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职场文书>实习报告>病害实习报告

病害实习报告

时间:2022-04-30 18:05:56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病害实习报告

  病害实习报告

病害实习报告

  前言

  合阳县依托黄河滩具有充足的水源,丰富的生物群落,其全县放养面积达1.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1.02万吨,渔业总产值1.75亿元。大量的鱼类集聚必然带来比较多的病害。此次实习时间为5月下旬,实习地点为新民良种场周边走访渔民,帮助检查鱼病并作出相应的分析。

  危害鱼类的淡水藻类及其防治方法

  1. 蓝藻(微囊藻(死亡后产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类生长)、螺旋藻(不易消化)、颤

  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项圈藻、鱼腥藻、微囊藻水华)

  (1)蓝藻的发生

  温度因子:蓝藻繁殖对温度敏感,在水温17 ℃以下时,不会大量发生,或者不会对鱼类构成 危 害。当 水温上升到28 ℃时,由于其它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及大量被鱼类吃食消化(温度高鱼类摄食代谢增强) ,蓝藻很容易形成优势种群而 大量爆发。

  PH值:藻类喜欢偏碱性的水体,高pH(pH8. 0~pH9. 5) 会促进蓝藻的发生,故应避免单一使用泼 洒石灰水的方法改善水质。

  氮磷比:蓝藻即可利用水体中的氮,又具有更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较高富营养化的水体都可能导致蓝藻的大量发生。适当提高氮磷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的蓝藻的生 长。

  生态关系:蓝藻与其它藻类一起构成池塘生态系统的生 产者,提供了89 %以上的溶氧。因此这些生产者除了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外,还影响到鱼类的生存。

  (2)蓝藻的危害

  蓝藻由于可以改变膨压,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聚集在水体表层,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它藻类的生长。蓝藻的大量繁殖,不断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繁殖周期,还可引起一些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

  蓝藻的大量发生,蓝藻颗粒又很难被鱼类消化,蓝藻逐渐成为绝对优种群。这种通过种间竞争形 成的过度繁殖必然带来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的结果又将导致大量蓝藻的死亡。蓝藻的大量死亡 使得水体的生产者锐减,造成水体中的溶氧供应严重不足。同时,蓝藻死亡分解也会消耗大量的溶氧,释放大量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在严重缺氧和毒物存的条件下,鱼类会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蓝藻大量繁殖时,在晚上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氧气,容易造成缺氧泛池,当蓝藻进行强烈光合作用时,会使水体PH值急剧上升,致使鱼体硫胺活性增加,使鱼体内维生素B1减少,导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系统失灵,兴奋性增加,活性加剧、痉挛,鱼体失去平衡。

  (3)控制蓝藻的方法:

  可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定期换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大量繁殖时可遍洒硫酸铜(0.7mg/L)施药后应注意及时开增氧机,或尽快加注新水。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虽然蓝藻不易被消化,但由于其颗粒较大,更容易被滤食性鱼类摄食到体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 阻碍了蓝藻的生长。可供选择的鱼类有白鲢、花鲢、白鲫等。实践表明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时,基本不会爆发蓝藻。

  2.裸藻

  (1)裸藻的发生

  产生裸藻水华的水环境:裸藻喜生长在有 机质丰富、静止无流水的小水体中,并在 其营养充足时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成为水 体中优势种迅速占领整个水表面。

  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和季节:裸藻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且水华形成的适宜温 度为20-35,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 尤以6、7、8、9 月份生长最旺盛。

  (2)裸藻的危害

  裸藻难消化,利用率低,鱼类不喜摄食;裸藻大量死亡时容易败坏水质,分泌的物质还可能对鱼

  类产生毒害作用。

  (3)裸藻的防治

  大量换水,形成微流水:由于裸藻喜在有 机质丰富、静止无流水的小水体生活,大 量换水能改变这种环境,使得裸藻不易在 流水中或新水中繁殖。

  3 .金藻

  主要是由舞三毛金藻和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

  (1)金藻的发生:主要发病于沿海盐碱地区盐碱度较高的池 塘。发病池水质清瘦,水中没有别的藻类,水 色为淡黄色。

  (2)金藻中毒的症状:小三毛金藻分泌容血素我鱼毒素,从而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对小三毛金藻的毒素以鲢、镛鱼为最敏感,其次为草鱼、鲤鱼、鲫鱼。中毒后池面上布满鱼类,大多停留在四角及浅水 池边,头朝岸边,排列整齐,在水面下静 止不动,也不浮头,受到惊扰也无反应。 随机取濒临死亡的白鲢、鲫鱼各4尾,观 察体表鳍基部充血,鱼体后部颜色变浅; 打开鳃盖,鳃内有大量粘液,鳃丝轻度腐 烂;解剖鱼体,肠道无食,无明显病灶。

