果呢(毫无疑问,现实中的绝大多数组织都是这样做的,而且越是优秀的组织,越是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真正有利的组织,在这方面越是强势——要求员工满足组织的要求,而不是让组织来无原则地适应员工)?

  在极端的情况下,当这种矛盾出现以后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做了职业规划的员工放弃自己的职业规划方案,满足组织的要求,这意味着职业规划并不好使,进一步的结果是痛苦——因为有规划却不能实行;二是,做了职业规划的员工拒绝组织的要求,坚持“做自己”,其结果是被组织所拒绝,其职业命运便是可想而知的。当然,还有一种理想的情况:组织在要求员工时,充分地考虑员工的职业规划,或员工在做职业规划时充分地考虑组织的要求。但请注意,这通常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在上述极端情况(也是常见的矛盾)发生时,那些因为有了职业规划而坚持要“做自己”的人,可以随时选择另谋高就,因为“世界那么大,自有留爷处”。但是,现实中很少有哪家优秀的企业,会放弃既定的文化或管理原则,而迁就那些想法千奇百怪、且随时会发生万千变化的员工。通常,对于那些一味要求企业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员工,企业是不大可能信任他们的。一个严肃的问题因此而出现了:当一个人不被一家企业所信任时,他又如何能获得理想的职业发展呢?

  上述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两个“死穴”,正是导致那些怀抱职业梦想的人们,郑重其事地做了职业规划,却并没有获得职业成功的核心原因。因而,我认为迄今为止的大多数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从根本上说只是在给人们以某种希望,却并无多少真正能够指导人们进行职业发展实践的价值,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是在使人们误入歧途。

  当然,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多少还是能够刺激人们去思考相关问题的。比如,本文的观点就是在这类理论与方法的刺激下产生的。

  发展职业的法则其实在这里

  大概由于前述职业规划“市场”需求旺盛,以及由于我们一直在倡导企业应该帮助员工正确地认知职业和加强职业能力建设,有很多人便误以为我们公司的专家们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类课程。于是,经常有培训机构和企业向我们询问是否提供这类课程的培训服务。

  如果前来询问者是第一次与我们联系,我们总是很干脆地告诉他“不好意思,我们公司没有您要的课程”;对于与我们有过合作的客户或我们的“粉丝”,我们一般会反问他一个问题:“请您告诉我,您认识的或知道的成功人士中,有哪些人是因为他们做过职业规划才获得职业成功的?”。我们经常十分欣慰地听到了这样的回答:要么,很干脆地回答说“没有”;要么,沉默了一阵子后回答说“好像真的没有耶”。

  是的,我们先不去考虑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是不是真地有用,只需要来分析和判断一个简单的事实:现实中那些已经取得了被广泛认可的职业成功的人们,他们是怎样获得职业成功的?

  我们经过长期和大量的观察与分析后发现:无论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位著名的成功人士,还是现实职场上任何一位并不著名的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职业成功,在总体上讲并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永远专注于“当下”,在“当下”的组织中有良好的价值观表现、岗位胜任能力表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表现。当他们在这三个方面有最佳的综合表现时,他们便有了下一次机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之后,他们又在下一个“当下”继续在这三个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于是又有了更大的机会——进入下一个职业发展平台……如此不断向前“走”,便有了职业上的成功。

  请注意,不仅是那些“与组织一同成长”的成功者是靠着这样的规律或逻辑而取得成功的,而且那些通过跳槽而获得职业成功的人,遵循的也是相似的规律或逻辑:由于他们在“当下”的组织内有良好的价值观表现、岗位胜任能力表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表现,他们进而才能获得下一个“东家”的信任;由于他们在第二个“东家”那里有良好的价值观表现、岗位胜任能力表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表现,他们才进而获得第三个“东家”的信任和重用……

  基于以上认知,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三个结论:

  (一)只要一个人的价值观表现、岗位胜任能力表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表现能够满足特定的组织需要,无论他做不做职业规划,他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职业成功;在这三个方面,满足组织需要的程度越高,获得职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二)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表现、岗位胜任能力表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表现不能完全满足组织的要求,无论如何做职业规划,都不足以保证他们获得职业成功;他在此三个方面与组织的要求差距越大,获得职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小。