  (3)金藻的防治:防治方法:主要采用换池或加注新水以减轻病情发展,用硫酸铜(0.7mg/L)治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甲藻(裸甲藻、飞燕角甲藻、多甲藻、卵甲藻)

  (1)甲藻的发生:甲藻喜欢生长在有机物质多、硬度大、微 碱性的水体中。它们大理繁殖时,水呈红棕色,俗称"红水"。

  (2)甲藻的危害:少量甲藻对鱼类是没有危害的。该藻类主要危害鱼苗鱼种,成鱼养殖较少见。甲有些甲藻可以作为某些水产幼体的饵料, 但其中有些类群,在繁殖过程中,鱼吃了以后在消化道中出现许多气泡。甲藻死亡后产生可致鱼死亡的有毒甲藻素。可产生多种毒素,引起鱼类的神经麻木,代谢失 调及呼吸障碍,最后导致死亡。卵甲藻还能附在鱼身上,过寄生生活,吸收鱼体养料,刺激鱼体增生粘液,使鱼体像涂了一层米粉似的,故称"打粉病"。粉块脱落后发炎溃烂,往往引起肤霉病继发,最后病鱼瘦弱,大批死亡。

  (3)假造的防治:可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发病季节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但切记用硫酸铜治疗,否则会加速其发病

  5.绿藻(丝状绿藻、水网藻)

  发生:丝状绿藻在池塘浅水处开始萌发,早期像毛发一般附着在池底,颜色深绿,逐渐繁殖成丝网一样,附着在池底或漂浮于水中,衰老时变成棉絮状,漂浮水面,颜色为黄绿色。水网藻是一种绿藻,属水网藻科。它的集结体像网袋,因此称水网藻。

  危害:在含有机质多的肥水中繁殖最快。,会消耗水中营养盐,使池水变瘦,鱼苗鱼种所需的浮游生物不能大量繁殖,严重影响鱼苗鱼种生长。大量繁殖时,影响鱼类行动,导致死亡。

  6.其他藻类:如底栖藻类,适当存在,对渔业生产有利,但当池塘水体过肥,藻类急剧繁殖并发生大量死亡,池水由原来高度肥水一变成为严重缺氧甚至有毒坏水,发生水变,从而导致泛池死鱼。防治方法:适当施肥,定期注水,发生水变身时可开增氧机,或采用其它药物治疗。

  二、鱼病调查发现

  1.气泡病

  (1)发现对象:草鱼鱼苗

  (2)水中现象:鱼苗不活泼,摄食不积极,聚集池塘边,经常活动于水面。

  (3)症状:外观上腹部膨大、突眼、鳃丝肿大及卵黄囊异常膨大,养殖业者发现时往往只见到腹部膨大已经死亡之鱼苗。显微观察可以看到明显的气泡存在。

  (4)可能病因:1.一是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生肥在池塘底部分解放出很细小的甲烷和硫化氢的小气泡,鱼苗误当食物吞入。2. 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太多,这些植物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氧气过饱和产生本病。

  (4)防治:一旦发现气泡病,鱼池应立即注水,加强曝气。将过饱和气体迅速带离池水。注新水需经过曝气。若养殖池中植物生浮游生物过多,且正值夏季高水温期,则有必要使用药物去除部份植物性浮游生物,以防止溶氧量过高。

  2.水霉病

  (1)发现对象:鱼卵

  (2)症状:鱼卵体表具白色棉絮状的覆盖物;

  (3)可能病因:鱼卵密度大,水温没有控制好。亲鱼或鱼巢没有消毒处理好。死亡的鱼卵未及时吃力导致二次感染。 (4

  )防治:①加强亲鱼培育,提高鱼卵受精率,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繁殖。

  ②鱼巢洗净后进行煮沸消毒(棕榈皮做的鱼巢),或用盐、漂白粉等药物消毒(聚草、金鱼藻等做的鱼巢)。

  ③产卵池及孵化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④采用淋水孵化,可减少水霉病的发生。

  ⑤鱼巢上黏附的鱼卵不能过多,以免压在下面的鱼卵因得不到足够氧气而窒息死亡,感染水霉后再进一步危及健康的鱼卵。

  3.链球菌病

  (1) 发现对象:罗非鱼

  (2) 症状:鱼在水里打转,眼球突出甚至脱落。解剖发现肝呈土黄色,肾脏呈血糊装。

  (3) 可能病因:养殖密度较大,加上天气高温,鱼体抗病力下降,链球菌伺机进入鱼体。

  (4) 防治:现阶段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运用疫苗防治。加强水质调控,科学管理,预防为主。

[病害实习报告]

【病害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建筑工程实习报告实习报告08-21

实习的报告10-26

实习的报告12-28

实习报告12-03

在中学实习的实习报告06-16

实习医生实习报告08-16

实习生实习报告03-04

实习生的实习报告03-02

实习生实习报告02-26

实习生的实习报告03-01