  (三)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做职业规划,但其职业规划应该是围绕如何提升其价值观、岗位胜任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这三点而展开了,也只有这样其所做的职业规划才会是有效用的。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4

  为丰富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拓展对专业领域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在校三年有一个大概的想法,去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科学地规划自己的生涯蓝图,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让将来的生活更加峋烂。护理学院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即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举办了此次职业规划比赛。

  活动准备

  1、院党委宣传部负责统筹策划大赛文宣工作和各类宣传文稿的审核、把关、汇总。

  2、围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团委组织团支部充分利用宣传栏、团日活动开展宣传演讲活动,动员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大赛,每个团支部至少有2名同学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竞赛

  3、活动流程

  1.现场播放宣传片。

  2.主持人致开幕词,宣布比赛开始。

  3.介绍评委老师。

  4.选手依次上台演示个人ppt,现场答辩以及才艺展示,同时评委老师现场打分。

  5.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6.有请领导为获奖选手颁奖;

  7.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9.合影留念

  比赛过程

  第一,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活动很好地传播了职业规划的理念,使全院同学充分认识了自己,学会了客观地分析环境,并且能够科学地树立目标,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为以后就业奠定了基础。对促进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第二、学生制定了具体的职业目标。职能部门精心策划,通过活动前宣传、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各系初赛、学院复赛及决赛几个阶段,使全院学生都参与到活动来,使同学们深入地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培养了同学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职业目标,增加了同学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锻炼了学生的三种能力。

  1、组织协调能力。通过活动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并做出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组织实施严密,有条不紊,主次分明,而且合理调配、安置人财物等有关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为其用、财尽其力,善于总结提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地开展工作。

  2、语言表达能力。流利自如、文雅幽默机智又风趣的谈吐是成功就业的必备条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使学生在演讲和辩论中有意识地剔除了口语杂质,提高了语音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交际充满自信,能自如应对面试,沟通肢体语言正确亲切,使学生迅速提升应聘自信心,从而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赢得了就业先机。

  3、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之甚少,大赛筹备小组对活动方案进行了认

  真讨论,对活动全过程进行了仔细设计、论证,在活动开始前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现场演示能力、操作能力都明显提高,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学习更加主动,实际创作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第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就业定位比较准确,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第五、提高了就业指导老师的工作水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就业指导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和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教学研究活动、观摩和修改学生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二、活动中的不足及今后的打算

  此次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经验不足,在各阶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碰到过各种方面的问题,同学们开始对此了解认识不够,前期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就业指导工作事半功倍,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力争做到:

  1、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常规化:就是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贯穿于全学程,使教室、实验室、寝室和实习单位都成为我们的指导场所。

  2、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制度化:就是在成功举办的首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基础上,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的相关制度,每两年举办一次比赛。

  3、活动方案多元化:就是在形成活动方案时多与比赛相关指导老师和专家多交流,多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使活动方案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

  4、指导学生具体化:就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走进职场,走近职业人士;

  通过课后布置人物访谈,个别辅导,课上讲述过程与收获,确保大多数同学通过课程能主动和有意识的去寻找、发现和接触职场目标人物。

  5、指导老师专业化:就是要加大投入,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自学、外出培训等形式,培养10名具有中级以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格的指导教师。

  活动总结

  我们举办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明白职业生涯规划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规划才能实现完美的人生。尽管活动是结束了,可是留给我们的却是回味深长。本次活动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 活动时间有点赶,没有考虑到新生活动月的活动比较多,同学们老师都比较忙,导致活动因此延期。还有在比赛时选手不能脱稿经行演讲等。

  尽管有许多缺点,但一个活动还是有一定的有点的:

  1.通过比赛,更多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使他们更有冲力,更具方向。

  2. 组织工作做的比较好,比赛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失误,比赛圆满成功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相关文章: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11-14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三篇03-12

【精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九篇03-15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四篇03-19

【精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4篇04-18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五篇03-05

【精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四篇03-06

精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四篇03-07

精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3篇03-08

精选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三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